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晴隆大厂矿集区为锑矿产重要资源地之一,研究认为矿集区锑矿成矿与断裂及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研究以重力资料为主,结合地质、矿产及地球化学资料,对重力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分析及反演,提取断裂信息,推断花岗岩体三维空间形态; 综合分析断裂、岩体形态与地质、矿产及Sb-Au元素异常关系,推断认为深大断裂与浅部断裂为岩浆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并控制岩体顶面形态; 在断裂F8与断裂F11所夹持区域内的大厂—碧痕一带以及沿断裂F11一带,茅口组灰岩、峨眉山玄武岩组和断裂均发育,成矿元素组合Sb-Au异常强度高、规模大,是深部找矿有利区域。这一研究成果为深部勘查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贵州独山锑矿集区是中国泥盆系锑矿重要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先后在区内发现探明了1个大型、2个中型、5个小型及13个锑矿(化)点。在系统分析锑矿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影像特征基础上,总结了独山锑矿集区地层及岩性、构造、蚀变、地球化学、遥感、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在半坡锑矿床深部找矿中,运用"CSAMT解译封闭高阻体+成矿断层"地球物理标志,结合钻探工程发现了新的隐伏锑矿体,实现了深部隐伏矿找矿突破。通过综合研究地物化遥异常信息,依据勘查标志,圈定和优选出丰坡外围、弄江—贵修—甲拜—贝达地区、维寨地区三个找矿靶区。在今后综合勘查中,通过探测技术的优化集成和老(矿)点新评,有望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3.
于都-赣县矿集区是南岭东段一个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钨、金银铜铅锌矿集区,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而断裂构造往往是控岩、控矿构造。因此系统探查该区花岗岩和断裂构造分布是进一步找矿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区重磁场特征与已出露花岗岩和断裂分布特征对应关系的研究,系统推断了该区花岗岩和断裂构造分布。研究表明:利用重力资料研究花岗岩分布具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效率,而利用磁力资料只能推断出有磁性的花岗岩,推断出的隐伏花岗岩体规模大约是已出露花岗岩体规模的2倍;利用重磁资料推断了9条一级断裂和49条二级断裂;通过花岗岩体分布与断裂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该区断裂构造对花岗岩的发展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上述成果为矿集区深部控矿岩体和控矿构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板溪锑矿床位于桃江板溪锑矿成矿带内,开采历史悠久,但对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缺乏深入研究。为了在区域上进一步寻找该类型锑矿,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和野外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深入研究控矿因素和成矿时代。结果表明: 锑矿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与背斜交汇处,深断裂控制金锑成矿带的展布,矿体主要产于NW向、NE向、近EW向、NNW向和NNE向次级断裂中; 区域锑矿的形成开始于加里东期,在燕山期达到高峰。矿区背斜或背斜倾伏端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而背斜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层间破碎带及倾伏端等控制了矿体。矿体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板溪群浅变质岩系中,其次赋存于南华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 围岩蚀变主要有毒砂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 矿石自然类型有石英-辉锑矿矿石、黄铁矿-石英-辉锑矿矿石、毒砂-黄铁矿-石英-辉锑矿矿石、碳酸盐-石英-辉锑矿矿石; 矿床成矿时代属燕山期。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板溪锑矿床找矿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小刚 《地质与勘探》2022,58(5):1057-1069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硫化物矿田是受陆缘弧环境火山机构及其同生断裂控制的典型火山岩赋矿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矿床重磁场特征及与构造和矿床的关系,通过对区内的重磁场异常数据进行位场分离、小波分析和基于张量数据的三维欧拉反褶积自动确定地质体位置和埋藏深度的定量反演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布格重力场具有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其磁场可划分为4个磁场区;局部异常按一定分布规律呈圆形或似圆形正负相间分布,不同尺度的重磁细节异常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引起重磁异常的地质异常体具有一定的延深且分布稳定,而且这些地质异常体具有向深部复合的趋势。经位场分离后正负相间的剩余重磁异常分布范围和分布特征大致反映了白银厂奥陶纪中酸性火山岩建造构造为一个继承性的火山穹窿构造,东、西部不同的重磁异常特征说明东西部的火山喷发具有不同的基底、源区和喷发方式。发育NW向、NE向、近NS向、NEE向等4组断裂构造,近NS向断裂F3、F4、F5、F6、F7形成时间稍晚于NEE向断裂,其与NEE向断裂F1、F2共同形成了研究区棋盘网格状的构造分布特征,这两组断裂为研究区内主要的控岩、控矿断裂。火山机构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火山口集中分布在深大断裂、大断裂或两组断裂的交汇处。矿田内各矿床及成矿有利地段均处于研究区中部低缓重磁异常场内正负磁异常变化的梯度带内。