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松原市粮食产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松原市是吉林省的产量大市,其粮食产量约占吉林省总产量的1/4。粮食产量不仅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农业、农民增收,还关系国民经济相关各部门科学发展,研究影响松原市产量形成的有关因子,建立粮食产量预报方法,实现精确估算松原市的粮食产量,对做好松原市粮食产销决策,粮食储运调度,未来农业发展布局等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春季影响玉米晾晒的天气形势分析高锋,周宪明(吉林省气象台)1引言根据吉林省的气候特点,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85%左右。秋收后每年有大量玉米需要国家收购并进行贮存,由于收购的玉米含水量较高,要进行脱水处理,但吉林省冬季寒冷对玉米的贮存影响...  相似文献   

3.
夸父为和太阳赛跑最终不免焦渴而死,临终前为让后来者避免同一命运,把手杖一掷,遂“化为邓林”。今天,吉林省气象防灾、减灾预报、预警系统工程的建设者们虽无夸父逐日的悲壮,却正以夸父般的热情和毅力为心中的邓林一气象防灾、减灾预报、预警系统工程的建成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吉林省地处气候脆弱区,自然灾害频繁,其中90%以上是气象灾害,如冷害、洪涝、干旱、风雹等都极大地影响着全省农牧业生产。作为国家商品粮的主产区和玉米出口的重要基地,吉林省的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出口量和库存量均占全国第一位,农业生产和波动…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危害范围最广的重大气象灾害,对全球农业、生态、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等影响巨大而广泛。农业旱灾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关乎着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国家,深入了解农业干旱灾害的成因、影响特征、旱灾强度、严重程度以及作物致灾的生理过程和机理等是提升农业干旱灾害监测预测预警水平、减轻和防御灾害损失、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综合回顾了国内外不同程度的农业干旱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农作物形态、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等方面探究了干旱影响特征及机制,围绕粮食生产如何有效应对农业干旱问题,评述了当前农业干旱监测的主要指标、方法、预警系统等,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干旱新特征,讨论了当前防旱减灾和农业干旱应对的现状,强调了适应与减缓并举的一系列干旱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今后应着重加强的重要科学问题、研究对策及学科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5.
王琪 《吉林气象》2014,(1):30-33
2013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总的特点是:气温略高,积温偏多,降水偏多,日照正常稍少。粮食主产区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种类比常年少、发生程度轻,农业病虫害影响也较轻,初霜期正常稍晚,主要粮食作物在霜冻前正常成熟。但局地农业气象灾害仍然存在,如春季遭遇低温春涝,造成作物播种期延迟,作物灌浆期出现明显低温时段,中南部、东部地区汛期出现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总体上看,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多弊少,且利远大于弊。积温多、农田墒情好、农业气象灾害程度轻,病虫害影响较小是今年吉林省粮豆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作物生育期内逐旬光、温、水气候条件的影响,通过SVD和EOF方法构建一个综合气候因子,结合经济资料建立吉林省经济-气候模型,并应用于吉林省粮食单产的模拟和年景评估。结果表明:综合气候因子对吉林省粮食单产的影响主要为正效应,经济-气候模型能对吉林省粮食单产和年景进行较好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汛期降水量气候变化的地域差异刘实,王宁(吉林省气候中心)(吉林省气象台)1引言气候的不稳定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显著,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其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和对气候不稳定的敏感性都很大。因此,系统地研究各地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详细地...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重点以吉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对象,给出了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对造成的损失及影响特征进行了探讨。综合分析表明,洪涝、干旱、低温冷害是严重制约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三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9.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生产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和相关生产管理部门在生产安排、管理、决策等各项工作中,尤其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农业气象服务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技术含量和服务难度也大大增加。而长春市作为吉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还尚未建立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相比,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有关农业的评估对象由作物生产系统延伸到粮食供应链系统,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不利影响的证据在加强。气候变化改变了作物适宜种植区,使中高纬度及温带地区作物种植界限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推移。人为引起的气候变暖阻碍了作物产量的增长,地表O3浓度增加使作物产量降低,CH4排放加剧了这种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加剧作物病虫草害,极端气候事件高发加剧了粮食不安全,推升了国际粮食价格。适应措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基于自然的适应方案在增强作物生产系统气候恢复力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较高潜力。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大战略需求出发,AR6报告对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的启示如下:需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种植适宜区转变与种植带北移的重要战略价值,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性;关注气候变化对国际作物生产和谷物贸易的影响,统筹国内、国际市场粮食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与作物生产高效协同,为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IPCC特别报告SRCCL关于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新认知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广泛的,不但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还会影响到农户的生计以及农业相关的产业发展等;而粮食系统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又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农业源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加剧全球变暖。IPCC在2019年8月份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SRCCL),从粮食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消费的各个环节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粮食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系统梳理粮食系统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适应与减缓措施、适应与减缓的协同和权衡问题,以及气候变化条件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环境等。SRCCL评估结论认为,由于大量施用氮肥和消耗水资源,目前粮食系统GHG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21%~37%;农业和粮食系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食物浪费、减少GHG排放、增加粮食系统的恢复力。未来工作的重点应丰富和扩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内容,量化适应效果,加深对适应、减缓及其协同和权衡的科学认知,大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琪 《吉林气象》2013,(1):37-39,48
2012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总的特点是:气温稍高,初霜期偏晚,无霜期长,积温稍多;降水稍多,且全省大部第一场透雨出现早;光照稍少。4月气温稍高,降水偏多;5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6月气温与常年基本相当,降水偏多;7月气温稍高,降水稍少;8月气温稍低,降水稍多;9月气温稍高,降水特多。今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没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虽然局地发生了暴雨洪涝、冰雹、龙卷风、台风和低温等灾害,但影响均较小。此外,吉林省今年部分县(市)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局地较重,由于防控及时,没有大范围发生,对粮食总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气候观测、再分析资料和吉林省粮豆单产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吉林省是夏季农业生长季(5-9月)的平均温度上升趋势最显著的地区,该省中西部、南部和辽宁省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线性减少趋势较显著的地区,气候变化以暖干倾向为主;吉林省东部为年降水量线性增加趋势的显著地区。吉林省气候变暖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豆单产的持续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这种有利作用已不明显,呈现出粮豆单产年际变化随降水量的多寡而振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吉林省农业气象条件地域差别较大。中部地区、半山区及东南部山区水、热条件好,作物长势好、产量高;而西部白城地区严重洪涝、东部延边州严重低温寡照,均造成严重减产。就全省而言,农作物生长季气温较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粮食总产将创造235亿kg以上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杨雪艳  王宁 《吉林气象》2006,(2):2-3,27
1引言 我国有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又与蒙古南部戈壁毗邻,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沙尘暴就会席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尤其是2000年以后,春季沙尘暴的次数明显增加,影响范围不断向南、向东扩张。受外地沙尘暴东移和本地沙源起沙的影响,近几年,吉林省的沙尘暴也呈多发趋势。发生沙尘暴天气时,空气中布满沙尘粒子,人们呼吸困难,极大地影响了人体健康;同时能见度很低,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由于沙尘天气对农业、畜牧业、国民经济、生态环境等均构成负面影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加强沙尘暴的监测和预报已成为气象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工作。为此我们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沙尘天气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客观预报系统。本文主要介绍吉林省沙尘天气客观预报系统的组成、功能、软件特点等。  相似文献   

