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向晓丽  张玺 《矿物岩石》1999,19(3):65-68
指示克立格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它能在不舍弃特异值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空间估计,协同克立格以协同区域化变量的研究对象,充分考虑了变量空间相关性和变量间的统计相关性,有着单变量克立格法可可比拟的优点,因而,本文提出协同-指示克立格法这一方法,在指示克立格中考虑多变量的空间相关性和变量间的统计相关性,使指示克拉立格与协同克立格相互补充,模拟现实,提高预测精度,并以胜利油田罗家砂四上砾岩为例进行参数预测,  相似文献   

2.
时空域中的指示克立格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时空域内的指示克立格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 时空域内的指示克立格(STIK) 变换;(2) 指示二阶距;(3)单元指示克立格(STIK):①简单指示克立格(STSIK) ,②普通指示克立格(STOIK) ,③中值指示克立格(STMIK);(4)多元指示克立格:①指示协同克立格(STCOIK),②主分量指示克立格(STPCIK)  相似文献   

3.
时空多元协同克立格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地质统计学的最新成果,在空间协同区域化理论的基础上,对时空域中多元信息的协同克立格(STCOK)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STCOK中的互变异函数与互协方差函数;(2)STCOK方程组及求解估值权因子的三种方法:①传统普通协同克立格法(STTOCOK),②标准普通协同克立格法(STSOCOK),③简单协同克立格法(STSCOK);(3)排列协同克立格(STCOLCOK);(4)指示协同克立格(STIKCOK)。  相似文献   

4.
纯时间域多元信息地质统计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动态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要求日益增加,时空域中的多元信息地质统计学技术研究受到重视。本文在时间域内对几种纯时间域克立格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对纯时间域中的普通克立格(TOK)、简单克立格(TSK)及泛克立格(TUK)进行了论述,也对纯时间域中的协同克立格(TCOK)和指示克立格(TIK)作了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指示克立格法的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质、物化探数据的分布常出现一个长尾巴,这种分布特征影响了矿产储量计算及数据处理的精度.引起这种非正态分布的因素有:数据中有特异值,它的出现表明矿床具有高品位的矿化作用,这对储量计算及数据处理是很重要的;数据由若干个总体组成,即所谓的混合总体.对这种数据,普通克立格法是不稳健的.为此,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地质统计学方法——指示克立格法(非参数方法).文中讨论了(1)指示函数及其二阶矩;(2)指示半变异函数;(3)指示克立格方程组;(4)待估块段品位的指示克立格估计.最后,还介绍1个应用实例,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因子克立格分析是研究多元地质统计学的基拙,是由因子克立格法和协区域化分析两部分组成,方法上包括了区域化变量(集)的分解和分解后每一空间分童的估值;本文阐述了因子克立格分析从产生到应用的理论发展、研究成果及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7.
克立格方法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克立格方法能表征变量空间结构特征 ,以团结沟金矿研究区的化探数据处理为例 ,讨论了一般多元统计方法、协同克立格方法和普通克立格方法在化探元素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协同克立格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估值得到的绝对误差的均值要比用其它方法得到的绝对误差的均值低 ,标准差也明显降低。相比之下 ,协同克立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较为优越 ,它提高了地质统计学的预测精度 ,缺点是计算工作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含水层渗透性空间分布的指示克立格估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刚  万力  胡伏生  高茂生  张琦伟 《地学前缘》2005,12(Z1):146-151
详细介绍了指示克立格估值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以指示变异函数为基本工具分析了华北某地区第四系含水层渗透性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含水层渗透性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水平方向上,X轴方向的相关性较Y轴方向的好,Z轴的相关性最差。用指示克立格法对未采样点处进行估值,估值结果显示含水层渗透性由山前向滨海逐渐变低,在垂直方向上,渗透性变化不明显,浅部比深部略好;同时给出了估计精度,并认为对估计精度不高的区域可通过增加适当的工程加以控制。最后用交叉验证法对估值结果进行了检验,证明建立的指示变异函数模型合理且估值效果较好。这一实际应用表明指示克立格法可以很好地描述第四系含水层渗透性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克立格算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克立格法是一种最优、线性(或非线性)、无偏内插估计量的方法.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克立格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文中介绍了克立格法相关的计算方法,并基于Windows编写克立格算法流程图,提出改进克立格算法的若干方法,包括:①强化数据预处理;②将基本滞后距和实验变差函数计算结合起来一并运算;③防止数据溢出;④选择快速有效算法求解克立格方程组.  相似文献   

10.
孙刚  徐兵  韩燕 《世界地质》2007,26(4):409-412
为提高矿产储量计算的精确性,本文运用了限制性克立格法。给出了限制性克立格法的计算理论,并设计出限制性克立格法在阿舍勒铜矿中的储量计算流程,实现了对阿舍勒铜矿体的限制性克立格储量计算。结果表明,限制性克立格法的储量计算结果(783654.39t)要比普通克立格法的储量计算结果(706541.53t)更接近于实际勘探值(919454t),限制性克立格储量计算方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块面积为1hm2麦田内的98个观测点取样分析,测定了两个时期的土壤水分和盐分含量。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土壤含水量均服从正态分布,底层盐分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而表层的盐分分布具有不确定性。两个时期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变异系数分别属于弱变异和中等变异强度。通过结构分析,发现两个时期的水分和盐分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对两个时期土壤水分和盐分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CoKriging方法进行估值,与Kriging法相比,其估计方差减少百分数最大达到了136.3%。  相似文献   

