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闽裂谷带为金银铅锌铜钼金属矿床及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域,其代表性矿床有治岭头金银矿床、梅仙式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银坑斑岩型钼矿床、湖山萤石矿田、武义萤石矿田等.裂谷带活动具两个旋回,第一旋回与超大陆解体相当,始于新元古代,闭合于加里东期,代表性地层标志为中元古代地层.第二旋回始于燕山早期,止于燕山晚期,代表性地层标志为下侏罗统枫坪组地层及白垩纪断陷盆地沉积地层.第一旋回相对应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韧性剪切活动及岩浆岩侵位等地质作用.第二旋回相对应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侵位、断陷盆地等地质作用.第一旋回裂谷环境中,形成治岭头式金银矿和梅仙式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初胚或金属矿床的初始矿体;在第二旋回后期大规模火山热液的成矿作用中,使前者叠加富集,形成了巨大资源量的工业矿体,而岩体侵位形成了一系列斑岩铜矿和浙闽地区极富特色非金属矿、萤石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2.
3.
藏北的若拉岗日岩群,因处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南缘,其成生背景及构造属性历来倍受关注。白头山、岗盖日、狮头山等地的若拉岗日岩群主要为一套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系,不同地段夹杂大理岩、变质砂板岩、硅质岩、超基性岩等小岩片或块体,分别具有洋岛型、洋脊型及岛弧型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并构成白头山西以岛弧火山岩为主的弧火山岩片,岗盖日以洋脊型变玄武岩为主夹杂硅质岩、超基性岩小岩片而共同组成的蛇绿混杂岩片及白头山、狮头山以洋岛型火山岩为主夹杂碳酸盐岩块体的大洋海山岩片,从而指出该区若拉岗日岩群为一套不同构造属性的火山岩与大理岩、硅质岩、超基性岩等相伴的构造混杂岩,其中既有某大洋的产物,又有某洋岛及陆缘岛弧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现代地慢的化学和同位素具有明显的横向及纵向不均一性,且这种不均一性在太古宙就已存在;目前,对于地球化学不均一性起因的争论仍然非常激烈,为此本选定华北克拉通中部的吕梁—中条裂谷带进行深入探讨。该裂谷带形成于古元古代,尽管其中的岩石建造生成于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经历了相同的构造、热事件的改造,但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其岩石建造从老到新存在系统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说明这种地球化学差异性应是对源区地球化学特征的继承,后期的改造并没有对其进行明显的改造,更进一步说明区域地球化学不均一性是对源区不均一性的继承,区域地球化学不均一性起源于初始不均一性。从而表明后期的地质过程对岩石化学组成的影响与其初始组成对其控制作用相比,明显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三叠世末(早印支期),随着澜沧江洋、金沙江-哀牢山洋碰撞关闭,左贡、临沧、昌都-思茅、德格-中甸等地体焊合成三江联合地体,进入陆内演化阶段。此后,古地貌、沉积组合、岩浆作用等特征显示,昌都-思茅构造带,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盆岭相间或堑垒相间是陆内裂谷的地貌特征。晚三叠世,昌都-思茅构造带发育典型的裂谷地貌,宏观上,昌都-思茅地体东西两侧边界断裂强烈扩展,形成江达-云岭-绿春和澜沧江两条火山-地堑,微观上昌都-思茅构造带内部亦发育堑垒相间的裂谷型盆岭地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东昆仑哈日扎银多金属矿岩浆演化序列及其岩石成因,对哈日扎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哈日扎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3.8±4.3 Ma,形成于晚志留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高硅,SiO2介于71.21%~74.46%;高铝,Al2O3含量介于13.48%~14.46%;富钾贫钠,K2O/Na2O比值为1.32~1.54;A/CNK介于1.02~1.08,显示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特征;稀土显示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配分模式,富集Rb、Th、K元素,亏损Ba以及Nb、Ta、Ti等,具有I到S过渡型花岗岩特征,源区主要为上地壳砂屑岩部分熔融,是区域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位于贝加尔裂谷带中部的滨奥里洪地区主要包括3个大地构造单元:西部滨海山脉、滨奥里洪高原和小海地堑.笔者着重对该地区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活动特征,特别是对第四纪夷平面的变化、断层的发育、河流的变迁、河流阶地的发育等进行了研究,表明该地区在中新世以来具有强烈的拉张运动与升降运动特征,是贝加尔裂谷带新构造运动表现最强烈的地区.新生代贝加尔裂谷带的发育受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西太平洋俯冲引起弧后扩张作用的影响;中部滨奥里洪地区受到NW-SE向拉张作用,发育了强烈的新构造.  相似文献   

8.
恒山绿岩带的构造特征—晚太古代大陆裂谷作用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恒山太古宙绿岩带呈断片或复式向形穿插于片麻岩基底内,绿岩带地层连续性较好,可以恢复出完整的沉积-火山地层序列。主要经历二期变形,早期逆冲褶皱变形和晚期右旋走滑变形。为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变质。构造恢复表明,绿岩带的形成明显晚于基底,并整合其上,且在其演化过程中对基底产生叠加影响,最合适的构造环境为大陆裂谷,在大陆裂谷闭合过程中。绿岩带及克拉通基底曾发生双向的逆冲作用,基底发生重新活动,并且受到开裂时形成的正断层的控制。当裂谷闭合到一定程度,由于受北部刚性基底的制约,横向挤压不再能调节压应力时,发生了右旋走滑变形,并使早先构造线向NEE-EW向偏转。恒山绿岩带对应于五台山区、太行山北段、灵丘南山等地的五台群,有力地证明绿岩带形成于太古代末期-早元古代陆内裂谷环境,代表华北克技通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标志着晚太古代华北克拉通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并发生NE向的刚性破裂。  相似文献   

