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毫无疑问,"飞碟"是当今世界最时髦的名字之一。通常所说的"飞碟",有时也被称为"不明飞行物"--UFO,它的英语全称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早先二者还有细微的差别,但现在多数人早将它们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2.
赵培谦  周必方 《天文学报》1995,36(1):86-92,T001
本文叙述了一台全新的全光学干涉仪,以此干涉仪为基础,就光纤联接的望远镜干涉阵中用拉伸光纤实现光程补偿的方法在国际上首次进行了研究,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肯定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温文  赵君亮 《天文学进展》2004,22(3):235-244
银河系厚盘的发现,对于研究银河系以至星系的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简单回顾银河系结构研究史和厚盘发现过程的基础上,综合介绍了人们对银河系厚盘各方面性质认识的现状,并对迄今为止所提出的几种厚盘形成机制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和讨论。就目前来看,与伴星系的并合可能是形成厚盘最为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全轨道均匀分布的小行星观测对天球参考架零点的测定,以及其它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非常有利。本文就低纬子午环的观测能力,计算分析了小行星在全轨道观测的星等范围和弧段分布,给出了可观测弧段长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5.
吴光节 《天文学进展》2003,21(2):113-121
对有关电声响(Electrophonic sounds)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做一综述。早在公元前,我国就有关于流星声音的记录。近20年来,对流星电声响的报道与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电声响被定义为由电磁辐射直接转换成的可听见的声音。据报道,大的流星火球、非常明亮的北极光、附近的强闪电、地震以及核爆炸等,都可能产生电声响。但是,由于这些事件的罕见性、偶发性以及物理过程的特殊性,电声响无论在观测上,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难度和许多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轨道均匀分布的小行星观测对天球参考架零点的测定,以及其它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非常有利。本文就低纬子午环的观测能力,计算分析了小行星在全轨道观测的星等范围和弧段分布,给出了可观测弧段长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7.
OB星协和年轻星团是恒星形成与早期演化的“化石”,同时也是研究初始重质量函数(IMF)的最好场所;文中就OB星协和年轻星团的形成和早期演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一评述,还论述了IMF的测定和研究情况,并对相关的速逃OB星及蓝离散星问题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针对实际气象需要的地球低轨道卫星的轨道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气象部门的要求,本文就某一特定地域对地球低轨道卫星进行轨道计算,使得地面测点能维持在该区域较长时间,计算结果表明;该轨道可以使得无线电腌星的地面测点维持在辐射半径为100km之内的区域达130天左右,这基本满足了利用GPS无线电腌星技术对局部地域大气进行监测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SMM/GRS对耀斑伽玛射线的观测,并就耀斑伽玛射线的产生,伽玛射线发射的时间结构及解释,高能粒子的能谱及作用模型,高能辐射的方向性及粒子的加速机制,加速粒子的元素丰富度以及电子占优事件的性质等方面,简述了目前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0.
仪器误差的精确测定和消除对于提高子午环的观测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低纬子午环的观测原理和仪器结构,系统地探讨了它的各种仪器误差的来源、测定和处理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采用组合固定角距法测定对径改正的方法,在第三章,研究了提高对径改正测量精度的方法,重新推导了对径改正的计算公式,并就某些具体的条件,对其进行了模拟验证,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景益鹏 《天文学进展》2001,19(2):227-230
扼要地就数值模拟在星系形成研究中的作用,数值模拟与解析模型之间的关系,数值模拟的局限性等几方面的问题作了综述,然后介绍了马普小组与日本东京大学最近的合作情况,包括合作得到的模拟样本,研究成晨和正在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在1981-2000年世界上所发表的和中国学者所发表的有关恒星与恒星系统的论文作统计发现:此期间世界上这一领域的发展较平稳,而我国的发展快速.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础学科研究大有进展.从各分支所占的比重和发展来看,我国在恒星与恒星系统的研究与世界同期有几乎相同的分布,因此总体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基本正常.当然有些分支发展较快,如有关超新星及其遗迹、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区、化学丰度的研究等,这和一些较强的研究团组形成有关;在双星研究方面,我国则与世界发展一致,双星研究始终是恒星研究领域的重点;而在世界范围内较突出的关于银河系的研究,在我国却相对较弱.恒星和恒星系统这一研究领域20年的论文数统计显示,我国学者所发表的论文只占世界总论文数的1.3%,虽然在最后5年有大幅上升,但也只占2.0%,这与我国IAU会员数所占比例相比是偏少的.就世界整体而言,恒星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整个天文学领域相比是较慢的,显然这与一批能做深空探测和高能波段观测的设备投入有关.因此,除了对恒星及恒星系统领域作统计分析外,对整个天文学领域各大分支作分析可能对制定今后我国天文学发展计划更有利。  相似文献   

13.
