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广通  刘小阳  张永红  宋萍 《测绘通报》2013,(10):91-94,108
利用10景PALSAR影像,采用小基线DInSAR技术对天津塘沽地区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的地面沉降状况进行反演。在差分干涉处理中,按照小基线原则进行干涉对组合,并利用埃尔米特等距插值对PALSAR轨道数据进行内插处理,提高了平地相位的计算精度。利用相位稳定性分析法选择出高相干点,通过对这些高相干点进行误差项分离,最终提取出形变信息。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记录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小基线DInSAR技术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高精度连续监测是边坡稳定性监测和评价的基础,与其他监测技术相比,GB-InSAR技术具有监测精度高、实时动态监测、全天候的优点,适合于露天复杂气候条件下的边坡形变监测。本文使用GBInSAR技术对某公路边坡进行了形变监测,获得边坡最大形变量为-53.2mm,且具有边坡上部形变量普遍且大于下部形变量的特征;边坡形变受降雨影响明显,边坡降雨期间形变量明显大于降雨后形变量,说明该边坡的形变主要集中于降雨期间;文章通过形变规律分析,为该边坡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小基线集技术(SBAS-InSAR)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InSAR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它能有效地克服时空时间和空间失相干现象等限制性因素,且具有可增加时间采样率,对影像数量要求不高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SBAS技术形变监测原理,并利用22期ALOS卫星的PALSAR数据进行了试验,获取了西安市2007~2011年的时间序列形变值,成功地反演了该地区在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的地表形变时空演变过程.获取的西安市地表形变成果,对进一步认识地裂缝的演变发展、预报灾害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短基线集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覆盖珠海地区的34景ASAR数据,采用短基线集(SBAS)技术对该地区进行了形变监测,并通过实地考察对InSAR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形变结果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珠海市的地表沉降多发生在沿海、沿河区域,沉降速率主要集中在15 mm/a左右,局部区域达到30 mm/a,监测结果与实地考察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SBAS方法监测地表形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露天矿开采过程中边坡发生形变导致失稳的问题,使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对矿坑边坡进行形变监测.基于小基线集技术,该文提出以PS点相位相干系数的均值作为子集划分的参考指标,并提出在子集内采用粗差探测技术对PS点进行时间维解缠,有效削弱了子集内的大气延迟影响并防止了解缠误差在空间域的传递.通过首云铁矿边坡形变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处理GB-SAR边坡连续监测数据,能够获取露天矿边坡PS点在监测期的时间序列形变,该方法在边坡稳定性监测方面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短基线集技术的城市地表沉降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去相干分析,提出了基于短基线集(SBAS)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监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DInSAR易受时间、基线去相干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短时-空基线组合的影像对进行干涉处理以提取高相干点,利用大气延时相位与相位噪声在频域不同特性以达到二者分离的目的,最终获取监测区域长时间缓慢地表形变的演变规律。本文利用2007-2011年16景南京地区ALOS数据进行了短基线差分干涉试验,并通过实测水准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较准确地反演出地表的形变场及累积形变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轨迹越来越复杂.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如地下水开采、高层建筑深基坑、地铁,轻轨等出行方式的改变)的影响.因此,对城市地面沉降的及时监测,可预防地质灾害,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率.以2017—2020年覆盖南京市的64景哨兵数据为基础,在断层等数据的支撑下,基于小基线集(SBAS-InS...  相似文献   

8.
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可用于监测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地表形变。文中选用2007—2011年期间19景日本ALOS1/PALSAR数据,采用短基线集技术(SBAS)获取了该地区的形变时间序列和平均沉降速率。研究结果表明:泉州东南部地区整体上呈抬升态势,上升速率为5mm/a左右,主要是受到亚欧板块和西太平洋板块互相挤压作用的结果;泉州东南部有多处出现地表沉降,沉降的结果与泉州市统计的地区地下水开采数据相当吻合,因此沉降主要与地下水过度开采相关。  相似文献   

