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区岩溶发育模式及水库防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区河流深切割,地层呈典型的、且具普遍性的多层状碳酸盐岩岩组结构。受岩性控制,溶蚀作用一般仅在碳酸盐岩岩层内进行,岩溶顺层发育呈多层状,并由于岩层倾角的原因岩溶在两岸具较大差异。在无特殊条件破坏情况下,层间非碳酸盐岩岩层成为相对隔水层,是水库防渗的良好依托。工程区所遇断层F3为压性断层,未破坏多层状的岩溶系统结构,但层间岩溶塌陷使得多处层间隔水层遭受破坏,岩溶越层发育,对水库防渗极为不利。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枢纽坝区可能的大渗漏部位及防渗设计主要在大坝两坝肩附近。  相似文献   

2.
本区岩溶组合形态分为垄岗谷地中山、垄脊槽谷低—中山、岩溶峡谷中山、溶丘谷地低山四种类型。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卷洞河流域、包鸾河流域、乌江干流、长江干流。岩溶发育分布特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碳酸盐岩岩性组合是其物质基础: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位于塔北隆起中部的哈拉哈塘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近期塔北油气勘探的突破新区,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本文通过对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背景的分析,利用钻井、岩芯、地震等资料,对本区岩溶型储层的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储层发育的主要岩溶阶段、岩溶模式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主体在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一段,储集空间主要为近层状分布的溶蚀孔洞/洞穴和裂缝,岩溶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一间房组沉积末期的准同生期岩溶和志留系沉积之前的表生期(潜山+顺层)岩溶。前一期岩溶具有区域分布较均匀、规模较小的特点;后一期岩溶在前期岩溶的基础上发育,并根据古地貌的差异在平面上分为4个区:北部Ⅰ区一间房组直接暴露,发育古潜山岩溶;Ⅱ区一间房组之上覆盖了厚度不等的吐木休克组、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岩溶主要受控于河流和断裂的下切及由北部Ⅰ区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顺层岩溶;南部的Ⅲ区和Ⅳ区发育顺层及沿断裂的岩溶和淡水与南部海水的混合水岩溶。在以上两期主要岩溶作用的影响下,哈拉哈塘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一段地层发育近层状岩溶洞穴、孔洞、角砾孔和裂缝,形态多变,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4.
钱海涛  孙强  王思敬 《地球科学》2014,39(7):896-904
地应力对碳酸盐岩溶解和岩溶发育的影响研究是一个值得注意但又长期被忽视的问题, 结合地球化学、地质热力学、矿物岩石学、岩石弹塑性力学方面的知识, 在理论上全面地分析地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应力作用下, 碳酸盐岩岩体内应变能提高、溶解反应自由能增加、裂隙发育特征与水流运动条件发生变化, 使得碳酸盐岩固体表面处溶解物饱和浓度增大, 改变了岩体内水流的厚度、水流流态以及水中碳酸盐岩溶解物浓度, 从而影响了碳酸盐岩的溶解速率; 且应力的存在改变了有效的水岩相互作用面积; 应力作用下碳酸盐岩溶解存在的"应力-溶解"耦合竞争循环机制使得岩溶发育出现混沌现象和自组织行为, 初始应力介入所导致的一个很微小的影响因可被迅速放大至成百上千倍而不可忽略, 自然界中碳酸盐岩岩体内溶解和结晶并存、串珠状溶洞以及孤立溶洞的形成发育机制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为应力溶解自组织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广西、贵州和四川等地区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岩石,碳酸盐岩岩石暴露地表时,形成"喀斯特",时空上形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地下水运动规律不同.根据每个阶段地下水运动特点,预测碳酸盐岩赤泥库防渗泄漏和岩溶塌陷地下水被污染行为,指出岩溶塌陷条件下,赤泥库泄漏到地下水中,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刘晓佳 《云南地质》2011,30(3):305-307,288