本次研究为控矿要素研究和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江城勐野井钾盐矿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固体钾盐矿。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近几年通过野外地质、地球物理及钻井勘探 ,认为钾盐来自深部侏罗系,并沿断裂构造带挤压塑流到表层,可能在深部还存在大面积的“盐源”。为实现找矿突破,亟须了解控制盐矿形成的构造及围岩的三维结构特征。通过对江城地区高精度重力数据位场分离、边缘检测、3D物性反演的地球物理处理与解释,获得了勐野井地区江城湖盆的基底变化、断裂展布等地质信息,确定了研究区构造格架、地下密度体的三维分布与岩盐矿的关系,推断在勐野井矿区西北深部可能还有侏罗系盐岩甚至钾盐的存在,该地区将是未来找矿工作的重点。研究成果为江城地区下一步钾盐矿勘查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江城勐野井钾盐矿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固体钾盐矿。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近几年通过野外地质、地球物理及钻井勘探 ,认为钾盐来自深部侏罗系,并沿断裂构造带挤压塑流到表层,可能在深部还存在大面积的“盐源”。为实现找矿突破,亟须了解控制盐矿形成的构造及围岩的三维结构特征。通过对江城地区高精度重力数据位场分离、边缘检测、3D物性反演的地球物理处理与解释,获得了勐野井地区江城湖盆的基底变化、断裂展布等地质信息,确定了研究区构造格架、地下密度体的三维分布与岩盐矿的关系,推断在勐野井矿区西北深部可能还有侏罗系盐岩甚至钾盐的存在,该地区将是未来找矿工作的重点。研究成果为江城地区下一步钾盐矿勘查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The Shuangjianzishan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 is a typical Ag-Pb-Zn deposit of the southern Great Xing’an Range. Proven reserves of Ag, Pb, and Zn in this deposit have reached the scale of super-large deposits, with favorabl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strong prospecting signs, and high metallogenic potential. This paper reports a study involving integrated geophysical methods, including controlled-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gravity, magnetic, and shallow-seismic-reflection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subsurface intrusive rock for a depth range of <2000 m in the Shuangjianzishan ore distri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a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ore district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similar deposits in the deep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We used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for controlled-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data based on the limited memory quasi-Newton algorithm, and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property inversion for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subsurface distribution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intrusive rocks. Under seismic reflection results, regional geology,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borehole information, the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Dashizhai group, which contains the main ore-bearing strata in the ore district, is distributed within a depth range of <1239 m, and is thick in the Xinglongshan ore block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huangjianzishan ore block. The mineralization is spatially associated with a fault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NE-, NW-, and N-trending faults. The magnetic and electrical models identify large, deep bodies of intrusive rock that are inferred to have been involved in mineralization, with local shallow emplacement of some intrusions. Combining the subsurfac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ore-bearing strata, ore-controlling faults, and intrusive rock, we propose two different metallogenic models for the Shuangjianzishan ore district, which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prospecting in the deep regions of the ore district and surrounding areas.  相似文献   

9.
