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自然灾害评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国胜  高庆华 《地学前缘》1996,3(2):212-218
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评估、防灾、抗灾、救灾、恢复、教育、保险与综合管理。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评估现状的分析,介绍了目前我国国家级、省级和城市级自然灾害评估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认为由国家、地方、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全国自然灾害区划、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预报、建立自然灾害与灾情预评估、灾害应急评估与灾情评定、灾害应急救助与救援管理系统、积极开展灾害保险与灾区恢复、灾害教育与宣传、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灾害管理、实现灾害信息共享、开展减灾效益评估及建立综合减灾系统等是我国目前自然灾害评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研究中几个观念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人类生活环境系统的整体观角度讨论了自然灾害的两重性、关连性及人类圈之形成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认为自然灾害从短时间尺度和小范围看是灾变, 从长时间尺度和大范围看是一种自调节、自平衡过程;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存在着双向效应关系;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群发共生现象)是由其同源性、链发性和韵律性决定的;人类圈是地球演化进入新阶段的产物, 它具有进行层次深、作用强度高、活动领域宽和通过信息实现调控的特点。建立上述观念, 对灾害研究、减轻灾害损失,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网格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实现地质图协同编辑的SIG(SPATIAL INFORMATIONGR ID)空间信息网格技术,以及国家地质空间信息网格体系的结构和服务机制。国家地质空间信息网格采用万维网体系架构,以资源和信息共享、协同为主线,构成一个三层次体系架构。主要组成为:网格应用层、网格平台层、网格基础设施。并针对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与服务,设计了地质图服务流程,提供了信息查询、信息服务页面,展示了地质图的在线协同编辑。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频发是贫困治理的难点之一,我国每年因灾致贫返贫人数占到贫困人口的1/5。四川作为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和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通过防灾减灾实现减贫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a来,四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充分领会各个时期中央对于灾害与贫困治理的精神,逐渐完善了防灾减灾和减贫体系,四川省在2020年底实现了现行贫困标准下的全面脱贫,在灾害与贫困治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大型崩滑堵江事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外对滑坡堵江自然灾害在各方面的研究现状,包括了滑坡堵江事件的识别研究、滑坡堵江天然堆石坝和堰塞湖的研究、骨坡堵江事件的灾害研究和天然堆石坝的合理利用和治理以及中国地质人员近几年在这类灾害研究中所做的工作,提出了堵江灾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山洪灾害等与水文气象和地质因素相关的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比较三者内涵与外延的差异,对三种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地质灾害、山地灾害和山洪灾害三者在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主要内容是相同的。在三种灾害的研究与防治上,由各个部门管理模式不利于此类灾害的跨行业、跨部门协同研究及防灾救灾。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GPRS水情测报系统完成了全省33个报汛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综合管理任务,实现了全省水雨情测报自动化,提高了报汛站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本文针对该系统实施中的设备选型、防雷保护措施和施工维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为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所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灾害威胁的范围不同,提出了自然灾害与技术灾害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和不同性质的国家的分布与造成的影响不同的观点,进而从灾害研究的历史中分析自然灾害与技术灾害的内在联系以及人们对灾害研究的观念与方法的历史变革。在上述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灾害评估的基本概念、灾害评估的内容和程序以及灾害管理的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以下简称测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对测报系统的运行指标进行了量化统计分析,总结了测报系统在防洪和发电中所发挥的效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点区域,区内地震、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雪灾等灾种广泛发育,其灾害分布较广,灾损及其影响巨大,已成为高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高原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地震、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灾害高危区位于高原南部和东部边缘大片区域,该区域也是高原多灾种频发地带,许多路网和管网均处于该频发地段,其潜在危害巨大。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空间异质性较强、冰冻圈发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广布,经济条件较差,这些因素形成了多灾种自然灾害发育的主要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高原受多致灾因子共同影响,各灾种承灾体多有重叠之处,亟须加强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管控研究。综合风险管控主导思路是决策者利用多灾种成灾机理研究结果,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以及各部门联防联控理念,全过程防范、减缓或规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具体综合风险管控策略如实时监测/观测、信息共享、部委会商、群测群防、防灾教育培训、保险承担、灾前规划。  相似文献   

