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将基本建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初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在分析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含义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六项主要研究内容,并针对主要关键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要求是初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信息化航测遥感生产技术体系是构建信息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分析我国航测生产现状以及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化航测生产技术体系的初步架构和主要构建方法,并针对多源遥感数据自动化快速处理、遥感影像快速解译识别、海量地理空间数据信息化管理、大范围三维数据快速构建、信息化内外一体野外核查、信息化航测生产标准规范、航测生产信息化质量控制七项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工程院院上陈军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上谈到:“如今,数字化测绘的红利基本用完。测绘生产、服务与应用面临着数据保障的实时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服务应用的知识化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瓶颈,制约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测绘迫切需要向智能化测绘转型成为了测绘行业的共识。如何把握时机开展创新研究,从数字化转向数智化,实现测绘科技的转型和升级成为了近些年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大命题。  相似文献   

4.
凌娜  余跃平  曾正祥 《测绘》2013,(1):32-35
为建成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化,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测绘产品多元化。建立国情监测数据管理的测绘体系构架,为社会提供多尺度、多形式、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完善地理国情监测的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本文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数据库的模式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进行高效能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承担着面向测绘地理信息升级转型的创新人才培养重任,其来自于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但又需要面向新任务和新需求,高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列专业,培养适应动态测绘服务的地理国情监测创新人才。本文在对地理国情监测任务、任务和人才培养要求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专业的地理国情监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建设的思路,为具有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列专业的高校开设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航测遥感测绘产品的生产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工艺和自动化流程,但生产过程中数据及信息仍采用传统方式管理,已不适应信息化测绘发展对地理空间信息加工与处理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的要求。本文结合测绘生产实际,在对信息化测绘体系中遥感数据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状态信息、操作权限的设定,实现数据自动流转,并随数据的流转自动进行信息的流转和记录,实现遥感数据生产与信息统计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智能技术对测绘技术的不断渗透,测绘行业发生了第四次技术革命,逐步从信息化测绘升级为智能测绘,进入"测绘4.0"时代。在回顾测绘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细诠释了"测绘4.0"时代的主要技术;并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阐明了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单位在推进"测绘4.0"进程中所做的探索;最后针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一些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地理国情监测的定义、目标和内容,并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中两项必须做好的工作--基础测绘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同时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技术流程。认为信息化测绘体系与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需要在地理国情监测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信息化测绘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测绘行业不断渗透,"互联网+测绘"将成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新常态。本文回顾了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历程,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测绘4.0"的概念,并详细诠释了其内涵、特征及技术体系。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文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测绘地理信息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实现1个升级目标,推进2个转型工作,落实3项创新任务"的"测绘4.0"实践工作思路,为信息化测绘向智能测绘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北京市基础测绘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国内外基础测绘及相关领域发展现状、北京市基础测绘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按需测绘、按需服务"的较为理想的模式,依据以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测绘的总体要求,初步提出了北京市基础测绘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测绘学科已经完成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的跨越。近年来,人工智能引发的智能化测绘模式正逐渐蔓延,给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智能测绘硬件装备的发展是推动测绘科技变革的根本动力之一。首先介绍了智能测绘硬件装备的背景及发展现状,然后提出构建云端智能测绘技术体系,指出基于智能硬件+云+智能算法+大数据等,架构云端智能测绘技术,提出云端虚拟测绘装备、行业服务测绘引擎两个概念。在行业服务测绘引擎的支持下,构建云端智能测绘技术体系。可以预见,测绘科技的新变革最终将导致测绘科技基本形态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内外业颠覆、专业测绘泛化、数据产品转向服务的趋势。最后,对智能测绘科技下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从业人员要求、教育改革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总体来讲,测绘科学领域的认知理论、智能硬件、物联技术以及云服务技术等正逐渐形成系统的领域应用理论与技术体系,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将随着人工智能的潮流完成新一轮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深度学习与测绘生产技术深度融合为基本理念,本文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发展给现有遥感解译生产流程带来的变革,分析了现有软硬件环境下智能化生产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人机融合智能的遥感解译生产新方法。该方法突破了多GPU并行训练、滚动反馈训练和分布式微服务应用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出了自然资源深度学习遥感智能解译平台和自然资源深度学习动态解译插件,并在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等测绘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生产环节,进行了规模化的生产应用。经过多个项目实践验证,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在遥感解译生产中,通过渐进式人机交互操作进行高效融合,不仅大幅减轻了生产人员工作量,还提升了遥感解译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为测绘生产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化全息测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智能驾驶等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正形成两大平行发展、相互作用的体系,数字孪生技术应运而生。随着物联网技术(IOT)的发展,数字孪生的理念被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深刻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笔者所在单位面向数字孪生城市和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新需求,在全国开创性地开展了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化全息测绘试点工作。本文结合上海市智能化全息测绘试点工作,从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城市对地理信息的新需求、智能化全息测绘关键技术及测绘成果等方面展开了论述,重点介绍了智能化全息测绘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以及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4.
