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贫困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扬  李寻欢 《地理学报》2021,76(10):2407-2424
中国的减贫实践证明,地理学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支撑减贫瞄准与扶贫决策中发挥着重要学科价值。然而,由于基本概念模糊、基础理论滞后、学科体系不健全,“理论贫困”成为制约贫困地理学创新发展的最大短板。本文在解析贫困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贫困地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学科性质、基础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框架,提出了未来贫困地理研究中的前沿领域。结果表明:① 贫困是指与一定标准相比,人们所享受的各种福利处于劣势、缺少或不足的状态,具有多维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特征。在测量标准上,绝对贫困强调“极小值”,相对贫困强调“平均值”。在瞄准对象上,个体贫困关注个人福利或能力的缺失与不足,区域贫困则是从空间视角关注个体福利背后的“区域福利”。② 贫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贫困地区的形成、分布、地理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和反贫困措施的学科,以贫困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贫困—环境”关系为研究核心,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特点。贫困地理学的基础性理论包括空间贫困理论、区域贫困理论和多维贫困理论,其研究内容与框架包括3个维度、2大要素、2类对象、2大标准。③ 贫困地理学需要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区域贫困测度、相对贫困瞄准、贫困监测模拟、减贫效应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西方为主的国外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学说为中国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基础。因此,如何理性对待西方的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中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是关乎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学科方向的重要议题。然而,目前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困惑乃至两难。一方面,过度依赖西方研究框架和理论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了一定风险;另一方面,在对西方研究保持谨慎态度的同时不能走向封闭乃至仇外的极端,破除“唯西方论”的同时不能走进“中国特殊论”的陷阱。为此,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政治地理和地缘政治研究的青年学者自发于2019年举办了一次“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前沿”青年论坛,集中探讨了对西方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发展的借鉴与反思,取得了初步的共识。具体而言,西方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研究议题的多尺度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氛围的批判精神、研究视野的国际化和研究规范的严谨性等方面值得中国借鉴;而历史视角缺失、知识生产不平衡、地图空间表达不足、话语分析过多、解决现实问题不足等方面存在局限,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以避免。希望本次讨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共同推动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刚  王韬 《地理学报》2022,77(6):1506-1517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政治地理学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和旺盛的学科需求,政治地理学在中国近年再度复兴,在本土化概念创新、多源研究数据和方法拓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显见的成果。另一方面,学科发展亟待跨越的一些“门槛”也日益显现,如共识核心概念缺乏、学科范式不统一、多尺度研究视角不足等,制约了其学术研究与政策应用的深入互动。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对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动态的梳理,探讨了制约学科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指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多/跨尺度研究、政策研究、区域研究,加强东西方思想交流,以此推动知识导向的批判性研究、实证主义的学术研究和实用主义的政策研究相辅相成的知识生产格局形成,从而构建起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东方政治地理学特色,为全球治理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周尚意  戴俊骋 《地理学报》2014,69(10):1521-1532
梳理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需要说明近年代表性的研究课题或著述与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1990-2005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主要从五个文化地理学主题开展研究。然而这五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十分清晰,也没有说清主要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搭建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树”。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方和区域”,文化地理学的目标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地方”的形成机制。本文将这个研究目标作为文化地理学“学科树”的主干,此外建立了“层间关系”和“尺度转换”两个分支,它们是探究地方性的两类方法。本文其次将文化地理学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分别挂在主干和两个分支上,并努力呈现出主要概念和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揭示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进程。本文最后用“学科树”,分析了中国大陆主要文化地理学研究者自己提出的代表性著述。分析的结果是:第一,关于地方形成机制的案例类型多样,多是基于结构主义认识论的分析。第二,关于层间关系的研究已经突破了自然与文化两层关系的分析,延展到文化各层之间的关系。第三,在不同尺度文化区转换的领域研究较薄弱。  相似文献   

5.
