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交通气象服务效益个例调查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临高速公路为典型个例,成立调查评估小组,通过对西临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效益调查;分析影响高速公路运营的气象因子是降水、温度、低能见度,通过西临高速公路的调查表分析.影响高速公路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大雾、降雪,而且只对冬季有明显的影响,其它季节气象因子对高速公路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估算交通气象服务的投入产出比为1:15.09。  相似文献   

2.
古田会 《贵州气象》2011,35(5):62-64
电力行业是对天气气候条件敏感度较高的行业,该文通过对几个电力行业典型单位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主要从电力行业的电力生产、电力调度、电网维护和电力建设等4个环节入手,分析了电力行业各个环节对气象敏感度与需求度,调查了气象服务产品的应用现状和服务需求,为今后气象部门加强与电力行业沟通协作、提高电力气象服务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气象服务效益研究(Ⅱ)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解令运  濮梅娟 《气象科学》1997,17(4):401-408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虽有很多可以估量的典型事例,但更多的则是潜在于各行各业效益之中的难以测算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善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德尔斐专家评估法,通过对分布于江苏省各市的一百多位行行业专家咨询调查,由108位专家有效投票的定性评估,得出了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科学、可信的定量结果--江苏省1992年行业气象服务的效益为27.7347亿元,效益投资比为116.1,这项研究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林业系统、草原站、生态能源站、牧医研究院、三角城种羊场等十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及高级工程师以上人员对气象服务项目的敏感度、需求度和满意度进行调查,计算了气象服务效益。青海省农(林、牧、渔)业的专家对气象灾害预警最为敏感,其次为3天以内的天气预报服务。但从满意度来看,最满意的为气象灾害预警和4—7天的天气预报服务,最不满意的为雷电防护服务。从气象服务效益结果分析,五年中共产生的气象服务效益值为8.0217亿元,平均每年为1.60434亿元。2005年气象服务效益值比2001年多0.6765亿元。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2011年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高速公路为调查对象,成立调查评估小组,对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受气象因子的影响情况进行咨询调查发现:影响河南省高速公路的主要敏感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为公路结冰、公路积雪(深度)、降雪、雾霾、冻雨、短时强降雨、闪电雷暴、最低气温、风力、日雨量、路面高温等.影响临界值分别是公路积雪深度2~5 cm,降雪为中雪,雾霾能见度200 m,短时强降雨为中雨量级,最低气温0~-4℃,风力7~9级,日雨量为大雨,路面高温50 ~54℃,最高气温40℃,路面低温0~-4℃,日温差10℃以上,沙尘天气能见度200 m.根据专家对气象服务贡献率等级的评估,得到气象服务对河南省公路交通行业效益的贡献率为1.16%.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韩颖  蒲希 《气象科学》2010,30(3):420-426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首先分析了气象服务的概念,确立了气象服务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分类情况,明确了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定位,并探讨了气象服务的经济属性。从气象情报信息服务和气象预报信息服务的角度介绍了中国气象信息服务的情况。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农业气象工程服务技术、雷电灾害防御技术介绍了中国气象工程服务及其技术的情况。从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角度出发,系统的介绍了气象服务效益的主要评估方法和技术,同时介绍了中国目前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情况。最后,文章针对目前中国气象服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开展的有关高速公路气象服务问卷调查,分析了江西省高速公路气象服务的现状、敏感性、气象服务需求和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并分析了高速公路主要的致灾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高速公路对气象条件有很强的敏感性,高速公路安全对灾害预警、短期天气、重大节假日天气表现最为敏感;高速公路行业对目前的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总体满意。2)江西省高速公路应用气象信息产品产生的年综合增值占本行业年产值的比率为2.25%—3.15%,且2009—2013年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效益逐年递增。3)低能见度、路面结冰、路面湿滑是高速公路的主要致灾气象因子;利用相关气象资料和高速公路灾害数据,确定低能见度和路面结冰、降雨等高速公路致灾气象因子临界值,对高速公路行业的气象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气象服务社会效益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学定量地评估陕西气象信息服务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陕西气象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综合应用问卷调查取样、深度访谈、满意度模型构建和满意度指数计算分析等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气象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CSIWS),运用了解和满足需求、宣传手段、服务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气象产品的发布时效和分发能力、各类日常天气预报的准确度、长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度、重要天气过程预警的准确度和应急服务能力、效益分析、未来意向和整体印象等10个项目,来测量用户群对陕西气象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暴雨灾害重大气象服务的流程梳理,开展影响暴雨气象服务效益的主、次、子因子分析研究,综合利用各种数理方法,确定了各影响因子及其对服务效益的贡献系数,建立起简易而适于业务应用的暴雨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并对近年来典型的暴雨服务过程开展了服务效益试评估.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效益的总体评价,利用"支付意愿"调查估算方法,对年付费额、年节省费额以及声讯电话拨打次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不发达的安徽省,公众每年愿意支付11.7亿元购买天气预报,气象预报服务每年创造的效益占全省GDP的0.51%左右。分析了接受调查公众的分布情况及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对公众气象服务效用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陕西逐24 h降水站点实况资料,ECMWF、NCEP和CMA-GFS模式降水预报资料、中央气象台预报订正系统(SCMOC)产品、陕西动态交叉最优要素预报(DCOEF)产品等,应用国家气象中心全流程检验程序库Meteva,综合评估各模式在陕西汛期4次暴雨过程中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当暴雨过程以连续系统性降水为主时,各...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气象部门大规模干部培训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发了陕西省气象远程网络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流媒体课件的制作、播放和远程培训;建立了结构式数据库,可实现培训班资料的添加、浏览、查询,报表的统计,学习资料(包括文字、PPT、图片等)下载等。系统实现了培训班的网络化管理和资料共享功能。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陕西省第二批37个自动站进行第二阶段平行观测(即以自动站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为评估自动站和人工站仪器间的差异,有利于换型后资料的连续使用,按照中国气象局规定的评估方法,对陕西省2005年37个自动站资料评估分析。1评估依据和方法参加评估的数据文件为自动站观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陕西省气象台(下简称省台)主观订正预报产品、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和模式动态交叉取优要素预报方法(DCOEF)预报产品,对2019年4-10月陕西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省台主观订正预报产品对晴雨、小雨、暴雨、一般性降水、暴雨以上降水均有较好的预报效果,ECMWF细网格预报对中雨、大雨预报较好,评分较高;三种产品对区域性暴雨的预报能力均强于对局地性暴雨的预报能力,省台主观订正预报产品和DCOEF预报产品评分优于ECMWF细网格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15.
