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使读者对利用沉积物示踪地壳成分的方法的充分的了解,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研究地壳成分的三种主要方法,即典型岩石类型的加权法、广泛采样法(含对混合样研究)和沉积物示踪法,并且简单介绍了各类方法的特点,重点阐明了沉积物示踪地壳成分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可利用的沉积物的特点,将沉积物示踪法分为4类,即冰碛物方法、风积物方法、陆相沉积物方法和海相沉积物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点、局限、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东海大陆架海底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REE geochemistry has been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sea-floor sediments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East China Sea. The average content of RE2O3 is derived as 175 ppm based on 68 samples of the continental Y and La-Lu in the abovementioned shelf sediments, The absolute concentrations of sediments are shown in Table 3. 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sediments demonstrate a distinct depletion in Eu and a negative slop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fragments of Mesozoic intermediate-acid igneous rock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eastern China are the main souree of REE in sea-floor sedimen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相似文献   

3.
4.
湖南黄金洞金矿床的稀土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乾  曹裕波 《地质与勘探》1992,28(11):12-17,61
  相似文献   

5.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已成为潜在的战略资源。为探讨富稀土粘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和富集机制,对太平洋西部深海区域进行底层水和深层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了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氧化还原环境、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分馏以及海洋稀土循环的分析方法对富稀土沉积物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沉积物的∑REY与Ce/Ce*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并与生物成因的P和Ca关系密切。样品Th/U、V/Sc、(La/Yb)_N、(La/Sm)_N和(Sm/Yb)_N值呈系统的变化,沉积物均处于氧化或次氧化环境。底层海水具重稀土富集的特征,海水-沉积物界面轻、中稀土含量上升,下覆的较深层沉积物表现出中、重稀土富集。初步推断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来源于海水,与生物相关的物质是其REY富集和Ce负异常的主要控制因素。宽的氧化或次氧化环境和生物相关氧化物的强吸附能力导致稀土元素未扩散至海水而引起了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东海陆架平北地区残留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油气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94~1995年在东海陆架平北地区获取的370个柱状样,对该区残留沉积物作磁性测试和磁性矿物鉴定,以进行陆架残留沉积物磁性特征与深部油气渗漏关系的研究。磁性测试显示本区存在两种磁性异常,即磁化率异常和饱和等温剩磁异常。根据磁性参数特征和多种矿物的物理学鉴定结果,确定导致本区磁化率异常的矿物为陆源碎屑磁铁矿,导致剩磁异常的矿物为自生或次生铁硫化物胶黄铁矿和磁黄铁矿。证据显示本区剩磁异常是油气渗漏的产物;而磁化率异常则主要指示古滨海砂的分布。由此提出,在本区的油气化探中剩磁参数是有效的化探磁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南海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的丰度及其空间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微量元素丰度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REE与Nb、,Th、Ta、Rb、Ti、Zr、Hf、Cs、Ga、Li等相似,呈显著正相关,反映出这些元素在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地球化学行为非常相似;元素Sr几乎与所有元素都呈负相关,指示其来源或存在形式不同于其他元素,主要来源于生物作用,而在粗粒级的钙质生物贝壳和碎屑中富集.∑REE与Nb、Th、Ta、Rb、Ti、Zr、Hf、Cs、Ga、Li在陆架区具有沿陆分带特点,北部陆架区、中南半岛中东部和加里曼丹岛西北部沿大陆区域富集,与该区陆源河流物质输入及海流的分选作用,造成某些富含稀土和微量元素的重砂矿的富集有关;西南部巽他陆架和东南部岛礁区以及中、西沙附近区域含量较低,与该区域的生源碳酸盐的稀释作用,使粘土矿物相对减少和火山物质对其产生的"稀释"作用有关.