12.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掠夺式开采以及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为了保护矿山环境,本文论述了主要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危害、诱发因素和产生机理,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措施。地质灾害的勘查应该综合使用地球信息技术、地球物理技术和土质土力学实验等方法。最后提出了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预防对策,建立灾害的监测、预报和评估信息系统,这样才可以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直接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造成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和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强度和破坏程度差异甚大。该文将全国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灾害区,每个灾害区又划分若干亚区。地质灾害活动具有不规则的周期性和累进性特点。多数地质灾害在强弱变化中显示不断增强的趋势。未来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防治地质灾害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谈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中长期综合预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高众  高建国 《地学前缘》1996,3(2):203-211
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地球某单一圈层内部的孤立行为,而是地球系统各圈层(地、水、气、生、冰)的相互作用加上某些天文因素触发的结果,所以灾害预测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手段的研究。文章从能量的聚集、传递、释放等角度探讨了灾害发生的动力学机制及各圈层在其中所起的控制作用,并介绍了我们开展灾害综合预测研究的思路和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5.
刘祯 《吉林地质》2001,20(3):64-68
本文根据应力与应变原理对地球上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灾害发生原因的不同,将其分为一般灾害和特殊灾害两种类型。本文还介绍了每种灾害类型的特点,危险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综合研究,掌握了地球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后,人类对各种灾害的预防工作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6.
CT技术在铁路路基病害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铁路主要干线大提速的背景下,路基病害的探测、定位及整治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采用CT速度成像技术,重建路基下介质结构图像,可以准确提供岩溶、洞穴、软弱土层等路基病害存在部位的定位依据。这里简要介绍了声波CT的基本原理、反演重构技术和声波勘探的CT工作流程,并通过工程实例给出路基病害CT探测的实施过程和分析结论。工程实践表明,CT技术在铁路路基病害勘探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要评述了地质灾害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发展现状、滑坡灾害多种监测预报判据的利弊。利用综合信息处理决策方法,提出了基于权变理论的滑坡灾害监测预报新思路。分析了滑坡成灾的权变特征、环境因素和决策因素,建立了滑坡灾害预报决策概念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在预报决策中应遵循的动态性及满意性原则,为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业成  张春山  张立海 《地学前缘》2003,10(Z1):265-271
论述了自然变异及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互馈关系 ,探讨了社会条件控制下自然灾害的阶段性特点 ,提出了开展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使命。认为自然变异及自然灾害破坏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但人类社会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应付自然变异和自然灾害 ,而是对自然变异及自然灾害作出双向反响。一方面 ,采取科学的社会行为 ,积极抑制灾害活动 ,减轻自然灾害破坏损失 ;另一方面因政治腐败 ,纲纪松弛 ,经济衰退 ,社会混乱 ,或违背自然规律 ,盲目的社会经济活动 ,导致天灾与人祸并行 ,不仅加剧自然灾害 ,甚至导致许多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 ,对人类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然灾害不仅受自然条件控制 ,而且受人类社会的强烈影响 ,因此自然灾害除伴随自然条件发生复杂的周期性变化外 ,还伴随社会条件发生阶段性变化。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 ,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的社会性越来越强烈。因此 ,在进一步加强灾害的自然科学研究的同时 ,开展社会学研究 ,对于发展灾害理论以及促进减灾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高建国  聂高众 《地学前缘》1996,3(2):219-223
世界各国灾情的对比可以反映出当前各国灾害损失状况和减灾能力的强弱。文中利用各种资料收集到90年代以来的世界各国(地区)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数据,进行了各种分析研究。文中还问答了中国灾情在世界各国灾情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