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成矿溶液性质的认识是矿床成因和预测矿床的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讨论“酸性成矿溶液成矿机理”的报导甚少。作者认为,既然火山气体冷暖水是强酸性的,地壳中的岩浆气液冷凝水必然也是强酸性的,其pH接近于零,由岩浆气液冷凝水演变成的合矿溶液及其成矿作用在地质中可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本文讨论了岩浆气液冷凝水向含矿溶液转变的条件和机理、含矿溶液成矿的条件和机理,以及随后溶液又向近中性卤水成分演变的规律。本文以扬子地块西南缘低温热液交代改造型矿床为例,揭示地壳中酸性含矿溶液成矿的普遍规律及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酸性溶液的形成和向成矿溶液演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福  王中刚 《矿物学报》1997,17(4):399-411
对成矿溶液性质的认识是矿床成因和预测矿床的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讨论“酸性成矿溶液成矿机理”的报导甚少。作者认为,既然火山气体冷凝水是强酸性的,地壳中的岩浆气液冷凝水必须也是强酸性的其pH接近于零,由岩浆气液冷凝水演变成的含矿溶液及其成矿作用在地质中可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本文讨论了岩浆气液冷凝水向含矿溶液转变的条件和机理,含矿溶液成矿的条件和机理,以及随后溶液又向近中性卤水成分演变的规律。本文以扬  相似文献   

3.
对金属矿床成矿溶液的性质 ,特别是 pH值 (酸碱度 )的确定 ,是认识含矿溶液的成因、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的关键。目前对成矿溶液性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对围岩蚀变矿物包裹体的测定方面 ,并得出近中性热卤水成矿的结论。作者认为 ,多数围岩蚀变矿物的包裹体溶液不能代表原成矿溶液的性质 ,“近中性的热卤水成矿”的认识有误 ,应是酸性水形成的含矿溶液成矿 ,并从矿物包裹体溶液的特征、Roedder的高金属含量的矿物包裹体溶液的发现、氢氧同位素资料、矿物包裹体中高卤水溶液的起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机理等方面论述了酸性金属含矿溶液的成因及成矿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陈福  龙洪波 《矿物学报》2000,20(1):28-34
对金属矿床成矿溶液的性质,特别是pH值(酸碱度)的确定,是认识含矿溶液的成因、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的关键。目前对成矿溶液性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对围岩蚀变矿物包裹体的测定方面,并得出近中性热卤水成矿的结论。作者认为,多数围岩蚀变矿物的包裹体溶液不能代表原矿溶液的性质,“近中性的热卤水成矿”的认识有误,应是酸性水形成的含矿溶液成矿,并从矿物包裹体溶液的特征,Roedder的高金属含量的矿物包裹体溶液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成矿流体的浓缩作用及浓缩方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林文蔚  殷秀兰 《地球学报》1998,19(2):158-165
几乎所有的大中型热液矿床中都广泛存在着热液蚀变现象,且伴随强烈的成矿流体的浓缩作用。初始浓度较稀薄的含矿流体,通过水岩反应生成富水矿物的交代带使热液中的自由水固化在蚀变岩石中,热液中的自由水与C、S等组分反应而被大量地消耗,流体的减压沸腾都可极大地促进成矿热液中自由水的减少,从而使残余流体中金属浓度增高。可以通过构造-蚀变岩填图、实验模拟、特征指示性元素性状研究和交代剖面的数学模拟获得成矿溶液浓缩的幅度,进而判定矿化规模,通常在大、中型矿床中都发生过多次流体浓缩作用,依据水岩反应中流体浓缩理论,建立了含矿  相似文献   

6.
矿床研究中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石英脉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传统的看法认为脉状矿床是含矿热液充填断裂裂隙(有时对围岩有交代作用)而成的,它属于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矿床。有用矿物的形成与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有关,随着含矿热液的运移(主要是由下往上),其与围岩不断发生作用,导致含矿热液的成分、pH、Eh等的变化及金属化合物的破坏,促使一些有用元素从热液中沉淀出来富集成矿。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不仅会丰富成矿理论,而且在实践上可以指导这种类型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我们根据对赣南许多脉钨矿床的研究和了  相似文献   

