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应急通信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荣国  肖飞 《地震学刊》2014,(6):778-783
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现场通信网络设施往往遭到破坏,因此快速建立有效且覆盖面大的应急通信网络,及时传递灾情信息,对现场组织救灾及指挥调度等救援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无线网络具有组网简单快速、成本低等技术特点,适合作为现场应急通信的网络平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方法,在灾区现场迅速组建无线局域网,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整个系统组网快捷、健壮性好,并且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将各局域网组成灾区广域网并进一步接入互联网,该方法能满足地震现场应急通信信息传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国内地震系统应急视频会议建设、组网和应用的基础上,根据云南地震应急视频会议部署现状,提出日常、演练和应急3种视频会议组网模式,并在2018年8月13日、14日2次通海5.0级地震和2018年9月8日墨江5.9级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组网中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云南省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和地震应急工作应用中的常用组网模式,并根据辽宁地震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和解决了在各类组网模式下本地化应用相关问题.目前,辽宁省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在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应急管理部、省内20个节点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背靠背"技术实现了与省政府、应急厅及地市级应急...  相似文献   

4.
地震应急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3大体系之一,鉴于地震预报尚不过关,在没有作出临震预报而地震突然发生时,为在灾区进行有效的救援而采取的紧急行动.通信、计算机等新技术是地震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本文根据新疆地震局地震应急现场工作情况,阐述无线局域网在地震应急现场中的应用,讨论了地震应急现场所适应的几种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中,现场的应急通讯保障措施、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与上报方式是制约应急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介绍北京市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组成、架构和主要功能,结合该系统在北京怀柔3.0级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和主要作用,探讨地震现场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功能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十五"地震现场卫星集成箱系统的诸多缺点,陕西省地震局进行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车辆改造,将地震现场通信设备安装于应急车内,并对各业务系统进行了设计集成,提升了地震现场通信保障和应急指挥能力。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通信指挥车改造和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应急通信指挥车的优势,总结了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地震现场通信通畅,保障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中国地震局建设了一套基于卫星的应急通信网络,并为各省局配备了相关的便携设备。由于地震现场卫星集成箱系统在实际的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河北省地震局对其进行了集成改造,将便携站的全部设备安装于应急通信车内,并对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所需各项业务进行系统集成。主要介绍了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并对应用中出现的情况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云南地震应急卫星通讯技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云南地震应急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卫星通讯技术系统的三类设计方案。实现了卫星通讯技术系统与地震现场应急技术系统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集成。该系统集成在多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和模拟应急演习中得到了应用和检验。最后分析了系统集成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通信系统的主要架构,各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使用,及其在各种地震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和工作模式。对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中的应急通信工作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随着项目建设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思路的应用,对将来地震现场应急通信工作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12-02-16河源发生4.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地震加密观测、震害调查评估、科学考察、新闻宣传、协助当地政府决策等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通过分析河源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震前准备、震后应急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数字化地震台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结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建设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数字化地震监测技术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地震监测技术系统集约化监控的解决方案。对集约化监控的概念、功能以及效益本文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以十三陵地震中心台为例说明集约化监控系统在地震观测台网(站)建设与管理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10号泉流量的映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监测泉点的水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6年来的震例,分析并总结了10号泉流量的映震特征:流量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即流量测值遵循背景值一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最高值一趋势性下降(或突降)一恢复到背景值。而地震常常发生在流量测值由高变低的过程中,最后,初步认定了泉点较好地地震构造环境是造成该泉流量具有映震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影响台网监测能力的因素,通过对2000年6月~2003年1月甘肃省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目录进行分析,给出了甘肃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对台网监测能力弱区进行了划分,提出提高台网监测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发展历程。四川地震监测预报积累了地震学和前兆观测资料,推进了测震台网、前兆监测台网、流动监测网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地震预测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地震预报科研经历了多次科研攻关研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炼和筛选了一些预报指标和方法;地震监测数字化的发展,给地震监测预报提出新的课题;今后仍将依赖于科学和创新机制,依赖于高新技术应用,依赖于地震监测网能力和质量提升,始终坚持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地震预测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刘翔  吴国华  陈慧  刘学军  付虹  毛慧玲 《地震》2008,28(4):136-144
根据云南宁洱地区地质构造、 历史强震资料、 云南监测中心区域台及现场流动台数字化观测台网测定的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资料及1970年以来宁洱地区6级地震序列等, 深入分析研究了宁洱地区中强地震活动规律、 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时空展布以及参数变化等特征, 并利用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地震现场数字化观测流动台测定的余震波资料研究了该序列地震波动力学特征。 研究结果认为, 宁洱6级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原地重复性, 在时间上具有强弱交替活动的韵律; 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展布方向与穿过震区NW向宁洱断裂的走向大致一致, 宁洱6.4级地震可能是由无量山断裂活动构造加剧所引起;根据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序列及历次宁洱6级地震序列时序发展特征分析研究得出, 宁洱6.4级地震序列能量主要集中在震后3天内释放, 4.9级以上余震发生在主震当天, 地震序列早期参数和3.0级以上余震的垂直方向P波最大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非线性关系等显示, 宁洱6.4级地震序列具有较明显的主-余震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台网布局和实际获得的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模拟遥测地震动中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粗定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速报责任区的范围,并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大震响应能力进行了讨论,依据数字化台网的两期改造方案,估算了其监控能力,结果表明,目前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部和南部的台站密度明显不够,北部监控能力为1.8级,中部监控能力为2.3级,南部监控能力为2.5级,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对网中大震参数的测定能力为6.6级。  相似文献   

17.
陕西地震监测台网在汶川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陕西地震监测台网及运行情况,总结分析该台网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速报、震型判定、余震预测和地震烈度划分、抗震救灾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及防震减灾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视频会议系统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视频会议成为网络应用的热点,本文通过论述其组成及工作原理,结合辽宁省地震应急指挥需求组建视频会议系统,并通过实际应用来阐述视频会议系统在辽宁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和官地水电站,于2009年9月组建了由4个台站和1个数据处理中心构成的锦屏官地临时地震台网。该台网有两方面的特殊性:①数据处理方面,如:人工取数、人工合并数据、人工挑选地震等特殊性;②该台网存在布局不合理和台站数量偏少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增加了人工工作量,且严重影响了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定位。结合西昌地震台网后,既提高了l临时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又大幅提高了地震定位的精度,同时为水电站业主节约了台网建设成本,赢得了水库蓄水前天然地震活动的监测时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青藏地震区地震的迁移,发现Ms≥6.7地震有自西向东的定向迁移规律,该现象有助于研究中国大陆西部地区所受作用力的方向和预测地震的可能发生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