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科技创新的发展已经成为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行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和引领力量,并且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的关注.文章概述了我国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行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山东省的现状,并指出山东省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行业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基础性研究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差、成果转化水平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分析我国海水增养殖生产发展过程与现状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研究探讨了我国海水增养殖生产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良好品种结构布局。首先深入调查分析了我国“七五”末期生产发展资金、苗种、饲料可供量和产品市场容量,生态环境、技术进步、保证低收入经济增长要求等制约因素后,运用线性规划模型运算,得到1990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布局格局:渤海区以对虾生产为主,鱼类、滩涂贝类和贻贝配套生产为辅;北黄海区以海带、贻贝、扇贝等海珍品,对虾生产为主,滩涂贝类、鱼类生产为辅;南黄海区以文蛤、对虾、紫菜生产为主,其它品种生产为辅;东海区以对虾、贝类生产为主,鱼类、藻类和其它品种生产为辅;南海区以对虾、贝类生产为主,鱼类、藻类生产为辅。整个海水养殖生产将形成以虾(鱼)带贝、以贝保藻、以藻养珍,藻、贝、鱼虾海珍品类比例为0.20:0.60:0.20的格局。海水增殖的重点是建立三个中心开发区:渤海增殖中心开发区、东黄海主要港湾增殖和滩涂经济贝类增殖中心开发区和南海增殖中心开发区。放流品种以对虾、海蜇、岩礁鱼类、滩涂和浅海贝类为主。 相似文献
6.
7.
广东柘林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对广东柘林湾每月进行1次环境监测的结果,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营养指数(E)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法对广东柘林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无机氮、总磷、POLP和石油类,其中除无机氮超标率为71%外,其它指标超标率都为100%;整个柘林湾海域富营养化极为严重,平均E值达5.145。柘林湾水体生态系统已处于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影响了海水增养殖区主导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年至2004年对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价了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营养盐超标严重,导致增养殖区整体水质超出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与增养殖区应达到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不符,影响了增养殖区主导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10.
山东省刺参增养殖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价格高、市场容量大.为开发近海这一资源,原农牧渔业部曾于80年代初组织全国刺参增养殖技术攻关并取得重大成果.大水体刺参人工育苗(0.5cm)技术突破3000头/M2以上,地播增殖也有创新技术,为刺参增养殖生产奠定了基础.此后的近20年来,广大渔民和科技工作者的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使这项技术不断丰富与完善.参苗育成量逐年增多,仅长岛县年培育量就达6000-8000万头,育苗水平也大有提高,不少场家已达4000-5000头/M2,而且苗种的规格质量也更高(体长1cm以上).增养殖方式也从单一的潮下带地播增殖发展为多种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世界人口激增,粮食短缺,约占3/4的人口蛋白质食品不足,当今向海洋索取水产品已成为全球的热点。但是,作为海洋水产生产的一翼——捕捞业(狩猎渔业)正面临着严重困境,预计资源衰退的局面短期内难以解决。为此,海洋水产生产的另一翼——增养殖业将得到广泛重视和大力发展。就目前许多国家的实践来看,已经展现出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14.
贝类养殖的投资及风险小、效益高。在大规模的浅海及滩涂开发中,贝类增养殖是最高效的方式,特别是养殖海产贝类珍品,如在我国南方沿海养殖栉江Yao科及珍珠贝科经济品种,可以获得极高收益,名贵贝类增养殖,在提高海水养殖业的规模效益和产业化水平、促进海洋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目前贝类增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与科技创新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文章从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研究入手,详细论述了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行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以及科技创新对前者的需求结构的影响,为建立和完善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6.
氮、磷是海洋生物生长所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其变化对海水增养殖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根据2016年3月、5月、8月及10月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山东省15个海水增养殖区氮、磷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IN浓度范围0.007 30~2.20 mg/L,平均值0.192 mg/L,68.0%的站次浓度介于0.05~0.2 mg/L之间,渤海湾、莱州湾养殖区浓度普遍高于黄海养殖区;PO4-P浓度范围0~0.089 5 mg/L,平均0.005 98 mg/L,81.9%的站次浓度介于0.001~0.015 mg/L之间,约2/3水域为磷限制性贫营养状态。表层、底层海水DIN与PO4-P浓度无明显差异;NO3-N、NO2-N、NH4-N占比分别为68.91%、6.82%、27.27%,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夏季NH4-N形态比例最高,平均占比36.5%;N/P原子质量比范围1.6~2 532.3,主要范围在10~40,渤海养殖区N/P比明显高于黄海养殖区;DIN分布主要受陆源径流输入影响;PO4-P水平分布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为解决现有海水增养殖区水环境评价方法中不能将营养盐匮乏、养殖状况恶劣等极端状况区分,导致评价结论与养殖实际环境不符的问题,本方法引入了环境容许值概念,将海水指标划分为污染型、区间型及洁净型三种类型,分别确定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最小和最大容许值,将监测数据归一化无量纲处理后,以最劣的单因子质量指数作为该养殖区综合质量指数判定标准,据此将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较差四个等级。本文利用建立的海水增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对山东省8个海水增养殖区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将DIN及PO4作为区间型指标,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指标,能够识别出海区的首要环境问题,解决了由于单一营养盐参数评价为引起海区富营养化而掩盖了其他营养盐匮乏的实际养殖问题;建立的最劣值为主、平均值为辅的计算方法,避免了"劣势掩盖"及"信息漏缺"问题;提出的指标容许值概念的应用避免了极限监测值对评价结果的放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