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5年我国正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这是我国海洋渔业管理领域一项最为重要的制度。这是主要针对近海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为了缓解不断增多的渔船数量以及捕捞强度过高等现象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造成的压力,而采取的专门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是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本文对环渤海区域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进行专门的法律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出台了许多海洋捕捞相关政策。文章从投入控制制度、产出控制制度和技术控制制度3个角度出发,以捕捞许可制度、捕捞限额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等政策为重点,通过整理1980—2017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的相关资料,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海洋捕捞产量、渔业劳动力数量变化3个方面,深入分析浙江省海洋捕捞现状,提出了完善现有的海洋捕捞政策、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力量、加强普法宣传、建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帮助捕捞从业人员转产转业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渔业资源以及遏制渔业资源衰退,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保护行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化、机制化的局面逐步形成。文章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海洋牧场创建、增殖放流行动、伏季休渔以及遏制过度捕捞5个方面阐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建设现状,从海洋渔业资源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生态环境3个方面解析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生态贡献,并从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估评价、制度优化3个方面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建设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助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制度。该制度自1995年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渔业管理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目前只是一项渔业政策和措施,并没有上升到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层面,该制度的效力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文章对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度分析,从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出发,通过探讨国家立法、执法以及渔民守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作为一项渔业政策向法律和法规转变的必要性和条件,建议推动伏休政策的立法转变、加强渔业执法监督体制和加强政府对渔民的扶持政策。旨在进一步促进实施该制度,为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唐议  邹伟红 《海洋科学》2009,33(3):65-70
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考虑生态系统的管理已经成为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作者分析了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包括捕捞活动对目标和非目标种产生的危害、渔业资源栖息地和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分析了国际上考虑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框架、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实践及其具体措施,指出了中国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框架不够完善等.讨论了应用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渔业管理与传统的海洋渔业管理间的关系,指出生态系统方法在其实践中将存在各种问题,认为生态系统方法应有选择地应用.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如何应用生态系统方法,建议:(1)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2)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3)逐步建立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框架;(4)开展广泛的多部门合作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伏季休渔期政策自实施以来,其休渔范围、时间和类型不断扩大和完善,政策的落地和执行对我国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渔民作为休渔期政策实施的核心载体,他们对休渔期政策的满意度是我国持续推行伏季休渔政策的关键。文章以辽宁省大连市541位渔民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对伏季休渔政策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渔民对伏季休渔政策总体满意度比较高,77.4%的渔民持有满意态度;(2)健康状况不佳的渔民对伏季休渔政策满意度较低;(3)渔业收入占比高的渔民对伏季休渔政策满意度较低;(4)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满意度与伏季休渔政策满意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伏季休渔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海洋渔业发展新挑战,促进渔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践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文章基于2009—2019年我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运用包含生态环境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泰尔指数分别量化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地区差异与变化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9年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仍不高,随着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水平的逐步提升,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泰尔指数逐年降低,表明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正逐渐缩小;(3)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占地区GDP比重、海洋捕捞产量占海水产品产量比重、渔业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水产技术推广经费对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水产品因污染造成损失产生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加强海洋资源监测、强化海洋渔业科技支撑、转变渔业发展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限额捕捞试点工作逐步展开,预示着我国海洋渔业管理进入全面有序的管理时代。文章根据2008—2017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出南海北部金线鱼的产量主要来自刺网,占累计总产量的72.90%。剩余产量模型分析认为南海北部金线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在168 632.99~31 0518.85 t,平均为251 765.59 t。2017年实施最严格的休渔制度后,当年的捕捞努力量投入和渔业产量均未超过最适值,当前总可捕量可设为158 515 t。文章研究结果可为该鱼种限额捕捞政策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的问题,渔业捕捞限额制度的实施迫在眉睫;该制度的本质是对人和船进行管理,各主体不同策略的选择对其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文章从捕捞限额制度实施的监管层面出发,构建三方静态博弈模型,研究渔业生产者、渔业监管者和其他渔业生产者的博弈规律;提出应尽快构建监管体系并在实施初期放宽对政府疏于监管的惩罚,建立高额举报奖励机制,设立合理罚款额度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渔业捕捞限额制度的推进和现代渔业综合试验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田其云 《海洋科学》2011,35(4):89-93
采用交叉学科分析的方法尝试对生态学与法学进行分析,探讨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法律制度的生态学基础.认为,在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法律制度设计中遵循生态规律、选择过程导向的恢复模式能提高制度的科学性,有利于制度的操作和实施.进一步分析了许可证管理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公平分配,技术法律规范对渔业资源恢复过程进行的生态控制,争端解决机制对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