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P波初动符号资料得到的节面解,其可靠性差别很大。前人工作已经涉及解的精度划分,本文提出几项进一步的容易统一的判据,以期有利于判定P波初动节面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与波形反演方法相比,相对幅值法在利用短周期地震波反演震源机制时不需要高分辨率的地球模型,因此更适合于低震级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反演.本文以Pearce的传统相对幅值法为基础,引入一种新目标函数以量化特定震源机制解模型的直达P波与地表反射pP和sP波的理论相对幅值与实际观测之间的不吻合程度,由此提高了相对幅值法的容错能力.利用改进的相对幅值法,反演了吉尔吉斯斯坦伊赛克湖地区震级分别为mb4.9和mb3.8的两次天然地震震源断层面解.对于较大的地震,利用5个远震台阵上观测的pP/P和sP/P相对幅值得到的震源断层面解,与哈佛大学的CMT断层面解非常接近;对于哈佛大学没有给出CMT解的较小地震,利用同样方法得到的震源断层面解的走向与震中位置处主要断层的走向一致,而且利用该断层面解可以拟合和解释区域台站上的长周期波形和P波初动方向.最后,为了说明相对幅值法在地下核爆炸地震事件识别中的应用,利用改进的相对幅值法分析了朝鲜2006年10月9日核试验的远震P波波形,发现没有断层面解与远震台站上的P波波形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地震波沿自由表面传播P波和S波干涉会产生面波现象。因此,地震波数值模拟中需要精确地处理自由表面边界以获取面波传播的数值解。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孔弹性理论包含自由表面边界处理的时空域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方法。针对自由表面,推广弹性介质中的传统应力镜像自由边界处理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描述孔隙介质固体和流体自由边界特征适用于面波模拟的应力镜像法。自由表面所在网格节点上的相应镜像的处理就能获得稳定精确的面波数值解。数值模拟得到的第一类Rayleigh波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相应的弹性介质中一样的网格剖分下就可获得保证精度的稳定解。数值模拟的例子反映了本文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震P波的初动符号测定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而推断构造活动区的区域应力场,一直是地震学的重要课题。 为了研究喜马拉雅弧形地带的构造应力场,本文采用了G.Vasseur等人提出的求综合断层面解的定量方法。它以每个震源机制解的两个节面解(断层面和辅助面)作为基本资料,试图求出该地区的统一应力场。这个应力场能够较一致地符合各个地震的节面解。  相似文献   

5.
地震仪记录到P波初动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单台测定震中的结果。当地震仪的某一个或两个分向(三分向同时错误不产生影响)的极性反向时,将导致单台订出错误的震中位置。不仅如此,还影响使用P波初动确定节面解。不真实的P波初动符号不但会使P波初动解的矛盾符号比增大,还可能增大节线的可变  相似文献   

6.
海坨山地震前综合断层面解矛盾比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每一地震的断层面解描述着该次地震的释放应力场,而由许多断层面解得到的统计结果,可以认为代表了该区域的应力场。在某一区域由众多的小地震的P波初动资料统计得出的综合断层面解,可给出控制这些小震的区域应力场的基本特征。考察这些小震应力场与区  相似文献   

7.
2010年高雄地震震源参数的近远震波形联合反演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改进了传统基于近震波形数据的点源震源参数反演的Cut And Paste(CAP)方法,实现了近震Pnl波、面波和远震P波、SH波的联合反演的CAPjoint算法.对2010年3月高雄地震,分别进行单独反演以及联合反演,获得各自的震源机制解及深度,其中联合反演所得的最佳双力偶机制解参数为,节面1:走向317°,倾角36°,滑移角52°,节面2:走向181°,倾角62°,滑移角114°,深度为21 km.并对不同震中距波形对本次地震以及几种典型机制解断层几何参数的敏感性进行测试.为验证联合反演方法的可靠性,本文采用重抽样思想发展而来的Bootstrap方法,对近震数据的子集及其与远震数据的联合反演所得的参数进行统计,验证了在稀疏近台条件下联合反演中添加远震数据对地震震源参数约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测定地震震源机制解较多地通过P波初动、体波波形、面波波形和大地测量数据,然而针对中国测震台网建设之前发生的历史地震,利用以上方法测定震源机制解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9.
龙陵地区大地震前后平均应力轴取向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区域台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云南省龙陵地区1971年至1980年的小震平均节面解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1971年2月至1975年11月,平均节面解的P轴方位同北东-南西向的区域应力场一致;2.大震前半年和大震后两天的P轴方位变为340°和176°,同主震的P轴相一致;3.强余震前的小震平均节面解同强余震的节面解相似;4.1977年至1980年3月,P波初动符号的矛盾比上升到30%以上,在此期间本区未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最后讨论了本文所得的结果及其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晋陕断陷带1965年以来的地震P波初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单个震源机制解的统计分析、构造分区地震综合断层节面解、震源机制分区地震综合断层节面解,讨论了该断陷带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断错类型,讨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局部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及地震断错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搜集辽宁地震台网1997~2004年8个台站记录的ML≥2.5地震观测资料,结合前期工作,对岫岩5.4级地震前后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岫岩5.4级地震前,P波初动、P波和S波振幅比、小震综合节面解及岫岩ML≥4.0地震震源机制解等同时出现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分布于某一区域内的多个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记录的总和包含着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的状态和地壳介质的某些信息,通过多个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求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可以了解当地构造应力场的状况.本文依据2000年1月—2017年4月共69个地震台站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选取具有清晰的P波初动的记录,利用格点尝试法计算重庆荣昌及邻区中强震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小震综合断层面解,通过大量的不同时段的综合断层面解寻找在时间上稳定的空间规律性,由此推断出该区构造应力场的方向特征,从而分析其局部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中强震孕震过程中的孕震应力场有增强趋势,利用P轴转向可以得到孕震信息.此外,地震后一段时间内求解得到的小震综合断层面解中的P轴方向一旦背离背景构造应力场,在这个应力场调整过程中会发生多次3~4级地震,但不会有4级以上的地震发生,而4级以上地震的发生要在应力场调整到与背景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以后才会重新开始孕育,这一规律能够为今后重庆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提取有用的地震前兆信息,在中强地震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大柴旦周围40余个地震监测台站记录到的P波初动及部分S波初动等信息计算了2008年以来大柴旦50余次M3.5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合理的得出了46个震源机制解,通过与哈佛给出的结果分析了两次6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同时讨论了中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特性,并对区域的应力场进行了估算,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结果,为该区域的地震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黏弹性与弹性介质中Rayleigh面波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Rayleigh面波的频散特性可以用来研究地表浅层结构. 本文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来模拟复杂黏弹性介质中的Rayleigh面波,研究了Q值对面波频散特性的影响.文中采用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以非分裂卷积形式的完全匹配层为吸收边界,推出了求解二阶位移-应力各向同性黏弹性波动方程的数值方法.为了检验数值解的精度,首先将简单模型的正演结果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模拟了横向缓变层状介质和含有洞穴的介质中的面波,对弹性和黏弹性介质中的面波的频散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浅层Q值对面波的频散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强吸收情况下,高阶面波的能量相对低阶面波能量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使用SV/P,SH/P和SV/SH振幅比确定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海英  朱元清  郭育 《地震研究》2003,26(4):355-360
为了准确确定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引入了用SV/P,SH/P和SV/SH振幅比修正使用P波、SV波和SH波极性所得到的震源机制解的方法,采用解析法在震源空间内寻找符合地震波观测极性和振幅比的解。该方法能够降低单纯使用初动极性确定震源机制解的不确定性,提高震源机制解的求解精度。  相似文献   

