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北邯邢式铁矿尾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志  邓金火  徐锦鹏 《地质通报》2014,33(9):1439-1444
邯邢铁矿是中国重要的铁矿山之一,利用钻探方法对西石门铁矿后井尾矿56种元素进行地球化学评价,了解元素在尾矿库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尾矿库中Fe、Cu、S、Co元素可进一步开采利用,局部可达到或超出原生矿的工业品位要求。后井尾矿中Fe、S、Cu、Co资源量分别是28.5×104t、4.5×104t、0.36×104t和0.2×104t,适合二次综合开发利用,同时研究中也探索了这些元素在尾矿沙中富集作用和富集机理及影响因素,旨在探索出一种利用地球化学评价尾矿的资源量勘查方法,加速实现中国尾矿资源化。  相似文献   

2.
峨眉大火成岩省内带攀西地区的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等矿床的钒钛磁铁矿矿石量约100亿t,V2O5储量1580万t、TiO2储量8.7亿t,此外还蕴含着丰富的Co、Ga、Sc、Cr等十多种稀有金属。尽管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V和Ti逐渐得到了利用,但是Co、Ga、Sc、Cr等元素尚未得到综合利用,这些矿床的尾矿中还有巨量的各种金属元素。本文对近年来获得的磁铁矿、钛铁矿、单斜辉石电子探针和激光等离子质谱原位分析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Ga和Cr主要赋存在磁铁矿中,Co主要赋存在硫化物和磁铁矿中,Sc主要赋存在单斜辉石和钛铁矿中;而且不同岩体中的磁铁矿、钛铁矿和单斜辉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这些分析为矿石、尾矿甚至某些岩石中这些元素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属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恋 《地质与勘探》2013,49(3):437-443
金属矿山尾矿是一种含有微量金属矿物和大量非金属矿物的二次资源,近十年来中国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与金属尾矿持续堆积一直呈高速增长状态。经初步估算,仅2011年中国尾矿排放量就达13~14亿吨,但当前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尚不到10%。为了更有效的开发利用中国尾矿资源,本文在分析尾矿基本特征及十年来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尾矿堆积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尾矿综合利用两大途径—尾矿再选、尾矿整体利用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一些成绩。提高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仅是当前部分矿山解困的出路之一,而且可以带来长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人工矿床污染的防治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铜绿山某矿尾矿及废水的物质组分的分析研究 ,查明主要污染物是Cu、Fe、悬浮物和选矿残留的有机试剂 ;尾矿废水处理的初步研究表明 ,石灰、H2 SO4 、FeCl3、Al2 (SO4 ) 3 均可有效去除尾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从综合因素考虑 ,采用石灰处理效果最好 ,处理过的尾矿废水可以重复利用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尾矿及尾矿废水的污染防治对策和综合利用方案 ,通过综合利用可以从尾矿中回收近 1× 1 0 5t金属铜和大约 3× 1 0 6t金属铁 ,Co、Mn、Zn、Ag、Au、Re、W等金属也有一定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云山石墨矿区是亚洲最大的石墨资源地,矿区面积8 km2,已探明的地质总储量达6.36亿t,矿物量6482.9万t。目前,当地企业从石墨矿中选取石墨后留下了约700余万t尾矿砂(陈宝海等,2011)。这些尾矿给当地  相似文献   

6.
<正>蛇纹石尾矿是蛇纹石矿选矿加工过程中剥离下来的尾渣,以粉料为主。据统计我国目前年产蛇纹石34万t,年产尾矿816~918万t(檀竹红,2007)。该尾矿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土壤、污  相似文献   

