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拉科斯特G型重力仪特性、零漂特征、格值误差、测量精度以及《地震重力重复测量规范》中有关自差互差等问题作了讨论。认为:拉科斯特重力仪具有性能稳定,零漂小,观测精度高的优点,各仪器之间的系统误差不明显,格值误差极小;规范中规定的30×10~(-8)m/s~2自差和3S×10~(-8)m/s~2互差偏大。建议改为20×10~(-8)m/s~2和25×10~(-8)m/s~2为宜。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与比利时皇家天文台于1979年建立了开展重力固体潮及仪器改进的合作研究关系。皇家天文台范隆贝克博士和布瓦特万先生于1981年5月23日再次来汉继续这项合作研究工作。 二位专家在汉期间,在武昌固体潮台站安装了拉科斯特No765重力仪。参观了黄石市大  相似文献   

3.
信息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一大批拉科斯特重力仪,经过几年的野外工作,发现其附件——充电供电器容易出故障或损坏,以致影响工作。因此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已研制成功性能与进口相当的充电供电器——DZS充电供电器。其技术指标与功能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GS型重力仪在记录格值标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格值标定试验和对试验结果的调和分析检验,得出:拉弹簧不同的格数和在不同的记录状态下测定记录格值,对标定结果是有影响的,前者的影响量为(1.1—1.6%),后者的影响量为(0.8—2.2%)。根据这种仪器的实际性能,本文推荐一种供参考的方法——拉弹簧10—15格,通过调节记录器零点位置或将输入到记录器的信号反向直接量图来测定记录格值。  相似文献   

5.
拉科斯特G型重力仪的格值表是以分段线性的形式给出的。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一种使其解析函数化的方法——分段分模型拟合法。该方法简便、适用,拟合的结果优于原格值表,精度可达±1×10~(-8)ms~(-2)。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拉科斯特重力仪测量平差中的相关问题,指出其观测程序为相关观测,证明了相关系数理论值为0.5。所以应当采用相关平差才是合理的;另外自差(互差)超限返工重测后应取中数参与整体平差;独立平差点值中误差在理论上为相关平差点值中误差的2~(1/2)倍。  相似文献   

7.
利用CG—2重力仪作固体潮观测,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将没有电讯号输出的CG—2重力仪改装成自动照相记录,用25倍放大率的读数显微镜量取照片上亮线与零线间的距离获得观测结果。然而这里牵涉到一个记录格值的问题,即读数显微镜每微米相应多少微伽的重力值。以在测量记录格值大多利用直接来回拉弹簧的方法,但是每次拉弹簧的间隔时间最佳量值,是否能采用更好的方法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做了大量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第一代DZW-Ⅰ重力仪基础上,采用新的机电一体的数字智能化设计,研制出改进的DZW-Ⅱ型重力仪。介绍了DZW-Ⅱ型重力仪的基本原理,对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和优化仪器设计,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984年11月6日至8日,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在上海联合召开了DZY—2型海洋重力仪鉴定会。此仪器是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于1980年受国家海洋局委托,在该所研制的ZYZY型海洋重力仪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的新型海洋重力仪。1983年9月至1984年2月两次在向阳红10号船使用,5300浬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野外重力测量主要是使用石英弹簧重力仪,这种仪器的灵敏系统是由纯石英制成的,所以人们通常认为这种仪器不受地磁场的影响。一切规范、守则也都没有注意到要防范地磁场对石英弹簧重力仪的影响。但是1978年K·Civi等的试验证明上述认识是不全面  相似文献   

11.
介绍LCR-G-1150重力仪返厂维修后的检验和标定过程,并对仪器维修前后的各项性能及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精细地、有针对性地检验与标定对客观评价仪器的维修效果和各项性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GS15重力仪是静力式螺旋状弹簧重力仪。仪器的检测系统是一种电容换能开环检测系统。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GS15(No231)重力仪采用电磁反馈方法进行改装。把原来开环检测系统改为闭环检测系统。并用数字磁带、以不同频率作采样记录。这样,就使该台仪器的摆杆处于零位,即电容电桥的平衡位置。同时在输出端可分别记录重力潮汐信息和叠加在潮汐曲线上反映重力仪摆杆通过平衡位置时的瞬时信息。并将该信号加以专门放大输出。所有信息都同时采用模拟和数字采样记录。 观测试验表明,采用电磁反馈和数字采样记录有如下优点: (1) 提高重力潮汐的观测质量。由于重力仪摆杆处于零位,仪器稳定性增加了。并使记录格值标定准确,且完全线性。仪器灵敏度保持不变。在专门放大的高频输出信息上,可了解噪声的频谱分布,以便构制数字滤波器,以代替该仪器原有100秒的有源滤波器,从而使潮汐相位不致失真。 (2) 利用重力仪摆杆过零位专门放大的高频信息,可开展非潮汐高频信息的研究,探讨地面脉  相似文献   

