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睹为快──各地爱好者观测彗木碰撞之二@7月19日天气晴朗,我们天文选修班的几名同学在崔忠民老师的带领下,登上学校新建的天文台平台观测。我们使用100’’t’l’口径的折射望远镜,用200倍目镜观测,木星圆面非常清晰,条纹鲜艳漂亮。19点15分,我们...  相似文献   

2.
本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4.
彗木大碰撞的联想余新惠悲哉?壮哉?94之夏的“替木大碰撞”为人类展现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宇宙奇观。地球人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浩瀚宇宙间的木星。木星,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在深这的茫茫夜空中在古闪烁,令人高深莫测,有史以来,一直受到人类的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5.
Shoemaker-Levy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预报的天体大碰撞。有关观测的初步结果,秀快通过新闻报道和电子网络传遍了全世界。本文通过对其14号、11号核撞击木星的大量报道的综合分析,对彗木碰掸的物理过程、彗木碰撞时刻的确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Shoemaker-Levy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预报的天体大碰撞。有关观测的初步结果,很快通过新闻报道和电子网络传遍了全世界。本文通过对其14号、11号核撞击木星的大量报道的综合分析,对彗木碰撞的物理过程、彗木碰撞时刻的确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对于分析和改进对这类碰撞的预报,确定撞击时刻和撞击点位置,以及今后研究撞击黑斑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事浩渺连广宇──记彗木碰撞标志征集活动今年春天,苏梅克一利维9号慧星即将于今年7月份撞击木星的事件在我们北京天文台一批年轻天文学者当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决心以团委名义组织一项活动以纪念这一历史性天文事件,同时希望借此普及天文知识,宏扬天文文化,增...  相似文献   

8.
Shoemaker-Levy9号童星于1994年7月与木星碰撞己成为事实.本文依据众多碰撞时刻的观测报道,并结合碰撞预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用不同观测技术和观测手段所给出的碰撞时刻的报道,强调了碰撞物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按照统一的物理模式初步确定了各个碎核的碰撞时刻.并归算出木星南纬碰撞带区的自转速度约为9h55min-周,说明它没有受到营核连续撞击的影响.本文还将各管核撞击点在水面上的位置与预报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Shoemaker-Levy0号彗星于1994年7月与木星碰撞已成为事实。本文依据众多碰撞时刻的观测报道,并结合碰撞预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用不同观测技术和观测手段所给出的碰撞时刻的报道,强调了碰撞物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按照统一的物理模式初步确定了各个碎核的碰撞时刻。并归算出木星南纬碰撞带区的自转速度约为9h55min一周,说明它没有受到彗核连续撞击的影响。本文还将各彗核撞击点在木面上的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与电子工业部22所的联合观测,证认出1994年7月21日的木星十米波爆发中,有一个爆发可能是由于彗星木星碰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与电子工业部22所的联合观测,证认出1994年7月21日的木星十米波爆发中,有一个爆发可能是由于彗星木星碰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钱伯辰  周洪楠 《天体物理学报》1995,15(1):99-100,T002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14.
陈道汉  包纲 《天文学报》2003,44(4):337-341
1994年7月18日至24日期间,彗星苏梅克-列维9(SL-9)的超过20块碎片与木星发生了相撞.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到的图像揭示了木星大气对撞击的动力学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观测到5个撞击点周围的圆环,它们以450米/秒的常速度向外运动.环的圆形性表明它们是波.因为对于不同大小的撞击,波速是常量,可以推断出传播速度与爆炸能量无关.这意味着这些波动是线性波.评述现行理论所使用的3类候选波,亦即惯性引力波、声波和地震波,介绍的重点是前面两种.  相似文献   

15.
追日──爱好者日食观测活动集锦编者按:1995年10月24日发生的日全食,掀起了一次业余天文观测活动的热潮。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许多各地群众寄来的观测报告、照片和稿件。限于篇幅,我们有选择地摘发了部分文稿和照片,为便于读者们交流,同时刊出了作者的通讯地...  相似文献   

16.
挽强弓,射“天狼”──南京市青少年宫天文馆彗木相撞观测追记居小莲,方国权南京市青少年宫天文馆在等木相撞期间进行了观测,取得了第一手实测录像资料,与此同时天文馆对社会开放,不仅将实测图象同步地传递给前来观测的市民,而且提供国产“120”望远镜给市民观测...  相似文献   

17.
包纲  陈道汉  马月华 《天文学报》2004,45(3):279-287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SL9)与木星相撞后,在木星上观测到的以常速度(~450m/s)向外扩展的圆环意味着这是碰撞在木星大气中引起的线性波动.我们选取:非旋转、无粘性、密度分层、不可压缩的木星大气模型,而且木星大气以水平速度U=b az运动;给出初始扰动压力P(r;0)作为碰撞的初始条件,用流体力学方程组求解了彗木相撞中的惯性引力波.结果表明:当木星大气以速度U=U0(~170m/s)运动时,彗星碎片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产生内波,同时还得到彗星碎片的撞击深度H与水平相速Vp的关系式.当木星大气以速度为U=b az运动时,木星大气的扰动能量不再是在动能和势能间均分。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们都知道,木星于1998年9月16日在宝瓶座冲日,随后不久,美丽的土星又于10月24日在双鱼座冲日。这两件事是去年爱好者们期待的盛事,亦是观测欣赏这两颗大行星的最佳时机。为此,我们湖南省益阳市“爱星天文台”精心组织了近千名中小学生及爱好者进...  相似文献   

19.
张璞  陈道汉  马月华 《天文学报》2007,48(2):190-199
提出一个彗木相撞的修正了的线性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将木星大气视为一个转动的、分层的、可压缩和无粘滞的流体层.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撞击能量仍然转换成内波能量,但不能忽视可压缩效应.  相似文献   

20.
K.ZHANG  陈道汉  C.Jones 《天文学报》2004,45(2):176-185
提出了一个彗木相撞的线性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将木星大气看作是一个分层的、不可压缩和无粘滞的流体层,而与撞击相联的引力波则由一个初始冲力所造成.采用初始冲压P(r,z,0)代替初始表面形变作为初始条件.发现这种做法使得问题的数学处理更加方便,特别是在计算流体粒子的垂直位移和摄动势能方面,后者可以表为P(r,z,0)的有限傅立叶正弦和余弦变换.导出了一个联系彗星碰撞参数、木星大气参数和所设初始冲力之间的关系式.还对两种P(r,z,0)的假设形式分析地导出表面波波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