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上溢油的处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雯 《黄渤海海洋》1997,15(3):57-62
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数百万吨,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污染。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的处置技术,包括石油入海后的处理和回收技术以及海上溢油的最终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2.
海上溢油与治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世界海洋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溢油及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许多沿海国家都在开展与海上溢油有关的研究,发展溢油治理技术和设备,建立溢油应急反应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重大溢油事件及溢油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海上溢油的治理技术、部分国家的研究情况和溢油应急反应队伍的建设情况。最后,就我国的海上溢油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溢油是严重的海洋灾害。我国是海洋大国,港口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众多,海上航线复杂,运输繁忙,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较大。文章就海上溢油污染风险分析、溢油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原则与基础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海上石油开采输运、海上船舶运输和港口码头作业等生产活动引起的海上溢油污染,对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构成严重威胁和破坏,因此必须严加管控和有效处置。迅速有效处置溢油污染、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害和保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需具备完善的法规、高水平的技术和装备条件以及高效的应急管理措施。目前我国由法规、技术和管理三大环节构成的海上溢油污染防治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仍有诸多不足。文章在总结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海上溢油污染防治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洋石油运输的发展,海上溢油事故频发,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并威胁人类健康。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去除污染物,降低事故现场污染物浓度或使其无害化的技术,称为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因其经济和环保两大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溢油在海洋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转化与归趋基础上,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海洋石油的开发与运输,对海洋生态及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此,许多国家发展了模拟海上溢油扩散技术,并制定了模拟溢油扩散过程的计算机规范。关于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我国也属开始较早的国家之一。与此相比,海上危险化学物质扩散模拟的研究开展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海上运输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原油泄漏事故的分析与思考,针对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溢油风险,从应急响应体系、监视预报技术、应急处置技术、损害赔偿基金和行政监管与政企合作等不同方面,探讨了我国深海溢油的防治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深海溢油污染的防治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原油泄漏事故的分析与思考,针对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溢油风险,从应急响应体系、监视预报技术、应急处置技术、损害赔偿基金和行政监管与政企合作等不同方面,探讨了我国深海溢油的防治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深海溢油污染的防治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上溢油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接踵而来的海洋水体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海洋污染科学研究组(GESAMP)的调查和评估表明,石油是海洋环境中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据统计,每年因突发性溢油事故而流入江河、海洋的石油约为300-500×104t。目前我国海上的石油运输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海上船舶溢油事故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石油需求急剧增加,我国管辖海域内海上石油勘探开发项目越来越多,溢油事故频频发生,对海洋环境、海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文章论述了溢油事故带来的危害,并对现阶段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的管理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在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的应急管理中预防、监管以及处罚和损害赔偿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EffectsofhexavalentchromiumonearlydevelopmentofthebayscallopArgopectenirradiansLamarckINTRODUCTIONChromiumiswidelyusedinthein...  相似文献   

12.
烟台市污水处理深海排放工程设计方案研究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城市污水处理深海排放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烟台市污水处理深海排放工程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同类工程,且已进入施工阶段,本文详细阐述了该工程及水工设计方案,在我国城市污水2深海排放工程领域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海上溢油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判断溢油种类,为溢油事故处置提供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利用BRDF多角度测量装置和可见光偏振相机对不同油种和清洁海水进行观测,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筛选出最佳观测Stokes参量和对应观测几何,构建了清洁海水和不同油种数据集,并建立了基于BRDF偏振特征的DBN溢油油种识别模型。研究发现,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相对方位角–60°、0°、–30°组合时油种识别效果较好,光源天顶角和相机观测角二者在接近±50°时识别效果较好;多次重复实验显示,海水、原油、重油、汽油、柴油、棕榈油的最优识别率分别为90%、86.27%、84%、80.44%、82.08%和82%;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所建立的油种识别模型,对于海面溢油种类区分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海上自然条件制约,埕岛油田自建设初期就高起点高标准要求,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建立了采油、火气、平台现场、电力、船舶等一系列自动化系统,建成了一个新型的信息化油田。实践证明,这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生产风险及强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肖丽  陈清汉 《海岸工程》2007,26(2):32-37
针对埕岛油田复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生产中配套应用了适合浅海油田开发的油藏工程、钻采工艺、海工工程、油水井监测、自动化控制及油藏生产管理综合调整等技术,使一个浅海边际油田开发获得了较高的效益,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上油田高速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海面溢油检测技术难以在石油泄漏初期(尚未形成海面大规模油膜覆盖)及时发现油膜的难题,本文在前期基于热红外图像测算海面油膜面积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油泄漏至海面后油膜的扩散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红外视频图像监测油膜面积变化以及时识别海面溢油的方法。首先,基于单帧热红外图像处理算法提取海面前景区域(包含油膜区域与相似物干扰区域)并计算各区域所代表的实际物理面积。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跟踪测算前景区域中各连通区域的实际物理面积变化情况,根据各连通区域的面积变化率识别前景区域中是否存在油膜,从而判断海面是否发生溢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识别不同黏度的石油泄漏至海面形成的扩散油膜,在水面包含波浪与相似物干扰时也具有良好的识别精度。该方法适用于特定场景下(如码头、船舶等)的溢油事故的鉴别,能为溢油事故的及时发现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海冰现场监测的数字图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海冰给平台结构、油气运输和施工作业带来很大影响.油气作业区海冰参数精确、连续、实时的现场监测对分析油气开发的可靠性、检验海冰数值模式、校正海冰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渤海油气作业区的海冰运动和分布特性,通过数字图像技术对海冰的厚度、运动速度和密集度三个参数的提取进行了算法开发和软件研制.在2...  相似文献   

18.
海底石油污染可导致长期的生态灾难。一般海洋石油污染防治技术无法用于海底环境。文章描述了一种绿色的海底石油污染生态原位修复新技术,利用沉积层生物燃料电池电催化加速降解效应,即利用海底沉积层(海泥)中的多种细菌以石油污染物为营养物,代谢产生的电子被电池正极和负载消耗掉,反过来促进细菌加速降解污染物。该技术既可在海底加速石油污染物降解速率,又可原位产生电能驱动监测仪器工作,还可用于原位监测生态修复进展,故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有冰海域溢油运动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夏定武  徐继祖 《海洋学报》1998,20(1):113-122
提出了寒冷海域溢油运动短期数值模型,其中海冰运动预报模型针对不同海冰密集度的本构关系亦不同,在近岸及密集度较高的冰带采用基于连续介质理论的粘塑性本构关系;在冰边缘密集度较低的冰带采用基于离散介质理论的碰撞本构关系计算冰内力;溢油运动预报模型包括连续冰盖及高、中、低密集度冰场中溢油的漂移和扩展过程的预报.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该模型可用于事故溢油预报,为溢油的围收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