9.
若拉岗日结合带是金沙江结合带的西延部分,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和地质调查,在该地区和邻区原命名的中、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T2-3rl)中有了较多的新发现。这些新发现表明这套地层是多时代地层的组合体,不限于中、上三叠统,并发现上二叠统地层与下伏石炭系—下二叠统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与上覆下三叠统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这些发现都为重新认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望牲山火山岩位于金沙江缝合带内,为一套基性—中性火山岩组合,由亚碱性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组成。这些火山岩具有Sr、(K)、Rb、Ba、Th富集和Nb、Ta、Ti亏损特征,Nb/Th—Nb、La/Nb—La和Th—Nb—Hf非活动性微量元素组合显示出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金沙江海槽在晚三叠世期间洋壳俯冲及裂陷的岩浆作用产物。它可能是金沙江缝合带在羌塘盆地北部出露的重要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攀西裂谷的多期活动性及其深部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裂谷具有明显的长期、继承和多期活动性特点,为一“上叠裂谷”,其基底在晋宁期就已存在裂谷系。是海西—印支期时,随着攀西由板内—低纬度被动陆缘—中纬度活动陆缘—板内的变化,裂谷活动和地幔涌流特点也有所不同。攀西裂谷的演化提供了一个深断裂诱发地幔涌流,并随板块飘移而移动的典型例证。这种壳、幔关系可能正是地槽多旋回活动的主因。自第三纪以来,攀西浅、深部地壳应力场明显不一致,这种现象有可能是不同构造学说结合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攀西裂谷带及其邻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近30多年来,发生在攀西裂谷地区地震的断层面解,辅以其它手段的资料,讨论该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攀西裂谷带的受力状态已由过去的拉张变为现今的压扭,是一条消亡的古裂谷带。  相似文献   

13.
沂沐裂谷是中国东部呈扇形展布的大陆裂谷系,从晚侏罗至白垩世裂谷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了一套碱性、钙碱性火山建造,尤以中生代钙碱性火山活动具有特色,并常常形成许多巨大的古火山机体,本文通过对产于古火山机体中两个含金斑岩铜岩床研究,初步得出其主要成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东北依兰—伊通地堑方正断陷方正组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兰—伊通地堑方正断陷方参 2井 2 10 4.0— 3 45 0 .0 m井段为一套红色碎屑岩 ,产有孢粉化石 Cicatrico-sisporites,Lygodium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Concavissimisporites,Gleicheniidites,Cyathidites,Cibotiumspora,Foraminisporis,Taxodiaceaepollenites,Inaperturopollenites,Triporopollenites和 Tricolporopollenites等。依据岩性及孢粉资料 ,在方正断陷建立方正组 ,并认为方正组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赛诺曼期。通过与邻区松辽盆地泉头组、阜新盆地孙家湾组、延吉盆地龙井组等对比 ,认为东北地区这一套红层沉积具有广泛分布的特点 ,它是干热气候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青藏高原北部13个地点101份草本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 13 C值)。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δ 13 C值相对较高,并且在海拔 4161 m的西大滩仍有植物δ 13 C值落在C4植物区,说明青藏高原的地理特殊性以及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随海拔的升高,植物叶片δ 13 C值也随之升高,但变化程度具有物种的依赖性。唐古拉山南边植物叶片δ 13 C值明显高于北边植物叶片δ 13 C值,分析表明植物叶片δ 13 C值南北分布的这种格局主要是由降水的差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是在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大陆裂谷盆地,始于早震旦世,结束于晚奥陶世.裂谷的轴部自西向东由阿瓦提凹陷、满加尔凹陷、英吉苏凹陷(包括库鲁克塔格南区)组成,向东延伸到罗布泊以东地区.裂谷轴部与地幔隆起带和高磁异常带相对应.裂谷东部主要以半深海-深海相的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笔石页岩为特征,裂谷西部和翼部则以浅水盆地相和台地相的碳酸盐为特征.裂谷早期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中东部的切谷内,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玄武岩属低硅高钛富碱型.据区域动力学背景、沉积特征、沉降速率,将裂谷演化划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和衰亡期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阿尔金山拉配泉地区元古宙裂谷火山岩系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孙勇  刘池阳 《地质论评》1997,43(1):17-24
阿尔金山拉配泉之北,拉配泉断裂和阿尔金北缘断裂夹持的火山岩片为一套典型的双峰式大陆裂谷火山岩系,基性端员属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可分为钙碱性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酸性端员均属钙碱性关系,基性火山岩Sm-Nd同位素年龄为1793±270(2σ)Ma,εNd=6.4±1.4。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基性火山岩以轻稀土富集配分型式为主,个别样品呈MORB型平坦配分型式,酸性火山岩以轻稀土高度  相似文献   

18.
黄河兰州谷地新构造运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森  王跃 《地质论评》1993,39(3):259-267
通过分析新构造运动在黄河兰州谷地的表现,证明自上新世末以来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相继发生过3次主要构造事件,制约和影响黄河兰州谷地的形成、发育及环境演变。新构造运动以脉动式整体抬升和差异式断块运动的方式活动,使本区自2.4Ma以来上升约800m。由于特定的地貌位置和特殊的区域地质构造,本区新构造运动完全受制于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起。  相似文献   

19.
李孝红 《物探与化探》2003,27(6):419-422
冀北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大量地球化学异常,大部分为低缓异常或单元素异常.在“高、大、全”异常区发现了丰宁银矿等一批大、中型矿床,同样在低缓异常区也发现了万全寺、茶棚等中小型矿床,证明有利的构造部位和火山-侵入活动区的低缓异常,也具有很好的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秦岭造山带二叠纪裂谷发育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治平  赵培荣 《地球科学》1995,20(6):631-6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