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而形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如何将其嵌入授课过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伴随城市管理的日渐智慧化,本文提出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智慧城市课程融合的教改框架。以“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成果为教学产出导向,引导学生综合智慧城市技术和案例,发现智慧建设的痛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创业热情,为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向智慧化高级阶段转变的新时代背景下,结合“金课”的时代性、前沿性、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团队对数字城市通识课程进行了拓展,加入了在数字城市基础上实现智慧城市的相关技术理论和大量应用案例,并将其重构提升为智慧城市课程。在重构建设过程及教学实践中,将爱国主义情怀、个人三观树立、社会道德素养、专业伦理意识、职业道德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理论与应用案例的讲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及爱岗敬业精神。此外,课程还突破性地融入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模式,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敢于创新及其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投身于智慧城市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工作,进而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程钢  杨杰  王磊  景海涛  何湜 《测绘通报》2021,(12):158-162,167
笔者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以社会经济发展、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领域对人才的新需求及课程教学问题为导向,以对地观测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为驱动力,以智慧教学环境为教学框架,落实OBE理念,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故事教学法、协同育人、全过程考核等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进行深入探索,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多项综合改革和创新。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教学实践为例,对相关模式和方法进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课程质量得到提升,有力支撑了毕业生核心能力的发展,相关成果获得多项教学奖励,得到学生好评和同行专家认可。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众多行业部门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依托信息科学支撑开展GIS特色专业教学与建设成为主流。本文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借力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实践教学规范等方面,探索在信息技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GIS专业特色建设,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本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又具有一定的信息通信专业知识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实践方法。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期末考核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互联网+这一大背景,成为高校教学改革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期末考核面临的挑战,从综合性、开放性、个性化、合理性等4个方面阐述了开放式期末网络考核的设计需求,进而以遥感图像解译与应用课程这一测绘类专业课为例,给出了开放式期末网络考核的内容设计和评分标准方案。实践结果表明,开放式期末网络考核可以有效考查学生对于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思考的积极性。本文不仅对高校专业课的期末考核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理信息知识结构的不断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性,传统的本科教学方式不足以应对高水平的科研和工作要求,更科学高效的本科培养方案亟待提出。为响应以“成人”统领“成才”的教学指导方针,将GIS的基础理念、专业知识和方法技术贯彻到本科生的教学之中,本文提出GIS本科教育3个创新思想——开放、开源与开发,创建了一套“多学科、多方法、多技巧”的立体式培养方案,结合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特点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设想和改革,将GIS的本科教学变成一种知识领域更加全面、方法技术更加前沿、实践方式更加多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理念有利于本科学生充分认识所学知识,在理论基础的支持上能更快速地提升空间思维素养和增强实践开发能力,是GIS本科教育方法上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疫情之下,在线教学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方案。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以“数字地形测量学”在线课程建设为例,探索在线课程的建设方法与途径,构建“能学、辅教”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超星泛雅+学习通+腾讯课堂+课程QQ群”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结合多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遥感课程授课实践,从教学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及积极开拓各种实践教学3个方面进行有益探索。通过多媒体课件+专业软件+黑板教学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地图市场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高新技术对地图市场的影响,以及给地图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互联网+”时代地图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预测,探讨了传统地图市场的发展出路和新媒体地图市场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化教学和实践资源,集业务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为一体的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与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探索了"地理素养、测绘技能"驱动下的GIS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和"厚基础、重知识、强技能"的贯通式培养途径。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从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创新型教师团队与新型教学方法、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与创新条件、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与激励机制等4个方面开展了创新型发展探索。结合实践表明,本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教育理念和模式。针对我国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新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在介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涵并分析其优势的基础上,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为例,重点阐述了基于研究中心模式双创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成效。结果表明,基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双创教育模式不但可以与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融合,更能有效互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我国双创教育的主要对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大学对接国家战略的新使命。分析当前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依托GIS二次开发竞赛的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模式,探讨竞赛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最终达到以GIS二次开发竞赛推动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学科交叉日趋频繁深化,测绘工程等地理信息交叉学科本科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日渐突出。首先阐明了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交叉学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分析了地理信息交叉学科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总结的问题探讨分析了地理信息交叉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5.
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教学是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的有效途径。从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概念出发,阐述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内涵。结合测绘工程专业学科特点,从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出发,探索构建测绘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何宽  黄飒  徐琳 《测绘通报》2019,(10):146-149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针对当前测量实验教学过程存在的教师主导、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实验教学观念,在开放式测量实验教学过程中,基于CBE理念优化层次化开放实验内容体系,实施基于教学资源平台、实验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诊改,并经过实践证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兼顾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对遥感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遥感学概论课程在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原来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已无法适应现代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鉴于此,本文以唐山师范学院为例,结合多年遥感课程教学经验,在分析该校遥感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方面对遥感课程改革进行探讨,构建了唐山师范学院遥感课程的内容体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了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遥感课堂理论教学以及将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运用于实践教学的遥感教学新思路,在遥感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