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对岩石剩磁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细粒天然磁铁矿的穆斯堡尔谱研究和对华北冀东油田第三系砂岩样品的磁性载体成分,成因,剩磁稳定性和特征剩磁方向的研究,探讨了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与岩石剩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能够降低岩石的剩磁稳定性,因此,可能会导致产生次生剩磁,这一认识的客观全面地了解了各种次生剩磁的成因,研究重磁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而为探索新的滋清洗方法和应用岩石磁学方法研究含油气地层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相似文献   

2.
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开展的,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有机酸来源和分布及期 对矿物稳定性的影响,地层水成因与演化、烃类与岩石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储层润湿性的变化等,并展望了其 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岩石的磁性     
众所周知,能准确地测定地磁三要素的历史,距今尚不足150年.因而,从观测到的地磁场资料来研究周期大于100年的地磁现象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利用古地磁学却能对以100年或更长时间为周期的地磁现象进行解析,这是因为古地磁学可利用岩石具有天然剩磁(NRM)——磁场“化石”这一性质.显然,为确保“化石”的纯洁性,所利用的NRM资料必须不为漫长岁月中的各种外界干扰(例如:变质、风化及雷击等)所混淆,这就促进了以研究岩石剩磁的性质及稳定性为主的地学分支——岩石磁学在蓬勃发展.显然,岩石磁学就是古地磁学的基础.本文仅就其中最基本的研究成果,分岩石中的铁磁性矿物、铁磁性矿物的氧化过程、热剩磁、化学剩磁和沉积剩磁以及剩磁的稳定性和退磁方法等五部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尹济云 《云南地质》1992,11(1):39-46
在古地磁研究中,次生剩磁往往被作为“有害组分”而剔出。本文为了说明次生剩磁的利用。笔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对云南不同时代地层的1238个古地磁样品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曾遭受过多期重磁化作用,其中全新世和始新世时期的重磁化影响面最大。始新世产生的与印度次大陆同欧亚大陆的碰撞有关。本成果为了对云南的古地磁次生与原生剩磁的辩别提供依据,也为次生剩磁的应用开拓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顶山地区古近系白色砂岩成因及成铀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湘飞 《新疆地质》2002,20(2):122-125
通过对新疆福海县顶山地区古近系岩相古地理、岩石地球化学、地下水水化学、岩石次生蚀变等特征的分析,对灰白色、白色砂岩的成因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对本地区古近系以灰白色砂岩为主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与铀的分布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稠油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阐述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对稠油的成因及其判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稠油成因类型分原生型和次生型,其中,次生型稠油主要由生物降解、水洗和氧化作用分解、消耗或氧化原油中的烃类组分,使非烃和沥青质含量相对增加,致使原油密度和黏度增大,油质变稠.最后指出了目前稠油成因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内蒙古那干楚地区大民山组细碧角斑岩岩石特征、岩石化学特征、成因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细碧角斑岩经受了钠质交代变质作用和残余气热变质作用,经历了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成因是多阶段次生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述了花岗质岩石的起源、演化及成岩后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对其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分馏的影响,说明了稀土元素分馏和富集的一般趋势及目前常用的研究花岗质岩石成因的地球化学模型的局限性,分析评估了花岗质岩石成因、演化与内生及地表次生富集作用形成稀土矿床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解释磁异常时,需要大量测定岩石的磁性,但对岩石磁性的复杂性及其能够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往往认识不足.假如不仅测定岩石的感磁和剩磁,而且还研究剩磁的性质,那就可以对热、化学和动力等剩磁异常进行分类,进而提高阐明某些地质现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煤层瓦斯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受瓦斯形成过程和后期改造作用影响,对判别煤层瓦斯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淮南煤田潘北煤矿4-1煤层瓦斯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气体组分和碳同位素(CH4、CO2)值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4-1煤层瓦斯烃类气体中甲烷占绝对优势,贫重烃气体,非烃类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于5%,呈明显的次生生物成因特征。氮气与甲烷含量之间呈负相关,说明瓦斯组分受大气影响较大。4-1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值为-62.15‰~-51.57‰,结合煤层的变质阶段,属于次生生物成因气,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特征则表明其典型的生物成因。  相似文献   

11.
自生磁铁矿与烃的富集及运移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庆生  蔡振京 《地球科学》1991,16(5):565-571
  相似文献   