南海各海区沉积物和全海区表层沉积物平均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上与中国大陆沉积物和浅海沉积物相似,而与大洋玄武岩完全不同,反映了南海沉积物与中国浅海沉积物及中国大陆沉积物的物源大致相同,主要来自陆源.南海各海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仍表现出了一定差异,陆架区轻稀土比重稀土明显富集,存在比较明显的Eu负异常,与陆架区相比较,陆坡区和海盆区则轻稀土含量相对降低,重稀土含量有所上升,LREE/HREE从陆架区、陆坡区到海盆区逐渐降低,显示陆架区主要为陆源,而陆坡和海盆沉积物中则有幔源物质加入.稀土元素的大陆壳标准化配分模式大部分较为平坦,少数样品呈轻稀土弱富集型或重稀土弱富集型.说明南海海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周边大陆.从各海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大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对比来看,陆架区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一定的铕负异常,深部海盆区则出现明显的中稀土和重稀土的富集,铕异常变弱,与深部海盆区有基性火山物质的加入的地质事实相吻合.南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总体上呈现出以陆源沉积为主的特征.其元素平均丰度和各参数值都比较接近陆源河流和中国浅海沉积物,而与深海沉积物和大洋玄武岩差别显著,显示南海沉积物虽然受到火山沉积和生物沉积的混合作用的影响,但其物质源仍然主要来自于周缘大陆.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刘家峡水库表层沉积物中2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关性、来源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Sr、Zn、Zr和Ba的含量平均值超过了170 μg/g,Cd、Mo和Tl的含量平均值都在1 μg/g以下,其它元素含量平均值则在2.01~104.34 μg/g。元素Cu、V、Co、Cr、Ni、Rb、Li、Cd、Be、Pb、Sc、As、Ga、Nb、Sn、Cs、Tl、Th和Al2O3等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且它们分布规律基本相似。因子分析表明,水库中微量元素分为3个主要来源,第一组分的元素分布受控于矿物岩石的自然风化剥蚀,其贡献率为63.20%;第二组分的Zr和Ba主要受河流沉积物中元素的迁移和转化的影响,其贡献率为12.51%;第三组分的Sr则主要受控于生物成因,其贡献率为9.76%。另外,研究区重金属元素中,Zn和As含量远超过了全球页岩平均值,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东海赤潮高发区4个站位的沉积物柱状样,通过测定δ13CTOC值,利用δ13C的双端元模型计算了沉积物中TOC的海源和陆源贡献率,并分析了正构烷烃和脂肪醇的组成与分布,探讨了其来源。结果表明,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以高碳数烷烃为主,有明显的奇碳优势,且呈双峰群分布;各站位总正构烷烃(T-ALK/μg/g)含量随深度有不同的变化;碳数奇偶优势指数(CPI)、陆源海源优势烷烃比(TAR)、平均链长(ACL)等正构烷分子指标,反映出在调查海区陆源正构烷烃的输入占主导,且以草本植物为主。直链烷基醇主要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4个站位的植醇经历了相似的生物化学过程,说明沉积环境较一致;菜籽甾醇与甲藻甾醇的比值指示了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种群的历史变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加重所导致的赤潮由简单的硅藻赤潮向硅藻甲藻混合型赤潮转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某金矿岩样的中子活化分析,揭示了岩石中稀土微量元素含量的特征,为寻找贵金属矿产,提供了有利的研究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太湖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和变化: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太湖沉积物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了沉积物的元素含量特征及变化趋势,指出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点。沉积物和岩石微量元素的上地壳标准化值显示,它们的曲线存在明显的区别,反映了物质在风化和沉积过程中不同的性质差异。重金属在太湖北部地区较高,在南部地区较低,特别是As、Hg、Cu、Zn、Ni。对照背景值,探讨了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并运用地累积指数评估了沉积物的污染程度。根据1987年和2000年的数据,计算了重金属的累积速率。最后,讨论了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水系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才浩  尤爱珍 《地质与勘探》1996,32(5):33-36,41
根据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3万余件样品中40种元素含量,统计了32种微量元素的背景平均值,浓度克拉克值,总体变化系数等参数。在利用水系沉积物富集系数估计值对浓度克拉克值进行校正后,使用顺序号累加法对福建省32种元素内生成矿作用的规模进行预测排序,并分析了银,硼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热水沉积物稀土配分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底热水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取决于流体的密度和流方式,低密度热流体的沉积物稀配合模式类似于海水模式,高密度热流体的沉积物没有固定的稀土配分模式,在判别热水沉积物时不宜单独使用稀土配分模式。  相似文献   

14.
