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地理学思想作为内核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教学探索,彰显了地理学思想在国家重大战略教育中的独特价值.教师可借助乡村振兴案例开展教学,以区域性思想作为认知起点,以人地协调思想、因地制宜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落脚点,整合教学资源并完善问题链,建构完整的、系统的、以地理学思想为底色的教学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2.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以基础研究见长的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地理学家根据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在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同样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家重大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规划,宏观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总结了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在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与自然区划、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和风险防控、荒漠化过程与防治、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冻土区工程建设、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和地方病防治、自然地理要素定位观测、地理空间分异性识别和地理探测器等方面的实践与应用,指出了未来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是当前社会基础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新要求,基于此,将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以初中地理"东南亚"一节为例,优化设计课程,在保证地理教学为主导的前提下,辅以文史类文学、历史、音乐与自然类数学等教学资源,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认知的培养.创设文史自然兼备的学科融合情境,为教学实施得以采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近今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许学工  李双成  蔡运龙 《地理学报》2009,64(9):1027-1038
综合自然地理学及相关的景观生态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学术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由3部分组成:(1) 学科发展回顾;(2) 近今主要进展,包括在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技术方面的学科进展和研究成果应用方面的贡献;(3) 学科未来展望,包括机遇与挑战分析和重点研究领域。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以下方面:进一步促进更高层次的综合与集成,加强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共同探究地表系统复杂性问题及机制;进一步提高观测技术和模型模拟的水平,以解决空间与时间上更为复杂的生物地理过程和格局问题;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为国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鑫鹏  朱雪梅 《地理教学》2022,(7):55-58+64
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优势,是深化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应用的新模式。本文以“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为例,通过对教学设计修改与反思,提出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在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媒体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加强教师线下指导、个性化使用在线资源和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等建议,以期促进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专业实践能力是地理学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应试教育显现等问题,地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水平普遍呈现下降趋势。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地理教学对实践能力、地理学学科特点认知模糊等现状,需要重新归纳实践能力的基本内涵以及地理学学科特点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别展开当前高等地理教育实践能力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提高的途径选择。研究地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高水平的地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植物地理学是介于植物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与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气候学、土壤学等密切相关,既有很强的基础学科特点,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是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教学过程中老师容易忽视教学内容更新,出现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等教学问题.通过实践教学及调研分析表明,植物地理教学应定位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在农林牧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重点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带来的环境与地质变化,种子地理学的兴起为植物地理学增添的知识点等内容.植物地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必须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思想,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杨柳  段玉山 《地理教学》2019,(10):22-25
"板块运动"作为地理学科重要的知识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教学素材难以提供给学生动态、交互、直观的感知,通过常规教学素材难以使学生从三维视角建构起对板块构造学说及其与地震、火山、宏观地形之间关联的认知等问题,通过适当的教学媒介组织教学成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运用GEODE项目资源突破教学难点的构想,然后以GEODE模型为例提出了其地理教学资源的应用策略,接着以GEODE项目资源融入"地震、火山与板块运动"教学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对运用项目资源组织教学的优点及其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地理教师运用网站资源服务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星跃  董廷旭 《福建地理》2006,21(2):135-137
从现代自然地理学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出发,结合自然地理教学现状,分析了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加强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的主要途径,即调整课程内容,优化自然地理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加强横向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0.
刘兴亮 《热带地理》2012,32(5):470-475
明万历朝的军事家、政治家郭子章,战功卓著,政绩突出,也是一位成就出色的大学者,其地理学尤其是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著述极为丰富。渊博的知识、非凡的经历,加上严谨的治学精神,造就了其地理学著述的价值。其地理学著述中,《郡县释名》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注释地名渊源的著作,在地名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黔记》、《豫章书》等大量方志,涉及江西、贵州等省之自然、人文地理内容;此外,郭子章在西南民族地区行政区划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在《黔草》等地方文献中多有体现。这些地理学著述为研究郭子章地理学思想、历代地名沿革、明代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自然地理学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出发,结合自然地理教学现状,分析了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加强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的主要途径,即调整课程内容,优化自然地理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加强横向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2.
