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辽代西辽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环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韩茂莉 《地理科学》2004,24(5):550-556
来自^14C测年、花粉分析、历史文献记载、考古调查几方面研究证明,辽前期西辽河流域处于气候温暖期,此时流域内发育了黑土层,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由植物、动物乃至于流域内的河流、湖泊组成的生态环境也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为辽王朝的崛起提供了基础。西辽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波动不会超越该地区所处自然地带的局限性,辽代西辽河流域在典型草原的背景上,仍然分布有成片的沙地,且时常存在风沙现象。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林的林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跃  李宏伟 《山地学报》1999,17(4):324-328
研究发现滇西北高山峡谷区云南松也具有通过林冠截流减少有效雨量和降低雨滴对地表的滴溅能量,减少降雨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产生较大的直径的叶工引起的林冠滴溅效应,云南松林冠在整个雨季截留率平均达36.29%,使林下有效降雨仅为降雨量的63.71%,松林在整个雨季的林下溅蚀累积总量为4.94kg/m^2,裸地为6.12kg/m^2,表明松林减少19.28%,的溅蚀全量,但林地在雨季中后期的各阶段溅蚀全量却高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沈阳市区及郊区县陆续出土了一批石棺。在沈阳广宜街、小西边门、小东边门、柳条湖、城北昭陵、令闻街山东堡、十七中学、法库县叶茂台、孤家子等地点发掘的辽墓中,都有石棺出土。研究成果表明,这些石棺年代均为辽代,石棺墓在沈阳地区特别是沈阳市区的辽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成为本地区辽墓区别于其它时代墓葬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集中了目前沈阳地区已公布的辽代石棺资料,并对这批材料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将这一方面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一平浪林场为研究对象,以Forest Simulator BWINPro为工作平台,通过建立云南松等主要造林树种的生长模型数据库,实现20年生云南松林动态生长经营模拟。结果表明:该模拟系统可以无缝衔接多树种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对云南松林生长经营从单木和林分两个层面进行可视化展示。应用森林经营模拟技术,可实现林分生长以及未来状态的可视化模拟,实现林分动态监测,为不同时期云南松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的地形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萍  洪伟  吴承祯  封磊  兰思仁 《山地学报》2005,23(5):631-635
根据样地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探讨了武夷山黄山松林8个主要种群沿小地形梯度的格局特征。结果显示:黄山松种群重要值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1550m海拔梯度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地位,其在各坡度梯度和坡向梯度上优势地位都很明显;揭示了黄山松林8个主要种群沿山地地形梯度的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分布的间断状况,显示了彼此之间鲜明的地形格局差异,反映出各主要种群对地形环境的适应力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分二号遥感影像,建立包含影像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纹理特征在内的分类特征集,使用面向对象的分类算法提取研究区的云南松林。研究表明:光谱特征、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同时参与分类,得到的分类效果比单独使用一种特征或两种特征组合的分类效果更显著;与贝叶斯分类算法、K最邻近分类算法、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相比,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结果总体精度最高,为93.35%,对研究区云南松林提取的生产者精度为96.91%,用户精度为92.35%;云南松林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40.10%,是研究区最为重要的树种。  相似文献   

7.
地貌发育演化研究的空代时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貌的发育在特定的条件下往往呈现空间分布上由“新”至“老”的过渡,据此,对地貌类型与特征在空间上的序列采样,即可为研究某种地貌的个体发育提供基本依据。该方法即为地貌学研究中的空代时。本文首先介绍了空代时方法产生的背景与基本概念。分析了近年来空代时方法应用于河流地貌、构造地貌、河口海岸地貌等不同地貌类型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空代时方法在地貌学研究中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及分类体系,并提出了地貌学空代时的研究范式。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运用空代时方法研究多种空间尺度下的地貌演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结合现有的物理机制和统计规律,构建集形、数、理一体化的地貌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样地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中心、生态位偏离、生态位扩散系数和生态位重叠测度公式,在反映热量、水分、光照变化情况的海拔、坡度和坡向梯度轴上,以种群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分别计测了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在海拔轴、坡度轴及坡向轴上的生态位总宽度的大小顺序大致为:黄山松、吊钟花、鹿角杜鹃、南方铁杉、豆梨、木荷、云锦杜鹃、粗柄杜鹃、多脉青冈、野樱、弯蒴杜鹃、米饭花.多数主要种群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幅度,而少数物种对资源利用还不完全.黄山松生态位宽度占据明显优势,其他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基本上客观地反映了它们在群落中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海拔、坡度、坡向轴上,不同种群的实现生态位中心点及生态位偏离差异较大,其最佳适应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群落内不同种群间的生态位扩散系数差异不十分明显,其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强度差异不大.武夷山黄山松林多数主要种群在3个资源轴上的资源利用能力或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方面有较大程度的相似性,生态位普遍重叠,资源共享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哀牢山西麓川河河谷残存有较大面积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其周围分布着思茅松林.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及思茅松林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而思茅松成熟林以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为绝对优势.在季风常绿阔叶林的29株样树树干上共调查到附生植物共36种,但在思茅松林中几乎找不到附生植物.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成熟林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32和1.70;相对于思茅松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都更复杂,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由于该区域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人为干扰和破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山地森林植被的保护与管理,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并采取适当的人工抚育措施,促进该区山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地方八景的起源,发展和旅游文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地方八景的历史文献考察。论述“八景现象”源于湖南的湖南的潇湘八景和演变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性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旅游文化价值,并呼呈要重视研究八景现象,八景文化认真做好重定“八景”和恢复具有重大价值的工作,促进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地方八景的历史文献考察,论述“八景现象”源于湖南的潇湘八景和演变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性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旅游文化价值。并呼吁要重视研究八景现象、八景文化,认真做好重定“八景”和恢复具有重大价值的八景的工作,促进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10,(9):45-45
在全球兴起的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浪潮中,生物燃料前景诱人。其中,主要以非粮作物,如秸秆、枯草、甘蔗渣、稻壳、木屑等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生物乙醇,被称为纤维素燃料,或第二代生物燃料。由于它消除了“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因此被寄予厚望。目前,国际上第二代生物燃料呈现方兴未艾、孕育突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地区为研究区,在野外样方生物量调查和典型植被光谱测定基础上,对比分析SPOT5影像8种植被指数与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碳储量关系,估算区域尺度马尾松林碳储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层与林下植被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在短波红外波段(SWIR)反射率区分明显。加入SWIR的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MNDVI)与森林碳储量回归决定系数最高,并有较小的均方根误差,同时可减少林下植被覆盖对马尾松林碳储量估算影响。生态恢复驱动下研究区平均碳储量增加到30.37 t/hm2。  相似文献   

