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广义极值分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义极值分布研究地震最大发震震级的规律,给出了广义极值分布下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相关公式与方法,并对台湾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进行极值统计分析,发现最大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理论发震次数与实际发震次数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几年发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陈培善等人对极值理论修改后的极值分布函数模型对1971年1月-2012年9月福建沿海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单位时间内最小与最大地震的确定分别考虑相关区域内台网的监控能力以及删除余震后的实际情况.根据修正后的极值理论统计计算出该地区地震的复发周期及截至2015年12月可能发生的相应地震的次数与发震概率,并对有关结果进行映震能力分析,为今后福建沿海地区地震趋势分析提供可遵循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陈培善等人对极值理论修改后的极值分布函数模型对1971-01~2012-06台湾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划分区域、确定边界,单位时间的选取由其地震发生的频度和能量来确定,单位时间内最小与最大地震的确定分别考虑相关区域内台网的监控能力以及删除余震后的实际情况,根据修正后的极值理论统计计算出相应地震的复发周期及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相应地震的次数与发震概率,并对有关结果进行模型检验和映震能力分析,同时与利用M-T图及震级与G-R关系获取的M≥7.0级地震的复发周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运用极值分布理论对1970-1999年间台湾和华东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性研究。得出其地震相应震级的复发周期[T(M)],理论发震次数(η)和华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发震概率阈值(P0),通过对T(M)的同比分析, 现两地中强地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用以上研究的结果对华东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概率。发震时间和地震强度进行综合判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极值理论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孟潭  贾素娟 《地震学报》1988,10(3):317-326
目前,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已经发展到以极限状态概率为安全标准的概率设计阶段。极值统计方法所得结果可以提供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参数。本文用极值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工程场地历史地震影响烈度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利用历史地震影响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历史地震资料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极值统计分析方法,从工程场地影响烈度时间序列中取得抗震设计的依据。在具体分析中,宜采用陈培善改进后的极值分布函数(Gc)和=(l——0.44)/(n+0.12)数据点拟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烈度的概率密度函数、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平均重现期公式和各种超越概率水平对应的烈度的平均重现期公式。根据1022年至1993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太原(37.86°N;112.54°E)周围4级以上地震在太原造成的烈度,绘制了太原未来100a烈度超越概率曲线,并和我国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综合概率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方法给出的未来100a烈度超越概率曲线很接近,对太原各类不同要求的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值的结论性意见则完全一致,因此计算场地烈度的最大熵方法可作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综合概率法的补充和验证。  相似文献   

7.
极值理论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极值方法的Ⅰ-Ⅲ型和Ⅰ型修正式四种分布模型以及在地震应用过程中的识别方法、参数估计、检验方法、应用范围和预测效果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各模型与实际资料偏离程度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基本估计;对模型类型的选择给出了两种较实用的检验方法和应用上的一些具体的建议。为拓展极值方法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范围,本文还给出了13种与地震预报有关的公式和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关于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将长轴烈度衰减关系变为短轴仍采用常规形式,对长短轴分别回归,并给出了西北地区的回归结果。经过这样处理后的烈度衰减关系具有如下特征:在震中,长短轴烈度相等,在远场,长短轴烈度曲线相交,即椭圆等震线变成了圆,而且不同震级的等震线在蜕化成圆时所对应的震中距也不同。将该烈度衰减关系用于甘肃某市的地震危险性计算,并与国家地震局危险性程序所得结果相比较,产生了如下差异:中等烈度值所对应的概率增大,高烈度所对应的概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官幼雄 《华南地震》2019,39(1):71-75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论文利用安全性评价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广东省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以广东省历史上发生的中强地震目录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广东省的地质构造特点和断裂特点,划分潜在地震源、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建立了地震发生概率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地震带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内具有发生7.5、 6.5、 6.0、 5.5级级段地震的发震条件,其中沿海地区是广东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区域。  相似文献   

10.
"设定地震"概念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鲜见在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应用。同时,概率方法在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由于时程包线函数的确定源于震级-距离组合的不确定性而带有较大的任意性。本文建议在考虑潜源概率贡献的基础上,引入设定地震的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组合,用以控制包线函数。通过修改危险性分析椭圆模型的软件,可以进行计算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1.
结合3个工程实例,对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为今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活断层探测提供参考。浅层人工地震法和高密度电法以其观测结果直观、高效、方便、经济等特点成为活断层物理探测手段首选。两种手段对于探测环境以及精度要求可以优势互补,在活断层探测结果的判断方面可以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最大熵方法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6,16(2):128-134
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了烈度的概率密度函数。烈度越给定值Ij的平均重现期公式和各种超越概率水平对应的烈度的平均重现期公式。作为应用的实例计算了临汾周期4级以上地震在临汾造成的烈度,绘制了未来百年临汾的烈度超越概率曲线,并和我国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综合概率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香港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及有关地震活动性参数作了研究和调整。对不同学者给出的衰减关系作了对比和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近年不同学者在邻近地区的工作成果作了比较,最后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PGA)界于75gal和115gal之间,九龙场点为927gal,本区各场点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相似文献   

14.
位于北天山地震带中段的乌拉泊水库工程场地,自有历史地震记载以来,影响场区的最大烈度是Ⅶ度。通过参考前人工作成果及数据对大坝及附属建筑进行了动力稳定性计算研究,探讨了造成坝体震害的原因,评价了水库大坝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总结青海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尚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韩江南北堤位于广东省韩江三角洲,始建于公元819年,已有千年历史。期间多次受洪水和地震袭击,经多次抢险和加高培厚目前已达到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要求。本文采用了几中方法对其抗震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几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对地震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汪梦甫 《华南地震》1994,14(1):38-43
在严格限定地震烈度是一有序分类变量,等震线是烈度分区的外包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给出了计算场地地震烈度发生概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断裂微观滑移方式标志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笔者近年来总结归纳出的活动断裂滑动特性民引入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结合样品的产出环境及宏观和超微观滑移特性标志分析,对样品所反映的最新活动方式进行鉴定,并在实践中补充和完善识别标志,从而为工程场地地震环境分析提供微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