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地震的发生往往是无序和不可预测的 ,这不仅困扰着地震学家 ,有时也使城市疏于防范。不过目前一个地球物理学家研究组报道说 ,大约每 1 4个月在太平洋西北部深层就爆发一次所谓的慢地震。这种规律可能会有助于阐明称为俯冲带的构造板块边缘的运行机制 ,甚至有可能预测强地震爆发的危险期。通常当处于挤压和受力状态的断层突然破裂时 ,地震就会爆发。在太平洋西北部 ,由于胡安·德富卡板块 ( Juan de Fuca plate)试图挤压入北美板块边缘下面而使应力增加 (图1 )。在表面看来 ,板块之间连接紧密。但在断层深处 ,岩石却越来越热 ,可塑性也越来… 相似文献
3.
4.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7.4地震。四川地震预警台网成功地处理并产出了本次地震预警结果。本文针对四川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的8次地震预警处理结果及预警减灾效能进行了分析。此次地震震中距四川地震预警网55km,首台触发后12.19s发布首次预警处理结果,前5次预警处理结果用时距离首台触发时间均小于35s。与正式地震目录对比,第1次预警处理结果震中位置偏差为17.1km,震级偏差为-1.8,盲区半径为121km。随着参与计算台站数量增多,震中位置偏差和震级偏差不断减小,盲区半径不断增大。由于地震破裂时间长和台站限幅等原因,8次预警震级均偏小。本次地震预警的有效获益区为震中距121~324km的环形区域,此区域内减灾效能显著。本次地震预警结果表明,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在本次地震中预警产出效果较好,对于网外大地震预警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8.
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开展,“地震预警”越来越进入公众的视线,国内外关于“什么是地震预警”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地震预警技术的解释也多种多样。本文论述了我国地震预警的进展,地震预警的实质和局限性。地震预警实质是地震观测进入密集观测新阶段,地震速报从分钟级发展到秒级超快地震速报,也就是地震警报。由于在地震预警实际应用中受预警盲区和地震强度估算不准确的局限,地震科学家对地震预警技术应用效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和变化,逐步认识了发挥地震预警的警报作用的重要性。同时,地震预警是复杂的社会工程,引导公众认识地震预警的局限性,才能有效发挥减灾效能。 相似文献
9.
10.
11.
地震空区在地震三要素的预测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围绕空区的预测研究一般限于中期或中短期预测.作者研究发现当空区发展至后期,在短时间内空区及附近地区沿大构造或断层会发生两次或多次地震,这些地震发生时间一般距主震较近,作者称其为预警地震,并将地震活动图像前期出现的空区,中期发生的标志地震,以及地震孕育后期发生的预警地震联合分析的图像命名为地震活动关联图. 相似文献
12.
预警地震在地震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新疆1970-2002年地震资料以不同范围、不同震级进行全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新疆台网监测能力较好地区绝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关联图较为清晰。提出了预警地震的概念,认为预警地震在短临预报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利福尼亚南部地震预警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当前的防震减灾工作是通过长期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和震后快速通告以减少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这里我们介绍短期危险预警系统的地震学设计并说明其可行性。使用过去地震的数据说明,我们的地震预警系统(ElarmS)可以与当前的TriNet仪器一起,在破坏性的地面运动来临前的几秒至几十秒内发布警报。该系统使用P波到达的频率成分确定地震震级。这是一种可以在任何破坏性地面运动发生前确定震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地震预警是快速检测正在发生的地震并向身处潜在危险地区的人群和基础设施发出警报。日本和墨西哥目前正在运行公共地震预警系统,而土耳其、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罗马尼亚和美国仅运行面向特殊用户发布警报的小规模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预报能在强烈地震动到达前数秒至数分间发布,世界地震预警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这段预警时间能够减轻地震对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人们可以利用预警时间采取蹲下-掩护-抓住的处置策略减少伤亡,甚至在预警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撤离有风险的建筑物。利用警报时间还可以降低列车脱轨风险、限制化学反应、保护医院患者、预防火灾;保护危险环境下的工人,免受坠落物砸伤/被夹伤。本文不能详尽地列出美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实例和减灾收益,但收益明显大于成本。拯救3人生命、2个半导体工厂收到警报、1列旧金山湾区捷运系统(BART)的列车减速、非致命受伤率降低1%和燃气火灾率降低0.25%,上述任一项因减灾避免的损失价值都足够维持整个美国西海岸的预警系统运行一年。地震预警同时能够减少50%以上的在地震中受伤的人数。 相似文献
16.
17.
地震预警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时地震定位是地震预警系统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在借鉴已有实时地震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台网的实际情况,推导得到一套利用前三/四台P波、S波到时信息进行实时定位的算法.作者选取2000年至2008年问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到的68个3.0级以上地震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方法的定位结果具有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系统是使用C/S架构研发的用于接收地震预警消息的运行在个人电脑的客户端软件。在地震发生后,该系统从地震预警推送平台实时接收预警消息,并在客户端完成用户所在地地震预警时间提醒、预估地震影响程度(地震烈度)、历史事件回放等功能。该系统使用MVC设计模式,实现业务模型与界面表现层的低耦合,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用MQTT通讯协议实现与服务器的长连接,保证了消息推送的时效性。基于开源GIS架构的GeoTools组件更方便实现地图展示及空间属性查询。随着地震预警发布与接收系统的广泛应用,该系统也为其他行业地震预警接收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地震预警信息可靠度检验方法. 针对地震预警系统对信息的高度时效性及准确性要求, 并结合其应用特点, 从地震动记录信噪比、 特征参数相容性、 特征参数协调性及地震预警定位结果可靠性等4个方面对地震预警信息的综合可靠度进行探讨, 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可靠度定量计算方法. 利用日本KiK-net台网记录的444个地震事件共4737条三分向加速度记录对上述4个指标参数及综合可靠度指标参数的验证结果表明, 采用本方法有助于提高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减少“漏报”及“误报”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