12.
NEW MAGNETOSTRATIGRAPHIC AND SEDIMENTOLOGIC RESULTS FROM TERTIARY SEDIMENTS OF THE HOH XIL BASIN,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IMPLICATIONS FOR THE CENOZOIC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13.
土壤磁性用于油气勘查的一个研究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秋 《物探与化探》1998,22(6):436-439
廊坊—固安研究区内两条剖面上的已知油藏上方土壤的磁化率、天然剩磁强度、Q值的异常特征不易辨认。对油田上方土壤样品进行交变退磁清洗后,其剩磁的构成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区别于非油藏上方土壤剩磁的构成。利用这一特点,寻找油气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基质镜质体成烃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旭光  金奎励 《地质科学》1999,34(4):485-490
干酪根、煤以及显微组分生烃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如活化能分布特征等)是其内部分子结构的宏观反映,据此可以判断有机质内部成键特征,评价生油门限、生油高峰,计算不同温度范围油气生成量等。笔者利用岩石热解仪(Rock-Eval型)对贵州水城含树皮体煤中的主要组成——基质镜质体的成烃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树皮体、丝质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质镜质体的平均活化能为200kJ/mol,大于树皮体的平均活化能(177kJ/mol),而小于丝质体的平均活化能(324kJ/mol),由此推断,在相同的热演化条件下,基质镜质体、树皮体、丝质体三者的生烃顺序为树皮体→基质镜质体→丝质体。从基质镜质体生烃活化能分布特征图上可以看出,基质镜质体有4次主要生烃期,其对应的活化能分布范围及产烃率分别为191.25—192.5kJ/mol、12.19%,195—196.25kJ/mol、7.25%,197.5—198.75kJ/mol、39.82%,216.25kJ/mol、18.64%,据此可以认为:基质镜质体主要由4种不同类型键组成。在活化能191.25—198.75kJ/mol范围内,基质镜质体的累计生烃率达60%左右,这说明基质镜质体产烃较集中(在较短的地质剖面或温度范围内形成大量烃类物质),其含量高(煤岩三大组分之一),因此对煤成烃资源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人”化石产地洞穴堆积物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北京人化石产地周口店又是至今世界上人类化石发掘最为完整的一个地点。搞清北京人的堆积物的地质时代,对进一步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第四纪地质年代学具有重要意义。1976年1月-4月期间,我们对周口店第一地点的洞穴主要堆积物进行了古地磁地层学的研究,对北京人的年代问题提出我们的粗浅认识,供有关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6.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成藏年代学是当代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前沿领域。80年代以来,随着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方法、同位素测年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新方法或新技术的引入,成藏年代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由传统的间接向直接研究、宏观向微观研究,以及定性向定量(或定期向定年)研究的重要转变。间接研究与直接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或定期与定年)研究相结合,已成为现代成藏年代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对于叠合盆地的成藏年代与成藏史研究尤为必要。就各种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从煤化学结构及成分分析发现,作为煤的成分之一的低分子化合物在煤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其成分特点及化学性质均显示出优越的生烃能力。通过进一步对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的来源及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趋势分析,认为煤中低分子化合物对煤生烃能力存在重要影响,低分子化合物是重要的生烃母质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克苏—柯坪地区震旦纪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克苏—柯坪地区震旦纪包括二套冰成岩,其同位素年龄为7.4—7.7×10~2Ma.古地磁样品采自乌什县尤尔美那克到苏盖特布拉克一带,中心座标:经度79.5°E,纬度40.9°N震旦纪系中至少可能发生了6次地磁极性倒转,极性变化频繁,与世界其他地区震旦系的极性是一致的.震旦纪各时期内的古地磁方向变化较小,震旦纪-尼盆纪之间存在较大的虚极移.震旦纪冰成岩形成于低纬度区,这与柴达木、华南北美、南非和澳大利亚古冰川形成的古纬度是一致的,这为冰成岩形成是全球等时性提供了古地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油气初次运移研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从地表化探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采集层位和介质的统一、采集可靠性的相关检验、吸附烃样品脱气温度的选择 ,以及不同景观条件下背景值的确定方法等 5个方面 ,介绍了油气综合化探的工作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 ,将有助于追踪与地下油气藏密切相关的地表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