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运用到土地利用管理中,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同时地理信息技术(GIS)迅猛发展,基于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探测土地资源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GIS平台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用于土地利用更新从而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根据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类型等方面对项目区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状况,建立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并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石漠化地区生态效益恢复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灾害性重力地貌对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出发,论述研究城郊灾害性重力地貌的意义,南京近郊产生灾害性重力地貌的条件,阐明其主要表现为滑坡、崩塌和江岸坍塌,并提出了防治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桂西6月份两次连续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汝伊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Z1):92-95
利用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M ICAPS常规观测资料,通过天气形势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的方法,对桂西6月8~12日发生的两次强降水的天气系统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降水过程与南支槽不断波动东移有关,南支槽过境配合高低空急流,是造成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ECMWF数值预报对高空槽、低空切变的预报与实况基本一致,对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标准,对1960~2004年的倒春寒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了倒春寒过程的天气特征和造成的严重灾害,发现其中的最严重的倒春寒过程的特征,对倒春寒过程进行了分类,并且提出建立较为统一的倒春寒标准的建议。对云南冷空气过程进行了路径分析,发现云南冷空气路径有4条,它们是:西北路径、北方路径、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而倒春寒过程的冷空气路径主要是北方路径和东北路径,东北路径是云南省最多的一条冷空气路径,而北方路径却造成云南省最强的一次倒春寒过程。 相似文献
7.
8.
新疆2007年“7·17”大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新疆地区2007年7月13—17日发生的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水汽输送、螺旋度场、层结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造成此类大降水的水汽来源及动力成因。结果表明:①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南亚高压的双体型分布、伊朗副高的南北振荡、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北进以及中亚低涡的长时间维持是此次大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天气学条件。②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在气旋性环流的影响下,可以被输送到青藏高原上空聚集,这部分水汽与高原上空本身的水汽汇合到一定程度,能够以接力的方式继续北涌进入新疆地区。③此次降水过程流入新疆的总水汽量为517.99亿t,总流出量为353.76亿t,净收支为164.23亿t。其中,西边界对水汽的输入贡献最大,共有190.06亿t水汽净流入新疆,南边界有104.1亿t水汽净流入新疆,北边界净流入量为100.07亿t,东边界以水汽输出为主,共有230.00亿t水汽净流出新疆。④螺旋度是代表大气旋转与沿旋转轴方向运动强弱的物理量,它反应了暴雨区附近的动力场特征,可把螺旋度与热力参数相结合用于大降水天气的分析和预报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10年11月沙尘天气少发季节出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但漏报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实际预报的角度出发,利用实际预报工作中可以用到的高空、地面、数值预报产品等相关资料,从产生沙尘天气的有利条件、大尺度环流形势演变及可能造成的其他灾害性天气、沙尘气候概率等角度较全面剖析了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漏报。分析得出:(1)沙尘天气不是单一出现的,都会伴随大风天气,但沙尘和大风的落区不尽相同,往往先出现大风再有沙尘天气出现,强沙尘暴区都伴有大风天气;(2)沙尘天气出现前会出现明显升温,无有效降水,沙尘过后有时伴有寒潮、雨雪天气;(3)大气的强斜压不稳定是产生沙尘大风的主要因素;(4)锋前上升运动较强,可达对流层中上层(400 hPa以上);(5)沙尘出现时段整层对应正涡度区;(6)在沙尘暴过程中,午后产生深厚混合层的区域容易产生高空动量下传并形成地面大风。通过对漏报原因的分析提醒广大预报员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要增强多种灾害天气同时出现的预报敏感性,一定要在关注重点灾害的同时,避免对沙尘天气少发期沙尘天气漏报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11.
系统以T639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结合考虑地形改进的要素CRESSMAN插值技术、云南冰冻天气判识条件研究成果和结合滇东北电线覆冰考察修正覆冰估算模型,利用C#和Visual Fortran高级开发程序语言,建立了云南冰冻天气和电线覆冰预报预估业务系统。实现了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电线覆冰消融处理方案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系统设计实现上使用了图像处理,数据库操作,多线程,递归算法等编程技术,使用递归算法查找历史数据来替代缺测数据,保证预报服务的完整性,实际使用结果证明这种替代是简单可行的。覆冰消融的处理相关参数还需要实际数据的验证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利用黔西南州历史降雹日的数值产品格点资料,通过相似分析建立5种类型降雹天气的数值格点样本,当每天实时数值预报产品格点资料到达后,计算机自动计算它们与降雹样本相似距离,如达到冰雹预报指标,则筛选出最相似历史降雹个例作为冰雹预报输出。 相似文献
13.
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定量分析研究区1989-2003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并定性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为实现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坚决贯彻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天然林保护,建立长期有效的补偿机制,搞好退耕还林还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连续小波分析1962~2009年西畴县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西畴县降水量与平均气温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降水有2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是4年和8年,平均气温存在以准2~4年为周期的周期振荡。此外,也可以看出近48年来,平均气温存在明显升高的趋势,降水也有减少的趋势,为掌握西畴县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今后的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天气数值预报产品建立贵州黔西南州分县温度预报方程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2004年1~12月EC、T213天气数值产品的温度格点实时分析资料、预报资料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8个测站观测资料,从160个样本中筛选出相关较好的因子,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模型,以及根据地理环境,天气形势分型造成的温度差值(ΔT)为逐步订正值,建立黔西南州分县温度预报方程。在2005年11月~2006年2月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预报误差小于±3.0℃,平均误差1.3℃。 相似文献
16.
第一届南极天气预报国际会议于 1 998年 8月 31日至 9月 3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英国的 4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近年来 ,随着综合科学考察的增多和南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对南极地区天气预报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加。许多南极考察站已使用了复杂的预报系统 ,浮标和自动观测站获得的数据、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都得到有效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在预报发生在大洋和海岸附近天气尺度的低压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对当地预报非常重要的许多中尺度系统 ,在模式中还不能反映出来 ,系统的活动主要通过卫星资料来预报。期待将来能够选择南极的某些地区来运行高分辨率的有限区域模式。会议表明 ,随着近年来对高纬地区的天气过程的进一步认识、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使用 ,南极地区的天气预报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南极以外的气象中心很难得到南极的资料、南极半岛及内陆缺少高空资料、数值预报对南极地形和高纬过程的模拟效果不好等。会议的主要成果是将完成整个南极地区的天气预报手册 相似文献
17.
草地退化系统预测与畜种结构调整分析:以西藏聂荣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聂荣县草地发展的相关因子进行了系统关联分析,得出由牧业人口和载畜量为主的人为因素是影响该县草地退化,沙化的最强因子,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对草爱化与强关联因素进行10年的中期预报,并对牧业人口与牲畜结构进行了方案优化与比较。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长沙县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得出长沙县人均生态足迹是2.52hm^2/人,以及全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0 hm^2/人,从而可以看出全县人均生态赤字为1.92 hm^2/人,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生态赤字最多的是化石燃料土地,然后依次为耕地、水域、草地,这表明全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大大地超出了生态环境承载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和耕地的占用的急剧增加是产生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