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座落在张家界市的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3600km^2,迷人的奇特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其精萃,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胜地,一代宗师吴冠中先生赞誉张家界为“中国山水画原本”。经过亿万年地质历史的发展演化,距今3亿多年的上泥盆统云台观组石英砂岩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地壳的掀斜抬升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最终形成现代迷人的砂岩峰林景观,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明珠”。  相似文献   

2.
《阿凡达》影片中的地貌,尤其是核心带哈利路亚柱状悬浮山,是一个严谨的地质组成,每个细节都契合砂岩地貌的特征。导演卡梅隆说原型为黄山,显然是张冠李戴了。黄山只能说是全球珍贵花岗岩地貌之一;而张家界则是全球砂岩峰林地貌的唯一,乾坤柱只是张家界400平方公里石英砂岩地貌中的一个极小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砂岩地貌特点是:天子山周边,峰丛林景观;赤铁矿红顶,泥盆系砂岩。即:天子山向斜周边为泥盆系地层,下部云台观组和上部黄家磴组构成张家界地貌的母岩地层,新构造运动隆升形成的峰林景观呈现了张家界地貌,石英砂岩顶部坚硬的赤铁矿保护了张家界地貌的形态。张家界地貌形态按照由老到新的发育次序,依次为夷平面、方山、石墙、穿洞、天生桥、峰丛和峰林。印支运动形成NEE向的索溪峪向斜,燕山运动形成NNE向的天子山向斜,张家界地貌围绕天子山向斜周边及索溪峪向斜南东翼发育。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它发育于中生代泥盆系云台观组和黄家磴组,峰林集中分布区面积86km2。砂岩峰林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地貌。园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崖,其中高度超过200m的有1000多座,公园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  相似文献   

5.
对张家界风景区进行1/25000遥感地质调查,解译出1031条线性构造,经野外验证可靠性达85%,新确认该区存在北北东向褶皱,提出了该区经历了两次以上的褶皱构造运动的新认识。认为北北东和北东东向构造是该区的基本构造骨架,设计了区域性印支期和张家界风景区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四种应力场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构造应力场反演计算,所获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吻合。认为砂岩峰林地貌是泥盆纪石英砂岩处于宽缓向斜扬起端及后期背斜叠加使地层趋于水平的部位才利于砂岩峰柱的稳定形成,多次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高角度裂隙有利于峰林地貌的造型,挽近时期地壳抬升是峰林地貌形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张家界地区是我省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该区系由中泥盆统云台观组砂岩形成的砂岩峰林地貌为特色。这种地貌特征,吸引着中外旅游观尝者和地质工作者的浓厚兴趣。但前人对其沉积相,尚未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笔者通过实测剖面和系统收集相标志资料,综合化石、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分析等,将云台观组划分为后滨、前滨、近滨等五个亚相,建立了湘西北地区云台观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7.
风景独特的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 3 8亿年前 ,张家界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经历多次地壳运动 ,形成了约 5 0 0余m厚的泥盆纪砖红色—褐黄色石英砂岩 ,这为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后又经历了亿万年的流水切割、侵蚀、崩塌 ,从而形成了今天这奇峰林立、万刃峥嵘独特的砂岩峰林自然景观。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张家界森林公园中著名的“五子峰”景点。自 1980年代以来 ,张家界像“一位昔日养在深闺、无人知晓的姑娘” ,向世人揭开了保存良好原始状态的美丽面纱 ,逐渐被人所熟知 ,声名远扬。对广大地学爱好者而言 ,除作为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外 ,张家…  相似文献   

8.
黔南独山北东—东部一带广泛出露下泥盆统砂岩,形成了类型丰富的砂岩地貌景观。本文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对地貌景观类型及其成因演化机理作了主要分析,认为该区地貌为省内可与张家界媲美的砂岩地貌分布区,具有砂体时代老、演化属幼年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家界大峡谷险峻幽深、峭壁如削,是以峡谷观光、地质探险、洞穴科普为基础的旅游区,以其独特的砂岩峰林构成的自然风貌和原始次森林构成的古野景观让世人震撼,被誉为“刚刚醒来的睡美人”。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市是以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构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跻身于世界旅游之林的新兴旅游城市。境内不仅有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亚洲第一大溶洞——九天洞和堪称天然壁画的天予山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景观资源,而且蕴藏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以其独特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闻名于世,一直是地貌学家、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但关于其形成年代问题尚显薄弱,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对索溪流域不同层状地貌进行了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索溪河谷普遍发育三级阶地,T;很少发育,主要表现为河流两侧化置较高的古宽谷或剥蚀面.岩溶洞穴黄龙洞从上往...  相似文献   