调研采取气象专家与地方气象局领导、农气人员、农业专家、农户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并亲自到田间地头查看,结合当地农委的第一手材料,了解当前粮食主产区的春播开展情况、作物品种分布、土壤墒情、气象为农民服务的方式、满意度.通过调查找准今后气象服务的切入点,达到气象更好的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16.
王川  刘勇 《陕西气象》2006,(6):15-18
通过对西安多普勒雷达定量降水估算产品(1 h累积雨量(OHP)和3 h累积雨量(THP))在陕西关中地区2005年汛期降水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HP和THP对强对流天气降水估算效果好于稳定性降水,基本无漏报;OHP好于THP,特别是对降水强度的估计准确。对稳定性和混和性降水中大于10 mm的降水准确率较高;渭北漏报率高于其他地区,而渭南地区空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1959-2002年陕西省36个代表站汛期(6-9月)降水资料,制作汛期降水空间分布场及变差系数分布场,明确了陕西汛期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通过分析影响陕西汛期典型旱、涝年的主要成因,建立汛期降水预测物理概念模型,为汛期降水旱涝异常预测提供气候背景.用逐步回归统计预测方法,经过物理因子普查,找出与汛期降水相关性好的强信号,建立了10地(市)汛期降水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邓虹霞  智海  马中元  张瑛  何文 《气象科学》2019,39(2):274-284
使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和自动站雨量、雷电监测、强天气监测等数据,以及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对2017年3—7月江西汛期11个设区市26次城区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江西汛期共出现52日暴雨过程,其中江西11个设区市所在地城区出现26次暴雨。在这26次城区暴雨个例中,有23次伴随出现短时强降水,有3次降水比较均匀。暴雨维持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有15 h,最短只有3 h,平均是10 h。有5次出现大风天气,21次没有大风出现。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有3种:块状(强单体、超级单体)、带状(飑线、回波带)、絮状(絮带、絮团)。这3种回波形态特征,出现率最高的是絮状回波,即比较宽、嵌有中等强度的对流单体絮带状回波带,强度40~55 dBz,出现16次,概率62%;其次是窄而长、紧密排列由强单体组成的飑线回波带,强度50~60 dBz,出现8次,概率30%;块状(强单体、超级单体)回波强度最强,中心强度达到60~70 dBz,出现2次,概率8%。  相似文献   

19.
湖南涝年主汛期降水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1986—2015年湖南逐日降水数据以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旱涝年主汛期(5—7月)降水低频振荡特征,并利用位相合成方法研究涝年主汛期20~50 d低频环流演变特征。结果发现,湖南地区20~50 d和10~20 d的低频降水方差贡献比都具有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10~20 d的低频振荡在旱涝年中皆较普遍存在,而20~50 d的低频振荡只在涝年普遍存在,20~50 d低频振荡对涝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涝年主汛期20~50 d低频降水进行位相合成发现,在活跃位相(中断位相),夏季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纬向异常接近或者重叠(分离),湖南地区降水偏多(偏少),且两个高压的强度、范围、以及脊线位置和湖南地区主汛期降水关系较密切。南海反气旋(气旋)、河套地区槽(脊)系统以及湖南地区的垂直速度和比湿配合度高,且随位相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振荡,其中南海反气旋(气旋)和河套地区槽脊系统配置与湖南低频降水有着高度的时间一致性,湖南地区的低频垂直速度和低频比湿较低频降水有一个位相的超前滞后关系。此外,随着位相的演变,低频南北风高值区皆有明显的北传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气象记录档案是气象档案的主体,涵盖了气象业务中各种观、探测所获得的气象记录,凝聚着一代代气象工作的心血,是气象业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多年来陕西省对气象记录档案一直实行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体制,大量的原始记录档案保存在市、县级气象局,在一定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气象业务拓展以及市、县保管档案的具体情况,四级管理体制已存在很多弊端,不适应气象业务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