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解译数据、1:1万林相图、2007年度森林资源二类小班调查资料,结合样地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对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防护林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对调整前后的生态经济效益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本区的林地面积分配不合理.针阔混交林面积偏小,仅占整个有林地面积的14.97%,而针针混交林的面积却占了27.37%,针叶纯林的面积更是占了42.48%.从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生态优势度综合来看,均表现出混交林优于纯林.经调整后各类防护林面积比例为针阔混交林28.05%、灌木林17.28%、经济林13.27%、阔叶纯林13.13%、针针混交林11.04%、针叶纯林10.89%、草地6.34%.针阔混交林面积明显增加,从原来的124.39 hm2增加到现在的233.13 hm2,增加了87.42%.经济林的面积有所增加,从原来的96.67 hm2增加到调整后的110.30 hm2.本区防护林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指数由调整前的2 053.93点上升到调整后的2 327.39点,净增了13.31%,经济效益指数则从调整前的2 300.40点上升到调整后的2 493.63点,净增了8.40%.景观多样性指数(H)和景观均匀度指数(E)分别由调整前的1.826 1和0.523 8增加到调整后的2.192 3和0.768 3,分别增加了20.05%和46.68%.景观优势度和蔓延度指数由调整前的0.734 8和0.732 7减少到调整后的0.381 6和0.692 8.说明景观的异质性提高,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调整后各景观要素的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减少,其斑块向小型化发展,景观破碎度增加.调整后各要素的散布与分列指数IJI都有明显的增加,说明其空间关系趋于复杂化.聚集度指数AI增大,其斑块越来越聚集,斑块的结合底在增大.各景观要素的LSI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分维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其斑块复杂程度减少,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水在干旱区维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和消耗,主要取决于大地貌类型。本文以大地貌类型为单元,将玛纳斯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即南部天山草原森林牧林矿产区,对应为径流形成和水源涵养区;中部玛纳斯河平原农业和城镇绿洲区,对应为径流消耗和转化区;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保育沙产业区,对应为少流和无流区。在3个一级区划内,再根据中地貌条件、生态系统类型、产业结构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划分二级区,共分为9个。分别论述了各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各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为分区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只有把玛纳斯河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系统,实行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以山区的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发展绿洲经济为支撑,以防治荒漠化的扩大为保障,才能使其良性互动,实现和谐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依据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影响上,将流域划分为上游山地生态服务区、中游平原绿洲生态收益区和下游荒漠生态受损区。并据此分析了各区主要的生态问题:(1)山区植被退化,林地面积减少,草地质量下降,削弱了山区水资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功能。(2)绿洲区水资源超负荷利用,地下水过度开采及水质恶化,造成绿洲与沙漠过渡带的土地沙化。(3)荒漠区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沙丘活化,危害农田。根据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以经济发展支撑流域的生态补偿,采取抓中间,补两头,以中游绿洲生产提高上游山区的服务功能,补偿下游生态受损的战略思路,并从水资源利用,天然植被保护和防治土地荒漠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重点领域、途径和措施,目的是为流域生态补偿研究提供科学指导,促进绿洲经济发展,实现流域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以参考历史文献、实地调查和访问当地居民的方法,研究了石羊河中下游流域的植被演替。结果表明,该流域2000多年前为湖泊、沼泽和平原景观,后来由于气候和水文演化、人类活动加强和干旱加剧,导致湖泊与河流逐渐消失、绿洲因水系的变迁而向东南移动、早期的绿洲农田逐渐沙漠化,也使植被从水生、沼泽、草甸植物向沙旱生、强旱生、超旱生方向演替,物种大量消失,已演化成现在的沙漠、戈壁与绿洲景观。目前, 该流域红崖山水库以南的一些河道中尚有常年流水,河漫滩和湿地中还有水生、沼泽、草甸和中生植物种类,物种相对丰富;而水库以北的古河床及广大荒漠区植被稀疏,且多为沙旱生和强旱生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低,稳定性差,沙漠化过程加强。要恢复流域植被、遏制土地沙漠化,应当采用调水、引水和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绿洲保护,使地下水位恢复至植物可吸收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亚热带地区选取了5个演替阶段(4~5年、8~12年、18~22年、25~30年和35~40年)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脂肪酸的方法研究不同林龄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总微生物生物量、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8.