7.
桂北及邻区碳酸盐型尾矿的酸中和能力及酸化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北部及其相邻地区金属硫化物矿山的碳酸盐型尾矿(即富含碳酸盐金属硫化物矿尾矿),采用X衍射分析、Sobek-ANC实验测试和Carb-ANC矿物计算法、NAG测试法,以及Sobek-ABA估算法等进行实验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的4种类型研究区碳酸盐型尾矿在(方解石型、白云石型、铁白云石型,以及方解石-白云石混合型)中,方解石型尾矿的酸中和能力ANC相对较小,一般400kgH2SO4/t;白云石型尾矿的ANC较大,一般400kgH2SO4/t[最高可达1000kg(H2SO4)/t],铁白云石型尾矿和方解石-白云石混合型尾矿的ANC则较小,接近于方解石型尾矿的ANC。(2)研究区碳酸盐型尾矿酸化的预测评价参数与阈值为:ANC400kgH2SO4/t,Sulfide-S(其值为总硫含量与硫酸盐硫含量的差值)3.0%,APR1.4,NAPP-50kgH2SO4/t。与欧美常用的硫化矿固废酸化阈值相比较,研究区酸化碳酸盐型尾矿(方解石型尾矿)的ANC值及Sul-fide-S含量分别显著高约40倍及10倍;尾矿的酸化势率APR略高(常用阈值APR1),而净酸生成势NAPP则明显偏低(常用阈值NAPP+20kgH2SO4/t)。该尾矿为富含碱性碳酸盐的硫化物矿尾矿,特别是富含方解石的高硫(Sulfide-S3%)尾矿,具有发生酸化污染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8.
矿山尾矿是污染源,但也是潜在的低开采成本资源,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研究对象。河南省是我国的金矿生产大省,金矿山尾矿的资源潜力分析是相应尾矿综合利用的基础。笔者对河南省代表性金矿山尾矿堆存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尾矿库进行了系统样品采集,通过尾矿共伴生金属元素测定和工艺矿物学研究,对金矿山尾矿综合利用潜力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大部分金矿山尾矿的Au、Te平均含量超过其综合利用指标,部分尾矿的Ag、W、Mo、Pb和Zn平均含量超过其综合利用指标。尾矿堆存量约6700万吨,蕴含Au 18吨、Ag 184吨、Te 196吨,潜在经济价值约60亿元;载W独立矿物粒径相对大、解离度高,载Ag独立矿物粒径、解离度差别较大,载Au独立矿物粒径小、解离度低,需要针对具体尾矿的利用设计不同的回收技术。国内对回收金矿山尾矿中Au、W等元素已经有较好技术积累和矿山示范,但河南省仅有个别金矿山综合回收尾矿的Au,建议国家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加强相关研究,推进金矿山尾矿金属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XRD和SEM-EDS等技术对尾矿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该尾矿中主要的有价元素为铅、银,含量分别为0.67%、16.51 g/t,银主要呈细粒状或者类质同相赋存于方铅矿中,载银方铅矿为主要回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尾矿中载银方铅矿的回收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的研究;讨论了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用量,精选矿浆p H值等因素对浮选工艺的影响,确定了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用量为80 g/t,石灰作为精选调整剂,矿浆p H=11.0的药剂制度。通过"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三次精选"的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铅、银品位分别为6.41%、147.09 g/t,回收率分别为63.38%、58.59%的精矿,实现了铅锌尾矿中铅、银的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铁镁质尾矿与CO2 反应,形成稳定的碳酸盐矿物,是一种新型的、有前途的固定二氧化碳方法,而对于这些尾 矿固碳潜力的评价则是正确利用尾矿的前提。该文通过我国东部两个典型超基性岩带(东海-日照岩带和赤城-朝阳岩带) 10 个矿床尾矿的矿物组分、粒度分布以及相关元素的测定分析,评估不同矿床尾矿的潜在固碳能力。分析结果显示 :在东海- 日照岩带,尾矿中MgO 的含量较高(36.81%~41.39%),且多以蛇纹石为主,粗粒物质相对较多;而在赤城-朝阳岩带,尾 矿中MgO 含量中等(5.84%~15.60%),而CaO 含量偏高(5.68%~19.28%),矿物组分以各种角闪石为主,尾矿颗粒较细。结 合野外调研和计算,估计赤城-朝阳岩带可以用于封存CO2 的尾矿潜力为4.0×108 t,远远高于东海-日照岩带。综合化学 成分、比表面积、尾矿储量等各方面因素,赤城-朝阳超基性岩带具有很大CO2 封存潜力  相似文献   

