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跋山涉水勘界人──访鞍山市区划地名办主任张荣泰文/王小霞张荣泰到市区划地名办仅一年,鞍山市的勘界工作便跻身于辽宁省内数一数二的位置。记者慕名前去采访,他却连连摇头说:“别突出我,工作是大家做的。”这下子同志们不答应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火车跑得快全...  相似文献   

2.
李阳是疯狂英语的成功者,他的英语学习法被命名为“疯狂英语”,我认为,疯狂英语在于学习者的疯狂和忘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坚持李阳英语的学习法,将李阳英语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促使学生实现疯狂学英语,力求学生做到“大声说、勇于写、忘我用”。  相似文献   

3.
昭陵的黄昏     
如果不是陪远方友人;我是舍不得去一趟昭陵的,尽管它离我很近。每每从书堆稿纸丛中抬起头来,面对的也是柴米油盐,哪还有心思去逛一逛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不知我的这种说法有设有普遍意义。路上,我和这位南方老兄谁出没有说适,他是一应40岁开外的稳健的男人,旅游并不是他的爱好,“我只想看看昭陵’,他说过。西斜的太阳已有些加速的意思,这位老兄在不停地看表,我听他似乎在说:盾盾昭陵,我明天该回去了。朋友的家在很远的南方,那是一座没有冬天的城市。昭陵位于沈阳北部,被一大片绿色簇拥着,这一大…  相似文献   

4.
名人改名     
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因为崇拜马克思和伊里奇 (列宁 ),因而改名艾思奇。 音乐家聂耳原名聂守信。他幼年就能把听到的歌曲很快唱出来,别人因他耳朵好使,而他的姓又是三个“耳”字组成,便叫他“耳朵”。后来,他专业搞作曲,就索性改名为“聂耳”。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他的母亲叫鲁瑞。为怀念其慈母,取其“鲁”字。“迅”是急疾迅速之意,表示鲁迅先生改革社会刻不容缓的期望。 诗人兼书法家沈尹默,原名沈君默。一位客人跟他开玩笑说:“君既默不出声,何必又怎多口 ?”他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便将“君”字下半的“口…  相似文献   

5.
知道老城隍庙有家绿波廊酒楼,是因为当年克林顿在那里吃饭,吃光了小吃还想吃,媒体作了详细介绍。这次APEC上海会议,有许多领导人也到绿波廊用餐,说那里的东西好吃是意料中的事,说“秘鲁总统托莱多一顿饭吃了两天”,很有点出人意料。 细看报纸,知道托莱多是晚上到上海的,于22点10分才到绿波廊用餐。说到托莱多吃干烧明虾,是“举箸品尝”,想来他吃中国饭还真内行,居然不是举刀举叉。那干烧明虾据说是经典的四川名菜,甜中带辣、滋味独特。托莱多吃完虾肉,把虾壳放在嘴里慢慢吮吸,并不住点头微笑。想来那虾必定是十分好…  相似文献   

6.
中华门城堡     
中华门城堡,是南京十里秦淮的一处景观,由于它居世界古城堡之冠,又可称为十里秦淮胜迹中又一个“世界之最”。 站在古城堡前,我不禁深深地被这座古城堡所感染,只见城门上方“中华门”三个字格外引人注目。透过中华门又可见到里面三道瓮城,雄伟壮观,令人称绝。 为我们作导游的中年男子深情地介绍说:“这座古城堡,原初是南唐都城的正南大门,1366年再次动工兴建,历时21年。由于它形似陶瓮,古称瓮城”,到了明朝改称为“聚宝门”,因为它正对聚宝山(即现在的雨花台),直到1931年,才叫“中华门”。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就是…  相似文献   

7.
上周末,一位石友给我打电话,他神秘地说,在辽阳的东部发现了“灵璧石”。我在惊讶中夹杂着怀疑的念头。为了探究事实的真相,我决定驱车赶往那个神秘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因张志和这首千古绝唱,西塞山也闻名于世。 但《渔歌子》中的西塞山究竟在何处?因为张志和辞官隐居,浪迹江湖,留下踪迹甚少,加之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变迁,因而千百年来争辨不休。到了明朝,学术界经过考辨发现:“志和生平室居越州(今浙江绍兴市),舟居多在苕■间”,“未闻其楚江泛宅也”。最多查到他“不复出仕,居江湘间”。找不到他到过湖北大冶(黄石市)的任何记载。西塞山,当属浙江湖州。但另有一说称西塞山东湖北大冶。…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豆腐的故乡。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豆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食豆腐、咏豆腐、赞豆腐,并为此留下了许多轶闻雅事。 宋代诗人陆游喜食豆腐,每天清晨要煮豆腐汤一锅,客人来访即以豆腐汤招待。他曾咏道:“拭盘推碾转,洗鬲甫 煮黎祁” (黎祁,古时豆腐的别称 )。说的是制作豆腐的过程,也流露出诗人对豆腐的一往深情。 宋代苏东坡是一位豆腐“痴”。他的“煮豆为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维妙维肖地描绘了东坡居士在油烛灯下品着豆腐喝着美酒醉态可掬的神情。相传他居官杭州时,常下厨房亲自动手制作菜肴,“东坡豆腐”就是其…  相似文献   

10.
不可否认,当我站在讲台前,面对几十双眼睛、以及后面几位听课老师眼睛的时候,我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空白。由于所带班级较多,我向课代表询问了课程进度,才重新精心准备了“新疆”这节的新课,可结果是学生告诉我说“新疆”已经学了大部分,只剩下很少的一点儿内容了。  相似文献   

