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际海域(包括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如果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那么神秘广阔的国际海域必将是海洋最闪亮的一点。当前海洋大国纷纷在国际海域抢先布局,国际海域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建设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国际海域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国际海域工作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  相似文献   

2.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最终完成了7000米级的所有海试任务。本次海试共进行了6次下潜试验,有3次下潜深度超过了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海试团队对潜水器的各项功能逐一进行验证,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海调查作业,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取样。随队记者用镜头详细记录了海试期间的各种瞬间,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照片,让我们一起去体会经过了十多年的追赶,在深海科学领域后起的中国,终于拥有了一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载人深潜器的这份喜悦。  相似文献   

3.
经略大洋 拓展我国在国际海域的活动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海域泛指大洋,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5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49%。国际海域的战略地位根植于其广阔的空间和蕴藏的丰富资源。公海自由和国际海  相似文献   

4.
国’际海域泛指大洋,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5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49%。国际海域的战略地位根植于其广阔的空间和蕴藏的丰富资源。公海自由和国际海底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原则是各国在国际海域开展相关活动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水深超过 2 0 0 0 m的深海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90 .3 % ,是全球海洋的主体部分 ,也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海研究不仅引发了 2 0世纪的地球科学革命 ,而且在 2 1世纪的地球系统科学、生命起源及基因研究、资源开发等领域仍将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以深海为对象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不仅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国际学术前沿 ,而且也是获取新的战略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为了推动中国的深海研究 ,使国内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深海领域的国际学术竞争 ,在新世纪的全球深海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大洋钻探学术委员会与同济大学…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3月 1 9~ 2 1日 ,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大洋钻探第三届学术会议在同济大学召开 (见封底照片 )。来自全国各地的 1 2 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规模是历届中国大洋钻探学术会议最大的一次 ,会议还特邀 6位国际学者作有关新世纪大洋钻探、日本的深海钻探计划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会议期间 ,首次在中国召开的、有 50名国外专家参加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 ( SCICOM)工作会议也同时在同济大学举行。水深超过 2 0 0 0 m的深海占地球表面积的 60 % ,近年来的深海研究进…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7月,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3000m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图1),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m,创造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03分的纪录,通过机械手,潜航员相继把一面五星红旗和  相似文献   

8.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世界海洋的水量比高于海平面的陆地的体积大14倍,约l37亿立方千米。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40米。假如地球具有平均的球面、整个表面就会被2400米深的海水所覆盖。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体积70710万立方千米。  相似文献   

9.
深潜7062     
7062米相比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来说,是有些差距,但对于海洋探测研究来说,7000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正像进入太空离不开航天器一样,开发利用深海则离不开深海装载装备。可以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海洋领域带来的价值丝毫不亚于"神舟五号"在航天领域的贡献。在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的第5次下潜中再次刷新了同类型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下潜取得3个水样,2个沉积物  相似文献   

10.
莫杰 《海洋信息》2000,(2):25-27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以外的海底区域,面积约2.517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49%。在这一广阔海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战略金属矿产、海洋能源和生物资源。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这些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富,也是21世纪重要的陆地可接替资源。随着陆地资源的耗竭,  相似文献   

11.
4027米,天气原因被迫取消第二次下潜2011年7月1日,蛟龙号伴随“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启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此次5000米级海上深潜试验任务.北京时间7月21日凌晨3点,蛟龙号在东北太平洋海试区域进行了第一次下潜试验,5点26分,下潜深度达到4027米,突破了去年蛟龙号在南海创造的3759米的深潜...  相似文献   

12.
正位于北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全长约为2550千米,平均宽度约为70千米,其大部分区域水深超过8000米,最深处的斐查兹海渊深度约为11000米。作为地球上最深的海沟,科学家们尚未完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但已经窥探到马里亚纳海沟的迷人之处。早在1960年,瑞士工程师雅克·皮卡尔和美国海军上校唐·沃尔什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到最深处。  相似文献   

13.
"潜龙一号"是我国2011年启动研发的6 000 m级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用于深海海底锰结核探测,是"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由于潜深大,AUV在未知大深度水域航行时,一般需要2~3次下潜才可完成预定深度航行配平要求。研发了"潜龙一号"使用的单向浮力调节系统,在陌生水域进行初次下潜时,将浮力调节装置搭载于"潜龙一号"外部,在航行深度进行自动浮力调节,通过浮力调节,单次便可实现预定下潜深度的最优化配平,并可同步开展该深度下的探测任务。实现了在未知海域、大潜深探测过程无需进行配平的目的,极大提高了"潜龙一号"AUV使用的经济性和方便性。该系统具有功能独立、体积小、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该工作对大潜深航行器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和一定的开发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梦幻海参"(学名:Bnypniasfessp.)是一类全球性的深海游泳海参,生活在几百米到6 000 m的深海海底附近,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海域都发现过它们的踪迹。身体前部和尾部都有十几个疣足由膜连成扇状,用来拍水游泳。虽然经常在海底游泳,当需要进食的时候,"梦幻海参"又会降落到海底表面取食沉积物,用身体前部扇状膜下方的疣足铲起深海底泥让自己饱餐一顿。这种海参还具有出色的生物发光能力,当受到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15,(5):3
<正>3月17日上午,搭载着"蛟龙"号的"向阳红09"号船缓缓停靠国家深海基地码头,这标志着其正式安家青岛,也意味着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在青岛即墨竣工并投入使用。以后"蛟龙"号不必再从江阴出发,可以搭乘母船一同从青岛出发。基地建成后,将成为面向全国,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深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12,(6):F0002-F0002,1,2
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再传捷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第四次下潜任务时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海试完成后第一时间,国家海洋局在京举行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视频慰问活动。  相似文献   

17.
占地球表面积30%的陆地,目前已被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占据。陆地边界虽偶有变化,但就总体而言是稳定的,并在人们的心目中构成了一幅心理地图。但是,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数千年来一直是边缘地区,这一天然的“屏障”分隔着国家或为国家所分割。出于安全、...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近岸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在福建近岸浅海区域共采集479个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了52种化学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碳等指标。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标准,对底积物中Cr、Cu、Pb、Zn、Cd、Hg、As等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岸浅海基本为清洁区,约占70.8%;连江以北闽东海域为Cr、Cu超标的轻污染区,约占26.7%;九龙江口—厦门西港海域为Pb、Zn超标的重污染区,约占2.5%。  相似文献   

19.
日前,我国第一台无缆水下机器人在西沙群岛附近海域成功地下潜到水下1000m深处,成为我国到达深海的先驱者。智能机器人专家组组织同行专家对其进行了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台命名为“探索者”号的无缆水下机器人整机功能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  相似文献   

20.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确认:海底1年以15厘米以上速度隆起的东太平洋南部海膨是地球上最大的热量和物质释放点。这是该中心使用“深海6500”号探测船,在大西洋中部和东太平洋海域进行国际共同潜航调查的结果。 结果查明,东太平洋南部海膨与东太平洋北部海膨相比,铁的放出量多10倍以上,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的放出量也多。研究人员断定,那里是地球上热和物质的最大放出点,特别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