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欢树生物电位的非震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地震》1999,(Z1):1
介绍了在山西太钢(集团)有限公司地震台进行合欢树地震观测的震例,总结了合欢树生物电位地震前兆异常的形态及观测成果。认为合欢树的映震性能较好,一般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天合欢树生物电位会出现异常。在100km以内对3.0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率达80%,在500km以内对4.5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率达77 %,在1000km以内对5.5级以上地震映震率为66%。  相似文献   

2.
3.
据我区地震台测定,1984年1月11日0时57分,广西河池市金城江镇发生了一次3.0(Ms)级地震.此次前震后发生过一些小震,如下表. 经宏观调查,确定宏观震中为北纬24°41′24″、东径108°04′39″,宏观震源深度2公里,有感范围约288.2平方公里(包括未圈入的Ⅲ度区)(图1),收集了震前动物异常的部份实例。  相似文献   

4.
运用地下水、水文地质学、水力学、地震社会学、气象学等多方面的原理及观点,对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吉林省地下水位及动物宏观异常从机理上进行剖析。同时提出了与强震前异常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986年运城震群活动前的宏观异常现象,得出异常现象在时间空间分布上有定规律,与震级、震中分布、地震烈度、地质构造等有一定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叶建刚  胡益兴 《山西地震》2001,(4):34-35,39
历次大地震前,地下水异常现象十分普遍,如何正确判断地下水宏观异常到底是地震前兆异常还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异常,这对从事地震监测预报的人员来说十分重要。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怎样分析地下水宏观异常的问题,提出了在分析判断地下水宏观异常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卢双苓  曲保安  蔡寅  张明  赵瑞  于澄  李铂 《中国地震》2015,31(1):141-151
通过对《中国震例》中所辑宏观异常的统计分析认为,随着震级的增大,震前出现宏观异常的概率逐步增大,震级大的地震震前宏观异常数量也相对较多。宏观异常大多数为短期和临震异常,多数发生在距震中100km的范围内。在时间上,宏观异常开始时数量较少;随着时间的推进,异常不断增多;越近临震,异常数量越多,直到发震达到高潮。在地域上则表现出始于震中、然后向外围发展、最后震中爆发式增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75年海城地震前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的分析,推测大震前在震源区的地下岩体中就已产生了贯通到近地面的规模不等的宏观裂缝,在构造应力场的持续作用下,这些裂缝会进一步地扩张、错动和贯通形成更大规模的裂缝,震后所说的发震断层实际上是主震前沿发震断裂上的裂缝最后一次扩张、错动和贯通的结果。正是大震之前这些裂缝的进一步扩张以及沿这些裂缝热物质的上涌才导致了震前形式多样的各种宏观前兆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山西原平市崞阳镇下韩村井水响声宏观异常调查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此次宏观异常调查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结合市县地震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宏观异常工作的几点建议,希望能为今后开展宏观异常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落实宏观异常是地震台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识别宏观异常是否是地震前兆异常,对近年来山西省地震局夏县中心地震台参与落实地下流体异常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地下流体出现的类型、原因等进行了分析。指出,应充分认识落实宏观异常的意义,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区、分片、分段、分项目地进行宏观异常的分析,这样才能对各类宏观异常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对1975年海城地震前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的分析,推测大震前在震源区的地下岩体中就已产生了贯通到近地面的规模不等的宏观裂缝,在构造应力场的持续作用下裂缝会进一步的扩张、错动和贯通形成更大规模的裂缝.而发震断层实际上是主震前沿发震断裂上的裂缝最后一次扩张、错动和贯通的结果.论证了大震之前这些裂缝的进一步的扩张以及沿这些裂缝热物质的上涌导致了震前形式多样的各种宏观前兆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震例》中所辑宏观异常的统计分析认为,随着震级的增大,震前出现宏观异常的概率逐步增大,震级大的地震震前宏观异常数量也相对较多。宏观异常大多数为短期和临震异常,多数发生在距震中100km的范围内。在时间上,宏观异常开始时数量较少;随着时间的推进,异常不断增多;越近临震,异常数量越多,直到发震达到高潮。在地域上则表现出始于震中、然后向外围发展、最后震中爆发式增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引言不是根据仪器观测,而是靠人的感觉所了解的如动物的异常行为、地声、地光、地下水异常等地震前兆现象,统称为"宏观异常"(力武,1998)。一般地说,宏观异常现象的资料记录不完整、有短缺,大多不适于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临汾台短水准BM4-BM1测段2014年8月以来出现异常变化,为探究其变化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对比降雨、地下水、气温等因素对数据造成的干扰发现,此类因素只会引起短期干扰,不存在长趋势的影响;运用拟合方法处理后,发现资料存在近十年的变化周期,与日长季节性十年变化周期有较好的相关性;结合台站其他倾斜仪同测项的同步异常变化及临汾-夏县GPS基线同时段变化特征,发现该异常变化包含构造活动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分析现行地震宏观异常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强化保障、改变思路、应用新科技。通过网页、手机APP、微信圈、12322等信息平台,拓宽宏观异常交流与收集渠道,提高大震前宏观异常的发现率与上报率,以发挥其在强震预测预报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外界干扰因素排除、区域构造活动异常鉴别、地下流体动力学等方面对广东省内出现的两次流体宏观异常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引起异常的原因,从而排除了地震前兆的可能,对汶川地震后老百姓的“恐震”心理起到了安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震宏观异常信息越来越多地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传播.通过对地震宏观异常的分析,确定地震宏观异常主题的描述方式,选取特征关键词,构建特征向量空间,利用向量空间模型计算主题相关度,从而实现面向地震宏观异常的主题爬虫.在实验中分别进行了主题爬虫与传统爬虫的信息采集工作,结果表明,主题爬虫在单位时间内可获取更多地震宏观异常信息,这也验证了主题爬虫在地震宏观异常网络信息的获取与传统爬虫相比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前宏观异常的现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敦煌 《地震》2010,30(2):121-133
笔者对汶川大地震震区进行了20余天的现场调查, 主要围绕着极震区的汶川、 都江堰等市县镇村, 以及离开震中较远的宜宾、 高县的镇县、 乐山市、 广元市的苍溪等地区。 通过与灾区居民和村民的直接交谈、 实地考察与现象拍摄, 收集到震前宏观异常现象共约120余条, 包括电磁场、 地下流体、 地质异常、 动物、 人的感觉、 气象、 地声、 植物共计八类。 调查说明, 汶川大地震前确实存在一定数量和领域宽广的宏观异常现象, 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 笔者认为专群结合、 群测群防是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对开拓专业研究的思路、 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均有深远影响。 在地震预报难以解决的情况下, 应该考虑更为现实的技术途径和社会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