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态环境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和福祉,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当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气候变化加剧、海洋污染持续、局部海洋生态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减、珍稀物种消失等诸多挑战.这些问题警示我们,部分海域海洋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实...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科学证据已经表明,人类对全球变暖的发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和鲸豚保护协会最近发  相似文献   

3.
海洋热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全球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它有可能成为21世纪人类解决能源短缺、全球变暖和淡水缺乏等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考虑海洋温差发电的问题,其中法国、日本、美国和印度的海洋温差发电技术发展比较快,已经建成了一些海洋温差能发电站,我国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文章结合全球大洋可利用的海洋温差能资源,回顾了世界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法国、日本、美国和印度的发展情况,希望我国积极开展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梳理了IPCC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的主要结论,并对主要观点进行了解读。报告主要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极地、海洋和沿海地区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实现气候适应发展路径的方案。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大面积萎缩,冰川冰盖质量损失,积雪减少,北极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多年冻土升温,全球海洋持续增温,1993年以来,海洋变暖和吸热速度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海洋表面酸化加剧,海洋含氧量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2006—2015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6 mm/yr,是1901—1990年的2.5倍,但存在区域差异。高山、极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分布和服务功能均发生变化,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极端海洋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加大。198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增加了一倍,且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海平面持续上升加剧了洪涝、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岸带灾害,并影响沿海生态系统。海洋及冰冻圈的变化及其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仍将持续,应对这些影响而面临的挑战,应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强化海岸带地区的海平面上升综合应对,打造积极有效、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碳捕获技术或将使海洋"中毒"目前提出的减缓全球变暖的地球工程方法之一是在海洋中加入大量铁,以促进浮游植物生长,从而能捕获更多的碳。但是此种方法可能带来致命的"副作用"。在太平洋北部海域进行的新实验发现,水中的浮游植物会产生名为软骨藻酸的分子,这种神经毒素会给沿海地带的动物和人类带来毒害。  相似文献   

6.
海洋酸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海洋是巨大的碳库,不断地从大气吸收CO2,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向大气排放CO2的30%~40%[1]。海洋吸收的CO2对于缓解全球变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破坏了海洋自身碳酸盐的化学平衡,导致海水酸度增加。这种由于海洋吸收了大气中人为CO2引起的海水酸度增加过程,被称为海洋酸化。目前全球海洋正处于5500万年以来海洋酸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表层海水pH已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以海平面上升、水温升高、海水酸化、极端天气等因素为主要驱动力的气候变化正对海岛生态环境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与相对缓慢的气候变化过程相比,人类开发活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是海岛生态环境脆弱性加剧的主要原因。文章以广东南澳岛为例,从人类活动影响和气候变化影响2个方面对海岛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机制和表现进行阐述,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南澳岛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桂枝 《海洋世界》2004,(12):19-20
全球逐步升高的石油价格以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担忧.已经将人们对可更新使用的能源的期待鼓至了极点。虽然风力和太阳能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是目前对高科技水资源开发的呼声也与日俱增.海洋为人类提供的无尽的能源可以说是此轮竞赛中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9.
潘峰  金希 《海洋世界》2012,(3):48-49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由此而引发的诸多问题也在不断考验着人类的智商。二氧化碳排放、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关于自然气候变率对近百年全球、中国气候以及海洋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分析。目前的研究认为,20世纪后50年的气温变化,更可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而20世纪的前50年的气候变化,被认为是自然外力和人类活动共同的影响结果;对于中国20世纪气候增暖的原因,研究认为人类活动可能已经对中国的气候变暖产生了影响,但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及气候系统内部的低频振动对气候变化可能也具有重要影响。另外研究认为引起全球海洋总热容量增加的重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停滞"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珊  陈幸荣  蔡怡 《海洋学报》2019,41(4):1-14
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是近来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全球变暖停滞主要表现为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在1998-2012年增温速率明显偏低。除此之外,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在归因分析方面,很多科学家认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的可能因素还有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和南极底层水的改变等。然而,由于观测资料在时间一致性和空间覆盖区域等方面存在偏差,从而为全球变暖停滞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发生改变,导致深层海洋吸收热量增多是众多科学家的共识。尝试解答变暖停滞研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观测资料的丰富和完善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前人的模式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之后亚洲夏季风降水和环流的改变存在着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本文利用最新的IPCC-AR4模式模拟资料和FOAM模式来研究亚洲夏季风对全球增暖的响应机制。大多数IPCC-AR4模式以及FOAM模式重现了亚洲夏季风降雨与环流变化的自相矛盾性。利用FOAM模式,本文通过系统改变海洋增暖信号来理解海洋变暖在季风响应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降雨和环流对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主要是由于印度洋的变暖加强了中上层大气的变暖(从而降低了经向的热梯度)和水汽输送。全球增暖导致海陆温差的增大使得大气对流中心北移从而减弱了北印度洋的底层大气季风风速。这些敏感性实验还表明了太平洋的变暖增强了亚洲夏季风环流但减少了降雨量,从而削弱了印度洋增暖对亚洲夏季风的颖响。模式研究还表明了海洋的增暖能够增强亚洲夏季风自身的内在变率。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9,(3):8-8
几年前,戈尔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让许多人认识到:全球变暖正在步步逼近,而人类的未来实在是不容乐观。现在,保护生物学家说,气候变化对海洋物种的影响可能比对陆地物种的影响更大。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计算机模型,用来计算未来气候变化对全球1000种鱼类和甲壳类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海洋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就像我们人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左右,而海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左右,这么相似的比例,好像在无声的证明着:"大海是我们永远的母亲,她哺育着所有在这个星球上的生物。"海洋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海洋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作用,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发挥着决定  相似文献   

