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学旅行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人地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乌兰哈达火山地貌实况,从资源概况、研学活动设计及研学评价三个方面,设计了火山地貌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为当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超伟 《地理教学》2020,(8):61-64,21
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2018年暑期虎峪自然风景区的一次研学旅行为例,通过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基于优化研学旅行设计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虎峪是良好的研学旅行基地,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维度优化后的研学旅行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朱玲  殷航 《地理教学》2019,(13):51-53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各地中小学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呈现碎片化特征,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设计。文章从地理课程系统性开发的视角,根据每种研学旅行基地的特点,提出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案,并以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的地貌部分教学内容为例,结合镇江本地资源,构建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实施方法,尝试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学生为样本,通过设计和实施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活动,检测学生研学旅行前后的地理实践力水平变化,验证研学旅行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研学题材、设置合理明确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完成研学活动任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琳娴 《地理教学》2021,(18):46-49
近年来,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已成为常态.本文以四明山研学旅行的设计与实践为例,确定乡土研学的内涵与流程,以乡土资源为载体,探究研学目的地的选择、研学路径设计、研学节点设计及研学方法的组合方式,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多策略辅助、多效能评估的乡土研学组织策略,提供乡土研学实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春杰 《地理教学》2021,(15):57-60
高中地理作为唯一将实践力列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引导未来职业规划的研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托桂林市的岩溶地貌,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通过区域内典型岩溶地貌地点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研学旅行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中学生地理研学需求的分析,能够帮助学校、研学机构更加有序地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本文以杨陵第四初级中学和杨凌高新初级中学2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在地理研学旅行认知、经历、参与意愿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杨陵区城乡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需求进行比较。以期为城乡中学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参考,在研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城乡差异,为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地理研学方案,推动城乡中学地理实践教育活动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个阶段探究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和评价策略,提出研学前明确目标和提出问题、研学中瞄准核心素养开展主题探究、研学后开展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综合性评价的研学旅行设计策略,并以山东省东营市研学旅行为例,设计了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获得必须创新学习方式。地理学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学习领域使得地理学科成为研学活动的主角。通过带有自主、合作、探究特点的研学旅行综合课程的实施,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和社会大课堂,验证知识,生成新知识,感受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体验人地协调。本文以研学实践为背景,综合阐述了地理研学实践的过程、方法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立足于真实情境,促进学生合作、自我发展、参与体验与创造,是"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得以习得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初步探究了地理实践力的内涵、研学旅行对地理实践力的体现,并尝试提出了研学旅行中培育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研学旅行作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融合的一种教育方式,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如何推进以教学改革为方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研学旅行,同济中学在研学旅行的内容设计、研学过程和综合评价上做了有效尝试——京蒙天文地理研学活动,践行着"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地理研学旅行的实效性,特别参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聚焦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应用。依托嘉陵江干流重庆合川北碚段丰富的地理资源,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反思等方面,尝试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化。通过记录并分析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对其进行认真反思,提出应从前置性学习、师资搭配、课程容量等方面,优化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山东省沂河滨河湿地研学为例,使用“过程取向-指导式探究学习”理论,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研学旅行活动正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众多部门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公司都以研学旅行的名义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各地中小学也依托自身和社会力量组织各种研学旅行实践。语文、英语、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都开展了对研学旅行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尤其是地理学科,改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学旅行与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育相互交织形成合力,地理实践力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素养基础,而研学旅行为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利的实施途径。基于各地、各学科、各种主体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有益尝试,应当认识到,研学旅行不是随意的市场化游学,也不属于某一学科,而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衔接,属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各学科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必须综合用作研学旅行活动的基础,研学旅行活动又是对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成效的实践检验。当前,研学旅行的开展方兴未艾,难免出现一些目的不明、属性不清、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规范、有效、均衡地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促使研学旅行成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相关人员特拟定了本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以连载方式分四期刊登于《地理教学》杂志,作为研学旅行指导性规范,促进研学旅行规范化、课程化、优质化。本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九个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段玉山、郭锋涛、周维国,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袁书琪,福州市地理名师工作室李文等编写。  相似文献   

15.
PBL模式是践行研究性学习最有效和最系统的方法,其与研学旅行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提升体验品质。本文将PBL模式应用于研学旅行,以驱动问题为统领,以子问题为支撑,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落脚点,深入分析研学问题设计的常见偏误,列举真实研学活动案例,系统设计研学实施过程,助推研学旅行走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怡 《地理教学》2022,(6):58-60+35
研学旅行课程结合了研究、学习、旅行三个要素,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客观要求和形式。地理实践力既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又是在面对地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体现。文章以雪窦山为例,从确定主题目标、规划路线、设置任务、研学总结与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以单一学科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颇丰,而以跨学科为主的综合研学课程较少。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有效融合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作用极大,也成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因此,本文从跨学科主题学习视角出发,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理论,以历史底蕴深厚的黑井古镇作为案例,融合历史和地理课程的要素与内容,充分挖掘遗产型古镇所蕴含的跨学科教学资源,设计出结合教材、学科交叉、体验多样的研学活动,以期助推学科融合式研学旅行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学旅行被纳入学校综合实践必修课程后,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热议不断。本文以英国FSC课程“地理中的技术”为例,介绍实施过程、分析课程特点,为我国开发地理研学课程、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杨清 《地理教学》2020,(10):44-46,55
研学旅行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研学旅行在当今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方兴未艾,然而研学的开展却有许多问题有待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文章提出了自然地理研学选线的四个原则与研学方案设计的三个要求,并以重庆铜锣山花溪河谷的综合研学为案例,进行了说明与论证。  相似文献   

20.
赵云渤  裴红连 《地理教学》2021,(15):53-56,64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鼎盛时期的杰出作品,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本文以颐和园为例,采用项目式学习设计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确定研学点、设计线路、实地调查等环节,达到深度学习,体现课堂原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