第一代北斗星座已经于2003年布置完毕,基本实现了中国本土及周边的导航定位功能。中国作为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开发的重要参与者,研究北斗系统和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集成问题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就第一代北斗星座对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增强性能进行分析,主要对PDOP指标进行了仿真。给出了国内典型城市的PDOP及其一天内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4.
对一类具非零角动量的平面三体系统研究其三体构形对系统演化的影响.根据Agekian和Anosova提出的构形图(homology map),三体系统按其构形特点分属于4个不同的区域.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初始位置位于不同区域中的构形颗粒(homolgydrop)的演化,并就有关性质与Heinamaki等人研究的角动量为零的三体系统作了比较指出,构形颗粒的组成系统全部发生解体的时间在L区域最早,H区域最晚,这与零角动量系统不同.还对4个区域的三体系统的寿命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各区域中末解体的系统数随时间指数衰减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活动星系核,特别是blazar天体的研究现状,对blazar天体的多波段与多波段能谱特性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γ噪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研究,通过对16个γ噪blazar天体(其中包括全部已证认和观测到VHEγ射线爆发的可能甚高能γ射线源)自1998年的光学观测及光变分析研究表明,短时标光变(小时量级)是GeV γ噪blazar天体的普遍特性,光变幅度通常可达0.6mag/h,对PKS 1510-089类星体的观测发现在一个小时内对象变暗2个星等,对如此激烈的光变变暗目前的理论还不能很好的解释,但它同样反映了辐射区域的内部结构;而对TBLs的监测表明,其光学波段的短时标光变没有其他对象激烈,出现的频度和振幅变化都较小;(二)在研究γ噪blazar天体光变时,研究了寄主星系对光变的影响,得到了1ES 2344 514的光变与PSF的FWHM的关联,表明随着大气视宁度的下降(即FWHM变大),对象变暗,即由于寄主星系的影响从而导致假光变的产生;(三)引进两个多波段复合谱指数,αXOX=αOX-αX及αoro=αor-αo。对样本的统计研究表明,RBLs是能谱特性界于XBLs和OVVs之间的一类中间态,所得结果支持了Sambruna et al.(1996)大样本多波段能谱分布特性的统计研究结果;(四)对地面探测器对blazar天体甚高能波段的观测做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由于blazar天体在全波段上都观测到光变,所以这类对象是多波段观测研究最完全的。地面望远镜对小时量级的光变很敏感,所以,对低流量源的直到10TeV或更高能谱的测量是多波段研究的重要扩展,特别是,如果γ射线的幅射是通过康谱顿散射提升低能同步辐射光子产生的,即SSC模型产生,那么,VHEγ射线的观测和低能同步辐射的观测就可能估计喷流内的磁场强度、Doppler因子等。对我们今后的光学波段的观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Rieger  E 甘为群 《天文学报》1993,34(4):430-435
本文收集了SMM运行期间(1980.2-1989.11)与地面观测相对应的太阳白光耀斑HXRBS和GRS观测资料,就白光耀斑与硬X-射线发射及伽玛射线发射之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白光耀斑与伽玛射线发射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白光耀斑也并非全具有强硬X-射线发射,对那些只具有对较弱的硬X-射线发射的白光耀斑,我们发现低能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驱动连续发射,因而它们可能起源于色球,而对那些具  相似文献   

17.
电离层对GPS测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层电离层改正模式就GPS卫星高度角对测距的影响作了探讨,研究表明,通常采用的单层电离层改正模型中电离层高取均值对低高度角卫星测距的改正是不适应的。利用单层电离层模型改正时应顾及电离层高的变化。最后利用1986年武汉地区实测TEC数据进行了计算并将结果和IRI-90模型计算结果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层电离层改正模型就GPS卫星高度角对测距的影响作了探讨。研究表明,通常采用的单层电离层改正模型中电离层高取均值对低高度角卫星测距的改正是不适应的,利用单层电离层模型改正时应顾及电离层高的变化。最后利用1986年武汉地区实测TEC数据进行了计算并将结果和IRI-90模型计算结果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过去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云南天文台人造卫星的观测与应用情况,介绍了在观测仪器的研制,改进和观测方法研究以及有关激光测月资料的归算与应用方面所作过的工作,根据既有的条件,就今后若干年内可能进行的几项工作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暗物质探测工作进展简介许梅关于宇宙中的暗物质问题,本刊已登载过不少文章,本文只着重介绍目前暗物质探测工作的进展情况。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年轻的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Ort)在研究恒星的运动时就已指出,为了说明恒星来回穿越银道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