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热作为一种资源已被人们所熟知。但对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成岩、成矿作用可能较为陌生。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尤指那些晚中生代和第三纪至近代火山活动所发生的大规模贵金属富集形成的矿床)的古地热活动成矿理论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经济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地热系统成岩、成矿作用加深认识,以利发现更多的与古地热活动有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2.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特点、分布和找矿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概念,最初由Lindgren首先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活动带上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浅成低温金矿"热.浅成低温金矿具有低温、低压、低盐度、成矿深度浅的特点.矿化作用发生在火山活动晚期,最终定位于火山地热系统波及范围内.全球浅成低温金矿明显呈集中成带分布的特点,绝大多数分布在著名的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中亚-蒙古(古亚洲)带.此类金矿成矿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大体是①第三纪(最重要)、②第四纪更新世(次重要)、③中生代(重要)、④石炭-二叠纪(次要).成矿环境主要为岛弧带、板内走滑断裂带和上叠火山盆地、陆内裂谷.我国地处三大浅成低温成矿带分布区,已经发现诸如阿希、团结沟、紫金山等金(铜)矿床,找寻同类矿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浅成低温热液多矿床的全球背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汉龙 《贵金属地质》1999,8(4):241-250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发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明矾石-高岭石型两类,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蒙古-鄂霍次克带,形成了许多超大型和大型金矿床,矿床主要形成于大陆级和岛弧环境,与陆相火山岩和火山机构有密切的关系,已发现矿床的形成时间以中,新生代为主,矿化发生于火山作用后,火山体系脆性断裂带和深部侵入体的发育使地下水循环,具有大量成矿流体及臧放物质来源是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大陆浅成热液矿床的H、O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关玉  朱梅湘 《地球学报》1997,18(Z1):148-150
浅成热液矿床属于古地热系统。中国东部大陆边缘29个浅成热液矿床的H、O同位素组成特征证实,成矿流体源自当地大气降水。水-岩相互作用同位素交换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浅成热液矿床形成期间水/岩比通常是高的。  相似文献   

5.
拟定在科罗拉多州Creede矿区开展的研究性钻进,将确定下述两种关系.首先是浅成低温热液矿脉与较深部热液流体运动的关系,其次是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火山构造环境的关系.研究性钻进的主要目的包括:①核实据推断呈隐伏侵入体形式的深部热源;②将古热液系统的热液演化、化学演化及水文学演化与现今活动的地热环境进行比较;③了解火山浅成低温热液矿化与容矿的酸性岩墙群在时问上、构造上及岩石学上等诸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山东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七宝山金铜矿床产于鲁东胶莱坳陷西南缘,沂沐断裂带东亚带、受中生代破火山口内陷爆角砾岩筒的控制。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该矿床微量元素、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与橄榄安粗岩系火山-侵入杂岩关系密切,成岩、成矿物质同源。均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矿化发生在中低温浅成条件下,属次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明矾石-高岭石型两类,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蒙古-鄂霍次克带,形成了许多超大型和大型金矿床.矿床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与陆相火山岩和火山机构有密切的关系,已发现矿床的形成时间以中、新生代为主.矿化发生于火山作用后,火山体系脆性断裂带和深部侵入体的发育使地下水循环,具有大量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是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火山岩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成友 《地学工程进展》1998,15(1):10-15,60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火山岩区一种重要类型矿床。人们普遍接受将其划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明矾石-高岭石型。近些年研究表明该类矿床与地热系统和斑岩型金矿有着密切的时空及成因关系,建立了一系列成矿模式,并成为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可分为Se型和Te型。Se型矿床产于沉积岩及火山岩中,而所有的Te型矿床则赋存于火山岩内。将这类矿床的地质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伴随浅成矿化活动地热系统的特点进行比较表明:(1)Se型和Te型矿床形成于同一地热系统的两个不同部位;(2)Te型矿床的形成比Se型更靠近热源;(3)在比酸式硫酸盐型更远离火山中央的矿化区形成Te型矿床;(4)火山成因的SO_2气体的影响及主岩的类型是造成矿液化学性质(氧活度、硫活度、pH值、硫同位素成分)不同的重要因素,它们对日本的Se型和Te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吉林延边地区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金铜矿床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吉林延边地区为我国滨太平洋带的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在时空上、成因上构成一个成矿系列。本文选择四个代表性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较详细地介绍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机制等。通过这些矿床的描述,勾画出一幅从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型矿床(小西南岔)→中生代火山盆地内部的断隆块的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矿床(闹枝)→中生代火山盆地内部断裂带的浅成热液型矿床(五凤和刺猬沟)的全景。  相似文献   

11.
有许多斑岩型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具有空间联系.其中有些被认为有成因联系,另一些则有争议.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的Mankagan地区,可见较好的空间关系.此处,Lepanto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矿床紧挨着远东南的斑岩Cu-Au矿体:二者共有铜储量大于3.8Mt,金储量超过550t.石英闪长斑岩脉在300m标高处侵入于中新世变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基底岩石中.这些侵入体的形成晚于多数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围岩——上新世火山角砾岩和英安斑岩.由黑云母、磁铁矿和少量钾长石构成的钾硅酸盐化蚀变作用分布在…  相似文献   

