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地层层序与地层剖面结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将北山裂谷白山段晚古生代地层厘定为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上石炭统石板岩组、胜利泉组、干泉组和下二叠统红柳河组,共划分出9个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2.
甘蒙北山地区下石炭统绿条山组 时代修正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其晚古生代洋盆最终闭合时间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早石炭世是该区洋陆转换的关键时期之一,下石炭统下部绿条山组与下伏的下、中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被认为是该区构造隆升的主要证据之一。但由于研究程度限制,绿条山组的时代尚有争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构造演化的深入分析。北山北部甜水井北与碎石山剖面绿条山组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6.8±3.5Ma与311.1±3.2Ma,产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Bashkirian)菊石Gastrioceras和Branneroceras,时代应修订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研究区下泥盆统—上石炭统沉积充填及生物群落特征表明该区可能在晚石炭世由大陆边缘浅海演化至裂谷盆地,上石炭统与下、中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代表洋陆转化造成的长时间隆升剥蚀。  相似文献   

3.
在北山地区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中发现了丰富的的四射珊瑚,共计单体12属,17种;复体5属,7种,由下至上可划分为2个生物组合:Siphonodendron-Thysanophylloides组合和Yuanophyllum-Gangamophyllum组合,确定其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通过对北山地区珊瑚动物群与华南、欧洲以及...  相似文献   

4.
杨逢清 《地质论评》1986,32(1):67-72
关于Homoceras带的时代归属是有争议的,一种意见认为应属上石炭统底部(如石炭系三分则为中石炭统底部);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属下石炭统顶部,因此Homoceras带的层位问题,实质上牵涉到上、下(或下、中)石炭统的分界问题。本文对含Homoceras的广西南丹七圩和贵州水城德坞剖面作了分析,以Homoceras带菊石的壳铈变化、缝合线演变特征看,更接近于下石炭统的Eumorphoceras带。另外与Homoceras相共生的腕足类Gigantoproductus,Striatifera是典型的下石炭统化石,因而我国Homoceras带应置于下石炭统顶部。  相似文献   

5.
笔者等已往在甘肃柳园辉铜山东约1公里处采集到大量的腕足类、苔藓虫、珊瑚、瓣鳃类等动物化石,从而将该处时代有争议的地层确定为晚石炭世,现予以报道。辉铜山位于塔里木中朝板块内的晚古生代裂陷槽(裂谷)中,就现有资料看,该区最老地层为奥陶志留系,由于其中部分地段混合岩化较强烈,其时代尚有争论,其上之泥盆系仅出露于甘泉、墩墩山等地,为火山盆地沉积,其岩性系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的海陆混合相沉积岩。上石炭统石干泉群(原中石炭统)及下石炭统在北山南带呈带状分布,厚数百米,长数百公里,而晚石炭世干泉群在北山地区已往确有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6.
经1:5万区调,将本区原定下石炭统分解为长城系白湖群、蓟县系平头山群以及新建单位——中、上奥陶统黄石岭群。在前人定的中震旦统或蓟县系分布区的查干哈格以北发现了青白口系。将前人1960年在该区划定的前震旦系北山群、后来改定的下志留统勒巴泉群原定为前长城系。并在破城山南坡前人原定下二叠统分布区,首次发现了上三叠统的生物地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东昆仑地区石炭系所含(竹蜒)类化石的旋壁构造——蜂巢层的出现和演替过程呈渐变而并非截然分开的这一重要事件,将该区原划分的中石炭统和上石炭统合并为上石炭统。将整个东昆仑地区石炭系分为下石炭统和上石炭统。  相似文献   

8.
牛亚卓  魏建设  史冀忠  陈高潮 《地质通报》2013,32(11):1720-1727
北山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会带,其晚古生代洋陆转化备受关注,但久有争议。该区晚古生代地层学研究不足,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通过LA-ICP-MS 锆石U-Pb测年获得北山北部黑鹰山地区原定为下石炭统白山组火山岩的年龄分别为308.6Ma±1.0Ma和299.1Ma±2.4Ma,时代为晚石炭世。研究区内白山组时代的修订可以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天山南部西以阿图什—巴什索贡—乌什一线与柯坪地区为界,东部以克孜勒塔格南坡—卡瓦布拉克南—星星峡一线与库鲁克塔格及北山地区为界.天山北部为伊连哈比尔尕山北坡—吐鲁番—哈密以南的广大地区.该区石炭纪地层发育,下、上两统发育齐全,但以下石炭统分布最为广泛、生物繁盛,特别是伊犁盆地一带,是研究早石炭世地层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10.
白鱼山组主要分布于阿齐山以东石板沟、马头滩以北, 、南北大沟、库姆塔格沙垄和雅满苏等地,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化石极为丰富.由于在古生物组合上存在分歧,对白鱼山组的时代归属和下界划分有所争议.吴乃元,王明倩将它划为中石炭统(命名为沙泉子组)u;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划为下石炭统雅满苏组顶部;蔡土赐将它划为下上石炭统过渡层[1];《新疆区域地质志》划为下石炭统上部[2].笔者通过东疆地区的1∶25万区调和编图工作,对该套地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尤其对科化石带的划分与我国标准剖面作了对比,将白鱼山组厘定为上石炭统…  相似文献   