12.
阿舍勒铜矿可视化储量计算的指示克里格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在VC.net环境下利用Open GL图形库函数完全自主开发了指示克里格法的三维可视化储量计算模块,给出了指示克里格法的计算步骤,并设计出阿舍勒铜矿体的指示克里格法可视化储量计算流程,实现了对阿舍勒铜矿体的指示克里格可视化储量计算。结果表明,指示克里格法储量计算能够取得较理想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晓军  张振远 《岩土力学》2014,35(10):2881-2887
因为克里金插值方法考虑了样本的空间统计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地层建模。但对于地层尖灭、缺失等不连续地层情况,常用的克里金方法(如普通克里金方法)通常给出较为平滑的地层厚度估计结果,在地层分布边缘的局部范围内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针对不连续地层,提出一种采用指示克里金和普通克里金相结合的地层厚度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指示克里金方法估计地层分布范围,然后采用普通克里金方法估计分布范围内的地层厚度,并根据估计标准差来评价地层厚度的不确定性。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上海长江隧道的地层建模,通过交叉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在地层分布边缘的局部范围内能明显改善地厚度估计结果,标准差降低了15%~18%,得到了比普通克里金和线性插值方法更接近真实情况的地层厚度估计值。  相似文献   

14.
Decades of intensive irrigation of farmlands in the oasis irrigated areas of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has caused secondary salinization of vast areas of land since the mid-1980s.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data of hydrology, soil, irrigation and salinity at two different scales in the case of Weigan River Plain Oasis in Xinjiang Province, algorithms derived from hydrosalinity balance principle were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salt mobiliz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salt and water mobil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were closely examined both in catchment scale and in field scale. The critical ratio of drainage to irrigation of Weigan River Plain Oasis was estimated to be 9.19%. Furthermor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scaling issues was illustrated. Finally,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secondary soil salinization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salinization status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is helpful in controlling the local hydrology, in limiting or diminishing salinization trends, as well as in providing academic and instructive meaning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oasis irrigation areas.  相似文献   

15.
王春泽  张新龙  乔光建 《水文》2013,33(1):51-57
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技术,将两种矿化度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含盐量或改变其盐分组成.咸淡水混合灌溉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使以前不能使用的高盐渍度的咸水得以利用.通过对邢台市平原区咸水灌溉条件的实验研究、咸淡水混合灌溉技术分析,邢台市咸淡水混合后矿化度应控制在3g/L以下.结合近年来开展咸淡水混合灌溉实践,在咸水区开展咸淡水混合灌溉,充分利用咸水资源,既减少了淡水的开采量,又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干旱内陆灌区土壤水盐模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干旱内陆区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以及土壤盐分运移规律,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潜水无效蒸发,防止土壤盐碱化。根据水量平衡和盐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土壤水盐模型,计算土壤水盐迁移量,并对干旱内陆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东部淡水资源短缺,旱涝碱成灾害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海河的治理,解决了排洪排涝排咸出路。春季开发利用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夏季利用伏雨洗盐排咸,增大降雨入渗,减少径流流失,防治渍涝灾害,把降雨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秋冬引蓄河水,回灌地下水补源。以土壤与潜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促使水资源采补平衡,降雨灌溉淋洗脱盐强于干旱蒸发积盐过程,地下水淡化强于矿化过程。实现旱涝碱咸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田咸水灌溉与土壤盐分调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浅层咸水灌溉,可使浅层咸水分布区无效降水转化为有效水资源,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通过王瞳试验场进行的咸水灌溉与土壤盐分调控试验表明,利用3g/L左右的微咸水连续灌溉5a,根层土壤溶液浓度未超过小麦的耐盐能力,且作物增产;多年盐分变化趋势为:1994-1997年1m深度内土壤总含盐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总体变化不大,连续干旱的1997-1998年略呈上升趋势;麦秸覆盖和施有机肥能减少根层土壤盐分,对土壤盐分具有有利的调控作用,具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里木灌区水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是威胁塔里木灌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作者主要以水田向水盐平衡为指导分析了塔里木灌区当前水土资源利用方式下的灌区田间尺度的盐分动态、灌区尺度的盐碱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及农田排水的解决对策,估算了地下水临界深度及灌排比,初步探讨了当前节水农业条件下灌区所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最后强调:理论上应加强对灌区作物需水研究及水盐运移与聚集规律,特别是节水条件下的根区土壤盐分平衡问题研究;实践中通过完善灌排管理、提高常规灌溉技术的灌溉效率,逐步进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塔里木灌区灌溉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内陆盆地的盐分布与平衡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和系统分析水文、土壤、灌溉、水盐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水盐运移理论和水盐平衡原理,通过对盆地、流域、灌区、农田和土壤剖面等不同层次盐分分布与盐平衡分析计算,分析了内陆盆地不同层次的“干排盐”形成与特征,认为干排盐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系统地考虑不同层次干排盐出路与动力条件,才能有效地治理灌区盐渍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