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1995年甘肃永登5.8级地震极震区黄土覆盖处的震害现象进行了分类,大致将其分为出现震陷性断坎和发生小规模滑坡两种.利用电子显微镜和图象处理系统对震区的黄土试样孔隙结构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常规土工试验取得了该地区黄土的物性指标和湿陷、震陷性质资料.通过对上述室内试验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地区的黄土孔隙大,在遇水条件下易发生震害.结合野外考察的总体认识和室内资料并注意到震区在临震时曾有过短时间暴雨的现象,将此次地震的震害原因归结为雨水在坡面下渗,在坡脚处上浸和对坡脚的冲蚀等,并对两种不同震害现象发生的机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房屋和生命线工程震害、次生地质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系统介绍了本次地震发震构造、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不同烈度区房屋震害特点及破坏机制,并对地震中突出的黄土滑坡震害开展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总结归纳了此次地震中的断层效应、山体放大作用和边坡效应等震害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灾区灾后重建和今后我国的抗震设防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甘宁晋地区黄土滑坡震害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地震滑坡最大致灾距的确定方法。依据区内80个地震的滑坡震害资料的非线性拟合,初步建立了地震震级与地震滑坡最大致灾距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黄土地区强地震动加速度峰值(PGA)较小,然而震害却较为严重,局部场地震害和地震动放大效应显著。选取四川、甘肃及宁夏境内的部分强震动记录,探讨传播距离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重点研究黄土地区地震动幅值、频谱、持时特征以及对建筑结构的潜在影响,从地震动特征角度分析该地区震害相对较重的原因。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黄土地区地震动速度峰值较大,地震动中频分量和中长周期成分较为突出;黄土地区自振周期为0.3~1s以及3~4s(尤其是此周期内30~40层)的结构物地震反应将显著放大;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的Ⅲ类黄土场地,加速度反应谱拟合曲线在周期1~3.5s谱值明显高于规范设计谱;黄土场地地表地震动拥有更长持时。  相似文献   

5.
反应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动三轴试验,并考虑场地地震危险性一种综合性饱和土体液化评价方法。本文对固原石碑塬黄土进行了动三轴液化试验,利用反应分析法对该场地饱和黄土液化势进行评价,并和海原地震中固原石碑塬黄土的实际液化情况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反应分析法对饱和黄土进行液化势评价的结果与实际震害相符,可在黄土地区建设工程场地地震液化势评价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黄土场地具有震陷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目前还未被人们引起注意的特殊灾害,即在地震作用下黄土场地上的城市将产生严重的地基失效事件。由于震陷的突然发生和它普遍带有不均匀性,将导致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在振动和地基残余变形的共同影响下加重震害。常见的震害现象是建筑物开裂、倾斜和倒塌。本文以兰州为例,说明了黄土引起的震害将是一种不可低估的严重灾害,应引起工程界和城市建设部门的重视,研究黄土震陷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以减轻或避免震陷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西北黄土地区(陕、甘、宁、青)及其邻区历史地震等震线资料为基础,采用模糊信息分析方法,建立震级与烈度分布范围的模糊关系,并将其用于甘肃境内近年发生的迭部地震和景泰地震,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情况较为接近。本文还将研究结果同前人的工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动强度的试验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APPLE—Ⅱ微机与国产动三轴仪联机,对黄土试样直接施加随机地震荷载时程进行动强度试验,提出了在随机地震荷载条件下,从黄土的动应力与积累残余应变关系曲线确定动强度的动三轴试验方法。进而用这种方法做出的动强度参数对1920年海原8.5级大震所引起的回回川黄土滑坡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与宏观震害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震害和灾害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的震害情况,讨论和分析了其特点和震害偏重的原因。介绍了地震后进行的震害指数调查和经济损失评估的工作情况,并结合震害指数的分布特点和震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震烈度的分布情况和特殊性,指出震害分布与发震构造有密切关系,认为把烈度和震害指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可更好地反映出这次震群活动的宏观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第二篇文章介绍了宁夏黄土地区震害与居住环境的关系,谈到了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黄土地区震害情况、震害预防所需解决的两个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设定地震的分类及其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震害预测中的设定地震,将其分为检验型设定地震、预测型设定地震和重现型设定地震,并论述了3种设定地震的确定原则和方法.作者还进一步论述了3种设定地震在不同震害预测方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热带震害是指在华南的构造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系在大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特殊震害类型。其表现形势为崩塌、滑坡、滚石以及局部陷落等地震—重力破坏类型,以滑塌为主。其地质基础为以花岗岩风化壳为主的各类红壤型风化壳。热带震害的研究既可服务于震害预测,也可确立华南古地震的标志,进而在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求得强震的重复率,其意义不仅具有经济效益,也有助于地震科学的充实。  相似文献   

13.
施甸5.9级地震场地与震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施甸5.9级地震震源浅导致了其震害偏重,而特殊的场地条件则导致许多烈度异常区(点)的产生。概述了施甸县历史地震的情况,介绍了旋甸5.9级地震震区自然根貌和场地特征,以近百年现场调查点资料为基础,将影响震害的四种主要因素,按其对震害影响程度的轻重分类,分析了该次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与异常区的场地特征,结果表明,在影响震害的诸多场地因素中,以地基土特性的影响最重。  相似文献   