11.
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我国尾矿具有的巨大潜在资源价值及生态环境有害效应出发,得出全面实施全国尾矿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是尾矿综合利用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的认识,介绍了全国尾矿地球化学调查的基本思路及方法技术,展望了尾矿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资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气-21世纪的能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新气田的不断发现,储量的不断增长和新的跨国输气管线的建成以及贸易范围的扩大加速了天然气工业的全球化和全球天然气化的进程,以煤为主的中国能源工业面对这难得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外已经充分开发利用的天然气技术系统以及国内日益高涨的需求呼声,审时夺势,顺应潮流,适时调整了能源战略,加大了天然气勘探力度,不断摸清了资源家底,使储量和产能大幅度增长,并陆续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国天然气孕育着大开发,大发展的喜人前景,可以预料,天然气工业将成为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月球探测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59年至1976年的18年是人类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美国和前苏联共成功发射了45个月球探测器,获取了382kg的月球岩石和月壤样品,这些探测资料和月球样品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大大促进了人类对月球、地球和太阳系的认识,并带动了一系列基础科学的创新,促进了一系列应用科学的发展。通过从1976年至1994年近18年浩如烟海的月球探测数据和资料的消化、分析与综合研究后,1994年Clementine环月探测器的发射,标志新的一轮探月高潮的开始。当前,国际探月活动刚进入重返月球、逐步建设月球基地的阶段,而逐步开发利用月球矿产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建设月球基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已成为新世纪月球探测的总体目标。本在系统分析已有的探测与研究资料基础上,论述了开发利用月球上具有的巨大能源库、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环境资源将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尚铎  王德怀  曹家孔 《安徽地质》2007,17(1):22-23,33
随着黄金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开采历史的延长,黄金矿山尾矿多采用库存方式处理,尾矿堆积量逐年增加,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库区周围环境污染,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尾矿库的修筑和维护管理工作.因此,对于1g/t左右的黄金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各黄金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的工作重点之一.铜陵地区的黄金资源开发,随着矿山开采年代久远,高品位矿石已成下降趋势,因此对往日排弃的尾矿显得重视起来.我公司通过对这种排弃的尾矿勘查、研究,经过经济分析,大部分尾矿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对于这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的研究,为今后的黄金矿山可持续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第四纪科学发展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3,23(2):165-176
第四纪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中国第四纪研究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09~1949年,强调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适当地采用"全盘西化"的办法,将中国与世界先进的差距,由100年缩短为50年,跨越了一大步;1950~2000年,在完成国家需求的鼓励下,适当地越过经典研究范畴,参与环境问题和全球变化的研究,使得中国第四纪科学追赶了50年的差距.在21世纪开始之时,中国与国际第四纪研究的步伐有前有后,但基本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21世纪的第四纪研究,作者提出了以"研究过去只是为了未来"和"地学的文艺复兴在呼唤未来"为题的两个思路,从1)以人为本--务实社会需求;2)地球和人类共同的历史--人与自然和谐;3)我们需要自己提出理论--一种科学文化;4)群众需要第四纪--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素质等4个方面展望了中国第四纪研究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大和强度高,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在分析矿产资源概况及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及项目安排情况。选取了两个近年来实施的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对恢复治理效果情况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能有效的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具有较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进一步分析预测了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认为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矿山地质环境整体将逐步好转。同时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为今后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五个方面就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选择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进行了阐述。①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调整国家能源构成体系;②可再生能源作为21世纪主导能源已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着重对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开发利用的进展作了重点概括;③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性。就建设费用、电价成本、占地面积、环境效益及贮能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④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简要回顾;⑤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从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科技开发研究,大力推进产业化,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和管理政策,加强信息交流和国际合作,认真开展全民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把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规模搞上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林海 《地学前缘》2002,9(1):19-25
文中简要回顾了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历史 ,指出 ,1986— 1990年是中国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研究的初期 ,围绕IGBP主要科学问题如古环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以及地气相互作用方面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1991— 1995年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研究范围扩展到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影响和对策 ,中国生存环境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等领域。1996— 2 0 0 0年其研究进一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成功实施了一批以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计划。随着新世纪的来临 ,中国一系列全球变化大型研究计划相继启动 ,使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集成研究方法的应用 ,在解决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由环境恶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组织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以及全球变化适应性等研究方面得到了深化和加强。  相似文献   

19.
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锂作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已经并仍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近75%,采矿深度普遍不超过300 m,深部探矿势在必行.为提高中国锂矿深部探测能力,储备一批深部探测技术方法,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牵头,共十余家单位、78位项目成员参加.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在川西甲基卡、新疆卡鲁安及四川黄金口等地区深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深部探测技术组合方法等的研究,对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中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中锂的富集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在锂的成矿理论、新类型锂资源找矿探索、深部探测技术方法组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圈定了一批远景区和靶区,有力保障了国家锂能源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