Samples of Continetal shelf sediments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have been studied in an attempt to eluciate the relationship of metallie element enrichment with organoclay complexes. Investigations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modes of existence of such elements as Cu, Pb, Zn, Ni, Fe, Mn, etc. in the sed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exist remarkable positive eorrelations between tha distribution of all elements except for Mn,and the content of clay minerals and organic matter and its typ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moval of combined organic matter will lead to a rapid de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these elements (up to mote than 50%). Organoelay chemistry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enrichment of metallic elements in the sediments may involve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1) the formation of organic metallic complexes by the ineraction between organic matter and metallic ions in the water body; (2) the production of organoclay complexes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rganic metallic complexes and clay minerals in the same medium, (3) the deposition of the organoelay complexes due to the variation of water medium conditions during their migration, thus enabling the sediments to be enriched in some metallic elements. From the above, it can be seen that organoclay complexes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existense of metallic elements concentrated in the sediments, and also of significance in eluciating the mechanism of fineralization of metallic elements.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位素稀释ICP-MS测定法,对中国东海陆架及日本冲绳海槽的6个沉积物芯中U和Th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以了解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在近海次氧化性沉积物中的蓄积行为,并评价其在全球海洋铀平衡中的意义。东海沉积物芯中,238U浓度及238U/232Th比值随深度变化不明显。但是在冲绳海槽沉积物芯中,238U浓度及238U/232Th比值在沉积芯表层氧化带显示较低值,然后在次氧化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230Th和232Th浓度在所有沉积物芯中基本不随深度变化。这些结果说明,冲绳沉积物中有“自生铀”的蓄积过程发生,蓄积速率约为(47±5)~(90±8)ng/(cm2·a),与文献报道的世界其他海域次氧化性沉积区大致相当。进一步证明了U在近海次氧化性沉积区的蓄积对于全球海洋铀平衡有重要意义。“自生铀”的主要蓄积机制是海水U(Ⅵ)向沉积物迁移,在还原条件下被还原为惰性的U(Ⅳ)并被吸附在沉积物固体相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状况的研究,指出该海区沉积物的分布是受海峡两侧火山源及陆源物质迁移的影响。特别是北侧南设得兰群岛基性火山岩矿物对岛架和岛坡都有明显的影响,直至深海槽区才有所减弱,逐渐反映出海洋沉积物的一般地球化学特征;而南极半岛一侧由于地形相对平缓,陆源物质的影响比北侧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环境是影响微量元素配分的重要因素,并列举了不同侧面的一系列证据或表现。为查明环境影响沉积物元素成分的机理,引进了先进的软硬酸碱(SHAB)理论;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建立了氧化还原模式。作为模式的验证,介绍了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实际研究结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氧化还原模式的科学性和环境影响沉积物化学成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根据华北克拉通南缘沉积物REE型式的演化,推论2300Ma时发生了全球地质环  相似文献   

18.
东海陆架EA01孔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EA01孔为研究对象,运用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并辅以古生物、矿物等指标探讨东海中陆架北部的地层划分及物质来源。首先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常微量元素垂向变化,发现EA01孔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地层学信息可以作为指示地层和古气候信息的良好指标;同时运用因子分析,La/Yb—Ni/Co—Cr/V三角图和U/Th—(Zr+Hf)/(Al2O3+TiO2)散点图等多种方法分析了EA01孔沉积物的物质来源,认为EA01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其物质成分可能部分受到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依据“质量守衡”原理和沉积物物源难以穷尽的认识 ,提出了沉积物物源定量识别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了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物源的定量计算 ,阐明了长江、黄河入海物质的大致分布特征。长江沉积物主要分布于 32°N以南、台湾暖流以西的海域 ,黄河沉积物主要分布于 32°N以北、台湾暖流以东的海域。长江、黄河两类沉积物的这种分布格局与本海域的流系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陈骏  鹿化煜 《地质学报》1996,70(1):61-72
本文采用化学淋滤的方法对洛川黄土沉积物的酸溶和酸不溶相中稀土元素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