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酒店塘汞矿位于湘黔汞矿带南端,是以汞为主、共(伴)生硒-锌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的找矿勘查表明:矿床外围的高寨—上关溪地表以浅发现硒汞矿体,其延深部位找到了大中型汞矿床、硒矿床,硒在矿体中的分布与汞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而酒店塘矿床边深部出现的锌矿则与汞矿化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因此,研究汞-硒-锌的成矿关系及分带现象,对于指导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硒汞矿是自然界一种少见的矿物,我国产地不多,80年代初仅在湖北随南地区和湖南新晃上关溪有所发现。笔者近年在保靖东坪和衡东石峡矿区也发现了硒汞矿。在这三个产地中,又以新晃上关溪规模最大,可形成独立硒矿体,其余两处均与辰砂少量共生。早在80年代,黄金五一六部队就对上关溪硒汞矿作了初步研究。1990年地科院陈殿芬等又进一步作了深入的研究;同一时期,笔者也对三处产地的硒汞矿作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 1 产出特征上关溪硒汞矿床位于湘黔汞矿带新晃酒店塘大型汞矿床的外围,属典型的层带式层控汞矿床。含矿地层系中寒武统敖溪组顶部硅化白云质灰岩。硒汞矿已形成独立矿体,多呈不规则  相似文献   

3.
灰硒汞矿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湖南某汞矿外围发现了一种国内少见的汞矿类型-灰硒汞矿矿体.它除提供了重要的找矿线索外,并丰富了矿带成矿理论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内容.一、矿体地质本文所叙述的灰硒汞矿矿体,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一级北北东向某大背斜西翼近轴部,S洞北西西向横跨褶皱之倾伏部位(图1).寒武纪地层广布全区.矿体赋存于中寒武统敖溪组上部,即容矿层顶部?_2~7  相似文献   

4.
汞,作为地球化学找矿中的通用探途元素,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目前,国内外对汞的次生晕、原生晕在找矿中的前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本文通过栖霞山铅锌矿床汞在矿体及其围岩中的原生分散晕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矿床晕、矿体晕的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了矿体和围岩中汞的存在相态,以及不同相态汞的比值在不同高程中的分布规律等,并以此来判断矿体的剥蚀程度,为汞的原生分散晕在寻找盲矿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放牛沟矿床中的矿物、岩石及矿石含汞量的差异说明汞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来自矿体,特别是PbZn矿体。壤中气汞(Hg°)、土壤吸附汞(△Hg)及全汞(THg)异常套合出现是PbZn矿体的可靠标志。全汞异常能反映浅部矿体;吸附汞和壤中气汞异常不但反映浅部矿体,还能指示盲矿体及含矿断裂。根据汞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研究,结合地质、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勘查结果,提出了两处找矿有希望地段。  相似文献   

6.
黑辰砂和硒汞矿是HgS-HgSe系列的端员矿物。黑辰砂产于湘黔汞矿带大洞喇、纸坊、茶田汞矿床,硒汞矿产于新晃汞矿床外围的蚀变石英岩中。本文通过对黑辰砂和硒汞矿的物理光学性质、化学成分、X光衍射及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这两个矿物上述诸方面特征均很相似,但又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任大银  陈代演 《矿床地质》1998,17(Z5):943-946
滥木厂铊(汞)矿床产于北东向滥木厂弃状背斜核部和近核部,并严格受控于与背斜关系密切的NE向断裂组。矿床中矿体的产出则多与层间虚脱空间有关,且主要产于晚二叠世龙潭组和长兴组及大隆组。对该矿床不同邯位取样并进行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实验结果与汞铊矿体和富铊矿体主要产于晚二叠世含煤岩系有利岩石组合内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
1 产状特征 硒汞矿是HgS—HgSe类质同象系列中富硒的端员矿物,自然界中比较少见。已知的一些热液矿床中,硒汞矿主要产于重晶石—碳酸盐脉(美国犹他州),菱铁矿—赤铁矿—重晶石脉(玻利维亚),或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者在对川西北地区拉尔玛——邛莫层控型金铜铀建造矿床物质组分研究中,不仅首先发现了在含矿层位中,凡金矿化显著部位均不同程度地出现铂族元素的富集,而且还首先发现了在自然界,特别是在金矿床中很稀少的硒的独立矿物,如灰硒汞矿、灰晒铅矿、(含)硒辉锑矿,且(含)硒辉锑矿尚属首次发现的矿物。拉尔玛—邛莫金铜铀建造矿床见原稿位于西秦岭南亚带下寒武统地层中。含矿层位由硅岩、板岩组成,厚度可达近千米。现已探明的矿体80%以上产于硅岩中。赋矿的硅岩层的SiO_2平均含量为94.13%(n=15)。业已  相似文献   

10.
在大厂长坡锡矿采集土壤、岩石及矿体(矿石)样品共280个,开展了热释汞测量技术条件、异常特征及成晕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厂长坡锡一多金属矿床的热释汞,在空间上随矿体赋存明显呈由下到上的"三层楼"式分布,即下部似层状矿体含汞量<中部细脉型矿体汞量<上部裂隙脉型矿体汞量,汞随矿体沿构造滑脱面及裂隙带上升运移;在平面上似层网脉状矿体中部含汞量高,边部低,细脉状矿体边部高中间低,裂隙脉矿群底部低,顶部高,清晰地体现了汞运移扩散的路径.根据汞的运移和赋存形式推判汞异常形成过程为汞伴随深大断裂和多次的岩浆入侵上升,并在成矿过程中赋存于富含硫化物的矿床中,良好的容矿构造和矿石围岩岩性保障了汞的运移和赋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