王雨  安宁  胡志丁  王丰龙 《地理研究》2022,41(3):931-944
在国际形势应对和国内社会治理的需求推动下,目前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本形成了外源性研究与内生性研究并行的学科体系。然而与国际关系学、政治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相比,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影响力仍然有限,相关理论和方法较少被其他学科采纳应用,在国内外地缘战略和社会政策制定中的声音也相对不足。本文一方面直接回应了其他学科对“地理”内涵及其重要性的偏见和误解,另一方面指出了中国政治地理学自身在机理性研究、宏观-微观联系、研究对象整合和理论建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还从权力-空间关系出发,明确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期望有助于整合研究议题、凝聚研究共识、推动知识积累,从而增强政治地理学科的理论生产能力及其在更广泛学科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学科树视角下地理学和建筑学人居环境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梅    汪德根 《地理学报》2022,77(4):795-817
本文从学科树视角比较分析地理学和建筑学的人居环境研究进展。首先,梳理研究脉络,指出两个学科具有相同的“树根”(即五大系统和五大层次)、“树干”(即九大主题和八大尺度)和“树枝”(即33个研究领域),以及相异的“树叶”(即各领域数量迥异的研究成果)。其次,比较研究成果特点,发现两个学科成果差异明显,表现为在适宜性等6个二级主题上,地理学成果较多,建筑学成果较少;在规划等6个二级主题和建筑尺度上,建筑学成果较多,地理学成果较少;在空间格局等12个二级主题和城市等6个尺度上,两个学科成果均较多,但侧重点不同;在行为二级主题和全球尺度上,两个学科成果均较少,但侧重点不同。最后,剖析学科成果差异的生成逻辑,并展望未来进路。学科成果差异的逻辑起点是学科门类差异,逻辑链条是“学科门类—学科特性—研究主体—研究偏好—研究范式—研究成果”的差异传导机制,其中研究范式差异是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未来人居环境研究应促进框架延伸化、主题展拓化、尺度统筹化、数据多源化、方法混合化等范式提升,同时回应全球化、美好人居、突发事件、跨学科等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王维涛  张敏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6):1082-1096
随着近年地理媒介逐渐兴起,城市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中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技术物品与符号表征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地理学中早先存在的“虚拟/实体”二元论亟需理论革新。作为媒介研究的“空间转向”与地理学研究的“传播转向”的产物,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发展蕴含突破二元论的张力。论文梳理了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议题和研究框架,以期促进国内地理学与媒介传播学者的学术对话,扩展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建立在后现代和后人类思潮影响下的动态关系性媒介与空间观之上,以纹理(texture)、移动性、物质性和具身性为核心概念。既有议题主要聚焦于数字媒介与后人类媒介空间性,数字媒介表征和算法逻辑支配下的混合空间政治,以及移动媒介带来的混合空间体验。论文借用“第三空间”概念,将其作为媒介与传播地理学超越原有二元论的潜在方向,并认为物质性和具身性构成了媒介与空间的本体论联结之处,促进国内跨学科的“媒介—空间”理论建构,为媒介城市发展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地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小鹏  李伟华  马存霞  程静  苗红  赵小勇 《地理科学》2019,39(12):1946-1954
梳理发展研究和现代地理学的思想与学术轨迹,将发展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学术思想萌芽期(18~19世纪启蒙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末)、学术思想探索期(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学科建设期(21世纪初至今)3个阶段,各阶段特征都集中体现其学术领域的“欠发达”“发展中”“落后”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发展的研究主题与学科内涵。基于发展认识论、发展方法论和发展价值观,发展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全球发展论、二元性和中心-边缘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在元问题的层面,采用在线词云工具提炼出发展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发展的发展,殖民、不平等与发展,贫困、生计与发展,商品、贸易与发展,环境与发展等。展望未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国别差异与区域差异将成为发展地理学联合攻关和综合创新的重点领域;发展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重视本土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陶伟  王绍续  朱竑 《地理研究》2015,34(6):1173-1187