矿体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中寒武系田蓬组碳酸盐岩岩系中,北东向褶皱的滑脱空间、断裂破碎带为容矿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7.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层间改造区岩溶古水文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拉哈塘地区自北往南可分为潜山岩溶区、层间岩溶顺层改造区、层间岩溶台缘叠加区、层间岩溶斜坡区。层间岩溶-顺层改造区为潜山岩溶区和层间岩溶区过渡区域,文章对前志留纪和良里塔格组岩溶期沉积间断古岩溶水文条件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地表河流特征总体表现为自北往南径流,深切河谷决定着局部排泄基准面的深度。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暗河特征进行刻画,本区地下暗河类型多样,总体表现为流入型和流出型暗河管道系统发育,多为单流入、流出系统,地震反射暗河特征较明显,多为连续或断续串珠强反射,以良里塔格组岩溶期暗河最为发育,且前志留纪岩溶期“断头河”多为部分伏流出口。地下暗河管道附近往往发育大型缝洞体,是目前勘探开发重点研究攻坚对象,因此精确恢复和刻画古岩溶流域水文系统的分布特征,寻找油气藏有利储层是广大岩溶油藏专家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清华洞暗河堵洞成库与防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晓鹏  谭光明 《中国岩溶》2012,31(2):179-184
为解决富宁县城供水及其附近乡村农业灌溉问题,对清华洞暗河进行堵洞成库。水库设计总库容9934万m3,堵洞体高87.5m,最大蓄水深约116m。地质调查发现,库盆及四周均分布有较完整的相对隔水层、隔水层,山体雄厚,泉点出露均高于水库设计蓄水高程,但是,枢纽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溶发育,暗河进口左岸有溶洞和断层溶塌体分布,引起绕坝渗漏的可能性很大。根据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附近有D3g隔水层分布并能避开溶洞影响,同时距暗河进口较近而利于施工的0+085坝址段对清华洞暗河进行封堵,并采用上下两层悬挂式半封闭帷幕灌浆对溶塌体和其他岩溶裂隙通道进行防渗处理。经多年实践表明,本防渗技术可行,坝址、防渗帷幕灌浆线路以及灌浆设计合理,水库造价低,有效地解决了县城供水和下游2.26万亩农田及21.5万亩热区作物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新垦地区奥陶系层间岩溶地区缝洞发育,是塔北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储层发育特征分析,发现该区储层主要以裂缝-孔洞及溶洞型储层发育为主,纵向上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顶面以下100 m范围内;根据沉积环境、古地貌恢复、岩溶作用条件分析,认为台地相沉积的较纯灰岩是岩溶的基础,多期岩溶作用是优质缝洞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一间房暴露期岩溶形成了早期的孔隙,而在这基础上,良里塔格暴露期地下水顺层区域径流岩溶,形成了一间房组、鹰山组大型缝洞空间,该期岩溶是层间岩溶区优质储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在岩溶过程中,断裂或深切河谷控制了地下水径流、排泄方向,即控制了岩溶缝洞储层的分布。根据以上结果,建立了新垦地区层间顺层岩溶模式,以此指导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古岩溶储层露头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伟 《地质学报》2010,84(8):1215-1222
始新世末,喜马拉雅运动引起柯坪—巴楚地区广泛的水平挤压和构造抬升,导致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出露地表,为古岩溶储层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露头表征条件。本次研究选取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剖面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了古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和演化模式。指出不同碳酸盐岩岩石结构对岩溶响应表现出明显差异:一间房组礁滩体岩溶储层小型溶孔、溶洞分布广泛;以泥晶灰岩和砂屑灰岩为主的鹰山组,岩溶作用形成裂缝为主控因素的大洞大缝型,非均质性很强的孔隙体系。研究区内同样发现了热液作用形成的深成溶洞,但数量和规模均较小。因此,古岩溶作用及伴生的溶洞系统是储层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何宇彬 《地质科学》1975,10(3):279-284
