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7吨重的大型维歇尔地震仪1931年从德国进口、安装在南京百鸡阁观象台。1932年7月正式投入观测,至今已有60年历史。是我国地震台记录史中记录时间最长的地震仪。它的性能稳定、波形清晰、不受交流电供电影响,管理方便。为我国地震资料的积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1932年首次用其微观资料报告发生在我国甘肃的昌马大地震(m_B=7.5);1975年云南的普洱地震(M_S=7.6),微观仪的记录为震情、震级确定提供了较准确、可靠的数据。世界地震中心理事秦馨菱教授曾呼吁:“要把南京台的维式仪当做文物妥加保护”。根据  相似文献   

2.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新德里1978年12月14日电,国际地震专家决定最优先在西隆建立一个高级仪器设备的地震台阵,他们认为这个地区是世界上一个地震活动最多的地区。在印度东北部的西隆地区三年期间里记录了2,500次地震,工程人员确信在现在或未来的十年内将出现一次大震。已建议在西隆首先建立强震台阵,并使它与计划在世界其它27个高度地震危险区建立的此类台阵联结起来。强震台阵全球台网的建立可预期减缓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3.
1990年12月17日,在为纪念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鹫峰台建台60周年的活动中,我荣兴地被邀请,参加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看到我国地震事业六十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于1931年2月5日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来到鹫峰地震台工作。首先见到李善邦先生,他当时是地震台的主任,也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创始者。1930年他在北京西郊的北安河村西鹫峰山坡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台上的工作条件很差,一切从零做起。开头难!开头难!我深有体会。从查文献资料到安装调试仪器以及杂项事务几乎全是他自己动手。李先生本不是学地震专业的,但在旧社会为了生活,而转搞地震研究,他面临新课题的挑战,苦钻地震学专业,很快就掌握了工作原理及仪器的构造使用,在他的艰苦努力下,鹫峰观测台才有了初期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大震速报歌诀胡瑞华(中国湖北省武汉地震台430071)凡国内5级、边邻6级、世界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地震台网应在1.5小时之内,最后报出地震参数,因此,各台站报出的速度,直接影响速报中心的工作。武汉地震台建台至今有30年历史,一贯重视大震速报工...  相似文献   

5.
金咏深先生是我国现代地震学事业开拓者之一,他的早期学术活动不为今人所知。今年七月欣逢南京地震台建台五十周年,在编写南京地震台志时,才略知一二。一九三二年七月正是由金咏深先生完成大型维歇尔仪器的安装,使南京北极阁地震台正式投入观测的。现根据史料记载,将有关金先生的事迹介绍如下: 金咏深(Yin—Sen King)江苏武进人,一九二九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获理学士  相似文献   

6.
南京紫金山地磁台是我国自行筹建的第一个地磁观测台,可以称为中国地磁第一台。1929年4月国民党政府国立中央研究院第十次院务会议时,提出设立国立中央研究院大地物理观测台案,当经议决原则通过。嗣以地震观测已设于竺可桢先生创建的气象研究所,不必重建。而地磁观测工作悉为外人代庖,实属刻不容缓。于是自1932年秋天开始,得天文研究所之助,在紫金山西北坡由物理研究所丁燮林所长负责兴工筹建南京紫金山地磁台。 2002年是南京基准地震台建台70周年台庆,在收集建台史料时,我们发现几件有关南京紫金山地磁台的档案材料,现将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众所周知中国西部及毗邻地区,从1897年印度阿萨姆8.6级地震到1957年蒙古阿尔泰大震,这六十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形成了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高潮期,以后便进入了相对平静,甘肃河西地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1932年昌马7.5级大震,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和同年民勤7级大震。此后地震活动很快平静下来,近三十年来5级和5级以上地震都很少发生,既使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我国华北、西南大震频  相似文献   

8.
中国著名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近代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李善邦生于1902年,卒于1980年4月29日,终年78岁。李善邦是广东省兴宁县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做过中学教员,后来到地质调查所工作,负责筹办地震台站开展研究工作。1930年在北京鹫峰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第一个地震台,并按照国际觇定印发月报及专报与世界各地震台交换。他还负责鹫峰地震研究室的工作。后来曾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  相似文献   