7.
对成矿溶液性质的认识是成矿理论和成矿预测的基础。本文用云南腾冲热泉水、勐野并钾盐卤水、青岛海洋水、贵州赤天化含油气水、贵阳雨水以及从贵阳森林公园腐殖土中提取的含腐植酸的水溶液,和自配的pH=1.0的含氯酸性水,对西南地区不同岩性的四种矿源岩样进行了加温浸泡溶解实验。另外还利用表生风化淋滤模拟实验装置对该四种矿源岩样进行了三种不同大气雨水的风化淋滤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酸雨和酸性水最容易形成高含量的成矿溶液;含腐植酸的水有时对多种金属也能形成较高含量的合矿溶液。但现代雨水、腾冲火山热泉水、勐野井钾盐卤水、青岛海洋水、贵州赤天化含油气水等近中性和偏碱性的表生水对Fe、Mn、Cu、Pb、Zn、等常量金属元素几乎不能形成高含量的合矿溶液;当溶液中存在强络合剂时,可能对某些贵金属和稀有、分散元素的搬运和成矿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松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赋存于下白垩统安山岩等中酸性火山岩中。矿体受围岩中断裂破碎带的控制,呈脉状产出。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矿床成矿溶液系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热水;金属组分来自含矿的火山岩内;矿石铅H-H单阶段模式年龄平均值为73.5 Ma,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矿床的形成与地下热水的活动密切相关。当大气降水下渗,经加热并持续溶滤火山岩层中的成矿物质,最终构成含矿地下水热液。含矿地下水热液在环流过程中进入减压带—断裂破碎带时,由于温度、压力、Eh值和pH值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热液发生卸载,矿质得以沉淀析出。  相似文献   

9.
山西灵丘支家地热液隐爆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津  唐跃林 《地质与勘探》1993,29(11):16-22,28
本文从矿床学的角度,对支家地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热液隐爆矿床概念以及与它有关的隐爆构造及引爆热液概念,认为该矿床是一种含矿热液通过隐爆作用而形成的银矿床,即热液隐爆银矿床。  相似文献   

10.
湘东北燕山期陆内碰撞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地球化学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文章采用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方法,着重讨论了金大规模成矿的物质来源、含矿流体来源及含矿流体运移的能量问题。认为湘东北地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具多来源,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能为成矿元素的活化和成矿流体运移提供巨量能源;成矿物质一部分源于深部含矿热液,可能与富铅、富氯、中高温(320℃左右)、相对还原的酸性环境下的气成热液有关,而冷家溪群及相关地层金多金属成矿物质在热液活动和动力变质作用下的活化迁移有利于金多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侏罗纪以来,岩石圈地球动力学转折及伴随的热液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对区内金多金属成矿起重要的作用,而岩浆作用、动力作用和/或热液活动影响程度的可能差异,导致了金多金属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1.
茶洞矿区位于北东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东西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金矿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本文主要结合该区地质勘查成果,简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并进一步详细论述了矿床成因。认为断裂构造是控制矿体规模、产状、形态的主要因素,并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矿区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带型银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0-30
茶洞矿区位于北东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东西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金矿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本文主要结合该区地质勘查成果,简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并进一步详细论述了矿床成因。认为断裂构造是控制矿体规模、产状、形态的主要因素,并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矿区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带型银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一、原生暈的一般概念原生暈就是复盖于矿体上方圍岩中某一种元素的高含量帶。造成这种暈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循环滲透,即在成矿以前,岩层受到动力作用产生了断层或裂隙,以后,成矿溶液上升某些元素即以热液或气态冲填到这些孔隙中,結晶沉淀下来。成矿溶液(或叫含矿溶液)在岩石裂隙中,由于矿液运动的地带和矿  相似文献   