11.
对塔里木西部地区30余条剖面及钻井资料的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结合地震资料,认为石炭-二叠纪为一个完整的海进至海退旋回。在海进初期和海退末期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积时期,用"混积陆棚"的概念,将石炭-二叠系划分为下石炭统(个别地区的下二叠统下部)混积陆棚沉积体系;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下部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下二叠统上部至上二叠统为陆源碎屑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2.
Kutorginella产于苏联莫斯科盆地上石炭统下部卡西莫夫阶(Caks)和中石炭统莫斯科阶顶部(C_2m)及乌拉尔的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在我国贵洲、湖北及新疆乌鲁木齐东南等地该属产于中—上石炭统.Kutorginella akeshakensis sp.nov.产于新疆昭苏县阿克沙克沟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上亚组上部,与Gigantoproductus striatosulcatus,G.rectestrius,Striatifera Striata.Fluctuaria undata,Megachonetes zimmermanni.Semiplanus mikhailovensis,S.semiplanus及Lithostrotion,Diphyphyllum,Arachnolasma,GangamophyllumSiphonophyllia,Palaeosmilia,Yuanophyllum和Eostaffella等共生、它们是早石炭世晚期的典型分子.因此,该属从早石炭世晚期就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3.
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对前人在该区建立的各组级岩石地层单元进行了梳理和对比研究。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1999)指导意见,建立研究区地层统一的填图单元。该区泥盆系岩石地层研究取得如下进展:将泥盆系划分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中泥盆统头苏泉组和上泥盆统康古尔塔格组;将下涝坝芨芨台子一带和布尔汗库都克南部一带原大南湖组厘定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和上石炭统七角井组;通过锆石U-Pb定年,将巴里坤萨尔乔克一带中泥盆统头苏泉组重新厘定为上奥陶统乌列盖组;下涝坝乡312省道北原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下部厘定为康古尔塔格组,上部厘定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二者呈整合接触。对研究区泥盆系岩石地层单位的研究,确定了各组分布范围和地质时代,对确立研究区地层层序,提高地层划分及对比精度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滇西昌宁—孟连地区依柳组、平掌组地层初议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吴根耀 《地层学杂志》1993,17(4):302-309
<正> 滇西昌宁—孟连出露的火山岩系,1/100万普洱幅(1965)因其伏于中石炭统之下而称之下石炭统,1/20万凤庆幅(1981)、孟连幅(1982)分别创立平掌组、依柳组用以表示北部和南部的早石炭世火山岩,后被广泛采用并认为时代与地层对比问题已经解决(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近年来有不少专事火山岩研究的工作者,如李涤辉(1989)、杨开辉(1989),也认为是一套地层并视为下石炭统。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云南省墨江县坝溜公社下蜜地地区工作时,发现了晚石炭世含煤地层。这套地层,无论在沉积相方面,还是在岩性组合上,都明显地不同于扬子区和华南区的上石炭统;但却与我国北方的主要含煤地层上石炭统太原群有相似之处。为了与我国南方常见的上石炭统马平群相区别,我们将这一套含煤地层称为上石炭统下蜜地组(C_(3x))。  相似文献   

16.
坡北基性-超基性岩带10号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前人根据岩体侵位地层的时代,间接推断出该岩体形成年龄为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文章对坡北基性-超基性岩带的10号岩体辉长岩和浸染状矿石分别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Re-Os定年和Sr-Nd同位素示踪研究,获得岩体的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信息比较分散,其表面年龄信息从古生代-新元古代-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均有显示,揭示了新疆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所获得的主体锆石的年龄为(289±13)Ma(95%可信度),与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的地质事实相吻合,可能代表了岩体形成的时间,而年龄信息(2 559~2 589 Ma)暗示了北山地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一新太古代的结晶基底.获得浸染状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413±20)Ma(95%可信度),该年龄不仅大于含矿超基性岩体(289 Ma)的形成时代,而且也老于岩体所侵入的下石炭统红柳园组的地层时代,显然与宏观的地质证据相悖.Sr-Nd和Os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坡北岩带在约280 Ma前成岩成矿时,岩浆在从地幔源区侵入到地壳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混染,致使浸染状矿石的Re-Os同位素体系呈二元混合体系,因此浸染状矿石Re-Os同位素体系确定的等时线疑为假等时线,其年龄不能代表矿床形成时代或不具有确切的地质意义.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又为岩浆熔离型矿床,表明坡北10号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岩成矿时间应发生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期间,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上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北山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会带,其晚古生代洋陆转化备受关注,但久有争议。该区晚古生代地层学研究不足,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北山北部黑鹰山地区原定为下石炭统白山组火山岩的年龄分别为308.6Ma±1.0Ma和299.1Ma±2.4Ma,时代为晚石炭世。研究区内白山组时代的修订可以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山地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和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晚古生代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对探讨以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区地层学研究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本文获得的北山红石山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炭统绿条山组、白山组”和“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6.8±3.5Ma、314.9±3.3Ma和299.4±5.9Ma,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相当于北山地区干泉组层位.原“白山组”与“双堡塘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不成立,表明石炭纪-二叠纪为同期裂谷盆地.原“绿条山组”与中泥盆统的角度不整合实为干泉组与中泥盆统的角度不整合,代表了古亚洲洋的闭合与增生造山时间发生在中泥盆世与早石炭世之间.  相似文献   

19.
云南西部晚石炭世冰川-海洋相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仁关 《地质论评》1986,32(3):236-242
云南西部石炭系特别发育,自上而下可分为上石炭统卧牛寺组、丁家寨组,下石炭统铺门前组和香山组,中石炭统缺失。丁家寨组下部为滨海相杂砾岩,其中一部分砾石为冰川漂砾,中部属正常冰川-海洋相沉积,含冷水动物群化石,冰川砾石面上具擦痕、压裂和凹坑等;上部含(竹蜒)科化石,气候已由寒冷变为温暖。  相似文献   

20.
1985年5月广西省区调队岩相组,在北流县测制剖面工作中,在上泥盆统及下石炭统地层内,采获一批牙形石,这一发现为该地层划分找到了古生物依据。现将北流县城东3km螺圹村剖面介绍于下: 下石炭统(岩关阶-顶部不全) 灰、深灰色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其中产牙形石:Siphonodella Siostic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