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试论胶东金成矿区成矿物质条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胶东群、粉子山群和蓬莱群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研究认为,胶东群是金的主要矿源层;粉子山群和煌斑岩脉也提供了部分金的来源。花岗质岩浆活动促使成矿物质转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索了影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诸多因素,并详细论述了成孔工艺和灌注桩成桩技术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侏罗纪成煤植物及其与煤成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研究了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纪成煤植物,并与我国北方其他地区侏罗纪植物进行了对比,认为吐哈盆地侏罗纪成煤植物中银杏类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所形成的煤具有较高的煤成油生成潜力。  相似文献   

4.
金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近几年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它以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和动力学过程为核心,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金湖凹陷划分为3个成藏动力学子系统和5种油气输导体系,并利用流体包裹体恢复了成藏流体充注时间;根据油气运移聚集特征,总结出“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模式;从成藏条件出发,探讨了油气成藏主控要素。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煤成油研究对挖潜和扩大石油的勘探范围,完善和发展石油勘探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并从有机岩石学观点出发,对煤成不同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火成岩与成油盆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玲 《地学前缘》1995,2(3):114-114
火成岩与成油盆地赵海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目前国际上已把岩浆作用作为地球活动的一个侧面。在盆地的深部及周边存在着大量火成岩,这些火成岩在空间和时间上与盆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为研究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信息。因此,对成油盆...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比例尺数字化成图的原理,AutoCAD的二次开发功能,实现了对野外采集数据的处理;依据《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标准设计的符号库与线型库,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编码方案,满足了数字化成图中绘制和编辑地形图的要求,并制定了与GIS图形数据接轨的地形图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成油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煤和含煤岩系内石油的发现是在50 ̄60年代,而提出应在我国进行煤和含煤岩成油问题的研究是80年代初,自提出煤成油问题以来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不仅在有机岩石学,煤成油地球化学,热模拟实验和煤成油综合研究等煤和含煤岩系成油理论上取得了进展,而且在油勘探的实践上,在吐鲁番和彩南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侏罗系煤成油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社荣  方家虎 《地质论评》1997,43(2):155-161
在阐述了煤成油的概念,总结和评述了煤生油显微组分,生油门限,生油范围和生油高峰等问题后,本文通过吐哈等盆地侏罗系煤生油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可溶有机质演化,成熟度和有机质丰度,油源及原油成熟度对比;含煤岩系中煤层和泥岩的厚度及总量和煤及泥岩最高沥青和总烃转化率的对比; 其族组成和煤成原油的族组成特征的对比,提出了中国侏罗系煤成油盆地中泥岩比煤层对煤成油田形成有大的贡献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矿区(带)是区域成矿学的核心内容。当今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中心的区域成矿学新理论的形成标志着地学各分支学科理论的相互融通,从更高层次上深化了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成矿区(带)的标定并和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相结合,开拓了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新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区域成矿学研究的热点。已知矿床空间分布的集中性和据此提出的矿化集中区概念是圈定各级成矿区(带)的实际依据之一。成矿区(带)内对应的地质构造单元、成矿地质环境的类别和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标志着成矿区(带)内部的物质结构、成矿作用特点和成矿作用的规律性。区域成矿学研究已经表明,成矿物质的巨量富集与成矿地质环境关系密切。从成矿地质环境和产出的矿床成矿系列入手及引入矿床成矿谱系的新概念,有可能揭示成矿区(带)内成矿地质环境的分异变迁对成矿元素巨量富集的控制作用和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深化认识中国多旋回成矿作用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1.
注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注浆质量检测的研究,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注浆质量的检测是保证注浆质量和提高注浆技术水平的关键。为提高注浆质量检测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声波测试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注浆质量的检测中,研制了注浆质量声波检测专家系统,并在实验室和现场做了相关的试验。证明了专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秦鹏飞 《地质与勘探》2021,57(3):631-639
注浆技术因其在渗漏、突水突泥等灾害治理及软土加固方面的显著优势,目前在岩土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维护中应用非常广泛。从基于裂隙岩体分形几何和模糊RES-云模型的可灌性分析理论、高聚物和微生物菌液注浆新材料、三维模型可视化和虚实耦合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对坝基注浆技术进行了阐释述评,并考虑浆液扩散模型、黏度时变规律和注浆复合体结构特征等对盾构隧道和海底隧道注浆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对桩基后注浆加固原理和荷载-沉降特性等进行探索总结。注浆技术在岩土工程系列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必将全面提升岩土项目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3.
