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树木年轮与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 ,依据数理统计学和天气预报学等基本原理 ,通过历史气候的延长、插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重点研究了根河和海拉尔两个不同森林气候区域的年轮气候变化规律、趋势与展望 ,提出了未来 40年内有利和不利年轮生长的气候年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青海两个树木年轮年表重建局地过去降水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依据青海乌兰、班玛两个经过精确定年的树木年轮年表,通过响应函数计算,求得逐月的气候因素对轮宽生长的贡献。在贡献显著的时区内,经由相关计算确立最佳重建时段,选取预报因子,再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方程来重建过去气候。分析表明在重建时段内的两地降水变化,均有明显的多雨期和少雨期,同时存在显著的周期现象。  相似文献   

3.
利用年轮与气候资料,依据树木气候学、树木生理生态学、森林气象学等原理,通过解析木及干基年轮与各种气候要素的相关统计和模拟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树木年轮类型特征及其气候反应和形成规律;研究了年轮序列以及树木的高、径、材积等生长量序列的年际差异和主要的气候影响因素,给出两个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年轮与气候资料,依据森林气候学、数理统计学等原理,通过干基年轮和解析木测定因子与气候要素的相关统计和模拟分析,研究了树木气候分析的方法、模型、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了树干基部年轮、解析木的高、径和材积生长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规律以及气候影响树木生长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秦岭地区树木年轮密度对气候响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秦岭四个地点的树木年轮样本,进行了密度量测,建立各自的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年表。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变异对气候变化有显著的响应,这些年表可以成为表征过去局地气候的代用资料。  相似文献   

6.
华山松树木年轮对气候响应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树木年轮生长模型,从细胞尺度对华山松在不同时期的树木生长状况,包括早材和晚材的细胞大小等年轮结构变化进行了模拟。所建立的细胞大小年表对气候的响应函数结果,揭示出华山松的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中4~7月份以及滞后一年降水的影响,而温度只是在生长季节开始的4月份起限制作用。利用气候资料对华山松的细胞大小及变化趋势的模拟结果表明,它与实测值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诺事件与贵阳气候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庭艳  周润英 《贵州气象》1994,18(5):33-34,36
本文统计分析了厄尔尼诺年及其次年贵阳地区各季度的气温与降水资料,结果发现厄尔尼诺事件与贵阳地区各季度的气候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特别发现多年来厄尔尼诺事件对贵阳地区春季降水以及夏季气温县有很好的相关性,这无疑对本地区长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彦芳  朱西德 《青海气象》2005,(2):63-64,58
2004年青海省总的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明显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全省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比2003年偏低0.3℃,位居1961年以来第六个高温年。全省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8.3mm,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偏多,冬、夏季与历年同期平均值基本持平;除海西西部及祁连、玉树等局部地区降水偏少外,省内其余大部偏多或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9.
树轮纪录的500年来青海地区夏半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海省境内不同区域的3条树木年轮资料重建了青海省1479~1991年共513年的夏半年降水序列,分析发现青海省夏半年降水与1961~1990年降水平均值相比,以降水偏少为主要特征.以这513年的平均值为基准,自1479年以来,青海地区主要经历了10个相对干期和11个相对湿期,其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湿期有3段分别为1544~1584年(41年)、1667~1719年(53年)、1936~1991年(56年),干期的持续时间都较短.最大墒谱分析发现存在25.0、11.5、4.8、3.7、7.7、6.2、2.2、2.4、2.0年周期.  相似文献   