13.
最近DZY—2型海洋重力仪,随国家海洋局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进行了历时二个月的远洋重力调查和仪器海上试验工作。该仪器首次海上试验成功。本次试验获得5000公里重力测量资料和各种试验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在支点上内符合测量精度2.40毫伽(外界干扰加速度100伽左右),月掉格率2.30毫伽(0.074毫伽/24小时),在海上遇到9~10级大风,涌浪扰动垂直加速度150伽~200伽,最大达250伽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员胡国庆、姚植桂和蒋幼华、张勤耕、张道中、朱晓平、李家明等多年精心研制的DZW型高精度重力仪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通过 ,授予国家发明专利权并颁发专利证书。专利号 :ZL9912 0 0 18.7;国际专利主分类号 :GO1V7/12 ;授权公告日 :2 0 0 3年 8月 2 0日。重力仪的研制属于高科技项目 ,目前仅有极少数发达国家能生产这种仪器 ,且价格昂贵。地震研究所自行研制的DZW型微伽重力仪是我国研究与设计的第一台高精度重力仪 ,该仪器研制成功 ,填补了我国地学仪器在这方面的空白。DZW型微伽重力仪可…  相似文献   

15.
摆式重力仪的悬挂形式如同周长期竖直向地震计(图1)。有名的La Coste重力仪和Geodynamics重力仪,精度达μgal量级,可以记录固体潮汐,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力仪。 如果仪器采用零长弹簧(1=0),并采取气压补偿措施,则平衡时作用在重力仪上的力矩方程可写作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家地震局系统的重力测量资料,以及在绝对重力点间专门进行的相对重力联测,初步检核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绝对重力仪于1979-1981年期间施测的12个绝对重力点的精度水平;对于1981年我国用意大利绝对重力仪所测的某些绝对重力点的实际精度水平,本文也有所涉及。所得结果表明,两种绝对重力仪的测量结果中都发现了有些绝对重力点的绝对重力值存在较大的误差,已超出仪器设计者所宣称的精度指标。本文明确提出地震重力测量工作对绝对重力测量的精度要求;并建议仪器设计者继续改进绝对重力仪,特别要在提高绝对重力仪的稳定性和保证实际精度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选取蓟县地震台同址观测的3台不同型号重力仪(gPhone、DZW和GS-15)2022年全年的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不同类型仪器对环境噪声的响应,计算3种重力仪的重力噪声水平,同时计算地震频段(200~600 s)的地震噪声等级,并与全国gPhone重力仪的地震噪声等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在频率低于10-3 Hz时,扣除固体潮和气压改正可以明显改进重力噪声水平;2)相同台站不同仪器重力噪声水平不同,gPhone型重力仪的背景噪声水平低于DZW型重力仪和GS-15型重力仪,其SNM值为3.355;3)2022年全国gPhone重力仪的地震频段噪声水平均值为5.418,蓟县台的噪声水平平均值为3.465,低于全国的噪声水平。研究结果可为3类重力仪观测数据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日全食对地球重力场的影响,处理和分析了武汉九峰国家重力基准点的GWR超导重力仪和gPhone弹簧重力仪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超导重力仪的观测数据与气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3台弹簧重力仪残差时间序列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噪声水平在其正常精度范围之内;超导重力仪和弹簧重力仪在日全食发生期间均未观测到重力场的异常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我所最近研制的DZY-2型走航式海洋重力仪,采用高刚度横摆结构、精密电容测微、单层恒温等技术,具有精度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特别是采用了和力平衡加速度计相同的原理,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抗干扰加速度能力,省掉了C-C计算机。适用于远洋重力测量。 1983年10月DZY-2型海洋重力仪随向阳红10号船进行首次海上试验,向国家单位提供测量数据。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又在南极海域恶劣海况试验中始终正常,取得航途和南大洋大约22100浬的海洋重力资料。 本文介绍了DZY-2型海洋重力仪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一部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重力仪是进行重力勘探的主要仪器,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重力勘探的探测效果。当今最优秀的GS型金属弹簧重力仪的精度为0.02~0.01mGal。国内外各厂家生产的石英弹簧重力仪中,美国Texas公司生产的渥登(Worlden)型重力仪是目前较好的重力仪,其精度也只能达到0.01mGal。这样精度的重力仪对高精度的重力测量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且这些重力仪比较笨重,操作较麻烦,精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严重。因此限制了重力勘探的工作效率和探测效果。随着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应用电子技术提高重力仪的观测精度已成为现实。国外科学家采用具有放大倍数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电子技术进行放大的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开发出了LCR-D型新一代重力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