14.
姚安6.5级地震场地与震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姚安6.5级地震震区地质概貌和场地特征。以100多个现场调查点资料为基础,将影响震害的四种主要因素,按其影响轻重分类,用震害指数分析了该次地震的震害分布和局部场地特征对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震区未形成震害异常区,但有震害异常点存在。在影响震害的诸多场地因素中,以地基土特性的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剪切波速和含水率双指标评价黄土震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场地的震陷预测问题,以兰州黄土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剪切波速和含水率与震陷系数的关系,并分别得出拟合函数关系。通过分析剪切波速和含水率在震陷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建立剪切波速和含水率双指标预测黄土震陷系数的方法,并依据该方法预测永登地震区黄土场地震陷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剪切波速区间内,震陷系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的含水率区间内,震陷系数随着剪切波速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提出剪切波速可以反映黄土不因外部条件而变化的潜在震陷能力为绝对震陷能力的概念,相应的震陷系数称为绝对震陷系数,含水率影响潜在震陷能力的释放。通过震害实例计算验证剪切波速和含水率双指标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近年来几次大地震的震害考察中发现弧突山梁及弧立山包的顶部震害都比较重,国外也有不少类似的实例。虽然这种弧突地形条件对震害的不利影响,人们早已有了定性的认识,但对这个问题的定量研究,则远远不够深入。因此各国规范都还没有列入关于弧突地形条件的定量评价方法。在我国地形条件对地面运动及震害的影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有意义的课题。世界上近年来已发表了不少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著,其中大部分都是采用解折法,並假定山体为某种简单的几何形体。对于复杂的不规则地形,解折法很难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有限元法是研究复杂地形的有效工具。但三维有限元常常要求大型快速电子计算机,工作量大,费用昂贵。本文提出双向剪切变形有限元模型,它可以把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问题,使计算工作大为简化。震害经验表明:由不同岩土条件构成的地形,对地面运动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一般来说,坚硬基岩地形要比软土条件的地形对震害影响要轻。黄土地区,由于黄土松软,地形条件又比较复杂、因此地形条件对震害的影响要比一般非黄土地区更为显著。本文重点是讨论不同岩土条件的不规则地形对震害影响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 1)地形条件对地面运动及震害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地震加速度的放大和地面运动频谱特征的改变。这两种影响都是对建筑物的抗震不利的。不同岩土条件的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也不同。土质越软地形对震害的不利影响越明显。对坚硬基岩,当高度低于30m,这种影响就不甚显著。2)由于黄土特别松软、所以黄土山梁,对雾害的影响也就特别显著对黄土山梁当山梁高度较低土质较梁时,山梁上部加速度的峰值要比其基底处的输入加速度大,但当山梁较高而土质较软时,山梁加速度反应,将随山梁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山梁的位移反应,总是随着山梁高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3)山梁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与其介质性质和几何形态有密切关系。对于坚硬基岩的山梁,其对震害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加速度的放大方面。对于软土山梁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地面运动频谱的改变方面。这种加速度的放大和频谱特征的改变都是对建筑物的抗震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单层砖柱排架厂房是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用房的主要形式,目前此类结构仍广泛存在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历次地震震害资料表明,单层砖柱排架厂房在地震中比较容易损坏。本文通过对芦山地震中单层砖柱排架厂房的震害现场调查,总结了单层砖柱排架厂房的震害特征并分析其破坏原因;统计了几次地震中单层砖柱排架厂房的震害资料,给出了修正的未设防单层砖柱排架厂房地震易损性矩阵;最后,采用了逐步回归法,柱顶位移角法及模糊震害指数法分别对单层砖柱排架厂房进行震害预测,并将各种方法的震害预测结果与实际震害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研究对认识该类结构的易损性、震害机理和抗震薄弱部位,指导抗震加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8年9月8日10时31分29秒,云南省墨江县(23.28°N,101.53°E)发生M5.9地震。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详细阐述地震灾区房屋建筑结构特点、房屋建筑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特征,给出房屋建筑震害矩阵,对其震害成因进行分析,并与省内近年相似震级的地震震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波及范围广、总体震害轻、无人员死亡、地质灾害轻。  相似文献   

19.
永登震后黄土微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5年甘肃永登5.8级地震后的土样进行了电子显微镜扫描及孔隙量化处理,从黄土的微结构角度对黄土震陷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结构特征对黄土震陷性的影响,以此阐明震害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鲁甸5.6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云南鲁甸5.6级地震中47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给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房屋震害累积效应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比2003年11月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破坏严重,形成了Ⅷ度破坏区及较大范围的Ⅶ度和Ⅵ度破坏区,盆地区的震害比基岩区的要重.其主要原因是:①盆地区广泛分布有软弱地层;②震区建筑结构简易,抗震能力极差;③三次地震震区基本重叠,震害累积效应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