魏洁英 《地理教学》2012,(11):32-33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涉及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地理学科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地理实验的教学最为薄弱。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进一步深入和深化,我国的地理教育逐渐重视地理实验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土壤星地传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作为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是联系大气、水、生物等其它地理要素的重要枢纽,其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研究对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卫星、航空、无人机和地面不同平台搭载的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探测原理;总结国内外基于星地传感技术的土壤信息快速获取方法及其在土壤属性预测和制图中的应用;阐述现代土壤信息获取在土壤地理学中的应用情况;展望当前土壤星地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化地理学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中地理教师在城乡景观、地域文化等文化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资源开发困难的问题。本文通过解读高中文化地理核心概念“城乡景观”“地域文化”,基于地方文献梳理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发展历史,利用切合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四层一体”方法分析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影响。以贵州省苗族传统村落展留村为开发案例,构建深度开发文化地理教学资源的模式,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发文化地理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兼容并蓄,拓展科学--怀念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陈传康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传康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代自然地理学者.他早期在名师林超教授的培养下,积极学习前苏联先进的自然地理学理论,在创立我国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在推动新中国高校地理教学做了大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他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富有远见并卓有成效地提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如旅游地理学、灾害地理学、感应与行为地理学及建设地理学等;指出现代地理学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站在现代科学前沿的综合学科,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他身体力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和景点设计、旅游文化与区域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应用研究,并不断总结提高,提出建立高层次综合地理学、地段地理学、地理建设和建设地理等一系列创新的学术观点,深深影响着我国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令人痛惜的是:就在他学术思想最成熟最活跃的90年代,却积劳成疾,于去年秋天永别我们而去.我们为我国地理学界丧失一位中坚力量感到无限悲痛!缅怀他为发展地理学和地理教学艰辛付出的一生,他那种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呕心沥血,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和业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推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转型,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堂革命的必然要求。为解决后疫情时代初中地理线上教育实践向线下教育实践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无法有效落实、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无法有效培养等问题,本文以教育信息化发展理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理论、初中地理教学理论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研究、理论演绎、案例研究等方法,调研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构建初中地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某中学开展应用实践。研究数据表明,利用初中地理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能够有效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为后疫情时代初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新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段七步"混合式教学,即课前(线上)、课中(线下)、课后(线上)三个阶段和"自学—反馈—讨论—验证—总结—练习—实践"七个步骤。并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教学改进意见,以期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模型应用较广,经过了较多的实践验证,重点探讨了该模型的缺陷、演进和扩展形式,从理论上论证了将空间分割原理和断裂点模型结合的扩展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影响空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物流分析、设施选址、市场影响力的分析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分析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演进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深刻的启发:地理学以复杂的自然、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最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学科融合教学是避免人为"学科断裂"的有效途径。基于学科融合理念,以洞庭湖湿地为探究案例,优化设计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课。以"巴陵胜状"的衰与兴为索引,在确保地理学科主导地位的同时,融合语文、历史学科相关教学资源,创设文史与自然兼备的学科融合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不合理开发洞庭湖引发的问题以及综合治理与保护洞庭湖的有效措施。在教学实施后得到学科融合教学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0.
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前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始自行为革命,行为地理学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扩展自身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外延,反思并重新认识自身的意义,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入,世界越来越向着多样化、个体性、动态化发展,人们的空间行为决策、选择的差异与个性越来越明显,空间与行为的交互越来越强,为行为地理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论文通过梳理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提出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外延,并指出行为地理学已经呈现出面向动态人地关系、面向个体生活质量及面向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前沿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行为地理学面临的方法论、研究方法与跨学科的挑战进行讨论,并展望行为地理学的未来发展,以期为中国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