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14年至今,深圳已建成7所自然学校和13家自然教育中心面向市民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笔者从6年多来的亲身实践出发,总结深圳自然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深圳自然学校的建设历程及成就,针对性地分析自然学校的管理机制、评估体系、发展均衡、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深圳成为有特色的自然教育示范之城。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开展江苏省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模式研究。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框架为“创建天福湿地自然学校—制定自然学校发展策略—设计自然教育方案”,设计了一套“4个主题5个类型”的自然教育课程。该套课程的有效实施是天福湿地科普宣教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其发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展示了我国高水平的自然教育形式和内容,将为全国各地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台湾关渡自然公园的湿地环境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关渡自然公园环境教育方案发展的条件,重点介绍了该公园湿地环境教育方案的具体设计,分析其受众、内涵、主题等。关渡自然公园环境教育的受众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人员、学校师生、亲子家庭、普通游客以及各类非政府组织。结合当地资源现状和目标人群,重新定义了环境教育的内涵——觉知、知识、环境伦理、活动技能和环境行动,设定了5个教育主题——何谓湿地、湿地生态、湿地功能、湿地与人、湿地威胁与保护,环境教育方案始终围绕这5个主题针对具体的受众人群进行设计。通过对台湾关渡自然公园湿地环境教育的研究,反思了当前中国其它地区湿地环境教育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工作重点:环境教育内容应该多样化;教育方案要提高创新性和参与性;湿地环境教育要因材施教;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志愿者参与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海珠湿地自然学校生态和文化资源,阐述了自然教育"海珠模式"的运作机制,列举了面向公众、学校、企业和社区不同课程的执行模式。2016年参与自然学校的企业达到50余家,参与课程的学生达4万人,海珠湿地已成为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的重要桥梁,成为企业关爱教育、践行公益的重要平台,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野趣生境环境设计研究院2014年成立于四川成都,秉承"专业、创新、高效"的理念,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提供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咨询、科普教育、生态修复、生态景观营造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致力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化、专业化的自然保护地产学研融合平台。团队聚集了生态学、动植物学、环境工程、自然教育、艺术设计、园林景观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打造了一支综合素养一流的跨界团队。现已成为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专业服务机构和生态环境教育专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系统分析了开展自然教育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探索实践,并提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保护区具有资源丰富、知名度高、设施完善、文化深厚、区位优越等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包括功能布局不合理、自然教育体系不完善、生态安全威胁。保护区在精品课程和教程开发、特色自然教育径设计、人才队伍培养、新旧媒体融合和湿地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实践。提出了构建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打造系统的自然教育体系、探索社区化的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19,(12):F0002-F0002
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学校的生态环境教育特色突出,成绩卓著,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普通高中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基地、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节水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节水教育基地、徐州市环境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徐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始于1985年6月创建的环境小记者团。30余年来,学校秉持环保理念,着眼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立足校园课堂,拓展家庭社会,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为厘清苏州湿地自然科普事业发展脉络,突破当前问题瓶颈,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文中以苏州2012—2022年湿地自然科普实践为基础,通过对自然教育从业者、志愿者和参与者等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明晰了行业全面成熟运营阶段的发展瓶颈。结合湿地自然科普实践,提出了完善湿地自然科普人才管理机制、探索志愿者融合模式、探索学校教育融合模式3种发展路径,旨在为全国湿地自然科普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邛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景观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一所天然博物馆兼自然教育学校。文章分析了目前邛海湿地科普宣教工作中存在专业宣教人员缺乏、宣教体系不完善、宣教内容和形式较单一等问题,提出了邛海湿地提升科普宣教功能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宣教中心开放常态化、宣教中心讲解专业化、鸟类观测站大众化以及科普宣教工作完善化,以期为邛海湿地的科普宣教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钰  潘艳  孙裕钰 《地理教学》2021,(10):42-45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素养成为当代青少年的必备素养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环境教育课程是培养青少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素养的重要途径.加拿大政府注重环境保护,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环境教育且成果显著,其学校环境教育课程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本文结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2006、2016年两次课程改革的模式和内容,选取12年级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相关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以课标分析和案例的形式呈现学校环境教育的活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