9.
中国数字化地震观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我国模拟地震观测台网的发展公元132年,东汉太史令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并测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一次地震。这说明该仪器能测定地震的方位,张衡本人懂得地震振动从震源向外传播的道理。震源传播的概念直到1500多年后英国人才提出来,又经过了200多年才发明出近代地震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地震观测同样带有强烈的殖民色彩,帝国主义在中国先后建立了20多个地震台。日本在台湾建立了16个地震台;法国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地震台;俄国和…  相似文献   

10.
1911年俄国中央地震常设委员会根据伽里津的计划通过了一项决议:在堪察加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建立一个二级地震台,这是建在远东地区的两个地震台之一(另一个地震台设于萨哈林的亚历山大罗夫斯克。建立这个台的目的是靠近震源详细研究地震现象。当时早已查明堪察加的地震活动频繁,因为已经掌握了1737—1910年的40多次强震(M>6)资料。目前我们都知道,苏联地震的80%发生在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沿岸,其中几乎所有地震都是 M≥8的毁灭性地震。  相似文献   

11.
临震电磁波信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震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的现象,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震后,一些单位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我省一些中强震震前也曾出现过不同表现形式的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现象。如1970年10月29日金湖4.2级地震前约2小时,震中区一鱼场工人发现收音机受到强烈干扰,震后即恢复正常;1974  相似文献   

12.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从新疆叶城至西藏狮泉河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它北起塔里木盆地,横跨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地区到冈底斯西段,全长800余公里.探测结果表明,不同测点的地壳内部有的有两个低阻层,有的则只有一个低阻层,壳内第1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10-35km,第2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30-65km。在南昆仑缝合带以南,壳内低阻层的埋藏深度有从南向北不断加深的趋势;而在其以北的壳内低阻层的埋藏深度则与此相反.上地幔第1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在100-150km之间,第2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在350-550km之间.  相似文献   

14.
高中和  季幼庭 《华南地震》1992,12(2):42-47,T002
本文阐述了浙江东部沿海海蚀地貌的分布特征,认为高位古海蚀地貌是浙江东部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海蚀地貌确系古海面遗迹,但它们今日之分布高度乃是长时期构造抬升作用的结果。同期海蚀地貌的分布高度不同,除在形成时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外,断块间的差异升降运动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物质分异的角度讨论了板块俯冲带及大陆地壳内某些地震成因机制问题。认为由于构造的活动和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在深大断裂带附近的上地幔或玄武岩层顶部容易产生分异的底辟构造。这种构造上隆引起的垂直作用力可促使地面产生同步隆起和侧翼相对下降,地震的震源往往位于底辟构造的侧翼或顶部。一般由底辟构造形成的垂直作用力与水平向区域构造应力场叠加成为一种叠加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16.
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性质及其意义作了总结和评述。文中述及的阻抗相位资料正则化反演方法,是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笔者就此给出了实际算例和概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冲绳、台北、广州、海南四个电离层垂测站的f0F2月报表资料,分析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得到北峰位置随季节、太阳活动不同周相的移动规律。并且发现赤道异常的两日振荡将引起北峰位置作相应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洞庭盆地的第四纪构造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石钧 《地震地质》1992,14(1):32-40
依据第四系分统等厚度图,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的演变。早更新世及晚更新世表现为盆地东西两侧对边掀斜,沉积中心呈近南北向伸延;中更新世及全新世,迎丰桥-北景港断裂两侧断块反向扭动掀斜,以致盆地西北角和东南角掀升,并形成与此主掀升部位相应的俯伏部位,其伸延方向与主掀升部位的掀斜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19.
地磁暴与电离层骚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太阳活动区喷发出的粒子流引起太阳风对地球磁场和电离层作用,从而发生地磁暴和电离层骚扰,所以它们的发生是与太阳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地磁暴期间常常伴随着电离层F_2层骚扰,即峰值电子密度相对于中值有大的减少或增加。  相似文献   

20.
由动力Alfven波沿磁场方向传播的扰动非线性方程,用量纲分析法导出太阳风中Alfven湍流谱. 太阳风中观测到的湍流谱恰是由方程得到谱的特例. 我们提出太阳风中Alfven湍流是一支反向串级的湍流,正向串级的一支湍流已经用于日冕而耗散掉. 理论上提出这支反向的Alfven湍流产生机制是由于动力Alfven波的非线性色散造成的调制不稳定性驱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