16.
用格点尝试法求解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及解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P波初动符号物理图像明确,是稳定的地震波信息.在资料充分时,可以较好地确定震源机制解.网格搜索法是目前流行的利用P波初动符号求解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不过,在实际观测资料不充分时,虽然较迭代算法优越,但网格搜索法依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极大地制约了这一类方法的应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在许忠淮提出的格点尝试法的基础上对网格搜索法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进.首先,采用新的加权方法计算加权矛盾比:权重因子包括反映初动符号质量的权重以体现资料质量的影响;不包括反映观测点与节面距离的权重以避免因节面附近资料权重的双重减小带来的系统偏差;通过减小震源球上密集资料点的权重以部分地抵消震源球上P波初动符号资料分布不均匀对可能解的影响.在通过加权矛盾比筛选可能的震源机制解时,把震源球分为面积相对均匀的网格进行解的搜索,避免了因网格划分不均匀所导致的平均解的计算偏差.针对资料不足情况下震源机制解会受控于个别观测点P波初动符号的情况,我们借鉴杰克刀(jackknife)技术,在可选解中增加了那些一个观测点被去除后的可选解,既对解的质量有了更好的把握,又增加了找到真解的可能性.进一步地,针对可选解存在多个解簇的情况,本文提出了通过聚类提供多组可选解的做法.最后,针对目前缺乏对解的合理评价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主要基于解的离散度并参考加权最小矛盾比对震源机制解质量进行评价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使用中国地震局推广的“基于GIS地震分析预报系统”提供的用地震初动符号求解震源机制的方法,求解了2002年4月30日营口~海城震群中4个ML≥3.0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同时用59个地震和213个P波初动资料,得到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并将其结果与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MN5.4地震序列中4级以上的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地震学者安艺敬一曾经使用小地震的平滑初动解分析地震区的应力特征。后来李钦祖又将该方法用于单台或多台的小地震初动资料分析,以讨论区域应力场特征。上述方法的特点是:在强震很少发生时,当对一次小地震观测的P波初动资料很少,不足以得到确定的节面解时,如果多次小震在一个邻近的范围内发生,而且它们的P波初动分布  相似文献   

19.
黄海、东海及邻区的地震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P波初动方向数据,测定了东海、黄海及邻区18个中、小地震的断层面解,结合其他作者所作的周围地区有关的震源机制解以及本文作者以前所作的小震综合断层面解,采用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推断了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结果表明本区应力场方向是大陆应力轨迹线向板块边界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20.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界面的假设条件,意味着Ps转换波及后续多次波相对P波的走时主要取决于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度,而忽略了界面产状的影响.理论模拟表明,如果不考虑Moho面的产状,特别是在Moho面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利用经典H-κ叠加方法得到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会偏离实际模型,尤其会造成波速比的过高估计,从而影响到对地壳结构和性质的认知.为了解决Moho面倾斜条件下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求取问题,本文推导了界面倾斜条件下Ps转换波与后续多次波相对于直达P波的理论到时公式;基于经典H-κ叠加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步求取地壳厚度-波速比-Moho面倾角的H-κ-θ叠加方法.通过理论模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将此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南部Hi-CLIMB台阵资料,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