14.
热液矿床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友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7,43(3):317-321
作者以若尔盖铀矿床为例,研究了含矿热液形成的石英脉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并将其作为联系母源铅同位素组成的桥梁,判别铀的来源。结果表明,矿床中石英铅同位素组成与含矿黄铁矿和中酸性构造-岩浆成因的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具线性演化关系。由此提出含矿热液中的铀来自中酸性构造-岩浆岩而不是地层岩石的新见解,同时提出利用热液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判别非放射性矿床成矿元素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张旗 《甘肃地质》2012,(4):1-14
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认为,热液流体和成矿金属源于岩浆,岩浆能够分异和演化,在岩浆分异的晚期,热液达到过饱和而出溶,热液成矿在岩浆后期或期后,岩浆与热液矿床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密切相关。笔者认为,上述成矿理论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下地壳是缺水的,下地壳含水量大概不会超过1%,因此,花岗质岩浆是在缺水的条件下部分熔融的,富水条件下的熔融很少,花岗岩也很少是富水的。其次,花岗质岩浆黏性大,它既不能分离结晶也不可能演化。第三,当温度压力下降岩浆固结时,水大多以(OH)的形式进入造岩矿物,几乎没有多少自由水(游离水)被分离出来,野外也没有这样的证据。含矿热液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只要有足够的热,下地壳变质岩中含结构水的矿物即可发生脱水反应释放出水。由于变质岩脱水熔融的温度低于花岗岩部分熔融的温度,因此,脱水熔融可以出现在花岗岩部分熔融之前,熔融的范围也远大于岩浆熔融范围。热液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出现的,可以在下地壳内循环,富集成矿金属元素。花岗质岩浆部分熔融时也可以包含热液和成矿金属元素,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是否各类岩浆热液矿床成矿金属的主要来源则是需要讨论的。笔者认为,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只是一个猜想,与下地壳内发生的情况相去甚远,还不能算是成熟的理论。但是,不排除在花岗岩含水异常丰富的特殊情况下,该理论还有适用的部分。总之,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徽铜山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铜山铜矿床不同矿石类型在硫、铅、氢、氧同位素,硫化物矿物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矿物生成温度等地球化学方面明显地显示了内生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两种不同特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所进行的矿床成因分析表明,该矿床为一矿石矿质和含矿热液(介质水)分别来自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和地下热雨水的多来源矿床,并据此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矿床构造,围岩岩石成因变化和交代蚀变,金-多金属矿化分布规律,以及矿石矿物成分,矿化流体成分和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溶液的物质和水的来源,建立了矿床的动力地质-成因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含矿构造形成的次序、流体和溶液成分的演化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茶尖岭矿区M28异常分布区银多金属矿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岩浆岩有空间、成因联系,属于浅成热液矿床中的矽卡岩型成因。银多金属的成矿是热液活动、构造作用的产物,根据地层中元素的初始含量及矿源岩来阐明该异常分布区银多金属矿源条件。初步分析认为,板岩类及闪长玢岩为M28异常分布区的矿源岩,该异常分布区地层中银多金属元素的初始含量较高,该异常分布区银多金属成矿的矿源条件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赋存在石墨片岩和大理岩内的山西中条山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其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状和热液脉状,与中非铜矿带的钴矿床非常相似。本文以关键金属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中条山矿集区钴矿成因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钴富集形成热液脉状矿化发生在造山抬升阶段,时间为~1.82Ga,而不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直接富集成矿;(2)黄铁矿原位Fe-S同位素揭示硫化有机质页岩是钴成矿的重要矿源层;(3)蒸发岩在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高温、高盐、强氧化性流体是钴释放-迁移的关键介质;(4)热液白云石化导致流体pH升高和石墨片岩“褪色”反应导致流体氧逸度降低促进含钴硫化物的沉淀。基于上述认识,建立沉积-变质两阶段钴富集过程模型解释赋存在变沉积岩内的钴矿成因,它不同于经典的沉积岩容矿型层状铜钴矿床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成矿集中带。其成矿与燕山中晚期潜火山岩侵入体有成因联系。成矿时代为273~120 Ma,以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主,矿床成因类型多为热液浸染型。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分析与研究,对区域矿产特征进行详细论述,且建立成矿模型。研究表明,研究区成矿具有时空性与深源性,具有较好的矿化蚀变;北东向破碎带提供了导矿构造且主构造次级构造裂隙、及多组构造裂隙交汇处为容矿构造;火山热液是使地壳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运移、富集的成矿介质。研究结果认为区域内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