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因特网对科研信息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因特网的科研信息能力培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基于因特网的科研禽息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垒 《福建地理》2001,16(1):38-40
本文主要分析因特网对科研信息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因特网的科研信息能力培养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杨帮会  何宗宜 《极地研究》2005,17(2):149-156
网络GIS俗称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因特网/内联网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的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它是GIS技术和因特网/内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GeoSurf,并用JAVA作为二次开发语言,针对南极地区这一特殊地理区域,实现了南极 WebGIS,这对于方便科考人员的科研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向游客的旅游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讨论旅游信息与旅游决策,游消费关系的基础上,对游客关心的旅游信息进行分类,提出基于旅客的旅游信息系统功能的结构和基于因特网的旅游信息方案,指出目前构建旅游信息系统有待研究和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 ,竞争的基础是掌握知识和技术 ,科技文献作为一种可再生、可传播和可共享的国家战略资源 ,是提供知识和技术的源泉。一个国家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收集、积累、开发和利用水平 ,是国家科学技术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和信息占用能力的重要标志。林业科技文献信息是林业决策部门进行科技决策和生产部署的参谋 ,是观察、追踪国内外林业科技动态的尖兵 ,是传播信息、推广成果的桥梁 ,也是促进林业科研、教学和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落后 ,就会制约林业生产的发展。实践已证明 ,…  相似文献   

6.
国外干旱区研究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特网是获取干旱区研究学术信息的极有价值的来源。从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干旱区农业、干旱区生态与环境、干旱区水土资源、干旱区地理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网站和信息资源,包括学术组织、研究机构、科研项目合作体和高等院校报道的有关干旱区的发展规划、研究领域与课题、项目报告、论著、论文、数据库和声像资料等。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科研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存在问题和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面临的新挑战,分析了互联网Web 2.0新服务模式的特点和Web 2.0理念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展望了维基等Web 2.0技术在科研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和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前景,论述在科研信息情报工作中如何利用Web 2.0技术来改进图书馆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丰富图书馆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加强图书情报工作的创新和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扩大作 者学术交流渠道,我刊现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 据——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按照统一格 式制作纳入上述网络,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其中:“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的网址分别为:http://www.chinajournal.net.cn和http://www.chinainfo .gov.cn/periodical。读者可上因特网查询浏览本刊内容,也欢迎各界朋友通过“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向我刊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或征订本刊。 (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9.
因特网的发展为科研人员自由获取全球范围的信息提供了条件 ,为快捷地在海量的无序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 ,我们将分批提供有关国际极地科学的网站地址 (其中译文仅供参考 ) ,读者只需选择一个与所检信息相关的网址作为入口 ,层层点击链接 ,便可找到所需信息。网址 :1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Bremerhaven,Germany德国阿尔弗雷德极地和海洋研究所http://www.awi- bremerhaven.de/2 .ACSYS,Arctic Climate System Study,Oslo,Norway挪威北极气候系统研究http://www.npolar.no/acsys/3.Arctic and Ant…  相似文献   

10.
徐佩敏 《极地研究》2000,12(1):75-79
因特网的发展为科研人员自由获取全球范围的信息提供了条件 ,为快捷地在海量的无序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 ,我们将分批提供有关国际极地科学的网站地址 (其中译文仅供参考 ) ,读者只需选择一个与所检信息相关的网址作为入口 ,层层点击链接 ,便可找到所需信息。网址 :63.Global Change Master Directory全球变化主目录http://gcmd.gsfc.nasa.gov64.On- L ine Resources for Geosciences在线地球科学资源http://www.englib.cornell.edu/geology_ resources/ORES/earthscience.html65.World Data Center世界数据中心WDC System Homepage主…  相似文献   