15.
饥饿和贫困是当今世界日益突出的两大问题。目前,全球有大约15亿人正遭受着极端贫困的煎熬,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1人长期饱受饥饿的折磨,每年都有大约900万5岁以下的幼童不幸夭折。10月17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新西兰前总理海伦·克拉克在北京"2011年全球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称人类正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全球减贫"正面临  相似文献   

16.
姜珊  任湘湘  夏冬冬 《海洋预报》2013,30(4):103-105
1美国出版2012年气候报告2013年8月,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出版了2012年气候报告,该报告集中了全球数百位科学家关于全球气候状态所作出的研究成果。报告的研究者认为"2012年气候状态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的有关气候变暖的证据。北极海冰范围所反映的海洋热通量变化和平流层温度变化等结果都反映了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海洋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空间和宝贵财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稳定海洋安全关系等,是全人类共同的职责和使命。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和海洋强国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在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方面已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并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提起海洋浮游生物,我们通常会想到它们可以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可以为我们人类提供氧气。通过研究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浮游生物的特点并非仅限于此。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动物,还有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漂浮于海洋中的各种微生物。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科学家搭乘"塔拉"号科考帆船漂洋过海,历时三年半时间在全球210处海洋科考点采集了大约35000种浮游生物标本。通过对所采集标本的深入分析,科  相似文献   

19.
吴溪 《海洋世界》2008,(4):35-36
海水正变得越来越“酸”——要是你住在海里面,绝不是什么好事儿。 阳光背后总有乌云。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每小时吸收100万吨二氧化碳。无可否认,这个吸收量仅是人类燃烧石化燃料后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的1/3。海洋的这种吸收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全球变暖效应。然而,大气的“福祉”变成了对海洋的“诅咒”——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  相似文献   

20.
赵玉颖  孙军  魏玉秋 《海洋科学》2020,44(10):121-132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上层海洋变暖与酸化对以浮游植物为主的海洋生态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理解此背景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响应,对我们理解和抑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情景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微生物循环等过程,通过不同功能群对海洋生源要素循环模式的改变,进而影响区域及全球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全球浮游植物对海洋酸化生理生态的响应使得我们对生物地球化学系统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