12.
龙里高山草原形成机理与旅游资源初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竹如  唐波  蒋玺  李燕 《中国岩溶》2001,20(1):53-57
龙里高山草原是一个待开发的风景旅游区,它由海拔1578~ 1674m的山巅坪台及深切到海拔1100m左右的岩溶峡谷组合而成,包括无边无际的平坦草原、险而奇的岩溶森林峡谷,及残丘、岩溶洼地、峰林等多种类型的地貌。草原坪台上覆盖着草甸,岩溶峡谷内长满竹林及阔叶混合林,是开展多种旅游项目不可多得的绿色旅游资源。该景区的形成与特殊的地质地貌演化历史有关,即新构造运动使得区内地壳不断抬升,分布在平缓的箱状背斜轴部的石炭系石灰岩上的石英砂岩,由于其抗风化能力强,而残留在一级剥夷面上成为山巅坪台,即方山地貌。该旅游区具有“奇、新、特”及距贵阳近的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以上饶市幅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探讨江西灵山大型环状花岗岩的地貌景观特征及成因,并与黄山、三清山、天柱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进行对比。灵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环形构造东南外环,海拔1000~1400 m,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为世界罕见的大型环状花岗岩地貌景观,控制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构造作用、岩浆活动、风化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黄山、三清山是锥状峰林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天柱山以崩塌堆积地貌景观为特色,灵山以大型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为特色。天柱山、灵山锥状峰林和石锥地貌景观不如黄山和三清山发育,主要原因是天柱山、灵山比黄山、三清山海拔低400 m左右,冰川、融冻侵蚀作用不如黄山和三清山强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云台山景区峰丛—峰林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成因与演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再与贵州荔波喀斯特、云南路南石林以及贵州兴义万峰林景观进行对比,通过地貌对比,揭示白云岩峰丛—峰林地貌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武陵源风景区Cruziana等遗迹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新近在武陵源(张家界)风景区,铸造砂岩峰林的中泥盆统云台观组石英砂岩中,发现Cruziana及Lumbricaria遗迹相化石,表明其形成于稳定(地台)区的滨海—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6.
《山东地质》2008,(3):60-60
在绵延八百里的沂蒙山中,有着众多的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崮”,呈现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2007年,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地质地貌专家小组把“崮”这种地貌正式命名为“岱崮地貌”,使其成为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第5种岩石地貌。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塔里克铀矿点区域地质背景、矿点地质概况、含矿岩系和铀矿化特征及其成因类型,认为铀矿化成因属于层间氧化带型,“倒卷状”铀矿化为构造隆升前形成的“古矿化”。通过分析铀矿化带走向延伸特征和地貌特征,指出了找矿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18.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84,3(2):74-77
<正> 在以往有关我国热带岩溶地貌——以桂林岩溶峰林地貌为典型代表——演化发展的文献中,比较流行的、当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主要有二。一是认为热带岩溶峰林地貌总的演化图示是由峰丛向峰林再向孤峰逐渐演化而渐趋成熟,亦即峰丛“年轻”,峰林“年老”;二是认为本区发育有代表不同岩溶化时期的多级岩溶夷平面,只是不同作者在级数划分和年代的归属上有所差异。国外某些研究者,如匈牙利的雅库兹(Jakucs 1977)对前一问题亦持同样观点。后一观点则为盖勒特(Gellert 1961),舒金(Щ(?)кин 1964),詹宁斯(Jennings 1971)等所赞同或引用。   相似文献   

19.
京九铁路沿线江西段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振兴  蒋玉珍 《江西地质》1999,13(3):210-214
江西是京九铁路沿线“资源最丰富,风景最秀丽”的区段,按地质成因,该区段沿线地质资源包括:地貌旅游资源,地质构造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矿业旅游资源,形成了庐山,鄱阳湖,南昌,井冈山,赣州,三百山6个重点旅游区。本文在分析了沿线地质旅游资源现状,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三山”(庐山,井冈山,三百山)“一线”(京九铁路沿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6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收集、整理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将公园地质遗迹资源总结为2大类5类8亚类,对不同类型地质遗迹进行了特征分析.从物质基础、构造作用和古气候影响方面揭示了黄松峪砂岩地貌的成因机理,进一步明确了岩性特征的基础作用、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和冷热交替古气候的加速作用.与国内其他地区砂岩地貌相比,黄松峪砂岩地貌具有母岩地层时代古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