10.
李川  芮景新 《四川气象》1996,16(3):6-10
1995年,我省大部地区降水比较调和均匀,年总降水量盆地大部正常或略偏少,仅 中部南充,遂宁-带偏少2-3成,干旱较严重,而川西高原的康寂地区偏多2成,造成局地严重洪灾害。本年度的干旱特点;以夏旱为主,夏旱面宽但持续时间短,因此与历年相比仍属一般夏旱年;春旱一般,伏旱轻而偏迟,具有伏秋连旱的特点。本年度的洪涝灾害具有偏晚发生,次数少而局地强度大的特点,8月9-12日、23-24日两次大暴雨过程,致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利用中国710个站(青藏高原72个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与中国区域气候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多雨日区域随季节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华南区、华南一青藏高原东南部区、青藏高原区以及华西区共5个区域,多雨日区自东向西移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降水特征呈双峰型,西北呈单峰型;西南部存在明显的“高原梅雨”、伏旱和秋雨。林芝地区的遥相关分析表明:冬季温度与青藏高原同期温度为正相关,与我国其它大部分地方为负相关;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期降水为正相关,与高原北部同期降水呈反相关关系;冬季温度与黄河到长江流域之间区域夏季降水呈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1100年来柴达木盆地干湿气候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宗务隆山和沙利克山采集的祁连圆柏年轮宽度序列及其与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重建了柴达木盆地近1100年来的降水序列,分析了1100年间的旱涝演变特征,并对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采用祁连圆柏年轮宽度序列EOF分析的第一主分量与德令哈降水序列的关系,重建了降水变化方程,恢复了柴达木盆地历史降水序列;过去1100年以来柴达木盆地经历了4个相对湿润和4个相对干旱的阶段,最近的1971—2000年是近千年来相对多雨的阶段,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出减少趋势,同时降水序列存在着准3年的最显著性周期;推测未来50年柴达木盆地的降水可能以偏少为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子波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的降水和气温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了一些变化周期,并对乌鲁木齐未来的降水和气温变化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利用阿依拉山采样点的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与川西高原的马尔康和红原前一年10月至当年9月的气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尔康7月平均气温与阿依拉山采样点的树木年轮生长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644。利用树轮年表重建了1597-2005年马尔康7月平均气温序列,方差解释量为41.5%,经过检验,转换方程稳定可靠。检测409年重建气温序列的周期信号,发现重建序列存在3~4年、5~9年、21~28年和56~76年的周期振荡,其中较短的年际周期的强振荡期均出现在21世纪,中周期的强振荡期主要出现在最后一次小冰期,而长周期则在工业革命之前能量最强。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1—2010年德州1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对2010年德州主要气象要素和天气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德州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主要表现为春季气温异常偏低、物候期明显推迟;夏季气温异常偏高、降水显著偏多、暴雨频现;夏末秋初阴雨连绵,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异常偏少,对棉花、玉米等秋作物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秋、冬季寒潮频发;秋、冬之交大雾、降水异常偏少、光照充足、旱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利用2012年10月采自吉尔吉斯斯坦西天山chon-kyzyl-suu附近的森林上线和下线两个采样点的雪岭云杉树轮样本,建立了上下线树轮宽度年表,结合近百年CRU(0.5?.5)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区森林上下线树轮对气候响应的异同。研究表明,森林上下线树轮年表一致性较好,尤其是窄轮出现年份基本相同;对气温响应方面,森林上线树轮年表与春季尤其是4-5月份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而森林下线树轮年表与夏季尤其是6-7月平均气温显著相关。降水方面,树轮年表与上年7月到当年6月降水相关最好,森林下线年表与上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相关系数超过0.61;上线也达到了0.49。与中国境内雪岭云杉对气候响应基本相同,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西天山北坡树轮宽度同样对降水的响应更为敏感,尤其在森林下线;降水可能是该地区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降水对森林下线树轮径向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空间相关分析表明,树轮年表能较好的代表西天山大部分区域上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尤其是西天山北坡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黑龙江省气候评价业务使用的71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对1981-2010年气候平均值和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冬季偏暖突出;年降水量大部地区增多,春季、夏季、冬季降水量增多,秋季减少,7月降水量增幅最大;年日照时数大部地区减少。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ElNino/LaNina事件与北京气候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桂莲  张明庆 《气象》2001,27(2):3-6
通过对近百年El Nino/La Nina事件与北京气候相关性研究发现,El Nino/La Nina事件与北京夏季(6-8月)降水、平均最高气温(7月)和冬季(1月)平均最低气温之间相互关系显著。El Nino事件与夏季降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呈负相关,与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呈正相关,造成降水减少,气温年较差较大,大陆性增强的气候特点。La Nina事件与夏季降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呈正相关,与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呈负关,使降水增加,气温年较差减小,大陆性减弱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