1970年代以来,伴随着消费主义和女权运动,身体研究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兴起,一个被布莱恩·特纳(Bryan Turner)称之为“身体社会崛起”的时代来临了。身体研究成为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大陆”,众多哲学家、社会理论学家纷纷投身于身体研究,重新解读了身体在认识世界和知识生产中的重要性。身体转向作为文化转向的一部分,同样受到了人文地理学家的关注。许多批判地理学家,如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反种族主义、后殖民主义、酷儿地理学家认为,身体研究是改善社会、文化、经济关系的可能途径。在“身体转向”的影响下,身体研究逐渐渗入到情感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人文地理学家从人文社会科学中引入多种理论,如表演理论、精神分析法、非表征理论等对身体研究进行了探讨和阐释。基于这样的背景,梳理了西方人文地理学中有关身体研究的文献,归纳了人文地理学中身体研究的主要议题和理论,以及由此而展开的一系列具体的研究成果,此工作具有切实的学术意义并对后续相关研究的展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地缘政治复杂的背景之下,地理学的空间视角为能源—经济—环境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论文通过梳理、评述能源—经济、能源—环境以及能源—经济—环境关系研究文献发现:① 能源—经济关系研究出现“空间转向”趋势,区位特征被用于解释能源—经济关系的空间异质性;② 能源—环境关系研究多关注能源污染及政策的空间效应,出现了能源景观研究等新研究话题;③ 能源—经济—环境关系研究刚刚兴起,出现了因果关系实证、耦合协调度评价、多目标规划预测3种研究思路;④ 当前研究存在实证分析高度同质化、空间差异机制解释不足、可再生能源相关研究较少等不足之处。据此,论文尝试构建了空间视角下能源—经济—环境(3E)关系研究基础框架,并基于中国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即完善理论框架建设、加强可再生能源研究以及开展碳减排目标下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拟预测,从而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1.
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前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始自行为革命,行为地理学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扩展自身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外延,反思并重新认识自身的意义,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入,世界越来越向着多样化、个体性、动态化发展,人们的空间行为决策、选择的差异与个性越来越明显,空间与行为的交互越来越强,为行为地理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论文通过梳理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提出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外延,并指出行为地理学已经呈现出面向动态人地关系、面向个体生活质量及面向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前沿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行为地理学面临的方法论、研究方法与跨学科的挑战进行讨论,并展望行为地理学的未来发展,以期为中国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赵莹  刘方宇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2):2370-2382
方法与技术的前沿性是行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技术视角的学科梳理有助于认识行为地理的自身价值与优势。论文回顾了实时定位、环境监测与神经生理3项技术的发展脉络,围绕行为背景、行为环境、行为体验的技术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空间—行为互动、地理背景不确定性、批判神经地理的理论推进与批判反思;进一步构建了融合动态背景—精细环境—实时体验的全面技术框架,形成了从背景到环境再到体验的行为地理综合研究体系,并提出了神经生理技术融入行为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提升方向。论文旨在贡献地理流动性背景下的行为地理学创新路径,服务于行为地理学的知识生产与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与拓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行为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因其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对人地关系的深入阐释而在20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缺少关于行为地理学学科框架的系统界定,对于行为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独特性和学科分工的讨论尚不够深入,这既不利于人文地理学其他子学科的研究者正确认识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价值,也不利于行为地理学者之间凝聚共识、构建学术共同体。恰逢中国行为地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论文尝试进一步厘清行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与定位,在回应当前行为地理学面临的一些学科属性和理论路径选择方面的困惑的基础上,指出行为地理学的一些拓展路径。行为地理学兼具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的定位,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理解人地关系的个体视角、主观视角和过程视角;未来行为地理学应该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立足尺度理论推动微观尺度研究与宏观尺度研究的对话整合,进一步拓展对行为的心理机制解释和相关因果机制的检验,并立足中国的地理背景加强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原创性和应用价值。期待更多学者积极投身行为地理学研究之中,共同推动中国行为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科学》2019,39(9):1407-1415