14.
A.F.伊萨钦科著“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一书,1953年由列宁格勒大学出版后在苏联地理学界中引起了很大的注意和重视,作者在绪言中说:“本书的任务是对苏维埃自然地理学、自然景观理论及自然地理学中数量指标有关的若干问题加以批判性的概  相似文献   

15.
A.F.伊萨钦科著“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一书,1953年由列宁格勒大学出版后在苏联地理学界中引起了很大的注意和重视,作者在绪言中说:“本书的任务是对苏维埃自然地理学、自然景观理论及自然地理学中数量指标有关的若干问题加以批判性的概  相似文献   

16.
辽王朝是我国北方契丹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权。在其统治的我国北方自鸭绿江两岸,至长白山中部,经由松花江中上游,达嫩江汇合处,沿江北上,经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带,直抵满洲里。再由克鲁伦河向西南、西北沿伸越过乌兰巴托,抵达填、维、防、招四州;向南穿过大漠、入黄河河套中部,向东经“燕云十六州入渤海的广大地区建起五京、六府及州县城池300余座。这些作为统治政策的州、县建置及其名称,同其他政治制度一样,呈现出从游牧民族向定居生活和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鲜明民族特色。即落后民族最终被先进的民族文化所同化、融合,其中依  相似文献   

17.
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聚落分布与环境选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韩茂莉 《地理学报》2004,59(4):543-549
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及毗邻地区的聚落是分析论证农业开垦范围与环境扰动的重要依据,作者将这一地区的聚落分为两类,其中之一为散居在各处的基层聚落,规模小,人口少,围绕聚落形成的耕地范围也有限,不是造成环境扰动的主要方面。另一类以府、州城为中心形成的聚落,人口集中,耕地范围大,且大部分州治城邑属契丹历史纪念地,而不是农业垦殖适宜地;个别州治城邑地处沙地中部,不具备农业开垦的条件,由于人口集中,这些农田插花地不但范围大,而且是引起环境问题的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18.
森林植被的降雨再分配过程是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于2018年5—8月观测27 a生樟子松人工林降雨再分配特征,探究降雨再分配的比例变化对林地水分平衡的影响机制,分析、量化林内穿透雨、林冠截留、树干径流、枯落物层入渗部分产生的阈值.结果 表明:樟子松林内穿透雨量占同期降雨量的86.45%,穿...  相似文献   

19.
根据27个土壤剖面的405个土壤样品,研究云南中部地区华山松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的土壤含水率、容重和细根重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森林100em深土壤的平均含水率分别是(28.79±11.98)%、(24.66±9.89)%、(14.11±5.84)%,差异极显著;平均容重分别是(1.14±0.20)g/cm3、(1.26±0.18)g/cm3、(1.42±0.12)g/cm3,差异极显著;平均细根重分别为(0.1956±0.2144)g/100cm3、(0.0706±0.1066)g/100cm3、(0.1381±0.2989)g/100cm3,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华山松林林下土壤的物理性质最好,旱冬瓜林次之,云南松林最差。3种森林里,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细根重减少。华山松林与云南松林平均容重与平均细根重均显著负相关,旱冬瓜林平均含水率与平均容重显著负相关。华山松林下土壤细根量最大,0~20cm层根系占根系总重量的83%。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地区为研究区,在野外样方生物量调查和典型植被光谱测定基础上,对比分析SPOT5影像8种植被指数与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碳储量关系,估算区域尺度马尾松林碳储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层与林下植被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在短波红外波段(SWIR)反射率区分明显。加入SWIR的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MNDVI)与森林碳储量回归决定系数最高,并有较小的均方根误差,同时可减少林下植被覆盖对马尾松林碳储量估算影响。生态恢复驱动下研究区平均碳储量增加到30.37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