9.
针对如何利用InSAR技术持续性监测合肥市重点区域地表形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COSMOSkyMed影像数据,基于短基线集技术反演2011—2016年度合肥地区地表形变的方法。结果表明:合肥市重点区域在2011—2016年期间地面形变呈平稳态势,年均形变速率在-5mm/a到5mm/a的地面形变点数量占总地面形变点数量超过95%。技术人员利用研究区内的CORS监测数据与InSAR监测的形变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两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年形变速率差异的均方差为0.3mm/a。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地表下沉对高等级公路的影响,采用小基线集技术,利用徐州地区2007年至2010年间16景ALOS PALSAR影像,对位于徐州境内的G310国道部分线路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获取监测期间内公路沿线的沉降分布场。对G310国道沿线进行沉降剖面分析和沉降特征点时序分析,并针对地表下沉对高等级公路的影响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G310国道沿线存在两处明显的沉降中心,其最大沉降速率分别为53.7 mm/a、61.9 mm/a,沉降"较严重"等级以上的道路里程达到3.77 km。应进行现场勘查,并针对危险路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结合子孔径相关测度的时序高相干点探测方法,首先对时序SAR影像进行谱分解获得子孔径视图,通过时序子孔径相关测度进行强散射点筛选,然后分别根据振幅离差和干涉相位空间相关性,对目标点进行相位稳定性分析,探测出既满足强散射且在时间序列上散射稳定的高相干点。利用改进的点探测方法和短基线INSAR技术,对北京2003—2009年间40景ASAR影像进行相位建模,获取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典型地物时序沉降过程,研究北京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结果表明:相比已有方法,本文结合子孔径相关测度的高相干点探测结果更准确可靠;利用本文点探测方法反演的历史累积沉降信息,与水准结果一致,平均速率之差在3.69 mm/a以内,中误差为1.36 mm/a;研究区地面沉降最大速率达92.25 mm/a,空间不均匀分布明显,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开采量呈分段的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监测手段精度高,但监测周期长、空间分辨率低、人力物力耗费大等问题,该文基于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提取了宁波地区的地表形变信息。首先根据短基线集技术监测结果分析了宁波地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然后对宁波东部新城的沉降进行了精细化分析,并给出了其沉降原因。结果表明:宁波地区地面沉降整体呈现弱发育特征,部分地区存在轻微地面隆起现象,东部新城地面沉降呈现中度发育特征,并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是东部新城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由于受时间、空间失相干和大气延迟两大因素的影响,不能在地面沉降灾害监测方面得到较好应用的问题,该文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利用22景ALOS雷达影像开展了西安市地面沉降监测试验,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获取了2007年1月到2011年2月时间段内西安市的高精度地表形变成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成果与同时间内GPS、水准结果吻合较好。因此,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帆  李龙飞  吴昊 《测绘工程》2016,25(10):1-4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尾矿边坡为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尾矿边坡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段采集的点云数据处理,形成相应时段尾矿边坡三维模型。采用等高线比较、三维质检软件比较,提取出边坡变形数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使滑坡体测绘从传统的GPS或者全站仪单点数据采集变成连续密集的自动获取海量点云数据,增加了测绘信息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仅提高测量精度和数据采集速度,且使工作效率实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地铁等地下工程大规模的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地表沉降,从而诱发许多地质灾害,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因此,采用高精度雷达监测技术,对城市地质灾害监测及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SBAS-InSAR技术,基于24景X波段TerraSAR数据和32景C波段Sentinel-1数据,时问跨度分别为2013年7月至...  相似文献   

16.
基于SBAS的矿区形变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使用的SAR图像较少,缺乏多余观测,传统的DInSAR测得的形变可靠性较差.此外,受InSAR观测周期以及空间和时间基线的限制,多数情况下很难将离散的DInSAR观测连接起来,获得时间上连续的沉降场,从而揭示研究区域的沉降演化情况.运用小基线集(SBAS)技术,通过虚拟观测值的方法,对DInSAR获取的相位进行后处...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因线形和环境需要形成的高边坡会产生的边坡失稳进而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的问题,该文采用BDS与GPS组合定位方法,初步完成高边坡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和数据处理。目前,BDS-3系统已经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并向全球提供服务。在中国范围内,可观测到的BDS卫星数量较多、质量较好,该文详细分析了BDS-2、BDS-3和GPS在边坡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提高定位精度、改善单系统观测条件较差时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高边坡变形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尼泊尔Mw 7.8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对尼泊尔境内与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选取离震中较近的辛杜帕尔乔克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L波段ALOS-2和C波段Sentinel-1A两种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采用堆叠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开展震后滑坡的探测与识别,结合光学影像圈定出滑坡隐患点14处。在此基础上,联合升降轨数据和多维小基线集(multidimensional small baseline subset,MSBAS)-InSAR技术获取了典型滑坡的二维时间序列形变特征,结果表明,该典型滑坡的主要形变发生在水平东西向,最大形变速率为-69 mm/a。同时,通过对该典型滑坡时间序列中的趋势项与周期项形变信号进行分析,发现地震对于滑坡运动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且降雨量的增加使得滑坡位移在每年的8月-11月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可为震后滑坡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常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如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极坐标法等受场地条件限制较大,应用中受到一些限制。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空间基准线法,此方法受场地限制小,设站灵活,并能保证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已在工程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