“相对隔水层”这一术语在我国水文地质界已广泛使用。在碳酸盐岩层分布地区寻找微弱的岩溶化岩层作为相对隔水层,对大比例尺水电工程地质测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例如广西红水河流域,大面积分布着厚层石灰岩及白云岩,很少见到碎屑岩夹层;从而寻找相对隔水层对论证水库、坝址渗漏是有特殊意义的。但是,如何确定相对隔水层?这个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综合钻井、录井、岩心、薄片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的岩溶特征,并分析讨论其机理与模式。茅口组为开阔海台地沉积,以发育高能滩相颗粒灰岩与非滩相低能泥晶灰岩的不等厚互层为特征。岩溶主要发育在茅口组上部,表现为大量溶蚀缝洞发育,且多被离解的碳酸盐岩碎屑、方解石晶粒、碳质泥屑等不同来源的物质混合充填,但缺乏典型的岩溶角砾。茅口组岩溶属于大陆环境下早成岩期岩溶类型,一个显著特征是岩性与岩相对溶蚀-充填作用的控制:非滩相泥晶岩类岩性致密,岩溶欠发育;高能滩相颗粒岩类岩溶发育良好,并可以识别出基岩带、半离解带和混合充填带3种溶蚀-充填带。根据上述特征,认为泥晶灰岩致密层与颗粒灰岩高渗层在纵向上的多旋回叠置,以及先期的孔渗系统和断裂裂缝体系为岩溶水提供输导体系,导致形成了同期多层的颗粒滩相控岩溶系统,并在岩溶台地和斜坡岩溶型储集层皆较发育。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为相关研究提供补充与参考,还对研究区茅口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龙潭水电站坝址位于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发育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在奥陶系南津关组第一段(O1n1)页岩夹灰岩、第二段第一层(O1n2-1)泥质条带灰岩及寒武系第四段第二层硅质条带灰岩(∈34m-2)中岩溶不发育,其他地层的灰岩中岩溶发育;岩溶发育方向主要沿岩层层面和顺河向的断层发育,形成岩溶通道。因此水库渗漏主要沿岩溶发育的断层产生,防渗帷幕设计以奥陶系底部18.8m页岩为防渗依托,并重点加大断层部位的工程量。后期地下水长期观测分析表明,帷幕防渗效果良好,不存在大的库水渗漏,仅在局部断层构造发育部位渗漏量略大。大龙潭水电站防渗帷幕工程成功的范例为碳酸盐岩地区其他工程的防渗优化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早成岩期喀斯特化研究新进展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四川盆地多个层位的、不同岩相的碳酸盐岩具有差异岩溶特征的发现与思考,结合当今国外有关碳酸盐岩早成岩期喀斯特化研究进展的调研,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归纳。(1)喀斯特物质基础可分为孔渗性较好的早成岩期岩石与致密的晚成岩期岩石2类。它们分别以基质粒间孔和裂缝作为岩溶水的输导介质,形成所谓的非受限管道与受限管道,从而控制了不同成岩期岩石的喀斯特形态特征,并强调不同成岩期碳酸盐岩孔渗性控制喀斯特缝洞发育模式。(2)重视不同地理环境对喀斯特化的影响,按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岛屿、海岸型喀斯特和大陆型喀斯特2类:前者主要以与大气淡水透镜体相关的化学溶蚀为主,发育极具识别意义的侧翼边缘溶洞,但其影响是局部性的;后者以地表、地下河流的机械侵蚀为主,地下暗河沉积发育,其影响是区域性的。(3)重点关注目前国内涉及较少的早成岩期喀斯特的宏观与微观特征、判识标志以及溶蚀机理等研究成果。最后,结合四川盆地古生界多个层位类似早成岩期喀斯特的发现与识别,分析总结早成岩期喀斯特型储集层发育及分布特征,以期今后对类似喀斯特现象的发现、识别以及相关储集层的勘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Two karst areas within Permian and Triassic carbonate rocks of the Codru Moma Mountains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Romania yield thermal waters. Major karst springs occur where groundwater flow is intercepted by hydraulic barriers, which also results in the movement of water from deeper levels. At Moneasa, thermal groundwater rises along faults and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a thrust, and at Vascau Town, water rises along faults marginal to the Beius Basin. Geochemistry suggests that the thermal component of the Moneasa groundwaters is derived from dolomites and that at least a proportion of the Vascau thermal waters originates from deeply buried Permian sandstones. Received, August 1999 / Revised, March 2000 / Accepted, March 2000  相似文献   

16.