11.
本科生导师制已逐步发展成为高校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重要抓手,借助导师制可以更好地引导本科生参与到专业知识学习与前沿领域探索之中,有利于培养与锻炼本科生思辨能力,深度发挥课程对学生科研潜能的激发效果,拓展地理师范生前沿教育实践能力。本文以《生态环境系统工程》这一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典型课程为例,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下科研反哺教学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通过理论教学、师生研讨、校企平台实践教学等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科研和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提高地理师范生教学与研究水平,完善生态环境领域高等人才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程少华 《极地研究》1992,4(3):58-72
现代南极研究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强化信息导向的作用 ,是南极领域自身建设的科学思想基础。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经 ,以现代南极研究为纬 ,从软科学和系统科学的角度 ,宏观地俯瞰了南极研究的现在与未来 ,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对南极研究的支持作用 ,强调了全方位、大科学化的重要性。南极研究作为最能体现国际合作的特殊领域 ,在开拓南极的科学独特性和南极的全球作用两大核心课题时 ,势必从各个层次上系统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参与全球计划的各大尺度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我国的南极事业中 ,如何造就一个与国际南极研究同步的开放环境 ,加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能以有效、系统、经济、合理的方式进行 ,是时代赋予的机会 ,也是面临的新挑战 ,更是发展的必然。建立计算机化的南极信息系统是实现决策和管理科学化 ;增强南极活动中的运营能力 ;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研进程的必要途径 ,是加入国际南极信息网络的前提与基础 ,也是全面促进和积极推动现代南极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这项综合性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的实现 ,需要一个不断深化完善和动态发展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 ,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 ,我刊现已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向本刊投稿并被录用的稿件 ,将由本刊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如有不同意 ,请在来稿时说明。“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刊全文内容按照统一格式制作 ,读者可上网查询浏览本刊内容 ,并征订本刊。《地理学与国土研究》期刊入网声明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为科研作更好的服务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飞良 《地理教学》2012,(15):17-19
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随着Internet的接入和完善,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更为教育者提供广袤的信息与知识,课程改革已由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进入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的新阶段,这意味着教育者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的了解,使学生不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而被动地学习,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研究者、探索者。  相似文献   

16.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能力立意”是命制高考试题的宗旨。而能力的考查具体体现在考生做题的思维过程上,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四项能力”的前提。高考说明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要求有三个层次: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的信息解读。  相似文献   

17.
人是信息化的主体,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个人联系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苏锡常地区12 城镇2100 余 份调查问卷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借助SPSS 软件和建模的方法从个人的信息来源、联系方式、联系频率等三个方面 对信息化影响下苏锡常地区个人联系网络的演变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电视、报纸等传统信息来源 比重降低,而因特网、手机等新型信息来源的比重上升;地理实空间的传统联系方式比重逐渐下降,而网络虚空间 的远程通讯方式蓬勃发展,且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等,地理实空间和网络虚空间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等。地区城市间 个人联系和交流变得频繁,且个体联系频率指数的增幅与城镇等级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是信息化的主体,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个人联系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苏锡常地区12城镇210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和建模的方法从个人的信息来源、联系方式、联系频率等三个方面对信息化影响下苏锡常地区个人联系网络的演变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电视、报纸等传统信息来源比重降低,而因特网、手机等新型信息来源的比重上升;地理实空间的传统联系方式比重逐渐下降,而网络虚空间的远程通讯方式蓬勃发展,且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等,地理实空间和网络虚空间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等.地区城市间个人联系和交流变得频繁,且个体联系频率指数的增幅与城镇等级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建于1990年 ,是山东省最早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 3月 ,被湿地国际亚太组织批准为“东亚 -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首批 19个国际成员单位之一 ;1997年 3月被批准加入“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 ,成为首批 18个国际成员单位之一 ;1998年湿地国际组织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版图、资源及科研、管理情况并入因特网 ,纳入国际监督范围。 一、自然保护区现状1 保护区的自然条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处 ,北临渤海 ,东靠莱洲湾 ,介于东北亚内陆与江淮平原之…  相似文献   

20.
<正> 林业科技期刊是宣传林业科技政策、普及林业科技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林业科技信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和科技成果重要的扩散推广渠道,也是林业科技工作者交流科研经验、获取新的信息资源的园地和途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