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川江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等角度,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3个层面,构建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系统,探索性地提出了川江经济带空间开发适宜性研究方法。以宜宾市为例,分析评价了市域国土空间开发现状,确立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等级和预期开发方向,对宜宾市政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出台空间管制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明确了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最大规模及适宜性空间.本文基于哈尔滨市"双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运用ArcGIS软件中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冲突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承载规模评价结果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对哈尔滨市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超载规模进行分级;针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突出问题和风险,分析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路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付涛  易宏  吴俐民  李玉龙 《测绘科学》2021,46(6):164-173
为了讨论三类空间的合理划定方法,该文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与FLUS模型进行三类空间划定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为例,在基于信息熵和优势度对三类空间进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FLUS模型最终划定了盘龙区的三类空间.受相关政策影响,三类空间集中连片度很高,盘龙区2015-2019年土地利用有序,但多样性正在减少.在保障生态空间面积不减、粮食生产安全和城镇集约发展的原则下,经三类空间相互协调,划定生态空间610.13 km2,比现状生态空间增加6.45 km2;农业空间188.93 km2,比现状农业空间增加10.50 km2;划定城镇空间69.69 km2,比现状城镇空间减少16.95 km2.通过对盘龙区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类空间的合理划定,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发展相互协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短板限制性评价方法,以10 m×10 m栅格为基本单元,对古浪县全域空间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其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和城镇建设适宜性等级区域,合理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此为基础,明确生态空间范围,促进生态空间分区保护,根据保护需要和开发利用要求,确定用途管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可为确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不同开发保护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开展"双评价"应用研究,从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适宜性等级及承载规模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全市农业空间指向的宜耕区面积占比为36.39%,中心城区、呼兰区、双城区、五常市、尚志市、巴彦县及宾县的耕地现状面积均超出了农业生产承载能力;全市城镇空间指向的宜建区面积占比为28.37%,各县区适宜于城镇建设的土地供应量充足,仅呼兰区、双城区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其他县区城镇建设规模均未超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开发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配置,是未来20年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根本途径。研究方法:文献梳理、理论分析与顶层设计。研究结果与结论:1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研究方兴未艾,在多元数据融合、空间格局时空变化模拟预测、空间开发格局评价、优化格局评判模式和标准等方面潜力很大;2未来20年,我国应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施"点、线(轴)、面"有机结合的多中心网络式、功能差别化的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战略,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新格局;3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研究,应重点开展国土空间开发时空格局的关系耦合与预测、情景模拟与优化,完善政策建议,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优化模式并开展应用示范,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进行引导和管控,指导基于空间格局的区域和省级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是顺利完成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任务的重要保障,而开发适宜性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测算和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其测算和评价的准确性是决定适宜性评价科学合理性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决定"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本文以永安市各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永安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了评价,为"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划定“三区三线”是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本文以霞浦县为例,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利用GIS技术手段,开展陆海全覆盖“三区三线”的划定。把陆海统筹作为重要原则,通过霞浦县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的实践研究,总结问题与不足,为沿海地区开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网格为评价单元,对生态重要性、灾害易损性、水环境容量、可建设用地比例、交通可达性、人口与经济集聚度6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距离分析、密度分析和坡度分析;利用Delphi法进行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适宜性指数并分级,将新沂市空间开发适宜性等级划分为低适宜性、较低适宜性、中适宜性、较高适宜性和高适宜性5种类型,从而进行更为合理、更具计划性的规划,以促进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清  刘朦  肖奎林  陈俊娇 《地理空间信息》2023,(11):137-140+144
为揭示我国国土空间研究发展态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核心期刊论文,重点分析了国土空间研究内容年度变化趋势、学者与机构、热点主题等。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领域研究还不充分,但发展迅速,研究力量主要为高等院校,地域分布不平衡,研究主题呈“大分散、小集聚”特点;(2)研究主题体现鲜明的政策性,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乡村规划、碳中和、生态安全格局等是当前主要研究热点;(3)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方向的理论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欠缺广泛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1.