邓自强 《中国岩溶》1982,1(1):49-57
鼻岗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南部龙州与宁明县交界,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好的热带岩溶季节性雨林保护区。区内为上泥盆统至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岩溶地貌以典型的热带切割较深的峰丛洼地为主。岩溶水以地下河迳流形式向左江和明江排泄。 本区热带雨林发育,复盖率达90%,植株密,林冠高。热带植物对岩溶发育的作用,主要是:1)林区气候受树木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外围多200—400毫米,相对湿度偏大22%,从而促进地下水的循环和溶蚀作用。2)大量的植物残体枯枝落叶使土壤中腐植质含量较高,并含有较丰富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有机酸和其它酸类,对岩石能起腐蚀作用。3)植物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常沿岩石裂隙向纵深生长,常导致岩石的破碎崩解,有利于加强导水性能和溶蚀作用。4)林区岩溶水水化学受地质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其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一般不含侵蚀性CO_2,方解石饱和指数Slc>O。但个别点侵蚀性CO_2含量较高,而Slc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沿江地区(铜陵、池州、安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较发育,无论是开展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还是监测预警,都必须研究岩溶塌陷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掌握岩溶塌陷区盖层工程地质特征、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以及盖层-岩溶组合关系。文章以安徽省沿江地区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收集和总结区内大量岩溶塌陷调查、勘查及监测资料,野外调查典型岩溶塌陷区的基础上,分析了典型岩溶塌陷区盖层工程地质特征、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并进行概化处理,建立了岩溶塌陷的盖层-岩溶组合地质模型。研究表明:区内典型岩溶塌陷区的组合主要有7种类型,最易产生岩溶塌陷的组合为“第四系盖层为粉质黏土-砂砾卵石双层结构,下伏基岩岩溶发育中等以上”;岩溶塌陷致塌机理主要为潜蚀致塌,其次为真空吸蚀致塌、振动致塌。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对比及储层剖面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鲁新便  吴铭东  王静 《新疆地质》2002,20(3):196-200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为岩溶缝洞型的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层的形成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风化壳期岩溶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储集空间类型受控于不同的岩溶古地貌单元。裂缝性储层主要分布于风化壳型岩溶不发育地区,或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育的变化强烈部位;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分布与古岩溶发育带和岩溶斜坡地区密切相关;裂缝-溶洞型储层其分布与裂缝及古岩溶发育带密切相关,常常是在古岩溶高地边缘或部分岩溶斜坡区,多位于多组构造线的交汇处及褶皱的轴部等。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根据暴露区淡水岩溶作用发育特点,依据碳酸盐岩储层的波阻抗响应特征、测井曲线、测试成果及开发动态资料,在恢复古岩溶地貌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6区)的岩溶值得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高产井多位于古岩溶地貌相对较高部位,而产量较少或没有出油气的井,则位于岩溶地貌相对较低部位。表明早期的古地貌形态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孔洞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储层的垂向发育和分布主要受碳酸盐岩古岩溶风化壳垂向分带性的影响,纵向上由风化壳顶面向下储层发育逐渐变差。以奥陶系古风化壳顶面为界,向下每60m为单位,对深度0-60m、60-120m、120-180m、180-240m岩溶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储层剖面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潜山型油气藏成藏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塔中古隆起的早海西期风化壳岩溶发育,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岩溶型油气田的重要隆起区之一。本文研究了风化壳型岩溶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在烃源、生储盖和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预测了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发育的有利区带,认为奥陶系岩溶储层与其上覆的石炭系泥岩可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源断裂、不整合面、输导层与汇烃脊构成了复杂油气输导网络。本区潜山型油气藏成藏过程复杂、期次多,但喜山期构造调整是最终成藏的关键,中央断隆带和塔中隆起南斜坡是两个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20.
铁路深埋隧道区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揭露溶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向斜区岩溶分布的勘察 ,对毛坝段深层岩溶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岩溶水在水力坡度或压力水头 ,尤其是水重力的作用下有不断向深层运移的趋势 ,所以在水具有侵蚀性的前提下 ,岩溶也具有向深层发育的趋势 ,并在厚层隔水底板及排泄基准面附近形成岩溶较发育带。而岩溶分布的层位及构造部位 ,在同一地质单元中的浅层和深层区具有类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