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地下空间通视条件差、结构复杂等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三维建模时难以采用常规仪器采集数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精确获取到被测物体的空间几何信息,通过密集的点云数据可快速复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本文以某地下停车库为例,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经验证,使用该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精度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地下空间是许多城市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具有直观、高效、便利等特点,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系统的理论方法,给出了三维地质建模流程,介绍了两种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然后分析了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在地下空间选址、地下工程建设、地下空间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存在管线种类多、管点各异、三维建模数据量大以及人工建模效率低、成本高和周期长等突出问题.目前的自动化建模主要通过自动调用阀门、水表等点状固态化精细模型,而弯头、多通接合部位则无法精确设计模型,展示效果较差,因此需要提高建模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以ArcSDE为空间数据引擎,以PostgreSQL为数据库管理软件,以SkyLine为三维可视化平台,设计了城市地下管线三维成图自动化组件,实现了动态三维建模,达到了更好的展示效果;并能对外提供Web服务接口,通过参数控制覆盖、追加或删除,实现地下管线三维数据的在线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4.
讨论基于三维GIS的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化技术--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建模及地表地下空间一体化可视化技术,并介绍该技术在天津市塘沽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地下建筑物三维模型是地下空间普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地下建筑物三维建模要求的基础上,总结并比较了现有三维建模数据采集方法,介绍了建模过程中贴图制作方法、模型构建方法以及精度控制指标。通过江阴全市域地下空间普查项目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三维城市建模是进行三维城市空间分析的基础,也是构建"数字城市"的重要手段。研究了利用ArcEngine组件对象模型构建三维城市模型的方法,将三维城市建模分为地上地物建模和地下管网建模,分别探讨了通过几何体拉伸、组合等操作构建地上地物模型和通过圆柱体拟合构建地下管线的方法,分析了利用3DMax软件构建三维管件模型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城市规划部门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中地下空间建筑物的广泛开发和利用,探讨了地下建筑物的三维测量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并基于AUTO CAD和Sketchup绘制了地下建筑物的三维地形图。三维表达的地下建筑物能给管理和规划人员直观的展示地下空间信息,且能进行各种量算和分析,可以帮助其进行分析决策。因此,地下建筑物的三维测绘技术及据此建立的地下空间信息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以及城市地下建筑物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8.
《测绘》202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获取被测物体表面高精度的空间几何信息,通过密集的点云数据可快速实现物体的三维建模。为验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应用的可行性,以嘉善县地下空间为例,研究了该技术在地下空间建模中的应用,并利用嘉善县三维框架展示平台实现了对地下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经验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数据采集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提高了三维建模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地下模型为基础,在总结地下空间实体三维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基础上,论述了建模技术在某一领域中的实现过程,并通过具体应用实例分析了地下空间的地质情况。结果表明,三维建模技术在地学成果表达中具有全方位的体现能力,可以直观地描述地下复杂的地质结构、构造、类型、分布等特征,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许艳博  马金荣  李毅  王忠勤 《北京测绘》2021,35(9):1187-1190
针对传统作业方法测量地下空间工作量大、效率低、精度差,甚至无法进行施测的问题.采用徕卡RTC360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应用研究,对北京某学校地下空间进行测试,详细介绍了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过程,通过尺寸对比验证其精度.测试结果表明,站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Stamp平台,开发了广州市地下管线三维管理系统,实现了海量的地上三维建(构)筑物、地表地形地貌模型、地下三维综合管线以及地铁等其他地下空间设施模型的一体化建模、浏览、查询、统计、分析,本文对系统的三维数据库(模型)、功能、应用及特色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三维建模方法存在的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精度低、与真实世界反差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城市三维实景建模方法.结合应用实例,对该技术的原理以及整个应用流程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成果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真实逼真、纹理丰富,且具有较高的位置和属性精度,大大降低了三维建模的成本并有效提升了模型生产的效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无人机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影像获取手段,不仅弥补了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数据的不足,还能利用多角度、大范围获取地面纹理信息,为城市三维建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对基于低空无人机影像的城市三维模型构建展开了介绍,分析低空无人机影像城市三维建模的精度评估,并通过研究区域的三维模型、成图结果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利用低空无人机摄像控制点布设,可达到三维模型精度要求,旨在为有关需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管网由管线和管件组成,分别介绍了利用3ds Max建模软件构建地下管件三维模型的方法,以及利用Multipath对象模型构建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的方法 ;并通过实验对研究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西宁市城市地下空间测量中的适用性,探讨了其应用过程的流程和方法,用坐标对比法评定了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精度。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平面精度达到0.032 m,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说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测量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下空间模型对象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三维模型精度、几何结构、纹理等特征的建模规范,并已应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调查"项目中。  相似文献   

17.
杨红军  何磊  魏敏  王胜利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11):136-138,142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地表空间匮乏促使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快速发展.地下空间三维信息的采集、处理、建模、管理需求促使三维激光扫描应用向地下空间延伸.移动三维扫描系统通过GNSS实时定位、IMU惯导系统定姿解算每个时刻扫描仪的位置和姿态,进而得到准确的三维点云数据,在GNSS完全失锁时,还需进行标靶纠正.对隧道内控制标靶布设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纠正IMU的漂移和位置偏差,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四元桥地区三维模型试验为例,阐述了城市三维地形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适用于地形模型的数字高程模型制作方法、传统影像重叠度条件下的真正射影像制作方法和渲染技术与立体建模相结合的道路建模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在精度与真实性损失较小的条件下达到了整体美观效果,所建模型符合城市三维地形可视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传统的依靠多专业叠合的二维“平面图+剖面图”的规划设计、管理和审批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需要。本文从管线数据自动化建模、地上地面地下三维一体化可视化、管线空间分析结果展现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二维数据的三维管网快速建模流程,基于场景图进行三维场景组织管理,通过地面透明、地下模式等多种形式显示三维场景,创新了管线分析结果的立体展现形式,最终研制了三维城市地下管网规划辅助系统。目前,系统已在北京市西城区规划分局得到了实际应用,为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的地面空间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开发已向地下空间方向发展。在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背景下,三维地籍将在加强对地下空间信息的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分析三维地籍需求和建立三维地籍概念的基础上,探索了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数据的获取要素和方法以及三维地籍图的模型和编制方法,对城市地籍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