以县级市湖北省枝江市的业务需求为例,分析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从地图服务、数据服务、应用服务以及运维等层面进行了探讨;并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例,对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开发工作进行了阐述,对平台的下一步技术探索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国土空间开发效率评价为研究对象,结合人口、社会、经济等数据及该地区特点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评级指标权重,并对各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分级,使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出湖南省各州市的国土空间开发效率值。实验结果表明:湖南省国土空间开发效率分区明显,长沙市作为省会城市国土空间开发效率值最大,紧随其后的是岳阳市,超过长株潭地区的株洲市和湘潭市。研究湖南省国土空间开发效率,对于评价各市州开发现状,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从而推动全省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适宜性评价是当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山市为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DEM、统计年鉴、相关政府部门政务公开数据以及大数据爬虫数据等众源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两种方法分别对各指标数据计算权重,得到两份农业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学习法得到一份最终农业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中山市农业高、较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黄埔镇东北部、三角镇、民众镇、港口镇、南朗镇东部、坦洲镇西南部、板芙镇西北部和沙溪镇北部;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五桂山街道、南朗镇西北部、火炬开发区、东区街道、板芙镇东部和坦洲镇北部;其余为中适宜区。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对保证国土开发的良好秩序发挥着全面协调和宏观调控的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管理和调控工具。本文在我国启动新一轮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的背景下,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选择为切入点,研究提出"多中心网络型"集聚开发格局,陆域9区、海域5区的国土分区发展指引等成果,以期对未来我国国土空间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调”成果的基数转换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科学、客观地开展基数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哈拉海乡国土空间规划基数转换工作为例,探索了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数转换的原则、方法和工作思路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协调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空间开发失控和区域无序竞争等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地理国情成果数据、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成果数据和行业专题资料及统计资料,结合GIS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方法,在构建适宜榆林市实际的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榆林市空间开发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榆林市最适宜开发和较适宜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市的西北部地区,占榆林市总面积的18.4%;最不适宜开发和不适宜开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市东南部地区,分别占榆林市总面积的39.86%和41.75%。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榆林市东南部多为山区、地势复杂,属于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同时该地区人口数量大,导致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较为匮乏,开发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增强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的可移植性为目的,研究基于XML的动态指标管理技术,并以ArcGIS为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系统主要由数据库管理、动态指标管理、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析、统计分析和人机接口5部分构成,具有数据输入与输出、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等功能,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可依据建立的...  相似文献   

18.
刘家男  刘艳芳  王祥  张扬  安睿 《测绘科学》2021,46(10):202-211
为了判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有效解决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适宜性、既有建设限制性、社会经济效益3方面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地下空间开发潜力综合指数,并综合考虑武汉市生态保护、文物保护限制进行潜力分区.结果表明:高、中、低潜力区及禁止开发区面积分别占主城区总面积11%、53%、1%及35%,高潜力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沙湖、南湖周边,对于禁止开发区和低潜力区应严格禁止开发或采取保守策略.本研究采用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成果可为后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哈尔滨市绕城高速为界限划定重点区域研究范围,在地下空间调查成果基础上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影响指标,从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土地价值、地上因素等多方面分析地下空间需求动因,利用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开展基础分析,结合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建设条件等因素,充分体现地上要素、地下空间有机结合的思想;通过影响指标统计数据构建合理化需求模型,基于地下空间需求结果,探索哈尔滨市重点区域地下空间现状与需求规模间的联系,实时开展任意区域的城市地下空间调查监测分析,对城市重点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在更科学合理的限度和范围内,引导城市地下空间可以被有序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孙晓霞 《北京测绘》2021,35(1):74-77
本文按照自然资源部对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建设及现状评估的要求,对宜兴市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基于2017年和2018年的基础性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对宜兴市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和义务教育资源进行提取、分析和统计,对比两年的变化趋势,得出宜兴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较合理,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和医疗资源的建设有待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