玛纳斯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三大生态系统表现出区域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状况有所分异,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流域不同的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在环境演变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据流域土地利用和水资源数据库,并参考各地自然、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在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针对流域不同分区存在的生态经济安全问题选取相应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赋值法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并计算综合生态安全评价指数,对流域各个生态经济功能亚区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评估结果表明:(1)玛纳斯河流域分为3个一级区和9个二级分区,根据不同分区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选取了13个生态环境指标和4个社会经济指标;(2)Ⅱ4、Ⅲ1和Ⅲ2亚区的生态不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Ⅲ3亚区逐渐下降,Ⅰ1、Ⅰ2、Ⅱ1、Ⅱ2和Ⅱ3亚区存在波动,而对于绿洲区的四个亚区而言,Ⅱ2亚区生态不安全指数最高,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最多,而Ⅱ3亚区虽地处沙漠边缘,生态不安全指数相对最低,因此生态不安全指数高的区域需要高度重视,不高的区域由于生态问题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也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在荒漠化发育中的作用——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化发育方式和过程的各不相同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成因差异性特点。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在荒漠化地貌发育中的作用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科学问题。内蒙古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内有丰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河湖相冲 (洪 )积沉积物。该流域正发生着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最严重的荒漠化。本文基于LandsatTM图像的处理与分析 ,对该区季节性河流流域的荒漠化程度、分布及其成因作了研究 ,探讨了风 -水复合作用下荒漠化发育的具体模式。在干旱 -半干旱的气候背景下 ,地表植被稀疏、甚至裸露 ,在暴雨作用下 ,形成的洪流搬运大量泥沙碎屑物质沉积在中下游的宽谷地带 ,随着河道的淤积、抬高与加宽 ,干燥的流沙向两岸蔓延 ;再在特殊地段河道的“狭管效应”与局部气流循环共同作用下 ,流沙向四周进一步扩展 ,与山前洪积扇相连 ,造成荒漠化大范围的发生和发展 ,并可能导致整个地区的荒漠化。 相似文献
10.
11.
中更新世中后期,涪江支流通口河强烈的溯源侵蚀,切穿了与安昌河(涪江的另一支流)的分水岭.首先袭夺安昌河上游段(湔江)的支流都坝河,随之整个湔江水均注入通口河,安昌河成断头河.河流袭夺地貌特征十分显著,不仅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且为科研、教学提供好场所,又是地学旅游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2.
近数十年湘江流域河流水文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湘江是长江中游主要支流之一,作者从制约河川水文要素变化的自然环境因素着手,依据湘江流域有代表性水文测站多年实测水文气象资料,较全面地分析了河川径流,水位,暴雨洪水,泥沙。水化学等水文要素的组成,发展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朱圣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5):8-13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河流变迁研究在凉山地区研究中尚属薄弱环节,该文对历史时期凉山地区主要河流的水文状况进行了复原性探讨,并对各河流的水文状况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地区河流河道变化小.各主要河流流域内的植被日趋萎缩,总体水量呈下降趋势,河流的泥沙含量呈上升趋势,这些变化主要是历史时期凉山地区经济开发力度加大破坏了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森林水文效应的研究,对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的生态环境作用进行了初步预测,并提出水源林、水土保持林的分区原则,以及防护林作用的累积效应,对长江上游防护林的规划和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退化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但该湿地正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通过实地调查,其退化类型可分为:面积减少退化型、生物多样性受损退化型、污染退化型、生物入侵退化型和泥沙淤积退化型。据此提出了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保障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宁南干热河谷内共有种子植物81科276属115种。当地拥有全部15类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其中以热带性质的属占优势,全热带分布的类型就有81属,比值32.0%,当地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与外地植物区系联系广泛。宁南(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区系是热带植物界在当地的残存,并逐步演化而成。 相似文献
19.
20.
从巴中县县情、林情出发,阐述了林业资源的现状、类型、特点和发展变化过程。林业的不断恢复和发展已显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叙述了林业对改善环境的作用、使农民得到增收、促进农业增产的实例,提出了增加林业资源、发展林业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