12.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的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超营断裂带是熊耳山南坡自中岳期形成后长期活动的NWW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是中元古熊耳群火山岩浆向上运移的通道和火山活动的中心。以及火山弧和弧前盆地的分界,并在中生代发展为大型陆内挤压俯冲带。表现为由南向北的A型俯冲。它控制了熊耳群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北界;造成了断裂带及其南北两侧岩石变形变质的差异;控制了熊耳山地区的岩浆和热液活动,使岩脉和热液蚀变沿断裂带发育,并使改造型花山-五丈山等花岗岩和同熔型斑岩-角砾岩在断裂带上盘或北侧由近到远分布,矿床分布显东西成带、北东成行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铅锌银矿床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地块北缘中段分布着许多大中型铅锌银矿床,依据其成因特征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沉积喷气型矿床、叠加改造型矿床、与大红峪期碱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中生代火山-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成因的特点: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不仅可能形成了区内最早的VMS型矿床,而且成为区内最重要的矿源层;中元古代早期形成了本区最古老的浅成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中元古代中期形成了又一期VMS型矿床;而中生代是本区铅锌银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显然受基底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奖励 《黄金地质》1995,1(3):34-38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形成温度低于300℃,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形成的混合热液的一类金矿床。近几年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结果突破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只形成于中一新生代火山岩系中的概念,在石炭纪陆相火山岩中发现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中一酸性陆相火山夺系及相邻岩石中。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分为高硫型、低硫  相似文献   

15.
吉黑东部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铜金矿床多重成矿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四个典型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的对比,发现它们在形成时间-空间-成因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小西南岔和闹枝矿床存在三个成矿流体系统:加热天水系统(A)、排放流体系统(B)、蒸气缕(steamplume)反应系统(C);五凤和刺猬沟矿床只有一个成矿流体系统,即排放流体系统(B)。前者的成矿流体由浅成岩浆房的补给;后者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循环天水,浅成岩浆房的补给不明显。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边缘的隆起带,属于斑岩型矿床;闹枝金(铜)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的断隆块,属于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矿床;五凤和刺猬沟金(银)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断裂带,属于浅成熟液型矿床。在区域成矿上,由浅入深,浅成热液型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和斑岩型构成多重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总结了新疆北部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时代,按构造环境将该类矿床归为三大类型:洋-陆俯冲型、碰撞造山型、板内型,其中碰撞造山型又可分为碰撞型和后碰撞型。4类矿床的差别主要在于矿床金属元素组合,以及同期相伴出现的矿床类型不同:俯冲型斑岩矿床以斑岩Cu-Au矿-浅成低温热液Au矿组合为主,以伴有海相火山岩有关的VMS矿床和铁矿为特征;碰撞型和后碰撞型矿床以斑岩Cu-Mo-Au组合为主,伴有构造蚀变岩型复合/叠加的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出现;板内型矿床以斑岩型单Mo(或Mo-Re)组合为主。斑岩矿床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虽为同一成矿系统,但二者基本不共生,且后者成矿时代一般晚于前者10~20 Ma。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含矿岩石和成矿特征并不随构造环境类型不同而出现特征性差别。不同时期的斑岩矿床在分布上具有继承性和"同位成矿"特点,并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从早到晚逐渐由靠近缝合带向外扩展、由线型分布逐渐趋于面型分布。  相似文献   

17.
滇西砂岩铀矿的断裂-热水成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杰敏 《地球化学》1994,23(C00):76-83
滇西砂岩铀成矿带位于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边界的邻近地区。以花岗质岩石为基底的晚第三纪盆地中堆积了浅色古煤碎屑岩建造,砂岩铀矿即产于其中。本文从富铀花岗质基底岩石、铀矿源层、断裂系统、地热流体和铀成矿时代与地热活动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滇西砂岩铀矿的断裂-热水成因特征。滇西砂岩铀矿是一种热水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8.
李长顺 《矿产与地质》1996,10(3):178-186
香炉子金矿床产于中生代形成的火山隐爆角砾岩体之中,隐爆角砾岩体受EW向脆--韧性剪切带所控制,在论述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成矿物质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有关地质资料,提出香炉碗子金矿床的形成,是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直接联系的古老基底重熔再造的,中低温,浅成火山期后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一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一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一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末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希地区金矿概论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在新疆伊宁县阿希地区发现的大中型金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系统,赋存于晚古生代拉张环境下形成的吐拉苏火山盆地内,三级火山构造分别控制矿带,矿田和矿床,矿床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酸性-酸性(偏碱性)陆相火山岩系,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可分成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在成矿时代,构造环境上有别于以前确认的浅成低温热液系统,对于扩大矿领域,推进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均具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