山东齐河地区航磁磁场特征与深覆盖区铁矿靶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1∶5万直升机航磁测量,进一步研究山东齐河深覆盖区侵入岩体与矽卡岩铁矿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以高精度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和钻探成果,研究该区岩浆岩的航磁异常及断裂分布特征,编制了航空物探推断岩性构造图。通过研究深覆盖区不同规模及埋深磁铁矿石模型ΔT异常曲线特征、航磁ΔT异常对比结果及重点剖面L8040线航磁ΔT人机交互反演结果,获得了深覆盖区铁矿的航磁磁场特征,建立了矽卡岩铁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预测了铁矿找矿远景区。共圈定了7个铁矿找矿远景区和8个铁矿找矿靶区,预测铁矿资源量达1.5亿t。该成果对山东齐河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深覆盖区铁矿靶区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湖南怀化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和1∶5万航磁资料,研究了怀化地区深部断裂及岩浆岩特征,圈定了隐伏-半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并根据地质矿产和物化探综合信息,分析了成矿区带与岩体和构造的关系,总结了成矿区带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圈出5个成矿远景区,为怀化地区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扎西康矿集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区内的铅锌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中,容矿围岩为含炭钙质板岩、钙质板岩和构造角砾岩,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为了解扎西康矿集区构造情况及构造与成矿关系,笔者对开展的1:5万重磁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向上延拓,研究表明:矿集区具有反"L"异常分区特征,已知的矿床均处于低磁、低重区域,且深部存在多个隐伏岩体;再对数据进行水平方向导数、水平梯度模量和垂向二阶导数处理分析,解译出4条矿集区主断裂和1条次级断裂且该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断裂;主断裂或次级断裂圈闭区为成矿有利区,并划定4个成矿有利区;结合年代地质学、地球化学特征对构造格架与成矿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具有一定构造格架时,则存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刘延年 《地质与勘探》2019,55(S1):241-248
我国南方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中,大多发育由锰矿控矿褶皱、破矿断裂为主组成的控矿弧形构造带,为逆冲-推覆(重力滑覆)褶断构造带,其低角度的叠瓦状逆冲断层、双重逆冲构造常常造成含锰岩系地层的多次上、下重叠,较多较好地保存了原生锰矿层,但有些破矿断层将含锰岩系错断至深部,被保存下来成为隐伏矿。本文综合归纳逆冲推覆(重力滑覆)构造特征及控矿特征;研究了分布在湘西-滇东一带的湘黔渝毗连区、湘中、黔东南-湘西南、桂中、湘中南、桂西南、滇东南等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中发育的弧形逆冲推覆(重力滑覆)构造带特征;对湘西-滇东地区发育的6个主要锰矿找矿远景区内弧形构造带进行了找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50余处,预测锰矿石资源量26亿吨,为未来锰矿深地探测及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提供新的找矿思路及调查评价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森森 《地质与勘探》2015,51(6):1114-1125
河南省嵩县何家村金矿床为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中的构造蚀变带。为了进一步探测隐伏矿体,开展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以及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分析。矿体沿含金蚀变带产出,金品位为0.12g/t~4.0 g/t。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深红银矿、黄铜矿和少量自然铁,矿石结构主要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围岩蚀变常见黄铁矿化、硅化、钾长石化。在地球化学金异常区域内,通过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缩小矿区存在的隐伏岩浆-热液活动范围,并且沿剖面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分析,进而客观评价Au异常。物探和化探数据显示的信息具有吻合性,暗示矿区沿次级断裂附近的深部可能存在较大矿体,为矿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14.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大型隐伏金矿体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禄林 《地质与勘探》2014,50(4):689-699
泥堡金矿区Ⅲ号金矿体是近年来发现的受断裂控制的大型隐伏矿体,是泥堡金矿区找矿勘探工作的重大突破。该矿体受F1断层控制,其容矿岩石为蚀变沉凝灰岩。蚀变沉凝灰岩普遍发育粘土化、碳酸盐化,而与金矿化密切关联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次为毒砂化。对泥堡金矿床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Ⅲ号矿体明显受构造(F1断层)、地层(P3l2)和岩性(蚀变沉凝灰岩)控制。结合矿床赋矿岩石、矿物组合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泥堡金矿的形成与晚二叠世沉积火山凝灰质密切相关,F1断层活动及燕山期热水(液)作用是Ⅲ号金矿体成矿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区域上车榔—泥堡—三道沟—潘家庄一线是寻找类似金矿体(断控型)的重要区域,龙潭组二段及蚀变沉凝灰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长杰  景山 《江苏地质》2011,35(4):395-400
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探讨了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成矿流体主要由来自深部的含矿热液、源自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的有机流体和地表渗流雨水组成。其中,有机流体在矿物沉淀富集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矿体主要受纵向断裂F2、上下构造层之间不整合面和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控制,认为在栖霞山深部,沿纵向断裂F2的延伸方向仍有较大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6.