刘磊  刘津  翟永  邢绪超 《测绘通报》2019,(9):135-138,146
通过分析应急测绘指挥调度的基本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应急标准规范,采用基于多通道多协议的数据通信与传输技术、基于MPP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基于UML模型化的任务规划技术,根据无人机、多功能方舱等应急装备实时回传的位置、状态和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以及快速处理与共享系统等产生的数据成果与作业信息,设计完成了具有应急调度方案制定、指令快速下达、测绘装备动态调度与实时跟踪、测绘任务进度监控及应急任务演练等功能的应急测绘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15.
王伟  金贤锋 《测绘通报》2020,(12):58-64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建设及未来的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支撑。以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为主要特征的测绘地理信息,能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各环节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和基于数据成果的定制服务。而融合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实现统一“底图”、统一“底数”、统一“底线”、统一“底板”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以及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是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梳理“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技术体系和数据成果定制体系两个方面,研究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展望了面向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的测绘地理信息应用。  相似文献   

16.
智慧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对实景三维模型的真实感、实用性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生产高精细、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成为测绘地理信息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结合空中倾斜摄影测量建模的特点,探索了基于空中倾斜摄影和地面近景摄影测量快速进行一体化建模的技术,从近景传感器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三方面探究了一套高效的空地一体化建模工艺,并完成了试验区的空地一体化实景模型制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项研究弥补了空中倾斜摄影建模在近地面模型变形甚至缺失的不足,使基于倾斜摄影测量进行实景建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型基础测绘在理念、技术、产品和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为质检带来的技术需求和挑战,本文以提升自动化智能化质检能力为目标,构建了新型基础测绘的质检技术框架,提出了现代化质检基础设施与装备、新理论和共性技术、实时化数据处理与质检技术、网络化质检服务模式等研究内容和方向,以推动大数据、知识图谱、区块链、云服务等技术在测绘质检中的应用,提升新型基础测绘的质量保障能力与水平,支撑基础测绘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测绘发展经历了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逐渐由靠人工内、外业采集的传统测绘,发展到今天的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智能化测绘.本文从呼和浩特市智慧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入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新型基础测绘数据生产与成果应用一体化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一站式地理大数据智能化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地理大数据体系,探讨了“GIS+BI”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地理大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共享、关联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建立一种新的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和分析模式,满足国情监测、基础测绘、地籍调查、资源审计等多元应用需求。并以“地理大数据仓库”为建设理念,构建数据生态模型,建成一个“标准统一、信息全面、富有活力、随需而变、方便易用”的以地理大数据为核心价值的一站式地理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实现地理大数据可视化、动态化的智能分析,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价值,让数据成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面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型测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建祥  董震  郭王 《测绘通报》2021,(7):131-134,139
城市数字化转型、“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新基建”的落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都迫切需要空间地理数据向“全域、全息、全空间、多维、高频”推进,实现物理空间的数字孪生。本文结合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对地理信息的新需求,从空天地数据获取手段、全息空间数据内涵、二三维一体的成果形式、泛在测绘更新方法和按需组装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以基于地理实体的智能化全息测绘为核心的新型测绘体系,形成了城市数字化转型地理信息新服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