徐华  李天斌 《探矿工程》2009,36(1):38-42
从我国注浆技术的发展入手,详细地分析和评述了岩土体注浆技术的关键问题:注浆材料及浆液、注浆参数确定、注浆方法、注浆工艺、注浆监控与检测等的研究方法和现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涉及的技术难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针对目前岩土体注浆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研究思路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煤层底板突水是矿山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底板注浆加固技术是目前我国防治底板突水的重要措施和方法。利用定向孔进行煤层底板超前注浆加固,对注浆的层位与注浆材料选取、注浆工艺制定、注浆方法和浆液配置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定向孔的特点对注浆效果检查与评价进行了完善,并通过赵固一矿11151工作面现场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所采取的注浆工艺技术很好的保障了注浆和钻进施工,注浆加固效果明显,实现了工作面超前区域注浆加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赵书梅  贾立芹  王德强  丁昆 《探矿工程》2009,36(2):59-60,63
结合金地铁矿地面注浆堵水工程实例,从注浆方案的选取、注浆材料配比、参数的确定、注浆工艺、注浆效果等方面介绍了注浆堵水技术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灌注桩桩基后注浆施工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灌注桩桩基后注浆技术的特点、工艺原理、操作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阐述了开放式注浆工艺与传统封闭式注浆工艺的区别,总结了近年来桩基后注浆技术应用的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7.
宣东二号井副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应用粘土水泥浆注浆新技术,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注浆施工任务,创造了井筒地面预注浆深度大,注浆段大,钻注效率高的全国新记录,在深井筒注浆孔造孔,定向钻进,制浆工艺,注浆工艺,注浆参数的选取等技术问题上进行了探索,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类似注浆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于导、含水岩层进行超前区域注浆改造与加固是华北型煤田煤层底板岩溶水害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根据超前区域注浆改造技术应用的矿井水文地质基本原理,结合煤层底板水文地质结构、采动影响、定向钻进成孔与浆液扩散能力,以及受注岩层边界条件等因素,分析了治理煤层底板薄层灰岩与厚层灰岩水害的超前区域注浆改造与加固的一般应用模式。并从受注岩层地质条件、注浆材料、注浆工艺等方面,分析得出受注层的空隙连通性、开启性、粗糙性、孔隙水承压性,注浆材料的粒度、黏滞性、时变性、结石能力,以及注浆压力、钻孔空间布置、注浆方式等,是影响煤层底板岩溶水害超前区域注浆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另外,依据注浆过程中有效注浆压力计算公式,分析得出浆液在钻孔和裂隙中流动时由于受到钻孔和岩层空隙综合阻力的抑制,水平孔中沿程有效注浆压力逐步衰减,易形成“锥形”浆液扩散范围。最后,针对目前常用的超前区域注浆孔水平段分支孔平行布孔模式,由于间距过大和有效注浆压力衰减可能造成的注浆孔间盲区问题,根据注浆孔水平段有效注浆压力与浆液扩散范围的衰减规律,以消除注浆盲区为目标,提出了长距离错位平行分支孔、长距离逆向互补弧形分支孔、短距离羽状分支孔等3类注浆孔高效布孔模式,可为煤层底板水害超前区域高效治理技术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华北型煤田浅部煤炭资源开采殆尽,深部煤炭资源受底板灰岩岩溶水害威胁严重,常规井下直孔注浆方式存在施工位置受限、钻遇含水层孔段短、注浆盲区大、目标位置不准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顺层定向钻孔进行注浆改造的超前区域治理技术,系统研究了顺层近水平注浆孔浆液运移规律、底板水害超前注浆模式、注浆参数控制工艺、隐伏导水通道超前判识探查与注浆效果检验与评价等。通过系统研究,构建煤层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具体包括5方面内容:提出煤矿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模式分类和选择准则,概化形成适用于我国华北型煤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模式;形成隐伏导水通道水平定向钻超前判识治理技术;建立超前区域治理关键注浆参数控制工艺体系;提出了注浆全过程的多指标定性、定量效果检验与评价技术。上述研究成果在煤层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工程中成功应用,对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起到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作用,为我国华北型煤田深部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层底板水害区域超前治理技术的治理效果,应优化注浆工艺,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总结淮北矿区区域底板超前治理工程实践表明,低压扩散和中压加固阶段压力控制对注浆总量起主要控制作用,进而直接影响灰岩含水层改造效果,推导的不同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地层的注浆量预计公式,可以有效指导注浆工程设计。此外,提出了工作面区域内、外双(钻)孔组的水平布设方法,优化注浆工艺的同时,提高了钻孔利用率。针对注浆工程中注浆压力控制及浆液选取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研究区裂隙发育程度的多源信息判识方法和“微压充填—低压扩散—中压加固—高压劈裂”的“阶段型”注浆压力控制模型,细分了不同注浆阶段的注浆浆液类型,推导了注浆压力的分级阈值和设计公式,实现了注浆压力的分区段高效、精准控制,对煤矿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