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惕:地球变暖!》是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它表明气候的变化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全球变暖不仅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都将产生影响。全球变暖将使高纬度大幅度增温,蒸发加强,降水增加,无疑对该地区将带来好处;而两极冰雪融化,海水热胀,引起海平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气候安全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5次评估报告以及国内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使用最新的观测资料凝练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认识;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候承载力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气候风险。研究发现:1961—2015年我国平均高温日数增加了28.4%,暴雨日数增加了8.2%。21世纪以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明显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承载力将发生明显变化,未来面临的气候风险将加大。因此,保障我国气候安全,需要科学认识气候,提高气候风险意识; 主动适应气候,提高应对极端事件能力;努力保护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这是当代备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暖不仅给环境带来影响,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损害。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影响最严重的是,导致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复苏。这些疾病的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的地区分布和数量取。决于各种气象因素(温度、湿度、雨量、地表水。风)和生物因素(植被、宿主种类、有无捕食者、竞争者及寄生虫和人类干预)。气候变暖将引起昆虫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网扩大而增加了全球许多地方虫媒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气候变暖与疟疾、丝虫病、吸血虫病、锥虫病、登革热、黄热病、裂…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已经得到了公众、政府机构和科学家的广泛认知[1-3].但是,对于全球是否变暖以及这个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造成,却依然不断受到质疑.这种质疑在2009年达到巅峰,同年出版的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报告[4],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观点[5]提出全面的质疑.最新的一轮质疑是2012年1月27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Allegre等16位科学家的署名文章[6],认为近10年地球气候没有变暖,呼吁不要压制气候变暖怀疑论者的声音.这说明尽管全球变暖的证据日益增加、全球变暖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但是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的论证却绝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地区冬季变暖分析及影响邸瑞琦(内蒙古气候中心)引言若干年来,气候变暖问题一直受到各界重视,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明显增高。据统计,全球气温最高的6年均出现在80年代以后。气候变暖给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带来多方面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6.
气候模式     
气候模式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上,用数学方程式表现地球气候系统各个圈层相互作用和反馈的主要过程以及与外强迫的关联,广泛应用在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因此气候模式是气候变暖研究的核心技术。气候变暖的预估几乎完全依赖模式的模拟。历届IPCC第一工作组的评估报告,均  相似文献   

7.
肖祥 《湖北气象》2000,(1):43-43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交替出现了若干冷暖时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指出,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前期(40年代中期之前)气候偏暖,中期(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气候偏冷,后期(8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再度偏暖.联合国气象组织宣布,20世纪10个最暖年都出现在1983年以后,其中有7年在90年代,1998年成为20世纪最暖的年份.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分析结果,1987年以来,我国北方连续13年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局部地区某些年份偏高达3℃以上.这一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是一致的.据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5年的科学评估报告,近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其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且以中纬度地区变暖较为显著,一年之中以冬季变暖较为显著,一天当中以夜间最低气温的升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993年5月19日在安微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主任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庆存教授主持。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和项目顾问叶笃正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绍武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黄荣辉教授及有关专家共2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杜海香  孙彦坤 《黑龙江气象》2010,27(1):30-31,33
本文根据气候变暖的气象现象,结合有关研究,提出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依据黑龙江省主要气候特征和主要作物的生长习性,提出了黑龙江省作物区域布局和农作物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从而为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提供了依据,以便于更好的使气象服务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气候变暖已成共识。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在持续变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显示,全球温度将进一步升高[1]。以1986—2005年为基准,预计全球地表温度在2016—2035年将升高0.3~0.7℃,2081—2100年升高0.3~4.8℃[2]。全球变暖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海洋温度及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与农业的关系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成了各国政府和公众关切的热门话题。有着许多的疑惑。1概念世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研究指出,全球的温室气体浓度按“正常排放”,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在下个世纪的50年代前有效地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2.
曾晓梅 《气象科技》2009,37(1):34-34
NOAA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5年中,随着全球变暖,地球热带地区范围一直在扩大,这可能会改变地球上的降水分布,从而影响地球生态系统、农业和水资源。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出版的Nature Geoscience杂志上。该文的第一作者NOAA大气资源实验室(Air Resources Laboratory)的DianSeidel指出,气候变暖与热带区域向两极扩展有关,近几十年热带范围扩展的速率快于气候模式预测速率,按模式预测,目前的状况应到21世纪才会出现。几项最新计算机模式模拟研究均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地区气候变暖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伴随气候变暖降水、风、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并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多阈值预报方法预测了内蒙古地区90年代初的气温、降水可能变化。同时,阐述了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古气候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武  黄建斌  闻新宇 《气象》2012,38(3):257-265
回顾了近20~30年古气候的研究进展,包括下列问题:雪球和热力极大期、冰期-间冰期旋回、古季风、D/O循环和H事件、全新世季风、全新世气候突变、气候变化与古文明、近2000年的气候。研究表明,第四纪前的气候变化中CO_2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CO_2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这说明虽然影响机制不同,但是温室气体和气候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地球目前处于间冰期,面临着冰期来临的威胁。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可能推迟下一次冰期的到来。21世纪全球变暖仍将继续,人们可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是尽可能地降低变暖的速率,以及可能达到的变暖峰值。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中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3年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以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气候模式模拟证据,继续强调由于人类排放增加,全球正在变暖,未来将继续变暖的观点。本文综述研究全球变暖的几个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即多套全球气温观测资料的差异、不同标准气候态时段的作用、20世纪全球变暖的检测和归因及未来全球气温变化的走向,以此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提高观测资料的质量;注意不同标准气候态时段对应的数值的不同;应进一步改善气候模式模拟年代际变率的能力及研究近15 a全球变暖减缓和停滞的原因,从而改善气候模式的模拟效果;造成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气候模式的差异、未来排放情景的差异及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影响和自然外强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揭示清原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 ,分析气候变暖的客观形势及气候变暖对天气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针对利弊提出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地球系统的观点看气候突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地球的气候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气候突变事件。这些突变对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与进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如何科学地理解和认识这些变化,尤其是气候突变。是人类寻求对策,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己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文中从地球系统的角度对气候突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大气圈,而应该对地球系统的整体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中国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全球变暖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的年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的现象.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西部地区的气温、降水、气候转型以及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等,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气温、降水、气候转型以及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五年前,有关大范围的核战争将给全球气候和环境带来大灾难即核冬天的问题首次被提了出来。1988年3月,世界各地的几十名专家汇集莫斯科,在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主持下讨论了他们在核战争对气候、生物和放射性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根据莫斯科会议上的报告。近两年来的研究工作和早期的一些大型野外实验  相似文献   

20.
揭示清原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分析气候变暖的客观形势及气候变暖对天气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针对利弊提出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