11.
地名规划“大名片”自有大文章张帆孙村村委会规划办公室主任指着墙上的《孙村标准地名图》兴奋地说:“要是在几个月前,我很难准确地说清我的家庭地址,现在不同了,我家就在这儿──孙村文德街文德10巷8号。这就是我们搞了地名规划后带来的变化。”孙村位于石家庄市...  相似文献   

12.
一次上课时,我问到西双版纳的民居有什么特点,能够反映当地气候的什么特点?有一位学生把手高高地举起说:我知道!当时考虑时间不够,我没有给孩子一个机会,而是按照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作了相关介绍。可事后我了解了相关情况,原来这个学生到过西双版纳,对那里的气候深有体会,在那里独特的民居里照了好多照片!我不禁深深自责,如果让这个学生“现身说法”,将会满足他多少自豪感,将会使知识和生活形成多么紧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多年教学的现实告诉我,学生“晕”地图,老师也“晕”地图,学生“晕”的是看不懂地图,老师“晕”的是我的学生咋就看不懂地图呢?干着急,却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晕”就是“晕”,再多的理由还是“晕”,晕车有药,“晕”地图有何良方?我苦苦寻觅,感觉自己也很“晕”。复习区域地理,“地球和地图”是一道关隘,虽然有了多媒体课件,也不能说没效果,机器无法取代老师,一个“偶然”的教学现场,笔者巧妙实现了学生观点提升、教学流程优化和课堂和谐互动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林正义的诗情诗作尤为出众,尤其是近体诗,才思敏捷有如晚唐“温八叉”。有一次参加“行吟抚顺”笔会,到萨尔浒山城考察,转了一圈,下山上船落座,有人提议当为此地赋诗,不出五分钟,他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斩棘披荆上浒山,密林荒草旧营盘。当年一战开新纪,拓展清朝三百年。”令在场人击掌叫绝。他的书法更不必多说,到沈阳世博园辽阳园—进门就能见到,他书写的康熙皇帝《巡幸辽阳》诗碑,既充满苍劲阳刚之势,又不乏文人书卷之气。因为这些,因为他的名士匍不和名士风范,率真、慷慨、义气、温纯,凡有些书卷之气的人,不管是民间还是官场人都喜与他交往。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月21日,《中国青年报》第七版一则“题海英雄兵败德国考场”报道,说的是一个到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由于始终摆脱不了那套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在一次考试前,把所有的计算方法都背得滚瓜烂熟,而教授出的题目却是一个书本上完全找不到的概率分布图给他,让他解释,而这位学生顿时  相似文献   

16.
王铮 《地理学报》2001,56(1):116
对于研究生来说,写学位论文、写出好的学位论文是他们的头等大事,要写出好的论文,必 须读一些优秀的著作。当了10年研究生导师, 并且年年为研究生开课,我一直想为地理学研究生推荐一些有助于论文写作的著作,过去推 荐了一些,都是外文的,现在我郑重地向他们推荐史培军等先生写的《土地利用/覆 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史培军、宫鹏、李晓兵等,2000)。作为一本学术专著,本书首先抓住了科学的前沿问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其次对这个 问题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一 书,从研究问题的缘起,到同行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接着,对中国植 被覆盖变化和深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作了深入研究,使得研究形成一个体系。这是学位论 文(thesis)与一般论文(paper)的重要差别,值得研究生仿效。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一书在写作上是严谨的,在数据来源叙述方面是 清楚的,在方法表述上是详细的,在分析方面表现甚为充分,使人感到结论的可信和分析 的透彻,这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把握的。史培军教授的书,习惯上用“研究的理论与 实践”命名,本书则用“研究的方法与实践”命名,我问过史培军教授,为什么把“理论”改成了“方法”,他说:“还没有形成理论,我们仅仅发展了方法”。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映了史教授从青年地理学家到中年地理学家的成熟,是值得研究生学习的,现在许多研究生论文,题目很大,研究内容却很小,文不对题。其实,研究具体的小问题,是很好的学术途径。   作为学术著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一书,发展了一系列土地利用/覆 盖,得到了中国土地覆盖综合分类图,尽管我认为某些方法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是这两项 成果,是明显的学术进步。   我建议地理学研究生们读一读这本书。  相似文献   

17.
幽默     
《西部资源》2011,(3):46-46
买书 一个人在书店买书,他对店员说:“我想买本书,里面没有凶杀,却暗藏杀机;没有爱情,却爱恨难舍;没有侦探,却得时时警惕。你能给我介绍一本吗?”  相似文献   

18.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19.
陆放翁诗名干古震烁。从童蒙时起,就知道他是一位豪似火,壮怀激烈的爱国诗人。他那“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位卑未敢忘忧国”,“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层”等战斗号角般的诗句,那“脍鲸东海,刺虎南山”,“裂眦嚼齿”,“愤切慨慷”的豪情壮举,刀刻斧削般地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铸就一个热血丹心、刚肠铁骨的英豪形象,觉得他确实无愧于梁启超的美誉:“亘古男儿一放翁”。及至通读了《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特别是看了后人吴梅霜编的《陆务观寄怨钗凤词》和京剧《钗头凤》,进一步了解到,豪情无已,慷慨激昂,只是他的…  相似文献   

20.
《水经注》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一书有许多错误。不论其他,只从河流水道而言,错误也是极多的。黄宗羲在《今水经序》中说:“余越人也,以越水证之,以曹娥江为浦阳江,以姚江为大江之奇分,苕水出山阴县,具区在余姚,沔水至余姚入海,皆错误之大者。”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中也说:“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尺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天一不误。”的确,只要稍稍仔细地核对一下,《水经注》所记载的南方诸水,从发源到入海,全篇无讹的是没有的。陈澧的话不错,而黄宗羲举的例子,确是“皆错误之大者”。 《水经注》记载的北方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