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西戈壁(化音)小气候和热量平衡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2,自引:33,他引:52  
胡隐樵  奇跃进 《高原气象》1990,9(2):113-119
本文分析了1988年9月在甘肃省临泽县城西南侧戈壁获得的近地面层微气象观测资料。结果表明:白天晴空一般都是超绝热不稳定状态,并存在一种逆湿现象,造成向下输送的水气通量。这可能是由于戈壁地表极其干燥,没有蒸发,上层大气湿度反而比近地面层高,致使水汽从上往下输送。这时在地表面热量平衡过程中,潜热可以忽略不计,感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郑州生态与农业气象站2008年4月份梯度和涡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郑州春季冬小麦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地表辐射特征,结果表明: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浅层土壤温度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特别是日出后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小,下午17时左右达到最小,以后又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在早上7时左右.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曲线是个单峰曲线;地表净辐射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其变化趋势都是一致的,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宁夏南部山区天然草场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小气候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季节小气候加密观测和小气候常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西吉月亮山禁牧草场和鸦儿湾荒地近地层气温、地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的差异和日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下垫面下小气候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封山禁牧后,下垫面随之变化,会产生所谓的“绿岛效应”,尤其在植被生长旺盛的夏季,气温明显下降,空气湿度增大。说明封山禁牧这一措施对脆弱生态的恢复改造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涪陵市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较足,立体气候和局地小气候十分明显,各农事季节灾害性天气频繁。山系垂直方向上气候变化大,阳坡与阴坡气候差异明显,河谷地带逆温层,平坝,宽谷自然条件优越,大水体附近气候较温和,高山脊岭冷凉潮湿,城市有“热岛”效应。根据不同地域的小气候特征,确定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趋利避害,才能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貌森林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森林中不同小生境的太阳辐射、温度、湿度等进行了多次的观测和研究,得出喀斯特地貌森林中的土面、石面、石沟、石缝等因所处的环境不同,它们的生态小气候差异明显;土面、石沟的生态气候条件好,好、热、湿变化缓好,有利于林木生长,石面、石缝的辐射、温度变化剧烈,不利于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小麦秸杆和残茬覆盖对夏玉米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玉米田进行小麦秸杆和残茬覆盖,可发迹夏玉米耗水规律,减少前期棵间蒸发,增加后期植株蒸腾,促进干物质积毗,使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明显提高。不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明显提高。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秸杆和残茬覆盖的效果是不同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土训湿度较小的地段增加最为明显。说明该技术适用于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对发展我国北方旱地农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地貌不同演替阶段模被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邦琨  张萍 《贵州气象》2000,24(3):17-21
通过对喀斯特地貌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的太阳辐射、深度、温度、风、光照强度等者观测,研究表明:喀斯特地貌植被由于乔木、灌木林、草坡、石面的演替阶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故小气候差异明显。以乔林、灌木林的生态环境的小气候条件为好,气温、湿度、辐射等变化缓和,有利于植被生长使群落稳定地向顶极演替。而草坡、石面环境较恶劣,有等于经历较长的时间演替改善,才能到达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8.
9.
通过连续几年对塑料大棚内、外小气候的平行观测,总结出成都地区塑料大棚温、湿、光等小气候特征。并重点从调控措施入手,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提高花卉产量、品质及喜温花卉安全越冬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卢皖 《气象》1993,19(1):46-48
根据1988—1989年人工覆盖和裸地栽培西瓜的小气候试验资料,分析了人工覆盖栽培西瓜丰产早熟的小气候效应,并提出了与人工覆盖栽培西瓜有关的几个农业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奈曼麦田和沙丘微气象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奈曼旗尧勒甸子村麦田冠层上方和流动沙丘的微气象特性,结果表明:(1)麦田和沙丘的反射率分别为21%和34%;(2)麦田白天约有60%的净辐用于潜热交换,夜里净辐的大部分来自土壤热交换(35%)和潜热交换(41%);沙丘白天的48%的净辐射用于土壤热交换,夜里有52%的净辐射由土壤热交换补给。(3)波文比在麦田和沙丘都是早晨和夜里大,白天小,(4)白天麦田上方的水汽压低于近麦层的,夜  相似文献   

12.
李立 《高原气象》1995,14(1):96-101
本文对天山山区及其邻近地区夏季降水过程的环境场特征、水热收支和涡度平衡做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发生前的环境场有利于降水系统的发展。Q1,Q2和涡度平衡在降水发生前与降水期有一定的差异,降水期水热收支中起主作用的是水平平流项潜热和热基本上被冷平流所平衡;水汽的水平输送为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垂直输送也起一定的作用,涡度平衡中主要是水平平流累积的正涡度与散度项制造的负涡度相平衡,与副热带锋区上急流相  相似文献   