《盐铁论》是记录汉朝时期关于盐铁酒榷均输及对匈奴关系的辩论的一部重要著作,能够较典型地反映中国古代地缘战略制定中的“权衡”过程。构建中国古代地缘战略制定中的“权衡”理论分析框架,继而基于该分析框架对《盐铁论》中的地缘战略辩论进行详细解读。《盐铁论》中辩论双方“权衡”的要点包含匈奴对汉朝产生的威胁程度、领土扩张所带来的收益大小和相应地缘战略的合法性3个方面。从思想、方法、目的等比较中西方地缘政治研究差异,指出“权衡”思想为西方主导的地缘政治理论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治理问题对政治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发展提出了巨大需求,但是目前国内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和理论体系仍相对滞后,缺乏能够反映近二十年来理论进展和取得广泛共识的政治地理教材或课程体系。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和比较中西方主流政治地理教材和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面向中国当前需求的政治地理课程体系设计。该课程体系以“政治/权力”与“地理/空间”的关系为核心,以尺度为主线,包含学科概览、核心概念、国际尺度的政治地理理论、次国家尺度的政治地理理论和政治地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5大方面,纳入了关于学科思想史、方法论等方面的前沿成果和近年兴起的关于政治生态学、跨境移民、绅士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理论议题,可供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政治地理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系经济地理的研究脉络与中国实践理论创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逸 《地理研究》2020,39(5):1005-1017
关系经济地理学是当前经济地理学界的主要流派之一,当前国内研究对该流派中的全球生产网络分析框架较为熟悉,但是对流派本身的认识不足。本文全面回顾了该流派的缘起、孕育、成型和深化拓展的历程,对存在问题展开评述。主要得到三个结论:① 关系经济地理有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是全球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是提升经济地理学科地位的重要支撑。② 关系经济地理当前的理论模型存在体系复杂、变量过多的问题,同时核心解释变量缺乏完整的理论推导逻辑,依然需要靠案例来完善实证,而无法定量测度。③ 当前学者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基于中国实践进行理论修补与创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本文为此评述了两个系列的研究,评述基于中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本文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国际化,对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理论创新,有着积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研究展望:青年学者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仍未形成系统、有共识的学科理论框架。为此,基于2019年先后在上海和广州举办的多次研讨会,国内15位青年地理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和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具体包括:多尺度的地缘环境、科技地缘政治、批判地缘政治、环境政治、能源地缘政治、国别区域研究、通权论、民意政治、都市政治、劳工政治地理、区域一体化的政治地理、城市政治地理学、中西权地秩序比较、新技术革命催生的新人地关系、尺度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地理学、历史政治地理和基于福柯治理术的空间-权力关系理论等。此外,各位青年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研究应该具有多尺度特征、加强原创性理论研究、回归“地理空间-权力关系”的主线。希望本文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关于中国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的讨论和成果。  相似文献   

18.
黄逸恒  朱竑  尹铎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2):2153-2162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政治生态学以关注造成环境问题的政治因素为研究内核,成为不同学科共同探索的研究领域。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立足点,深化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空间性和政治性。论文首先通过对西方政治生态学理论脉络进行梳理,发现政治生态学根源于早期环境批判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人类主义理论,并与地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其次,对近30年西方地理学与政治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议题主要聚焦于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生态治理与环境保育、生态身份与微观政治及生态客体与能动性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论文总结了相关研究对中国地理学进行政治生态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并进一步提出立足中国本土进行政治生态学研究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云刚  王丰龙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2):1450-1462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政治地理思想和实践,对当前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从先秦至晚清的相关文献中涉及政治地理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为地利(定都、设镇)、地政(治地、安民)、地缘(安边、攘夷)三大主题,对各主题的要点进行了整理,进而探讨了这些思想与西方政治地理学相关概念的关联,并期望未来中国政治地理学对于本国的传统思想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