16.
冰雹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危害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控制冰雹的危害,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开展了人工防雹试验,从年代较长的试验来看,对保护粮食、果园、葡萄、烟草等经济作物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国外防雹概况从五十年代后期起,苏联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观测和研究.1961年,开始在格鲁吉亚阿拉善谷地使用火箭携带碘化银进行催化雹  相似文献   

17.
特约记者马光报道 5月22日,辽宁省“七五”气象科研重点课题——省级农业气象预报系统及农业产量分片指导预报研究,正式通过省内外专家的技术鉴定。来自国家局、吉林省局和省计经委、农研室、农牧业厅、粮食局、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和省气象系统的40多位专家和科技人员出席了鉴定会。该项课题是由沈阳中心气象台主持的,从1988年开始立项,到1991年3月完成研究任务。省级农业预报业务系统是由实时资料接收等5个子系统组成,整个系统全部采用自动化操作和管理:农业产量分片指导预报方  相似文献   

18.
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使用农药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农药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害、鼠害和其他有害生物是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及加工制剂。大量的事实表明,农药在防治病虫害、保护庄稼生长方面的作用不容置疑。从不使用农药的自然农业发展到使用农药的现代农业,农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据统计,世界粮食因为农药的实用,产量相对增长,但如果不使用农药,因为病、虫、草害的影响,粮食将减少1/3[1]。由此可见,农药在人类农业史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药是一种化学制剂,长期大量使用,会对环境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农药怎样污染环境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笔者就这一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解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粮食系统的影响与适应,对科学认识国际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学科前沿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最新发布的IPCC AR6在深化阐述粮食生产能力、种植布局、病虫害影响的基础上,高度确信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对粮食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论述了粮食运输及消费中的气候风险,解析了粮食生产-存储-运输-消费的全链条气候变化影响,延展了影响评估归因内容并丰富了农业环境影响等相关科学认识。对于粮食系统的适应能力,强调适应及减缓协同发展的气候恢复力发展路径,适应评估从适应能力、适应方式等理论逐步转向适应实施行动和成效评估,并注重适应行动的区域特异性和有效性。本次评估强调了气候变化对作物影响的检测和归因、关注了气候和农业环境变化复合影响、倡导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方案和技术,评估了现有适应技术的可行性和成效。报告内容对中国强化农业影响评估能力及把握国际学科动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家明 《贵州气象》1996,20(5):34-35
本文是在观测,分析再生稻农业气象条件的基础上,找出了农业气象条件是培育成再生稻的关键条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前景,从而达到增加粮食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