祝大伟  何玉燕  郝延海  王海军 《地质通报》2017,36(10):1867-1873
通过塔什库尔干县赞坎铁矿外围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元素相关性的研究表明,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高值区)严格受塔阿西-色克布拉克断裂带,以及泥盆纪地层、热液活动、岩脉等因素联合控制。根据异常特征与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4处成矿远景区,即赞格尔铅银钨多金属成矿远景区(Ⅰ_1)、西若钨锡钼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Ⅱ_2)、盖家克铬镍铜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Ⅱ_3)和哈尼沙里地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Ⅱ_4),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枇库沟铅锌矿地处南秦岭山-柞-镇-旬多金属成矿区,南秦岭公馆-回龙镇汞、锑、金、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产于中泥盆统杨岭沟组碳质灰岩与上泥盆统落家河组碳质千枚岩的接触带中靠灰岩一侧,两种岩性之间呈断层接触,断层产状倾向350°,倾角73°~77°。通过对区域地质、矿体地质,以及控矿因素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铅锌矿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结合目前钻探揭露情况及Ba元素的分布范围,确定了该区铅锌矿目前处于顶部相,深部铅锌矿有较大找矿潜力;结合瞬变电磁异常及钻孔验证,认为在1和0号线和6~8号线存在2个铅锌矿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18.
陈思静  胡祥云  刘双 《地球科学》2022,47(6):2175-2189
维拉斯托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内,区域内构造发育丰富,成矿条件优越,继续找矿的潜力巨大.采取向上延拓、小波分析、边界识别等技术对维拉斯托地区的航磁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进一步完善了维拉斯托地区的地质构造,梳理出维拉斯托、拜仁达坝矿床的形成过程.通过航磁异常视磁化率成像反演结果提取出维拉斯托北侧地下的隐伏岩体信息.结果表明:(1)维拉斯托地区的北东向左行剪切性质断裂破碎带整体控制了该区的岩浆活动和矿体运移,同时该断裂带也是东南负磁异常与西北正磁异常之间的磁性过渡带,因此已知矿点与研究区构造分布、磁性强弱分布密切相关.磁异常反演结果显示维拉斯托北侧地下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据此,本文划分了3处成矿远景区,可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一定参考.(2)向上延拓与小波分析结果显示白音查干-达青牧场断裂(F1)和助力可河断裂(F2)形成时间早、向地下延伸深,是控制维拉斯托地区岩浆活动和构造发育的主断裂.结合倾斜角法等边界识别结果,对研究区内断裂与磁性岩体分布进行了较为精细的拟定,共识别出14条断裂与11处磁性岩体,根据其形成与分布发现维拉斯托是研究区的成矿中心,来自深部的成矿流体经F1与F2在维拉斯托附近上升富集,再由西向东,沿中部北东向断裂破碎带(F3、F4、F5、F6、F7、F10等)运移至拜仁达坝,最终逐渐形成大兴安岭地区两个典型的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研究分析金川铜镍矿区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经现场地质调查、收集地质资料,总结了矿区的成矿规律,有针对性地在Ⅰ矿区的北东侧开展了地质-地球电化学-地球物理多元信息的深部边部成矿预测。根据地电化学数据的统计结果,对矿区元素共生组合和成矿作用、成矿期次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此确定了地电化学综合异常;在掌握矿区岩石、矿石物性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推测在Ⅰ号矿体与F1断裂之间存在一隐伏的超基性岩体。最终对矿区进行地质-地电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圈定了测区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在综合研究分析金川铜镍矿区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经现场地质调查、收集地质资料,总结了矿区的成矿规律,有针对性地在Ⅰ矿区的北东侧开展了地质-地球电化学-地球物理多元信息的深部边部成矿预测。根据地电化学数据的统计结果,对矿区元素共生组合和成矿作用、成矿期次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此确定了地电化学综合异常;在掌握矿区岩石、矿石物性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推测在Ⅰ号矿体与F1断裂之间存在一隐伏的超基性岩体。最终对矿区进行地质-地电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圈定了测区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