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基于GIS的城市势力圈测度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该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运用多种模型,探讨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势力圈的测度。结果表明,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势力圈分析、预测的可视化。通过GIS的各种分析工具,可以实现常规方法无法做到的功能扩展,对探讨城市发展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变动趋势能起到很好的辅助决策作用,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十堰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座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备、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随着十堰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十堰在鄂西北比邻地区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为此,十堰市政府制订了将十堰市打造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十堰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基于十堰市的发展现状、结合相关数据资料,用SWOT法对十堰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区域协作、准确定位、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4.
卓云霞  刘涛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8):1385-1396
在城镇快速扩张和交通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出多中心的趋势;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实践中,多中心也成为广泛应用的空间政策工具。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和区域多中心的研究进展,首先从研究尺度和中心重要性的界定出发,辨析了城市内和城市间、形态和功能多中心的内涵;而后分别从新中心的产生和既有中心一体化的角度解析了城市和区域多中心的形成和演化机制;进而总结了实证研究中多中心的识别和测量方法、城市和区域空间结构单中心化与多中心化的分异以及多中心绩效评估等领域的进展与不足。文章最后提出了多中心研究的拓展方向:明晰多中心概念并进行合理测度、比较空间结构演化的分异并剖析内在机制、对多中心的绩效进行多维度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5.
山西城市以资源型缺水为主 ,同时存在着污染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该文分析城市缺水现状 ,讨论山西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提出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学广  李贵才 《地理科学》2011,31(12):1423-1429
以"多中心城市区域"(PUR)为代表的城市群体空间的发展已经成为欧洲空间发展与规划的重要特征,以"多中心发展"为目标、"城市区域"为单位的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和规划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PUR的研究以城市密集地区形态—功能的多中心性之间的契合关系为重点,探讨这一类型区域的动态发展模式及其多中心性、互补性、连通性、协同性和外部性等属性特征,并且在PUR的定量测度上进行了较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在以ESDP为代表的欧洲空间规划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但由于PUR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原型区域的局限性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性问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一理论概念和规划策略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深入,其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对西方尤其是欧洲PUR研究成果的吸收和所存在问题的反思构成了主要研究内容。在对欧洲PUR的研究基础、属性特征、定量测度和研究应用等多个方面引介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城镇密集地区的研究、强化PUR各种属性的定量实证分析以及借鉴和吸收欧洲PUR研究与规划思想等一些适用于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但由于PUR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原型区域的局限性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性问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一理论概念和规划策略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深入,其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对西方尤其是欧洲PUR研究成果的吸收和所存在问题的反思构成了主要研究内容。在对欧洲PUR的研究基础、属性特征、定量测度和研究应用等多个方面引介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城镇密集地区的研究、强化PUR各种属性的定量实证分析以及借鉴和吸收欧洲PUR研究与规划思想等一些适用于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与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构建旅游中心城市之研究——以荆门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讨旅游中心城市概念、地位及作用的基础上,以荆门市为例,分析了荆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荆门市建设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条件和优势,包括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区位、科学的规划、完善的设施等,并借用中心地理论来说明荆门市应该成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最后列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15年来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1993年以来山西省各地区均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现高位波动状态。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地域单元,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产业偏离度、区位熵等参数的计算,结果发现:山西省地区经济空间演化特征与地区经济差异时序波动相对应,呈现出中、东、西波浪式经济差异格局和3个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对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提升城市与区域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运用熵值法、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2003,2013年35个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可分为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一般水平3种类型。2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沿海、沿江及港口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3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正相关。4城市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全国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主成分方法(PCA),来研究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发展梯度及差异,通过计算各中心城市的主成分载荷矩阵,主成分得分矩阵,梯度值,总结出全国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地域分异规律,并针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区,提出了一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P个气候要素、n个站点的气候要素场,由主成分分析,可用前m个主成分反映气候要素场的主要气候特征,由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可以分析各地的气候特征。据此,将陕西省划分为5个气候亚带11个气候区。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PRED系统动态及其地域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康琳  王鹏  房怀阳 《热带地理》1999,19(3):282-287
从 P R E D 系统的四子系统对系统的贡献相当的角度入手, 选用人口质量、人口数量, 耕地数量、人均粮食产量, 三废处理量、三废排放量, 人均 G D P、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 以增长率为基础, 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子系统的动态变化趋势; 用等权平均方法分析 P R E D 系统整体动态。以广东省及其所辖21 个市为例进行研究, 认为广东省在1980 ~1985 , 1985 ~1990 , 1990 ~1996 年三个时段内 P R E D 系统在整体上均趋于优化, 其人口系统优化趋势尤为明显, 但资源系统退化趋势也很突出; 从区内差异角度分析, 1990 ~1996 年间粤北、粤西、粤东 P R E D 系统趋于优化, 珠江三角洲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但在近6 年内, 其资源、环境系统, 尤其是资源系统严重退化, P R E D 系统整体呈弱相对退化趋势。这进一步证明了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在近几年仍然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生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晋中五大盆地的热量、水量实测数据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了不同耕作制度下主要作物农田热量盈亏量和无灌溉条件下的水量盈亏量。为充分合理利用水热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东地级市中心城市主成分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胡伟平 《热带地理》1994,14(4):305-314
本文对广东省20个地级市中心城市进行了主成分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初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风沙区内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的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沙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四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沙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连友 《地理学报》1999,54(1):59-68
根据晋陕蒙接壤地区不同下垫面的实测输沙率和风力特性因子,确定了输沙通量;结合对边界下垫面类型的遥感解译、量测,计算了蚀积量和蚀积强度。结果表明,该地区风蚀总量为109×106t/a,平均风蚀强度为1600t/a·km2,并且由东南黄土丘陵区向西北沙漠区增强。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起伏发展.两极分化显现;(2)在空间上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以西北部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核心圈层结构;(3)经济发展现状水平与经济发展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呈明显的相关性,现状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一般都较高。对县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从区域发展战略、资源条件、区位、投资政策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揭示,最后提出了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广东省不同经济地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十年里,广东省区域差异在不断深化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此导致广东省的空间结构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文中以美国学者J.Friedman的核心-边缘模式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广东省四大经济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探讨了空间极化与空间扩散趋势。研究表明,90年代以来,广东省在极化作用持续加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扩散效应已 开始显现,即在不平稳发展中出现了平稳的趋势,从而使核心-边  相似文献   

19.
邱友良 《热带地理》1994,14(2):152-161
本文通过计算分析,认为湖南省地,市之间工业部门结构既有趋同性,又有趋异性,其差异主要表现在综合专业化能力、部门深层结构,结构质量上,以此为据,并在对湖南省工业生产力合理布局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地,市间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四个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区域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绝大部分研究仅仅局限于就小城镇论小城镇,笔者认为区域才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小城镇赖以生存的环境,小城镇是区域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小城镇和它所在的区域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只有当二者为互动关系时,才能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笔者从理论与实证研究角度,阐述影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区域社会、区域与小城镇的整体性等因素,认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庞大的系统,推动其发展的包括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并构建区域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火箭”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