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止痒合剂对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4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加味止痒合剂治疗。分析比较2组止痒效果、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4%,对照组为86.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表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止痒合剂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止痒且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散加减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内服四物消风散加减,外用肤痔清软膏治疗,对照组30例予内服氯雷他定片,外用肤痔清软膏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2组治疗前后皮损症状、体征进行积分,计算疗效指数,评定综合疗效。对痊愈患者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复发率。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8.18%,对照组为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消风散加减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痒为皮肤病常见症状,其病因十分复杂。痒虽病在肤表,却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基于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痒的病因病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痒,而非独心也”的辨证思路,旨在探讨痒与脏腑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常以四肢屈侧出现多形皮疹,并且局部皮肤伴有苔藓样变为主要表现,瘙痒剧烈,时轻时重。杨志波教授行医三十余载,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养血润燥法为主,并配合西医抗组胺药物口服及乳膏外用,联合治疗特应性皮炎,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杨志波教授运用中医内外联合疗法治疗斑秃的经验。杨教授认为斑秃多由血热风燥、肝郁血瘀、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引起,其在临床中注重整体观念,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灵活用药,将斑秃分为血热风燥、肝郁血瘀、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证四种证型,分别采用凉血消风散加减、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七宝美髯丹加减、人参养荣汤加减,并配合中医特色外治法,采用自创外用方结合梅花针、红灵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李明权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膜性肾病是难治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种,是肾病综合征常见临床病理表现之一。李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候,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上以病-证-症结合的思想为指导,以补脾肾之虚为主,兼清热毒、利湿毒、消风毒、祛瘀毒,获得显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凉血消风汤治疗胆碱能性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胆碱能性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消风汤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分别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愈显率治疗组为83.3%(25/30),对照组为56.7%(17/30);治疗4周后,愈显率治疗组为93.4%(28/30),对照组为63.3%(19/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0.7%(3/28),低于对照组的36.8%(7/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消风汤治疗胆碱能性慢性荨麻疹可显著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五味消毒饮合消瘰丸治疗月经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GL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消瘰丸合矾冰液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处皮色、疼痛程度、肿块大小及软硬程度、有无新发肿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五味消毒饮合消瘰丸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月经期GLM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化裁方治疗风寒郁表型急性感染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风寒郁表型急性感染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抗感染及抗过敏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葛解肌汤化裁方治疗,观察2组症状积分(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充血情况、每天发作次数)、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痊愈时间和愈显率。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症状积分、DLQI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瘙痒程度、充血情况、每天发作次数、DLQI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时间治疗组为(3.86±1.21)d,对照组为(5.00±1.50)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化裁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感染性荨麻疹风寒郁表证疗效颇佳,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从络病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皮肤病变病机证治,认为肺脾气虚、络脉失荣是发病之本,病邪郁阻、毒损络脉是重要的病理机制,以表里同治、补肺健脾、通络解毒为治疗原则,并结合病机提出了相关的治络之法,以期为临床治疗UC皮肤病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当,病机以脾虚为主,兼有湿、浊、痰、瘀等病理因素,病程迁延。针对该病,消导是其治疗法则。本文探讨了消导法的立法特点,并进一步梳理了消导理气、消导宽中、消导化痰、消导化湿、消导化浊、消导化瘀等治法在NAFLD中的应用,望对临床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介绍黄振炎教授辨治岭南地区感染后咳嗽的经验。黄教授认为,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临床治疗或从风立论,以疏风散邪、宣肺止咳为要,方拟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或从湿立论,以宣肺理气、化湿透热为要,方拟三仁汤加减;或从虚立论,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方拟六君子汤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介绍艾儒棣教授自拟简化仙方活命饮治疗热毒瘀结型皮肤病的经验。简化仙方活命饮为艾教授所创经验方,是在继承仙方活命饮原方精髓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立足于川渝地区皮肤病发展多“湿”“热”“瘀”的特性,应时而设。本方仅由六味药物构成,易原方君药金银花为忍冬藤,新加丹参,于清热解毒之基调上兼以活血化瘀之势,对比原方更偏向于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散结溃坚,实为平剂,可随症加减、灵活应用,尤其在治疗热毒瘀结型皮肤病方面疗效尤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花败毒汤联合牛黄晶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 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 例)与对照组(69 例)。治疗组采用银花败毒汤联合牛黄晶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乳膏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皮疹评分(含皮疹数量、皮疹大小、皮疹颜色、皮疹厚度、瘙痒程度)、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以及治疗后免疫反应现象与不良反应,治疗后3个月及1年时随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53%(67/68),对照组为73.91%(51/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疹数量、皮疹大小、皮疹颜色、皮疹厚度、瘙痒程度及DL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免疫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及1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花败毒汤联合牛黄晶治疗扁平疣,能有效改善皮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提高免疫反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紫铜消白方联合泼尼松片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 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 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紫铜消白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T淋巴细胞指标(CD4+、CD8+、CD4+/CD8+)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5%(52/55),对照组为81.82%(45/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淋巴细胞指标水平、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DL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64%(2/55),低于对照组的14.5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铜消白方联合泼尼松片治疗白癜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肛门瘙痒性疾病具有病因复杂、易复发等特点,近年来其发病有上升的趋势,该病以瘙痒为主症,常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张尚华研究员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湿”“热”为纲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上注重外治法与内服法并用,兼顾散风与祛瘀,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娟教授运用疏肝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痰凝血瘀,自拟疏肝消瘿方治疗甲状腺结节,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朱明芳教授运用清消补三法论治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风、热、湿、瘀、虚”相关,将其分为初期、进展期及恢复期三期辨证论治,应用清消补三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清”凉血消斑,以“消”祛瘀除湿化斑,以“补”扶正止血退斑,遣方用药灵活,祛邪补虚,从源头治病、防病,并将消法贯彻本病治疗的始终。如久病耗伤气阴,兼感风热之邪,当清补并用,祛邪避免伤正,补虚切勿留邪,并配以少量行气活血化瘀之药以促进皮损消退,退后不留瘀;若因虚致痰湿、瘀血内生,则应消补并行,标本兼治。朱教授认为明确其病因病机,切中要害,灵活结合清消补三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复发,缩短病程,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解毒消斑汤治疗肺癌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为禀赋不受,邪毒侵袭。本病病机传变可为气分传营入血,或者卫分之邪越传营血分以及热邪直中气、血,传变规律以气血合病为主。参卫气营血理论,临证以清气泄热、解毒凉血为法,运用解毒消斑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消痤方颗粒剂配合火针疗法治疗胃肠湿热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胃肠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消痤方颗粒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痤方颗粒剂配合火针疗法治疗胃肠湿热型痤疮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