13.
农桐间作地热量平衡和水分利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农桐间作地热量平衡各分量复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间作内外蒸发耗热(LE)仍是主要耗热项,湍流耗热(H)低于LE,但高于土壤热通量(Q);间作地各分量小于对照,但LE、Q占净辐射(Rn)比值高于对照;泡桐林带对各分量的影响与间作结构及测点位置有关。然后计算了间作中小麦、棉花水分利用率(WUE),其值与作物类型,生长期等因子有关,且间作地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18  
利用五道梁1993年9月~1995年8月的辐射收支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秋季地面加热场强度有明显的急增加减过程,正是加热场的这种突变引起了季节的明显转换,冬季地面积雪多的年从那面加热场强度较弱,第二年夏季加热场强度则较强;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强,冬季弱;冬季地面积雪时间较长时,由于地表反射率增大,地中释放的土壤热通量较无雪时减少,可能造成该地区地面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冰冰雹天气系统中的大气电场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周筠 Kajik.  M 《高原气象》2000,19(3):339-347
利用1998年4~9月间进行的GAME-TIBET青堪稿原云和降水的多普勒雷达及大气平均电场加强期观测实验资料,对青藏高原那曲地区的冰雹天气系统中的大民电场作了定量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雹过程中大气电场强度基本上系统中的大气电场强度基本上均为负值,其峰值也均强于-22kVm^-1;在降雹过程中随着降雹时间的临近,大民场强度基本不断增强,但降雹开始时大气电场强度并不达到其峰值,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开  相似文献   

16.
农田植被层上方湍流通量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宵田植被层上方的温湿风梯度观测资料,采用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的廓线梯度法计算了农田植被层上方的湍流通量,进而确定出拖曳系数、斯坦顿数和道尔顿数。文中检验了用于农田植被层上方湍流通量计算的普适函数的适用性,讨论了湍流通量以及拖曳系数等随稳定度参数、粗糙度高、平均风速等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农田植被层上方的湍流通量随层结构稳定度变化而变化;拖曳系数、斯坦顿数和道尔顿数也不是常数,而是层结  相似文献   

17.
北京及周边地区城市尺度热岛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56,自引:7,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北京及市郊地区共16个标准国家气候站的1961~2000年40年温度资料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尺度热岛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城区与郊区温度是同位相升降,且郊区温度一直低于城区.其温差维持并同位向振荡,温度逐年升高,城区与郊区温差逐年增大,表明北京热岛效应一直稳定存在,而且北京的热岛效应在随时间加剧.以海淀为代表的北京城区大部热岛效应显著,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和通县等地是局地升温的显著区域.因此,北京具有城市、卫星城市"热岛"多中心的复杂特征.分析热岛效应增强的趋势表明世纪末的10年与80年代的10年相比,北京城区与郊区的热岛效应增强趋势显著.特别是以海淀为代表的北京城区大部,热岛效应进一步明显增强;北京的东南部的局地升温效应加剧,通县也是一个明显的升温区域,并有一个从河北省伸向北京东南部的"暖脊". 尺度滤波分析表明,北京城市热岛效应10年变化的增强区域与城市位置十分吻合.北京城市热岛效应还具有中尺度特征.以海淀为代表的北京城区大部是热岛的主要中心,主中心内还有几个更小的高中心嵌套其中,分别位于三环路以内的西部和北部.北京城郊热岛效应发展趋势仍是严峻的,须进一步努力进行北京及周边地区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雨后麦田土壤湿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鹤麒  金龙 《气象科学》1996,16(3):264-271
通过分析研究冬小麦生育期,影响雨后麦田土壤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建立了雨后小水分渗透深度及不同土层的土壤湿度变化诊断模式。利用1991-1994年冬小麦不同时段的实测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各模式的计算结果是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五道梁地区的辐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分析了1986年中美联合考察期间五道梁站的地面辐射平衡的气候学特征。五道梁地区夏季直接太阳辐射强,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削弱以分子散射和臭氧吸收为主。总辐射中以散射为主。光谱反射率中太阳短波反射率为0.13,太阳红外反射率为0.25,雪面上二者接近;反射率受土壤湿度影响明显,在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各波段反射率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地表比辐射率约为0.90。地表净辐射和地面热源强度大。太阳紫外辐射大,占总辐射的比例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